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食客》4000公里的狂奔 北部边境之旅全纪实

《荒野食客》4000公里的狂奔 北部边境之旅全纪实

首页休闲益智大锯四方更新时间:2024-05-27

【太平洋汽车网 文化频道】如果问起中国最冷的地方在哪,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说是东北的漠河,其实在漠河相距不远的内蒙边境一带,最低气温也同样可以超过零下40°;但在极寒的环境背后,边境一带的风土人情与肥美牛羊也足以让你流连忘返。

所以本季荒野食客,我们选择了北京-呼伦贝尔-根河-漠河的行驶路线,全程紧贴北部边境线驾驶;期间我们将在呼伦贝尔一睹冬季大草原的辽阔、在漠河的一米厚的雪地里疯狂BBQ、在黑龙江江面上钻眼冬捕现场炖鱼,并与东北野生动物来一个亲密接触,带大家充分体验中国北部不一样的玩法。

同时作为一个90后,我也会用我的角度将本次行程的全程真实记录给大家,那么话不多说,跟随本文我们出发!看看这场既有北方人也有南方人的边境荒野之旅,风景究竟如何。

零度-零下40度的转变

每次长途行程第一天都是马不停蹄的赶路,为的就是尽可能给正式行程预留出更多的时间;早上7点出发,途径承德、赤峰、通辽,最终到达我们第一天的住宿地—乌兰浩特,算了一下,第一天一共行驶了1200公里左右。

当然了,疫情当下这一路上也是经过了无数的检查口,但只要是从低风险区到低风险区,手持3天内的核酸阴性报告,去哪里都是畅通无阻,我们一行所有人也全部满足这些规定。

到达乌兰浩特的时间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坦白讲,这应该是我第一次以自驾的方式来到内蒙古,虽然非常的疲劳与饥饿,但内心还是非常澎湃的;同时四周的“蒙古语”和白皑皑的大雪也都预示本次边境之旅即将正式开始!

经过了一夜的休整,队友们也重新焕发了精神,也换上了全套的大棉鞋、大棉裤等等御寒装备,但大家还是冻得直流鼻涕,毕竟从北京的零度出发,到这已经接近零下40度了。

本次长途自驾使用车辆为2020款探岳380TSI豪华智联版Pro四驱,是整个车系中的顶配车型,外观采用家族最新的设计语言,前脸细节部分设计非常巧妙,并且灯组全部采用LED光源,整体看上去更显年轻、时尚。动力部分搭载的2.0T 7速DCT变速箱,最大功率137kW,最大扭矩350N·m。

内饰同样是家族最新一代设计,双液晶屏联动更显科技质感,中控材质除了大面积软质包裹外,碳纤维饰板的装饰件年轻化十足。9.2英寸中控屏搭载了大众旗下最新的MIB系统,除了语音操作指令外,还可以通过手势操作功能菜单,非常的方便。另外360全景影像、HUD抬头显示(选装)、L2级驾驶辅助等功能也是一应俱全。

相信从上方的图大家已经可以观察到,本次行程一共9个人,8男1女,用狼多肉少去形容比较合适的,尤其唯一小姐姐“安妮”,长得还这么漂亮,也是此行的一道风景线了。

作为一个东北小伙儿,已经很久没有体验到喘口气,眼毛、头发都能结冰的感觉了,怎么样?像不像东北大汉版的艾尔莎公主??

9个人中最兴奋的可以说就是本次行程的户外达人—铁丐老师了,常年奔波的他也是最热爱户外活动的,看着已经冻成冰棍的矿泉水,铁丐似乎已经找到状态了!

连车内的布质书包都快被冻成塑料了,一摸起来嘎吱嘎吱响,在黑龙江这么多年也没体验到这种感觉,看来比起东北,这边才叫真正的冰天雪地!

从市区出发,今天的目的地是呼伦贝尔,大约要行驶600公里左右,我们也是没有选择高速,而是选择了下面的省道行驶,有自驾经验的驾驶者都会知道,真正的好风景都是在“小路”上的。

省道的路时好时坏,既有这种柏油路面,也有低附着力的土路,但上面都覆盖了一层雪,比较滑,但对于这台已经换上了雪地胎的探岳2.0T四驱车型问题还是不大的。

作为本次行驶的座驾伙伴,两台探岳一个是两驱一个四驱,即使是城市SUV,但较高的离地间隙仍能兼顾不错的通过性,只要不随便乱豁,在呼伦贝尔草原上肆意奔跑还是没啥问题的。

得空的时候,老刘也为安妮小姐姐讲了讲探岳的特点,安妮表示,在广州这台车其实还是蛮多的,在路上经常可以见到。

除了两台探岳,我们此程还有一辆工作车,但三辆车全部塞得满满登登的,探岳比较出色的后备箱空间表现也是贡献了不少的力量,毕竟之后还要户外烧烤、炖鱼,光是大铁锅就带了两个!

探岳的后排座椅支持4/2/4分段翻折功能,而且在不放倒后排座椅的基础上行李箱容积为506L,如果放倒后排座椅,最大可拓展至1590L。可以看到我们在没有放倒后排座椅的情况下还是可以轻松的容纳下两个横放的26寸旅行箱和3个双肩大背包的,储物能力非常惊人。

在这里要着重介绍一下,资深编辑老刘是我们的领导,也是此次行程的策划者兼领队,全套专业户外装备加持的他,也是有着充足的自驾经验,之后他与安妮主持的视频游记也会随之上线,期待一下吧。

跟老刘相比,我这身红羽绒服配上黑色牛仔裤,更像是出来遛弯儿的的。

看了一下行车电脑显示的气温,为-36摄氏度,这还是中午12点左右,看来今天晚上的气温绝对是要达到零下40度了,毕竟呼伦贝尔周边才是真正的边境,不说了,继续出发,草原就在前方!

走在草原的路上 处处都是风景

随着越来越靠近呼伦贝尔,地势也越来越平,而在刚刚进入阿尔山境内的时候,一大奇景也出现在了我们面前,在零下40度的气温下,这条河仍在潺潺流水。

这条“不冻河”也是阿尔山地区的一大特色了,“不冻河”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整个河段集聚着丰富的地热资源,流经此地的河流,在严冬零下40多摄氏度的气温下也不结冰,河面上甚至还冒着腾腾热气。

铁丐老师在河流前和我们聊到,他如果在年轻个十几岁,他绝对拎个皮划艇下去野漂了,看他的语气也不像是开玩笑,够彪悍!

有意思的是,在路的两侧我们还发现了这种水泥垒成的圆形建筑,我一度愚蠢的以为这是防空洞,但铁丐老师告诉我们这其实这是牛棚,方便在刮风下雪的时候牛可以进去遮风避雪,不至于被大雪埋住,嗯....长知识了!

果不其然,里面还有两坨新鲜的牛粪蛋。

继续往前走,终于开到了真正的草原中,冬季的大草原白皑皑一片,一眼似乎都望不到边,微风吹来还会有雪花打到你的脸上,虽然冷,但整个人格外舒畅。

进入草原中,不但车撒欢了,就连安妮小姐姐似乎也放下了往日的矜持,带上手套,滚个雪球,这是要准备给老刘一个惊喜吗?

玩了一会儿,大家也没忘记正事,即将准备开始拍摄视频内容,三个人的衣服颜色倒是和环境很搭调。

达杰作为广州飞过来的摄像,顶着五六十度的温度差去工作,整体表现还是很出色的,一站就是一小时,非常辛苦,几乎全程是左手拿相机,右手擦鼻涕。

但相比铁丐老师的敬业还是差了点意思,为了找角度,哪怕把头塞进雪里也是在所不惜,也只有这种态度才能拍出好照片。

别说,铁丐老师拍的这几组动态真是不错,把探岳拍的我都想买了!

观察了一下,这么大的一个草场,只有这么一户人家,不出意外这片都是归他们家罩的,他们的生活也应该仅仅是牧羊放牛;远离城市的喧嚣,倒也是种简单、幸福的活法。

这个雪人行不?

待了一会儿,这片草场的主人开着纯正“越野车”从我们身边经过,似乎看我们太热闹了,也想加入进来?

在前往呼伦贝尔的省道中,两侧放牛牧羊的人随处可见,看我们把车停在旁边,牧民立刻跑了过来,估计是怕我们偷羊吧!

羊肉好吃,内蒙的羊肉更好吃,但从动物的角度出发,羊这种生物还是挺可爱的,似乎有些天然呆,你对它有兴趣的同时,它对你也有着充足的兴趣。

问了问价格,小一点的羊1100-1300,大一点的1500左右,价格倒是不贵,不过装一只放车里带回北京似乎不太现实,有人这么干过吗?

附上一张黄昏下的小村落,大约只有几十户人家。

经过了一天的奔波,我们也即将到达前方的呼伦贝尔市区,目前老刘已经开始在手机上找餐厅,看来今晚能够大快朵颐了!

带你体验呼伦贝尔“正宗”俄餐

老刘作为领队,在吃这一块也是早早做好了攻略,由于呼伦贝尔在地理位置上十分接近俄罗斯,所以当地也受到很多俄式文化的影响,俄式餐厅并不少见,比如这家叫作卢布里的西餐厅,主营俄式菜肴,在当地也是名气很大!

整个门脸的设计就很有俄式的味道,虽然没去过俄国,但想必都是相差不多的。

刚一进屋,就可以瞬间带给你一种穿越的感觉,另类的装修、奢华的吊灯、皮质的大沙发,以及正在播放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氛围的营造确实到位。

这家在各大平台店其实被炒的挺火的,已经快成为呼伦贝尔的打卡地了,来吃饭的客人也大多数都是游客,本地人来的应该不多,毕竟价格不菲,网上显示人均大约在150元左右。

服务生的穿搭也是十分吸引人,比如这个绿色的连衣裙,不过问问大家,俄罗斯的服务生真的这么穿吗?

走廊两侧的双人餐位也很格调,蛮适合情侣一块吃个烛光晚餐的,不过两把椅子,一把红,一把绿,设计感这么强吗?

这位小姐姐看到我的镜头对准了她,立刻回以标准站姿与微笑,这身红色风衣看着也比那个绿色连衣裙高档多了,没准儿是餐厅经理!

点餐前和同事出去买了点明天的物资,回来发现第一波啤酒已经开喝了,同时用余光晃了一眼桌上的菜,真硬!

这道“皇后沙拉”可以说是桌子上颜值最高,也是最素的菜了,味道不错,就是小了点,一人半口就接近没了。

碳烤俄式香肠必须是硬菜,味道咸淡适中,挺好吃,但并没有给你很特殊的感觉,同时虽然看着不多,但实际拉起来还是很长的,下图老刘会给大家做个示范。

这道“烧烤大拼盘”是今晚最硬的菜了,里面牛肉、羊肉、红肠、鸡翅、玉米全都有,实实在在的一大盆肉,看着就刺激,但热量也是超标。

这道“奶酪面包”,上面满满覆盖着厚厚一层的芝士与奶酪,味道超甜,像是一款简单粗暴版的披萨。

桌子上的一些摆件、餐具也很好看,像是艺术品。

除了众多大鱼大肉,一些主食的味道也很不错,比如安妮小姐姐点的这份手抓饭,已经让老刘按捺不住了。

作为曾经200多斤的老马,但众多珍馐的面前依旧静静守着这碗意大利面,这种自控力难怪能瘦上六七十斤!

饱餐完事,安妮小姐姐跑到了走廊的餐位上合影留念,看来心情还是很不错的;整体来看,这个餐厅的味道并没让我们失望,每道菜都不算踩坑,来呼伦贝尔玩的小伙伴可以来感受一下哦。

出发根河 还是发生了意外

经过一夜的休整,我们即将从呼伦贝尔出发前往根河市,在这跟大家科普一下,内蒙古根河市全年平均气温-5.3℃,历史记载最低温度-58℃,取暖期长达9个月,因此被称为“中国冷极”,也正是我们此行的重要目的地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寒冷,我们也得在“呼伦贝尔”这个大城市做好充足准备,未雨绸缪*入劳保店,在保证成本的情况下为大家增添衣物。

作为纯正东北人的刘导,在保暖方面似乎要比两个南方人都更上心,狗皮帽子、军大衣、防冻贴,能安排的基本都安排上了。

清澈的天空,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呼伦贝尔出城的风景格外不错!似乎耳边已经响起了那个著名BGM,“瓦蓝蓝的天上飞雄鹰,我在草原眺望北京!”

路过的白塔是呼伦贝尔的两河圣山旅游景区,也是曾经的呼伦贝尔民族文化园,景区内的面积很大,也是呼伦贝尔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了。

一路上的车不多,路面也都是这种柏油路,两侧依旧是一望无际的白色草原,估计这么开很快就能到达今天的目的地—根河市。

路途不远,时间充裕,能下道必须去雪地里嗨一会,我们刚刚埋好点准备怕几张爬坡照片,车怎么还停了?

就从坡上走下去的6.7分钟,右前轮的轮胎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干瘪,四周荒无人烟,距离呼伦贝尔100多公里,距离根河也仍有100多公里。

看来路侧的这个大石块就是扎胎的罪魁祸首。

不过无论如何,已经坏掉的胎是不能在用了,只能先换上后备箱的备胎再想办法。

探岳配备的是非全尺寸的备胎,理论上换上了非全尺寸备胎的车型,驾驶时速最高不要超过80km/h,行驶距离也不要超过100公里。

作为常年在外的老刘和铁丐,也是熟练了架起了千斤顶,开始卸轮胎,动作非常迅速,仅用了不到20分钟就更换完成,有老司机们坐镇,我们心里也是踏实多了。

虽然图片里看不清楚,但外侧胎壁上的口子可真不小,足足得有七八厘米,看来这条胎也是不能再用了。

但在这种极寒,荒无人烟的环境中,如何处理这件事儿也是个问题,如果我和同事拿着轮胎,开其中一台车返回呼伦贝尔进行更换,那来回接近三四个小时的路程,在零下30度的环境下,他们的补给和取暖也将是问题;如果把坏掉的车扔在这,全体出发,那么9个人也是坐不下。

经过了老司机们的综合探讨,并确认了车内热水,食物充足的情况下,还是决定派我和同事张岩返回呼伦贝尔更换轮胎;幸亏目前仅仅是下午2点,天气还不算太冷,提醒大家,如果是晚上出现这种事儿的话,无论如何也不能将人留在野外。

从海拉尔收费站掉头,返回呼市到达轮胎店大约用了2个小时,这时已经是下午4点半了。

很不凑巧得是,这家店并没有符合探岳尺寸的雪地胎,只能从别家借调,换完胎已经接近5点半,距离我们出发已经过去了3个小时了。

与团队汇合时,老刘他们正在慢速的向前行驶,这时已经7点左右了,室外温度已经接近零下35°,老刘他们的车也因为开了一天的空调,油表即将亮灯,看来再晚到一会儿真的会出问题。

换完轮胎到达根河市,正好接近9点左右,中国冷极的标志也出现在了我们面前;今天可能说是紧张人心的一天,一边马不停蹄的赶路,一边忍受寒冷等待救援,任何一边掉链子都有可能出现问题,但最后还是有惊无险,今晚大家都要好好的歇一歇了。

继续出发 抵达根河市郊外

根河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下辖的县级市,而“根河”是蒙古语“葛根高勒”的谐音,意为“清澈透明的河”。地处大兴安岭北段西坡,呼伦贝尔市北部,东与鄂伦春自治旗为邻,西与额尔古纳市接壤,南连牙克石市,北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其年平均气温-5.3°C,极限气温达到了-58°C,也是目前我国城市气温最低记录的保持者,有着中国最冷城市称号。

进入到根河市区,首先看到的就是根河市地标建筑,一个巨大的温度计,可以直观的看到当时的气温,作为创造了中国最低温度的城市,这个大温度计的意义还是非常大的。

根河市区内一座吊桥横跨整条根河,虽然还没有正式竣工,但主体结构已经搭建完成,只是由于冬季原因,并没有进行涂料作业,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夏天它进行最后的漆料作业,相信那个时候样貌会更美。

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这样如此寒冷的地方,盆栽也别具一格,这里的花盆居然都是冰做的,确实非常具有地方特色,而一会还有个更加意外的设施也是冰做的,这里先给大家卖个关子,答案一会揭晓。

这一次依旧是刘老师、安妮和铁丐三人的黄金组合,根河吃荒野烤肉,然后最终的目的地就是漠河市北红村,亲身感受一次黑龙江冬捕,吃一顿正宗的江边炖鱼。

由于根河这个季节属于冰封期,所以根河水基本都冻住了,仅有一些支流还在流淌,此时铁丐正在跟安妮介绍根河的一些基本情况。

其实根河市区并不大,只有一条主街,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虽然天气寒冷,但清晨的街道依旧是车水马龙挺热闹的,在一些小巷积雪清理并不及时,导致路面还是非常滑的,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到车让人来确保行驶安全。

比较有意思的事,其实马路还是划线的,并且看到路边的牌子也写着将车停至车位违者罚款,不过看到眼前的路面根本看不到地面划线……

街边小贩卖的东西都是比较抗冻的,大部份是干果类食品,当然还有北方寒冷天气的特色,冰淇淋都是直接放在露天展示柜里卖,可见气温有多低。

冰糖葫芦随处可见,价格也非常公道合理,我们买了2串,每串3块钱,还是完全能接受的。

敖鲁古雅-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

城市风光简单领略完之后,我们便出发前往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敖鲁古雅-鄂温克族。

敖鲁古雅,也称驯鹿鄂温克人,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他们被称为“使鹿部落”和“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也是我国境内迄今唯一保存“驯鹿文化”的民族。据说最后一代纯正血统的驯鹿鄂温克人仅有30余人,虽然政府逐渐将鄂温克人改善条件城市化,但仍有极少一部分驯鹿鄂温克人仍然保留着原始、自然的生活生产方式。

在敖鲁古雅里我第一个发现小动物的居然是阿拉斯加,不过也不觉得奇怪,这里的狗狗无论家养的还是散养的都属于比较抗冻的品种。看着它那么可爱,而且非常温顺,自然而然的对它有天然的好感。

刚才的伏笔在这里跟大家摊牌了吧,冰卫生间绝对你们没体验过,而且它不是摆设,货真价实可以使用,不过进去之前一定先外面喊一声,因为并没有男女标识,而且厕所是冰做的,几乎是透明状态,不是憋急了的还是三思而后

其实这个敖鲁古雅驯鹿基地由于疫情的原因,并没有完全开放,所以很遗憾我们没能看到驯鹿,在逛了一圈之后也接近中午了,我们决定吃个有特色的午饭,下午还要为明天的荒野烧烤做作准备。

三区独立空调无论前排还是后排乘客均可以单独调节空调温度,这样的人性化配置对于长途自驾来说非常好用,并且还配备了空气净化功能。

铁锅炖是东北地区一大特色,我们一行8人一个大铁锅就足够了,分上下层,上面可以蒸馒头、花卷这些面食,下面就是正经的硬货了,我们来了一锅炖牛肉,真的是太香了。

酒足饭饱之后,时间尚有富裕,我们对车辆进行了整备,明天还要深入大兴安岭林区腹地进行一次真正的户外烧烤,所以下午我们兵分几路,一部分人去买食材和烧烤工具,另一部分人原地待命正好检查一下拍摄设备和车辆轮胎等一些工作,确保可以顺利进行接下来的任务。

深入大兴安岭腹地 铁锹烤肉

第二天清晨,一早便整装待发,进入到大兴安岭林区,由于积雪原因,路并不好走,不过我们的探岳带有四驱系统,并且提前更换了雪地胎,走在这样积雪路面也如履平地一般,并没发生各种打滑让车内驾乘者感到不安的场面。

切换至雪地模式后,4MOTION智能四驱系统可以合理的分配四轮动力,应对这样积雪较厚的路况下行驶时,轮胎很少会出现打滑的迹象,给予了驾驶者足够的安全保障。

方向盘加热和座椅加热功能,在冬季尤其是北方城市来说真的太重要了,绝对是必备的舒适性配置之一,用过的都说好。

老刘和安妮在沿途也停下车来,进入到森林深处去采摘这个在大兴安岭树林深处的天然香料,可以看到积雪非常厚,刚进树林就已经没过小腿了,再往深处走,积雪都能齐腰深。

对于这次的户外烧烤,食材绝对新鲜,而在大兴安岭中还蕴藏着非常丰富的野生配料就是杜香,这种植物不仅可以用作药材具有清肺润喉的功能,对于烹饪来说也有增味提香的功能,它在野外采摘时就会散发一股迷迭香的味道。

这里要注意的是,采摘野生杜香的法式方法一定要正确,因为是原始森林,为保护植物,一定不要折断根茎,只需要顺着根茎撸一下,杜香就能很轻松的顺手下来,提前准备好器皿,放进去就好,一切都要以保护生态为准则。

食材准备好之后,我们也顺利的达到了这次烧烤的目的地,一片树林深处的河床之上,这里由于冬季已经冰封干涸了,所以我们可以轻松的下到河床上,一是相比茂密的树林,这里更加空旷,二是旁边细小的支流还有水流动,便于我们对食材进行简单的清理。

生火用的柴火我们也是提前准备好的,并没有破坏原始森林,仅有一些枯树枝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便于快速的将火生起,说实话,人工将这些柴火搬到烧烤点还是非常困难的,加上厚实的积雪,确实是举步维艰。

对于户外烧烤来说,准确的分工可以将效率明显提升,而我们这次也提前分好了每人的工作,所以起锅开燥的过程非常高效。

老刘和安妮从河床边缘将枯树枝搬到烧烤点附近,来来回回几趟之后,并没有出现疲倦劳累的感觉,看来真是男女搭配才能干活不累。

随后丐哥开始劈柴,这确实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绝对的力量,可以看到具备常年户外经验的丐哥还是非常娴熟的挥斧劈柴一气呵成。

生火对于丐哥来说简直是信手拈来,没一会功夫就将柴火搭好,并做了一个简易支架用于烧水和烧烤。

接下来就是直奔主题,正儿八经的荒野户外烤肉了,而烤肉的工具也是闻所未闻,居然用铁锹,说实话,看着有些不可思议,但烤出来肉的味道真是香极了。而至于为什么会有铁锹烤肉呢?这其中还是有一段故事要跟大家分享。

最早用铁锹烤肉是因为早年间大兴安岭发生了火灾,护林员因为深处林区腹地,高强度的灭火作业也需要体力支撑,在补给不充足的年代,他们就地取材,用灭火的铁锹将肉类制品放置火上直接烧烤,这种简单快捷的方法不仅能解决温饱题,而且味道也非常不错,属于在那种场景下的小妙招。随后流传开来,大家也都兴起用铁锹烤肉了。

撒上杜香之后的牛、羊肉,那股香气扑鼻的感觉真的好熟悉,这不就是我们烤肉店里的味道么,不过深处林区并且旁边都被皑皑白雪覆盖,这样的场景下吃一顿烤肉还是非常有感觉的。

冰杯子也是北方地区一大奇物,倒上准备好的果汁,天然冰镇的感觉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不过要尽快喝,因为中午的气温并不低,冰杯子融化的速度还是比较快,不过这样喝水的方式还是挺有意思的。

烤肉过后,来一杯带有杜香的热水解解腻、润润喉,我想生活本该如此,在城市中游离惯了的我们,其实更应该在景色貌美的大自然中寻求一种宁静。当然,这样的时光或许短暂,但足够能让人铭记了。

原始森林里户外烧烤结束之后,我们下午要驱车4小时抵达黑龙江省的漠河市,在漠河市停留一晚,便前往此行的最终目的地北红村,在这里将进行这个冬季里最后一次冬捕,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收拾好行囊,即刻出发。

中国最低温度记录诞生地-冷极村

沿途中我们经过了一个地方,叫冷极村,这里也是创下了中国最低温度记录的地方,达到了零下58°C,我们也做了短暂的停留,因为在这里除了冰房子这类东北特色的冰建筑之外,我们还收获了一个意外之喜。

同行的老马兴奋的将冰房子上的福字摆正,其实新年刚过,但对于过年这件事我们每个人还是很期待的。

安妮也非常兴奋的跑进冰房子,在冰雕镂空的窗户前很兴奋,对于常年在广州生活的东北人来说,我相信照片背后,除了美丽冻人之外,更多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老刘和安妮的合影颇像是两口子一样,在家门口热情好客的招待来拜访的“我们”。

而房间内也犹如真实的布置一样,有客厅、有沙发、甚至还有电视,当然这都是冰雕摆件,供游客拍照的。老马和安妮此时就坐在了客厅中,可以看出俩人还是挺开心的。

同行的编导从来没来过东北,更没见过如此真实的冰房子,出于对职业的敏感度,拿起手机不停的拍拍拍拍。

翻回头来,看到铁丐老师已经玩上冰房子旁边的秋千了,虽然天气还冷,但依旧挡不住追寻快乐的童心。

老刘和铁丐在给安妮科普这个地方当年创下全国最低气温58°C的历史,其实最早这个地方并不是一个村,而是因为当年在这个地方测到了最低气温,后来为了招商引资而开发出来的旅游景点。

去到漠河市之前,我们沿途经过了内蒙与黑龙江两省之间最后一个县城-满归县城,这里常驻人口并不多,基本大部份人都是过路,我们并未做停留只能继续赶路了,毕竟道路条件并不好走,所以一切以赶路为先。

满归县城地标性的建筑物,旁边广场中央还有成吉思汗的铜像,处处留有草原雄鹰的影子,仔细品品还是觉得蒙古族人蛮厉害的,打遍中原又踏平欧洲。

一路都是县道,并且积雪严重,我们的行进速度很慢,为了也是确保安全抵达漠河市。

不过沿途的风景还是非常美的,大片的白桦林在我们左右两侧,如果是夏季来旅行的话,相信会是另一番景色。

沿途我们也经过了几个驯鹿园,可以看到这里以鄂温克族为主,毕竟狩猎部落对于驯鹿以及养狍子还是更懂一些,也是这个民族的根基。

我们车里闲聊的功夫就看到一辆皮卡拉着两头雄性驯鹿从我们车旁驶过,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驯鹿,内心还是非常激动的。后来我与这两头驯鹿居然还不止这一面之缘。

很快便达到了内蒙和黑龙江的界门,在这里我们进行了一次例行的行程码登记,对于这次疫情来说各地政府部门还是高度关注的,充分做到了层层把关。

傍晚时分,我们顺利的抵达了黑龙江省漠河市,此时街道中并没有太多路人了,而我们也经过了一天的奔波略显疲惫,安顿好住宿之后简单的吃了口东西,便早早睡去了,毕竟明天我们依旧要继续赶路。

要说东北有多冷,可能我光靠文字描述没有什么代入感,为了能证明东北3月的还冷,你们看看我们的泡面就知道了,泡面是不会骗人的。

大兴安岭里的散养驯鹿

简单吃过早餐之后,继续启程,今天要去鄂温克族驯鹿园里看看大山里散养的驯鹿和狍子,即便昨天匆匆驶过的皮卡车里已经看到驯鹿了,但每个人心里其实都还挺期待的。

开车没多久便到达了驯鹿园,停车与管理人员沟通进园注意事项,这个时候门口的两只大黄狗首先出来迎接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了。

原以为只能看看驯鹿,没想到在驯鹿园门口就有野生的山红子主打与我们亲近,手里拿下瓜子或者干果,它们就会飞到你的手指,整个过程非常的放松,似乎对人类毫无戒备。

其实这也充分的证明再这样的生态环境中,只要我们人类不去主动破坏环境,还是能非常友好的和这些大自然的野生动物共荣的。安妮看到老刘在喂红子,自己也忍不住与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互动了。

喂完驯鹿园门口的山红子,我们也真正的与驯鹿有了近距离的接触,拿上点当地的草料,萌萌的驯鹿会主动靠近吃你手里的食物,千万要注意的是,你不要因为害怕而惊动它们,另一个注意就是别让它们啃到你的手。

丐哥拿起相机也在记录这一刻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景,看到这些可爱的小家伙,喜欢小动物的那种由内而外的喜欢是掩饰不住的。

手里有鸟、地上有鹿,这或许就是大兴安岭地区最原始的风貌吧,一片祥和的美好,仔细想想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确实太需要拥抱自然了。

驯鹿园里还保留了一些鄂温克族人的建筑,这个圆木支起的木屋就是他们族人用来存储猎物、衣物、食物、工具等,还可用用作过路的族人休息的地方。支起来的目的也是避免野兽侵袭。

游走完驯鹿园区之后,我们又踏上了征程,前往我们此行的终点-北红村。

抵达冬捕地点-北红村

其实在抵达北红村之前,我们还经过了一个村庄-洛古河村,这里虽然面积不大,而且经过粉饰之后俨然变成了一个商业化味道较浓的村庄,但它是黑龙江在省内的源头,内蒙境内叫额尔古纳河。

对于黑龙江的源头来说,本来除了一些旅店和隔岸相望的俄罗斯远东之外,没有什么可说的,直到我看到老马殷勤的和安妮去旅店打热水,别的不说昂,这远去的背影还挺有感觉的。

最后一段路程还是遇到了一个小意外,由于必经之路上出现了小型山体滑坡,导致积雪在白天日照较强烈的时候出现融化现象,路面逐渐形成了一个小水坑,远处看上去还挺深的,但这点困难能成为阻碍探岳前进的步伐么?

老刘在勘查完地形之后,直接说了句,咱们探岳底盘离地高、有雪地胎、有四驱、切换个驾驶模式直接过就行了。

实际行驶过程也非常顺畅,稳住油门,遵循快走沙子慢走水的行驶规则,还是非常轻松的通过了这段涉水路段。

在通过这段涉水路之后,我们也离北红村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天色渐暗时,我们也最终的抵达了北红村,由于这个小村落由于之前疫情的原因才刚刚开放,所以整个村落除了我们并没有太多游客。

傍晚抵达北红村,从村口就能看到一个设计独特的俄式建筑,走进后才发现这其实是一个买当地特产和俄罗斯进口商品的地方,虽然关门了,但灯光给的很足,应该是这个村地标性建筑了。

安妮骑在马背上,后面车上坐着老马和罗导,还挺有异国风情的,总感觉安妮有点巾帼不让须眉的感觉。

这里的狗狗也是热情好客,抛开给不给吃的因素,它们对我们这些过客还是非常友好的,基本都是我们走到哪,它们跟到哪。

同样奔波了一天,大家多少都有些疲惫了,加上晚上确实也什么都看不见,我们回到旅店,说了说明天冬捕的流程就都休息了。

收网捕鱼 体验马拉爬犁

第二天清晨,我们早早起床,由于昨晚抵达北红村,出于对这个村落的好奇,我拿起相机,随手拍些照片,记录一下北红村的清晨。

北红村的清晨非常宁静,零星的可以看到几个村民,大部分村民基本都不会一早出门,这里的建筑除了供游客住宿的宾馆装修的有模有样之外,村民的住宅还基本保留着泥瓦材质,看上去就很素雅。

放牛村民早早将牛从院子里的牛棚赶出来,这里的牛和我之前在藏区看到的牦牛还是有不小区别的,为什么这里的牛看起来都瘦瘦的呢。

除了牛之外,这里还有马,其实这里马的作用甚至比汽车重要,因为这是当地特有的交通工具,因此也成为游客到这里必须要体验的项目,它就是马拉爬犁。

昨晚活蹦乱跳的狗狗,今早还懒洋洋的在晒太阳,话说这里的狗狗大都是体型健硕且毛多的狗,是真够抗冻的。

村户门口的爬犁其实就是用竹木材质制成,非常结实,前面的绳套就是用于套马和固定的作用,操作非常简单,实用性极高。

这里的村民取暖基本都用柴火,家家户户都整齐的摆放着已经劈好的木材,便于随时使用。

黑龙江堤岸对面就是俄罗斯的土地,准确点说就连黑龙江这段流域也是中国和俄罗斯各半,并且冬季以界旗为界,如果渔民越界,后果还是很严重的,少则3月多则5年的刑期等着你,所以这里的渔民大都还非常老实,不过据村民说,此前也有渔民非法越界被对面俄罗斯战士抓到,至今还未归国。

堤岸旁边有一个观景台,可以俯视整个村落,这里拍个延时还是非常美的。

马拉爬犁闪亮登场,这就是我们一会下河道后的主要交通工具了,因为它可以去到车到达不了的地方,尤其是冰封后的黑龙江面,除了积雪,其底部还有隆起的冰块,车是根本走不了的。

老刘和安妮坐一起,上面盖上了东北特色的花被子,别说,确实有内味儿了。

铁丐为了拍出大片,选择了自己单独一个爬犁。出发!向黑龙江面进发。

L2级驾驶辅助功能可以有效的控制前车保持在安全的行驶距离,配合ACC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让驾乘者可以有效的规避碰撞风险。

一路穿过村庄走过小道,很快便达到了下道点,我们的车辆只能停在这里了,接下来就要靠马拉爬犁把我们送到下网捕捞点了。

其实北红村不光有冬捕,夏季捕鱼业也非常发达,可以看到堤岸上的渔船还是非常多的,足以证明这里的村民多以捕鱼为生,正可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抵达下网点后,渔把头已经开始提前破冰了,这里的冰层冻得非常结实,而且厚度可达1.3米,凿穿它还是费把子力气的。

主要的破冰工具为铁杵、电锯和铁锹,这三样工具的工作顺序为先用电锯锯开一个四方的冰块,然后铁杵在方型冰块内反复凿击,最后用铁锹将碎冰铲出来,反复作业直至将冰层打穿,冰层较厚的话,这个过程还是相当费时的。

黑龙江水还是非常清澈的,丐哥捞起一块浮冰,可以看到晶莹剔透,渔民说用黑龙江的水炖鱼货会更香,于是我们决定一会凿一块冰当做炖鱼的水。

第一个冰洞很快凿开了,第二个冰洞也同步进行,电锯作业时还是非常有感觉的,配合着铁杵和铁锹很快第二个冰洞也凿开了。

由于是提前一个月下好的地笼,所以凭借经验来说,鱼获肯定不少,黑龙江这段流域主要鱼的品种就是川钉子和鲶鱼。

起网捞鱼,这个过程还是紧张又激动的,看着地笼里不断上来活蹦乱跳的野生鱼,老刘、铁丐、安妮和我们都兴奋不已。

一网上来收获颇丰,川钉子数不过来了,鲶鱼上来5、6条,均是个头肥硕,老刘、铁丐也向我们炫耀这次的战利品。

接下来就是起锅烧火,提前准备好的大铁锅,以及调味料均准备妥当,铁丐和安妮负责生火,老刘则是这一锅鱼鲜的主厨。

水开后将简单收拾好的鱼下锅,配上些调料和提前凿好的黑龙江冰块,闷炖半个小时即可。

其实开过之前就已经闻到鱼的香味了,掀开锅盖放上几个饼子,配上主食味道更佳。

最终我们如愿的尝到了正宗的野生川钉子和黑龙江鲶鱼,不得不佩服老刘的手艺确实高超,一锅炖鱼几乎都吃干净了。

总结:此次旅程接近尾声,我再次来到观景台,落日余晖,想到这些天我们的朝夕相处,大家克服了重重困难,欣赏到了美景也更加敬畏祖国的大好河山。与此同时,我们驾驶的探岳凭借着可好的性能一路给予我们保驾护航,很好的完成了这次荒野食客将近4000公里的旅程,也更加确信它一定是一款在20万左右的价格区间内,综合实力表现最全面的中型SUV。(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 张岩)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