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投资机会:从双11的剁手清单说起

身边的投资机会:从双11的剁手清单说起

首页休闲益智剁手比拼更新时间:2024-07-06

首发于*猪先生666

双11那天晚上大概到11点时我还最后剁了两单,今天算了算,从11月1日以来除了手机和IPAD之外大概花了5000来块,其中双11这一天花掉大概3000上下。

中午和一个好盆友聊天,说他前年双11买了露得清的洗面奶,到现在还在用。我说我买了资生堂的润肤乳,160ml买了5瓶,一共125,估计可以用一年了。还有李施德林的漱口水,我记得之前买3*500ml就要接近80块,这次我买了21*500ml,每瓶差不多是8块多。妈呀,未来一年都用不掉了。还有我叫不上名字的女人的护肤品一堆。

这5000块都是在京东买的,天猫上只买了金锣的一罐猪油。因为我比较了主要的几个东西,发现都是京东要便宜许多,后面压根也懒得比了,一律在京东剁手。30一箱的牛奶买了6箱,250ml的橙汁买了100包,潮汕的牛肉丸250ml买了18包,冷冻牛腱子肉买了大概十来公斤,还有进口奶粉1Kg的也买了五六包,妙可蓝多的奶酪棒也买了四大包,本来还要再买6大包,后来被我老婆制止。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都各买了两大瓶。

这一轮买下来,家里的几个空架子上都摆得满满当当,今后半年甚至一年都不需要再买了。第一次感到购物的感觉这么爽!

我在想着,双11的价钱和平时怎么就差这么远呢?这成本也太低了点,降价空间也太大了一点吧?比如这个妙可蓝多的奶酪棒,超市里100g卖到了12.8元,而在双11之前京东也差不多这个价钱,而到了双11就降到只有7块了。这么大的差价自然让人很有购买欲了。

能降价首先还是成本低,谁的成本越低,谁的降价空间就越大。而销量越大,议价空间越大,进货成本就越低。成本控制能力越强,其销售和管理成本就越低,商品的总成本就越低,就越能打价格战。

从这次双11我看到的价格来说,京东完胜天猫。当然我买的都是日用品,可能和大家看到的有偏差。天猫本质上做的是包租婆的生意,开店的还是商家自己。而京东则是在开自己的店。从整合优化的角度来说,京东其实更有利于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来优化上下游链条的效率。

最近我看叮咚买菜的广告到处都是,电梯里分众传媒的广告里就有叮咚买菜,我就用小程序点开来看,可能也因为刚好赶上双11,价格对比尤其鲜明,真他妈的贵,贵的离谱。我给我老婆看,我老婆说,天哪,谁这么傻会在上面买东西。我说人家卖得可火了,好多人买东西呢。哎,搞不懂现在的人啦,既然你不看价格,何必要去过双11呢?

下面是去年双11的剁手榜单:

  1、上海173亿

  2、北京138亿

  3、杭州82.2亿

  4、广州80.7亿

  5、深圳79.2亿

  6、成都68.5亿

  7、重庆57.9亿

  8、苏州56.9亿

  9、武汉53.7亿

  10、南京51.2亿

  11、天津39.5亿

  12、长沙、郑州36.8亿

  13、宁波35.8亿

魔都明显剁手更利索,帝都区居第二,杭州排名第三,而宁波排名13。桑海宁噶喜欢买搭接薅,不高搔11,阿不晓得阿拉宁波宁噶有钞票,搭接薅阿不麻!

haha。

我用了宁波话的大致发音,用汉字打出来不是很切音,翻译一下:上海人这么喜欢买打折货,不过双11,我都不知道我们宁波人这么有钱的,都不买打折货的。

从上面的剁手榜单,就知道即便放在魔都,价格战依然是销售最有效的手段。上海北京之所以能有如此领先的销售额,还在于互联网普及的更加深入,人们更习惯于上网,更习惯于上网同时意味着对于价格信息了解的更为透明,同时也意味着他们更便于寻找最佳性价比。

消费者要寻找性价比,作为商家就需要提供最佳性价比,而最佳性价比来自于品质和成本的双控制。品质控制带来分母的增大,成本的控制带来分子的减少,两者共同作用,带来性价比的提升。

对于生鲜零售而言,品质控制其实带有一定的规模效益,其投入具备一定的初始门槛,只有通过较大的销售额才能得以平摊。而成本的控制也有规模效益,首先是规模进货带来进货成本较低;其次是物流优化带来物流成本的集约;第三是规模仓储带来仓储成本的下降;第四是规模销售带来销售成本的控制。

上面的因素之中,生鲜新零售通过前期的不断烧钱可以不断扩大销售规模,进而带来品质的控制以及成本控制的前三项。但要达到这一步,烧钱烧的就多了,因为你每卖一块钱的蔬菜就要亏出几毛。卖到永辉超市这样500亿的规模,每年的亏损不说上百亿,也要几十亿的规模。谁有这个实力不断亏下去?这基本已经把竞争对手排除的差不多了。

但即便到了这一步,也不足以与高效率的实体生鲜超市抗衡,因为在销售成本控制上,生鲜新零售很难做到规模经济。为什么呢?生鲜销售具备小额、高频、非标以及易变质的特征,这使得生鲜零售最后一公里的边际成本相当之高。我想了一下,理想情况是大家都在网上下单,在社区店集中取货的方式才可以做到规模经济,靠送货上门是绝对做不到的。而在社区店里集中取货,其实是实体销售的变种。说到社区店,这又是一个对全链条管理要求相当高的商业模式。我之前曾经分析过,像永辉超市这样以大超市为纲,以社区店为目,统筹大小店的方式才能取得最优的效率。如不能做到,则以整合大店效率为优。而这点恰恰是永辉超市的优势所在。

所以我们不能仅看到有些生鲜新零售生意火爆就判定其一定有未来,烧钱,谁都会。问题在于烧钱是否能烧出核心竞争力。

提到这个核心竞争力,最近有人在问我瀚蓝环境到底怎么看。我前几天提到了,四季度打算将瀚蓝环境清掉,但具体什么时候卖我也没主意。

如果从2018年10月份算起,瀚蓝环境从大约11元起步,最高上涨到31元,大约2年时间上涨了约200%,最近调整了大约20%,这两年的总体涨幅还是相当不错的。

瀚蓝环境最近的调整其实与生物质发电的补助逐步退坡有关。新老办法具体怎么补助我们这里不提了,券商的研报里其实都有,其实这个也不重要。我这里说几个自己的看法。

首先,靠国家补助生存的行业是无法做大的。垃圾发电是生物质利用的一种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即便在垃圾发电行业本身来说,也面临各企业之间的竞争,竞争点在于谁能用最少的补贴处理最多的垃圾。而从更广的角度来说,生物质利用如果能产生经济效益,其因素取决于两个:要么控制成本,要么提升价值。同为垃圾发电,则比拼成本控制能力;而在生物质利用行业本身,则取决于价值和成本的差值。

我之前提到过三聚环保的生物质利用。生物质如果用以发电,那么其成本是与煤炭相比较的。煤炭的成本有多低,大家心里有数吗?每吨不足600元。

但生物质毕竟不是煤炭,用其发电的成本无论如何优化,都是高于煤炭的。也就是说,垃圾发电从根本上来说成本是不可能与煤电竞争的,其生存必然依赖于补贴:或者以垃圾处理费的方式,或者以碳减排的方式,或者两者都有。

但如果将生物质加工为生物质原油,则其成本是与原油相比较的。原油价格当前已经很低了,按40美金一桶计算,一吨价格大约为2000元。与600元的煤炭比成本,还是与2000元的原油比成本,这就是价值的差异。

而如果生物质能够生产与原油不同的差异化产品,那么这个价值就更高了。这就是技术的壁垒。

我们回头来说瀚蓝环境。瀚蓝环境所处的垃圾发电,政策性的影响甚至比成本控制的影响更大,也因此良好的政商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这里也不是你仅有关系就行了,自身的实力也要够硬。而瀚蓝环境就满足这个条件,也因此在未来的国家补贴退坡而地方补贴上位的时刻,瀚蓝环境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这家公司未来的看点还是两个,一个是在国家补贴退坡环境下带来的行业整合;第二个补贴退坡带来成本压降能力而产生的规模和管理优势。

那我为什么后续考虑卖出呢?原因不在于未来收益率,而在于以下:

首先是出于资产配置的考虑。当前的玩具屋组合的配置总体偏于价值股,成长股的比重较低,我后续考虑增加成长股的比重。

其次是出于行业平衡的考虑。瀚蓝环境和三聚环保大体上属于同业,而三聚环保的仓位已经很高,再配置瀚蓝环境就有些不平衡。

所以这无关企业本身。

那为什么考虑四季度呢?

我的调仓通常在以下几个时间点:

年末;

定期报告后;

年中。

最近只是因为靠近年末,所以我有了这个想法而已。具体能否调整,其实也要看我能否找到合适的投资标的,以及瀚蓝环境本身的股价表现来定。

至少目前来看,我还没找到合适的。看好的都太贵了。

首发于*猪先生666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