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走廊连线成片集聚创新潜能

科创走廊连线成片集聚创新潜能

首页休闲益智独角兽谷更新时间:2024-04-25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规划展示馆内部。新华社记者 耿馨宁 摄

编者按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由点到面、连线成片……一条条科创走廊正在中国大地上加速构建。依托四通八达的立*通网络、丰沛充裕的科教资源,这些科创走廊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激活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潜能,让更多科技成果快速落地生根,从而更快集聚产业优势,不断补链、扩链、强链,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更高端迈进,必将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G60科创走廊点亮长三角一体化“新光带”

□记者 丁玫 龚雯 温竞华 上海报道

在G60高速公路边上,一片绵延1.5公里的大型建筑让人过目难忘,数栋大楼的屋顶由网状屋盖相连,如波浪一般高低起伏。这个位于上海西南门户松江区的建筑名叫G60科创云廊,它不仅是上海科创的“新地标”,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光带”。

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将名为“松江”和“G60”的两颗多媒体商业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令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高度”再次被刷新。

这条科创走廊在“智造”什么惊喜?又是什么支撑重大技术革新成果不断涌现?

上天入海、急救防疫 智能制造“多点开花”

走进1300平方米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规划展示馆,140多件展品让人目不暇接:可爬坡越沟、适合复杂地形的消防灭火机器人,应用水深达8000米的海底电缆,全封闭全自动细胞培养设备,具有人脸识别趣味互动功能的智能试衣镜……

成立于2016年、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同岁的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因一款应用了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的无触摸终端在疫情期间“走红”。

据悉,该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负折射率平板透镜,应用光场重构原理,将发散的光线在空中重新汇聚,从而形成不需要介质承载的实像,结合交互控制技术,可实现人与空中实像的直接互动。该技术可应用于医疗显示、公共设施、信息安全等领域,减少物理接触、降低感染风险。

“得益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公司从合肥起步,不仅快速‘跑’进了长三角其他城市,还逐步扩展到了全国其他地区。”东超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王明说。接下来,公司将进一步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同时与科创走廊上不同领域的企业探索更多跨界可能。

在展示馆外,“松江”号和“G60”号卫星发射成功让人备受瞩目。据悉,卫星互联网产业作为“松江G60科创走廊数字经济创新型产业集群”重点工程之一,正在打造以全球多媒体卫星网络为代表的低轨道、高通量卫星网络产业集群。在科技部火炬中心8月9日公布的2021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名单上,“松江G60科创走廊数字经济创新型产业集群”位列其中。

今年11月,总投资6.7亿元的数字化卫星制造超级工厂,将在临港松江科技城开工建设,将同步研发全球多媒体卫星工厂数字化与批量化研发与生产系统,建成长三角首个卫星制造的“灯塔工厂”。

既要“揭榜挂帅” 更要“挂帅出征”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自2016年在上海市松江区启动建设的1.0版,到2017年升级成为连接沪嘉杭三地的2.0版,再到2018年的3.0版,依托G60高速和沪苏湖高铁等交通大动脉,串联起上海松江,江苏苏州,浙江嘉兴、杭州、金华、湖州和安徽宣城、芜湖、合肥九地。

为了让更多科技成果快速落地生根,并让更多上下游企业从中受益,补链、扩链、强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不断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既“揭榜挂帅”又“挂帅出征”。

“我们通过跨前一步主动作为,打破信息壁垒,实现需求端和供给端的有效对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产业组组长潘宏凯表示,比如围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立了14个产业联盟、11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聚焦大飞机等重大项目成立联合工作专班。截至目前,在中国商飞所需的特殊工艺材料类方面,已实现九城市16家企业40余种产品的供应对接。

海尔数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施光普对此深有感触。在他看来,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自2017年落户松江以来,短短几年在经济、生活、治理领域打造出“卡奥斯长三角模式”,正是借助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展的东风和受益于当地“店小二”式的政务服务。

“过去企业沟通需要一对一,费时费力,现在一提需求就有回应,比如工业互联网九城巡讲培训活动,已迅速在多地开展,助力更多企业‘上云’、产业升级。”施光普说。

“成绩单”刷新高 “含新量”成色足

2021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从秉持新发展理念的基层生动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五年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含金量”和“含新量”不断提高。

作为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以财政收入连续66个月正增长交出了上半年经济“成绩单”。今年1月至6月,松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33.86亿元,同比增长19.3%,占全区规上工业比重达到63.9%。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增长势头强劲,同比分别增长13.4%、9.4%、30%、33.1%。

另外,随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影响力、辐射力的不断扩大,松江成为民营企业创业创新的热土。上半年共吸引1.76万户民营企业落户,同比增长35.4%,实现民营经济税收193.06亿元,同比增长50.5%。

新路不是想出来、画出来的,是走出来、干出来的。“要把创新第一动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眼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凝心聚力抓发展、久久为功求突破,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上取得新的进展。”上海松江区委*程向民说。

光谷科创大走廊架构中部“创新策源地”

创资源优势,推动辖区企业与武汉“光芯屏端网”龙头企业以及智能制造产业配套发展,走出了一条传统工业基地发展动力变革之路。

除了电子信息产业,大健康、智能产业也在光谷科创大走廊聚势发力。华为、小米、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大基因、人福医药、华中数控等一大批企业在这里落地、扎根、长大……

大交通支撑大产业

塔台土建结构和钢结构施工基本完成,转入内部装饰阶段;机场西跑道已全线贯通,正修建滑行道和联络道;顺丰转运中心正在搭建钢结构……亚洲第一、全球第四的专业货运机场——鄂州花湖机场施工现场一派忙碌,建设者加班加点,为机场年底如期校飞做最后冲刺。不远处,连接黄冈与鄂州的燕矶长江大桥也在紧张施工。

依托交通大通道的牵引,湖北省黄冈市顺势成立临空经济区,迈入临空经济时代。黄冈市政府负责人说,黄冈临空经济区将重点发展临空智能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科创教育业三大产业。目前,顺丰培训、生活配套中心、大别山国际博览中心等项目已开工,未来科技城、国际会展中心、恒大健康谷、李时珍本草纲目产业园等一批单体投资过20亿元的产城复合型项目将有序推进。

科创大走廊的建设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网络的基础支撑。摊开湖北交通地图,可以发现,光谷科创大走廊正是湖北立体综合交通网络最密集、多式联运基础最好最便捷的区域:大广、沪渝、沪蓉、杭瑞等国家干线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武鄂、武黄等地方高速公路星罗棋布;有以客运为主的武汉天河机场,更有即将建成的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机场;有京广铁路、武九铁路,以及武石、武冈、武咸城际铁路;还有横贯东西、通江达海的长江黄金水道……今年3月,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投入试运行,万吨级江海船舶可常年直达武汉;黄石新港、武汉阳逻港、鄂州三江港、武汉金控粮油物流港等4个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引领交通新格局。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朱汉桥认为,多式联运的前提和基础,是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核心和关键,是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和集疏运体系的建设,重点内容是营运一体化、信息共享化、主体协同化。

“鄂州花湖机场明年将建成运营,我们的电子信息产业就能借‘机’向更高端迈进,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更重的分量。”展望未来,当地受访人士信心满满。

□记者 王贤 实习生 刘皓 武汉报道

七大湖北实验室、九大创新中心、三条特色产业带、两大万亿元产业集群……在湖北东部,依托铁水公空立*通大走廊牵引,一条由中国光谷出发,向东连接鄂州、咸宁、黄冈、黄石,沿长江延展百余公里的区域,正加速打造科创大走廊,努力向中部地区“创新策源地”迈进。

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

6月10日,湖北东湖科学城及重大科技项目在武汉集中开工,标志着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迈出重要一步。此次集中开工项目包括高端医学生物成像设施、中国船舶通信与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基地等5个重大科技项目,以及项目配套的科学服务中心和周边路网,建成后将促进生物医学、通信系统等多领域的技术攻关与产业发展。

年初,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印发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发展战略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对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构建以东湖科学城为创新极核,以大走廊为创新产业联动轴,沿三条特色产业带串联若干特色发展组团的“一核一轴三带多组团”科技产业空间布局。

“一核”为东湖科学城,规划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形成“一岛三板块”发展布局,强化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和新兴产业生成四大功能,打造大走廊核心动力源。“一轴”为创新发展联动轴,以东湖科学城为中心,串联武汉、鄂州、咸宁、黄冈、黄石城市主要功能板块和重要创新平台。“三带”为三条创新产业带,即光电子信息产业带、大健康产业带和智能产业带。“多组团”为若干特色功能组团,包括大光谷创新组团、红莲湖-葛店科创组团、花湖机场临空组团、环大冶湖智造组团、黄冈特色产业组团、香城绿色产业组团。

多位专家表示,湖北是科教大省,武汉是全国大学生最多的城市之一,但如何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此前一直没有很好的抓手。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为湖北激活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潜能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武汉大学中国战略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吴传清说,打造“光芯屏端网”、大健康两大万亿元产业集群的光谷科创大走廊,正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并加速向中部地区“创新策源地”迈进。

6月22日,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开园,深度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加快形成“研发在武汉、生产在黄石,孵化在武汉、加速在黄石,引才在武汉、用才在黄石”的创新发展格局。黄石市科技局副局长张自强说,科创园运作才一个多月,就有30多家企业和机构入驻,帮助招引了一批科技人才。

产业聚集带呼之欲出

7月24日,鄂州葛店开发区开工两个新型显示项目(芯映光电项目、瑞华光电项目),合计投资130亿元。此前的2019年4月,葛店开发区成功引进当地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新兴产业项目——总投资120亿元的湖北三安光电项目。

葛店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高飞说,湖北三安光电项目已于4月启动试产,此次开工的两大新型显示产业化项目,将与三安光电项目形成配套,补足芯片封装环节,补链强链作用明显。

鄂州葛店与武汉东湖高新区毗邻,凭借“近水楼台”的独特优势,当地很早就与武汉共建产业园,深化与武汉高校院所合作,布局重大科技项目。“三安光电是主动嵌入对接光谷产业链的支撑项目,生产的关键组件将供给光谷的天马微电子、华星光电等企业。”葛店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研发在光谷、生产在葛店”的企业已近100家,全区131家规上企业,冠名“武汉”的53家,为武汉配套的占25%。

目前,葛店正精准对接武汉,与光谷加快共建100平方公里、千亿级规模的光电信息产业聚集区。

沿长江继续向东,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拥有PCB(印刷线路板)企业28家,PCB上下游企业76家,2019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136亿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PCB产业聚集区之一。

“这里距武汉东湖高新区很近,可与武汉产业便利对接。”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人说,近几年开发区利用武汉的科

齐鲁科创大走廊支撑济南科技高地

□记者 王志 济南报道

“一廊”“四圈”“多园”,打造完整创新链,培育集聚前沿产业,提高创新发展“加速度”……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建设齐鲁科创大走廊作为打造区域性科创中心的重要载体,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沿“大走廊”布局创新母体

在位于济南市章丘区的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4月刚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山东先进材料联合研究院集中签约了8个项目,总投资11.3亿元,涉及高性能PBO纤维、石墨烯铝基复合材料、超高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先进材料。

“新材料是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产业之一。”山东先进材料联合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少明说,千吨级超高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项目目前已突破了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量产后可有效减少对国外高端产品的进口依赖性,促进我国高性能纤维总体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探索建设管理权限独立、运作模式创新、资金来源多元的新型研发体系,是齐鲁科创大走廊的一大亮点。2019年成立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目前已衍生、孵化高技术企业174家,带动社会总投资额超过400亿元,集聚高技术人才3000余人,涌现出一批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产业技术创新成果。

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精神,积极承担国家战略布局,2018年7月,山东省提出打造“齐鲁科创大走廊”的发展设想。

济南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王宏志说,围绕加快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济南积极规划建设齐鲁科创大走廊,沿经十东路规划布局大科学装置区、中央研发区、创新发展区、创新配套区,打造“重大设施-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完整创新链。

据了解,齐鲁科创大走廊规划范围北至济南经十东路、南至旅游路、西至东绕城高速、东至绣源河,总面积约70平方公里。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牛长春说,这里对外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科创要素集聚。现有侨梦苑、济南药谷等重大孵化平台,山东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10所,在校学生约10万人,拥有齐鲁制药、力诺集团等多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落地实施了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超算中心、腾讯科技园等一批高能级科创项目。

培育集聚前沿产业

据了解,齐鲁科创大走廊的目标定位是作为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平台、全国战略新兴产业策源地、区域科创成果转化基地,对外链接全球创新网络,对内助力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赵奕介绍,围绕“科创”主旨,齐鲁科创大走廊以“簇群集聚、网络联系、共享开放”为理念,规划形成“一廊六带、四圈多园”的总体空间结构,重点打造产研院创新圈、超算中心创新圈、中科院科创城创新圈、未来战略创新圈四个3-5公里创新圈。

其中,产研院创新圈重点发展自贸偏好型的跨境数字贸易、跨境技术交易等产业,聚焦跨境生物医药研发CRO、航天仪器、智慧交通、信息材料等前沿产业;超算中心创新圈以人工智能岛为核心引擎,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未来产业创新圈主导产业为5G、自动驾驶等未来产业,细分领域包括科技服务产业、5G、智能交通装备制造、智能驾驶等;山东大学创新圈主导产业为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细分领域包括航空航天、机器人和工业互联网。

牛长春介绍,齐鲁科创大走廊规划的“多园”为创新产业研究中心(山东产研院)、生命科技创新园(齐鲁制药)、超算应用中心、独角兽谷、产研院生态科技城、民营科技创新园(力诺)等,形成多个主题突出、各具特色的创新园区,满足创新全生命成长周期对创新空间的需求。

科创高地加速崛起

自齐鲁科创大走廊实施以来,一批“大院大所”纷纷在此“落地生根”,全球性、国家级的研发机构平台在这里落地发展,布局科创核心承载区。同时,超前布局未来产业,使济南相关产业实现“从无到有”和“从有到强”的跨越式提升,助力济南科技创新高地加速崛起。

济南市科技局介绍,近年来,中科院已经有15个研究机构落地济南。特别是山东省、中科院、济南市在齐鲁科创大走廊共建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彻底改变了济南没有国家级研究机构的局面,并实现了“中科系”科研院所“全链条”“整建制”落地济南的合作新模式。

此外,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知名院所也在济南建立研发或成果转移转化机构,总共达到170家。这些高能级科创平台的落地,将成为引领全国科技创新的高地和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

与此同时,济南的大科学装置建设也实现历史性突破。济南通过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超前布局“电磁驱动高速测试装置”“大气环境模拟系统”等一批大科学装置,为济南集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开展前沿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齐鲁科创大走廊建设的逐步推进,济南将打造技术交流、人才交流、协同创新、资源共享的创新创业平台,以聚合发展带动产业链紧密合作,形成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效应,实现从源头创新到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的快速转换,加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为济南打造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