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
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丰子恺《豁然开朗》
文|乔夕 部分摄影|风戈
▄ ▄ ▄,
△小白,本名张翰敏,白族人,出生在“民族扎染之乡”周城,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曾在北京一家NGO从事社区发展工作。现为白族扎染传承人,蓝续文化主理人、薄技在发起人。先后师承杨萃先、倪树义等白族扎染大师,于五年前,发起了白族古法扎染新生项目,致力于白族扎染的传承和发展。
1
年少时,我们总想当侠客,满怀抱负,一心向往到外面的江湖里遨行,而后来,在喧嚣复杂的世界沉沉浮浮后,却更愿安安静静做个故乡的归人——
清晨爬到苍山巅顶,看云卷云舒,看万物在自然里呈现出不同的样子;午后到田野里劳作,种一地温润的植物,等待有朝一日,它的叶和茎在岁月里变化成一种蓝,染满故乡的天空;晚上,在大青树下和村民们喝茶,聊天,听年逾古稀的老人讲那些快要消失的旧故事。
月色和露水一样清凉。老人们的眼中落满了星辰,那是年轻的灵魂无法懂得的落寞与期望。
有时候想想,人生百年,不过是一场漫长的归途。
很早离开大理周城的小白一定不曾想过,数年之后,她会回到那个曾经渴望逃离的故乡,延续着先辈们世代守护的那抹蓝。
人到了一定的阶段,心里会装下一片海,好像那些焦灼和不安的时光,都沉到了深深处,当迷雾散尽,天光澄亮,你会清楚看到心之所系,心所向往的地方。
她说,每个人都只能活这一生,应该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28岁时,小白选择回到故乡周城,在祖辈留下来的那座百年老宅里,成立了“蓝续绿色文化发展中心”。
蓝是周城最原始最美的颜色,是早年地里大片板蓝根的蓝,也是祖祖辈辈扎染的岁月之蓝。续则是延续,可持续,她希望将传统的扎染技艺在创新中活态传承。
说这句话时,她的眼睛里仿佛有一片海在汹涌。
2
我见到小白那天,是在夏末秋初的早晨。大理的一场暴雨突然而至,催化着山川田野,还有人的心,水声清亮饱满。天边乌云不断涌出,像是一生所经历的事,有时喜悦,有时遗憾。
从大理古城驱车到周城的路上,随处可以看到宽敞着的白族庭院,家家户户养着花。到了周城村口的牌楼下,车子已无法向前,只能步行而至。
穿过一片稀疏杂乱的市场,青石板路在两旁的白墙青瓦之间无限蔓延,走过一条数百米长的窄窄巷道,右转,就看到一幢百年老宅矗立在风雨里,静静诉说着它曾经的兴盛和沧桑。这正是蓝续所在。
这是整个周城现存最高大规整的四合五天井传统白族院落,由小白的爷爷的爷爷,晚清举人张立志于1886年修建,后由小白的父亲不断修补,直到今天。
走进张家老院,布匹和染料独有的味道扑面而来,清凉而柔软。小院里、二楼窗檐上悬挂的扎染布像一幅幅画作,伴着漫天的风雨,欲语还休的静默。
那一刻,我只想安静聆听这传承了1500年的白族扎染与岁月,与自然的对话。
3
扎染俗称“杂花布”,古称“绞缬染”,是一种古老的采用结扎染色的工艺。据史*载,早在秦汉时期结扎防染就已在黄河流域出现。到了六朝时期,绞缬已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鹿胎缬”和“鱼子缬”图案。
陶潜的《搜神后记》中记述过一个故事,里面的妇人穿着的“紫缬襦青裙”,远看就好象梅花斑斑的鹿一样。这个妇人穿的,就是由“鹿胎缬”花纹的衣服。
北朝时期的红色缬
至唐宋时,扎染从中原一代传到了云南大理。
从唐代《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和宋代《大理国张胜温画卷》中记载的人物衣着服饰的花式看,早在一千多年前,洱海地区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扎染工艺。
尤其盛唐时期,扎染因工艺特殊,素雅而绚烂,扎染制品便成了南诏国向大唐宫廷进献的贡品,当时著名的纹样有“鱼子缬”、“撮晕缬”、“玛瑙缬”、“唐胎缬”等。
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南诏派遣使团觐见唐王朝,使团中的歌舞乐队穿着的衣裙“裙襦鸟兽草木,文以八彩杂革”。这些纹彩,就是扎染技术制作的。
宋代《大理国张胜温画卷》局部
宋代《大理国张胜温画卷》局部
公元十世纪,宋代仁宗皇帝下令把扎染作为宫廷专用品,严禁民间使用扎染物品。后宋政府因扎染制作复杂,耗费大量人工,曾一度明令禁止,从而导致扎染工艺衰落,以至消失。
所幸在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尤其是洱海地区的白族,仍然完好地将这门工艺流传了下来。
4
周城是白族聚居地,从明清时期开始,扎染就在这里生根、发芽,世世代代的白族人靠着扎染这项工艺度日、营生。如今,随着现代工业的冲击,这门传统手艺濒临失传,只有一些老人还在坚守他们昔日的辉煌与快乐。
你看,人生中许多的美好事物往往就是这样在无声无息中失去的。
她说,太年轻时很难意识到那些微妙的变化意味着什么,直到有一天,蓦然回首时发现,很多事物都与年少时大不同了——
“村里的老房子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水泥房,马路变宽了,但路上却鲜少再看到年轻人的背篓里装着扎染。”
“老家院子里曾经陪伴自己整个童年时光的手织布声音和那些织布的人,从曾经的几十人到后来的三两人,到如今,一个也没有了。”
“每次回家,院子里安静极了。只有奶奶常常望着湛蓝的天空,叨起她年轻的时候与同伴们一起配色织布的情景,时光一起不复返,而那些人,也一个个老了,去了。"
这些细节像一场久积的骤雨,虽然浇得人五脏六腑都湿漉漉的难过,可也让小白听到自己心里的一个声音:回家。回到周城为白族扎染做点什么。
2012年,在离开周城十年后,小白选择了归来。最开始的想法很乌托邦,只是简单的想尽己所能帮村子留住一些美好的回忆,比如,为那些老手艺人写写自传,听他们讲讲故事,或者到处走走看看,观察周城这些年的变化。
真正决定成立公司,是在回来大理的一年之后。
“我从小在周城长大,小时候看到过很多的传统手工艺,但是现在这些手工艺保留下来的越来越少,比如手工布艺,原来村里很多人都在做,但是现在只有4、5个人在做,如果我们再不介入,随着老人的逝去,这些手工艺很有可能就会消失。”
于是,她开始组建团队,收拾院子,拜师学艺。她的丈夫张斌也是大理人,怀着共同的想法,夫妻二人开始了学习古法扎染的旅程。
5
小白正式拜的第一个师傅,是村里做了一辈子扎染的老人杨萃先。杨老是原周城民族扎染厂设计总监兼副厂长,也是对小白影响最深的一个人。退休后,有很多外地的染坊高薪聘他去传授技艺,他统统都拒之门外。
他说,我的根在周城,我的技艺也只教给周城的人,我哪儿都不去。
那些年里,如果你经过杨老的院子,多半会看到他坐在那里捧一本书,认真地翻阅。 阳光打在他饱含皱纹的脸上,满是岁月的痕迹,那个画面像一则温暖动人的故事,翻到了最精彩的部分。
在老人80多岁的时候,他还在为扎染奔波。从图纸的设计到花样的刻板,再到亲自打靛,老人举起重重的蓝靛锤子一锤就是两三个小时,全然不顾浑身沾满了四溅的板蓝汁液。
那一刻,你会相信,与热爱的事物在一起,每分每秒都是美好的时光。
即使到了生命最后的日子,杨老念念不忘的,还是扎染。他将一本祖传的扎染图案本交给小白,嘱她不仅要把里面的每一张图都背下来,记在心里,还要讲得出每一张图案代表的故事,他说,只有如此,你做的扎染才能算是传承。
“我从杨师父身上不仅学到手艺,更重要的是明白很多道理,是他让我懂得,人生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你只有踏踏实实的学,才可能走到自己要去的地方。”
6
靛蓝是染缸的灵魂。周城扎染制作靛蓝的方法与《齐民要术》、《天工开物》所载的制靛法基本相同。据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
“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以木石镇压,令没。热时一宿、冷时再宿,漉去荄,内汁于瓮中。率十石瓮,著石灰一斗五升,急抨之,一食顷止。澄清,泻去水。别作小坑,贮蓝淀著坑中。候如强粥,还出瓮中盛之,蓝淀成矣。”
染缸是扎染的核心。
每天,小白都会调缸,观其变化、拍照,再凭借对它的理解,对染缸作出调整。因此,六年来,她几乎不敢长时间在外旅行。
尽管生活都被扎染占据,但她乐于保持与它亲近的状态,她说,每天晚上调缸的时间,其实是自己最快乐的时刻。
蓝与白的交织缠绕,构成了扎染独特而又平和宁静的世界。在过去1500多年的漫漫岁月里,白族先民们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对自然的观察,融入到了每一幅扎染作品里。
苍山彩云、洱海浪花,花鸟鱼虫,那些与自然万物息息相关的图案,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如果你很好的理解了图案背后的故事,你会发现,那是世界上最美的设计,因它们表达的是每个手艺人对当下的态度和深情。
想起台湾作家蒋勋说过的一句话:生活的美学是对过去旧有延续下来的传统有一种尊重。如果尊重消失,人活着再富有,也会对拥有的东西没有安全感。
6年来,小白坚持遵循13道工序的古法扎染,采用纯植物染材,融入现代审美,赋予扎染全新的定义。而所谓的新,只是产品的形式,针法和染技的创新,对于传统的图案,她不敢创新,因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审美。
她说,只有敬畏传统,这个民族才有希望,才能走得更远。
△白族传统扎染技法
我问小白,在大城市里打拼,和在故乡小镇创业,哪种人生体验更好?
她很认真地想了想,告诉我,每种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说不上哪一种会更好,只是回到周城做扎染后,我心里的满足感会更强烈,再也没有城市里那么多的焦虑和抱怨,我变得热爱观察生活和自然,时常觉得万物皆有欢喜处。
“有时候我带着孩子去苍山脚下散步,走到一半,突然回过头去,看到夕阳洒在洱海上,四周是碧绿的田野,云彩不断移动,两旁的花草和绿树迎着风,那个场景莫名就让我特别感动。”
每个人在漫长的一生中,有很多机会去攀爬更高的山,看更美好的事物,与更好的人为伍,可也总有人只愿脚踩大地,追随内心的声音,爱喜欢的人,过想要的生活,春天去看一株植物怎么生长,夏天看一朵花怎么绽放,秋天看一片云如何流动,冬天看甘露如何凝结。
如果还有什么愿望,她想,那就是希望能将传承了1500年的白族扎染,通过她的传达和呈现,被更多人的生活所需。
到那个时候,她的院子里也许时常会聚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有人在摇椅上看书,有人伏在案前雕刻甲马模具,有人在染缸前观察水如何变蓝,擀毡的匠人则拍打着羊毛,想象它做成一件大衣的样子,不远处无数年轻的学徒在扫洗勤学,天空在他们身后,慢慢变成一抹纯粹质朴的蓝。
蓝续工作室推出的各种扎染产品。
浮世三千,喜欢的事物有很多,而她只愿做个平凡的守艺人,慢慢老去。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如果有一天你去到周城,刚好路过蓝续那座百年老宅,不妨进去逛逛,或者在她的院子里逗留半日,亲自体验扎染的乐趣与“慢”的艺术。
记得告诉她,传统永不会消失,白族扎染也不会。岁月从不辜负每一个为之深情的人。
事姐与小白在蓝续的院子里,周围布匹和板蓝根独特的味道扑面而来。
Tips
赠拖鞋啦!
1、如果喜欢扎染守艺人小白的故事,欢迎多分享转发。
只需要你在文章后面评论 转发此条到朋友圈后,你的那条评论的点赞数达到50个,将截图留言到后台,就有机会收到这双“一事”自制的美美的家居拖鞋。
2、如果你在上海,对系统学习扎染课程感兴趣,也欢迎告诉我,正好我也想学习,到时我们可以几人组团,呼唤小白和白族扎染手艺人来上海教课。
▄ ▄ ▄
人 | 情 | 美 | 事
如果你心中有热爱,欢迎分享你的一事
一事ID:gushi20160101
联系邮箱:51748112@qq.com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