鼓励同学大胆质疑,“找茬”往往也是“吵题”过程

鼓励同学大胆质疑,“找茬”往往也是“吵题”过程

首页休闲益智大胆找不同更新时间:2024-04-30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造良好的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小学生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但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持久;小学生喜欢说话,大部分专注度差,数学思维活跃的同学更难控制自己在课堂的专注力。他们这些缺点能否有效转化为优点?如何把孩子们的特点设置成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这是我一直在努力探索与实践的课堂模式——把讲台让给他们!让学生们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讲题、吵题、找茬”中激起兴趣,从“讲、答、辩”中寻求快乐,主动获取知识。我从下面几点进行实践。

  一、诱惑:让规矩立起来

  心里学家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积极看待自我的能力,学生具有主动性的个体,可以通过外部力量尤其是教育者的激励而变得更完善。

  立规矩前先诱惑孩子们,抛出诱饵,让他们的心“动”起来。我设置了独特的奖项方式,激发他们尝试上讲台讲题的动力,如积分制、小组合作讨论积分等。积分换卡的作用无穷大,尽量扩大积分卡的魅力,并保留一点可以想象的神秘感,充分调起他们内心的热情,并立下课堂规矩,在自由又不失纪律中开展数学学习。

  二、讲题:让嘴巴动起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这让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数学的枯燥和乏味。那么,换个角色。我分两步走:

  (一)培养“讲题”代表。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比较会回答问题的、思维灵敏的、好动的同学,就从那几个孩子入手,指导他们讲题的步骤、方法。从风格、声音、胆略到能独立讲解一道题,这需要时间与点滴进步而成型。当这些孩子逐渐尝到掌声的喜悦后,那种跃跃欲试、欲罢不能的讲题劲越来越强,他们悄悄在进步。

  (二)走“一带一组”方式。有了几个讲题能手,就可以分散在各组,每组六七人,保证组员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合理搭配,在课堂讨论与互相讲题训练,在各“能手”指导下逐渐带动了其他同学,一人可以带一组,先在小组里练习讲。可能一开始扭扭捏捏,那就同组小伙伴一起上台壮壮胆,同伴可以帮忙补充,这样就减轻那些怯场同学的心里压力。多几次尝试、多几次掌声后,一个人上台就不再有心里障碍了,枯燥的数学在角色转换中变得新鲜、有趣!

  三、找茬:让高潮掀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没有兴趣,我们的一切探索计划都会落空。”学生的思想要积极主动地展开,就得让学生自身具备强烈的求知欲,要激发他们带着疑问、带着兴趣去课堂获取知识。

  因此,当我们已经学会讲题时,不能让台下的同学“寂寞”。“找茬”环节,同学讲题时,你可以对他们提问题,根据解题过程找错误,尽量“找茬”。这环节使气氛更活跃,思维跳跃更快。我们给孩子一万次的纠正都无法胜过他们在自己同伴的“茬”中去纠正。这种争辩现象成了我们课堂的“灵魂”,常常是激烈的,激动的“找茬”使课堂高潮起来!

  四、吵题:让思维碰撞起来

  让学生置身于类似辩论环境之中,从而进一步强化教与学。这一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循环,贯穿辩论学习的整个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学生通过参加辩论、“争吵”,培养了各种能力,这些能力又将帮助学生获得学业的成功。同时,通过高强度的辩论,学生不仅拓宽了知识面,也练就思维的转换。

  “找茬”往往也是“吵题”过程,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鼓励同学大胆质疑,大胆讲解自己不同的思路,与对手互相辩论,为了战胜对手,不同的解题方法让思维不时刺激出火花!

  教育应当是一种享受,无论对于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学习应当是一件乐事,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有学习的幸福感。

  汕头市汇翠小学 李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