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金彪/文
雕塑里的人
申包胥故里,京源山脚下,京山轻机工业园坐落在这里。
厂区里有一座高约5米的锻工雕塑格外引人注目。轻机员工每天一踏进厂区大门,一眼就能见到这尊手抡铁锤、艺高胆大的雕塑人,心中的敬意与自豪便油然而生。人们说,这尊雕塑人神似京山轻机的引路人孙友元,而孙友元则说,这尊雕塑人是数以千计轻机人的化身。
轻机人知道,京山轻机本是靠打铁起家的。它的前身星火农具厂,最初是以镰刀、斧头为拳头产品,一直延伸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轻机人靠着一把锤子“叮当、叮当”不断的敲击,打造出了一个生龙活虎的新轻机。
轻机人知道,轻机的引路人孙友元,也是铁匠出身。他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来到厂里跟着师傅当学徒打铁,一干就是8年。那手中的铁锤,随着灶中的火苗、风箱有节拍地跳跃,在劲风吹奏中升腾,他的意志一次次受到磨炼。
轻机人知道,孙友元的第一任师傅早年是这个厂里的打铁“状元”;第二任师傅同样是打铁“能手”。孙友元跟着师傅学到了不少绝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一次次大胆技术革新,让师傅们刮目相看。
雕塑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告诉人们,京山轻机历经数十年发展,从小到大,一跃成为国内包装机械行业的龙头老大,成为包装机械行业世界销量第一,是轻机人千锤百炼铸就而成的。它在昭示后人,轻机人意志坚强、不畏艰难、勇于创造,蕴含着争雄世界的“中国霸气”。
现实中的人
新春刚过,乍暖还寒。我走进轻机总裁办公室,见到了孙总。他刚从美国考察回来,心情大好,喜悦溢于言表。我说明来意,想把他写进我的集子里。
“我俩恰是有缘”,他笑着对我说,“我能为你提供什么帮助?”
一句听起来就让人耳熟能详的话。
那是1986年夏天,我和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老杨,在县经委刘副主任的引导下,一行三人,来到宋河的轻机老厂,第一次见到时任厂长的孙友元。我说明来意,想为轻机作点报道。他十分客气地对我说:“我能为你提供什么帮助?”这句话,听着耳顺,我印象很深。
在一间不足30平米、红毯铺地的展厅里,他十分兴奋地讲述着轻机的转型产品压痕机。老杨忙碌地拍摄着。我问刘副主任,轻机生产农器具产品不很好吗?这“铁家伙”(看起来很笨)有什么用?
刘副主任说:“别看它像堆铁疙瘩,却早已跨出了农器具机械领域。”
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只听见孙厂长信誓旦旦地道,今年压痕机产值突破400万元,明年力争过1000万……
30年弹指一挥间,轻机由此一路追逐,成为了世界一流的包装机械上市公司。
坐在我对面的孙总,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位虎气生生的年轻小伙,而是一位年过花甲的长者。年华不再,风采依旧,还是那么诚恳、坚定、信心十足。如今的湖北京山轻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靠他的智慧,集团旗下拥有16家公司。
成功的秘密:天性、学习和实践
孙友元和其他轻机人一样,从小喝着富水河水长大。
富水河,历史上曾有舟楫之利,富水河畔的宋河镇自秦始设富水郡,又有“九个三十赶宋河” 之说。这里商贸活跃、手工作坊林立。轻机人中,有的是农商子弟,有的是船工的后代,有的是“九佬十八匠”传人。他们天生与工商有缘,骨子里遗传了父辈身上不怕吃苦、不畏艰难的天性。这种天性是与生俱来的,一个外界难以改变的心理感知特性和精神悟性。在轻机人的意识里,天性加执着,有心加实践,一旦固化成一种行为走向,就变成了人的追逐常态。
孙友元开始做锻工,工厂有了压痕机后,他便做工厂推销员,由销售科副科长直接升任厂长。谈起他的人生经历,他说,5年销售让他“天性”大开,悟出了很多经营之道。他能绘声绘色讲出很多故事,什么“初踏三湘四水”、“独闯红色首都”等,会让你折服不已。
做销售员,是他主动请缨的。
1978年底,孙友元向厂领导写了一封建议书,内容大体是,工厂以前主要生产农器具,面向农村,生产的产品拨到供销社销售,全年销售收入不过40万元。新产品压痕机生产出来后,销售对象变为工厂,产、供、销三个环节中,销售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必须加强销售力量。他向领导提出申请,去当销售员,厂领导同意了。
第一次跑业务,由销售科副科长老梅带队,俩人一起到湖南制药厂催收尾款。哪知道双方见面后吵起来了,老梅说:“今天无论如何要把尾款付清。”
对方厂长说:“机器有毛病,无论如何不能付款。”
这时孙友元*一句嘴:“我是一个刚出道的业务员,做过总装工,让我到车间看看,如果问题不大,我来解决;如果不能解决,我也会联系厂里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
孙友元的话点亮了对方的希望,厂长自然说行。不料对方厂长又说出奚落老梅的话:“你看看这个小伙子多好,哪像你!”一句话的事,惹恼了老梅。
“那你靠他去!”老梅甩下一句气话走了。
孙友元一个人留在了湖南。第二天孙友元来到车间一看,发现只是一个简单的刹车问题,用了半个多小时,就将机器调试好了。厂长大喜过望,不但结清了尾款,还和孙友元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他接管了湖南的销售业务。
想到老梅走后的心境,孙友元说他像安徒生童话里卖火柴的小女孩,不知道希望在哪里。他说,他自己后来成了“卖火柴”的销售员,一不小心点亮了对方,也照亮了自己。
回忆这段往事,他感悟颇深。有人说销售是个技巧活,但技巧层面永远是辅助性的工具,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自身修养,个人的魅力。这种魅力,就像一棵树一样,地下的根有多深,就能看见树干有多高大,枝叶有多茂盛。
孙友元便具有这种魅力。
在5年时间里,他收回的欠款一次次解决了工厂燃眉之急,使工厂得以生存,由此获得厂内上下一片赞许。他所带领的团队,拓宽了一个又一个市场,拿回的合同,占全厂销售合同的85%以上。更重要的是,他了解了全国纸箱行业的整个市场,积累了大量人脉关系,为他就任厂长铺平了道路。
我问孙总:“做生意难,还是办实业难?”
“现在的生意难做,但办实业也要做生意,两相比较,办实业更难。”孙总说,“做生意讲诚信,做实业靠创新,实业创新难上加难。”
他话锋一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个“有心”,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再难的事也变得不难了。古希腊有句格言,无论从事哪种职业,要想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必须具有三个条件——天性、学习和实践。轻机人心中充满希望,也给别人点亮希望。轻机的发展是与轻机人不断学习,从中增长才干和见识,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运用密不可分的,这才是轻机人走向成功的最大秘密。
企业的腾飞:机遇、产品和人
1983年底,孙友元就任轻机厂厂长。
时值深冬季节,富水河沿着山脚田畈涓涓地流入宋河镇。孙友元走在岸边,冷风吹得脸颊发红。夜悄悄来临了,在一棵老柳树下,他停了下来。很小的时候,这棵树就长在这里了,春天到了,柳树绽出点点新芽,枝条像飘带一样随风摇曳;夏日里,烈日当头,树下浓荫覆盖;冬天来了,柳树卸去她的绿装,瀑布似的枝条无遮无拦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可来年春天,柳树又是一片盎然生机。他想到了,草木枯荣,这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
同样的道理,企业兴衰,也有它的生存法则。
凭着多年销售工作的经历,孙友元看到市场上包装品越来越受到卖家的重视。同样的商品,买主更青睐于选择漂亮的包装。他从市场规律中悟出:包装行业的春天来临了。包装行业要发展,包装机械要先行,包装机械的发展机遇来临了。
可当时的轻机,不过是全国同行业中的小不点,而国内包装机械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差距很大。轻机人敏锐地意识到:包装机械首先在国内市场有发展空间和拓展前途。
抢抓机遇,拿什么去和别人比拼?
市场机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就看你能不能把握它。“雏龙可以吞象!”靠着这种勇气和斗志,孙友元坚定地认为,唯有创新,才能抓住机遇;只要拿出国货精品,就能占领市场鳌头。一场产品创新攻坚战,由此在京山轻机旷日持久地展开了。
1986年春季广交会,日本后滕铁工参展的一台单面瓦楞机,在展会上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运转。孙友元第一次见到,被它迷住了,心想:如果我们能搞这么一台机器就好了。他想购买那台设备,回来作为参照物研究,走引进、消化、吸收之路,然后仿造出来。一问价格,50多万元!难住了。第二天,这套设备被湖北洪湖纸箱厂定购了。孙友元通过各种关系说服买家以整机回馈作为条件,与洪湖纸箱厂达成一致:由轻机派出技术人员,到洪湖纸箱厂近距离观察、解剖这台单面瓦楞机。
1987年春,轻机派出8名技术人员,还聘请华中科技大学一名教授进驻洪湖纸箱厂。白天机器生产,晚上机器拆下来研究。一连37天,技术人员白天跟机观察,晚上拆机进行研究,通宵达旦地工作着。
转眼夏天到了,洪湖的莲叶层层翠叠,百里飘香的荷花,似乎昭示着秋季莲子的丰收。
轻机人全面吃透了单面瓦楞机的整体结构,了解了机械的全部性能与原理,顺利完成了机械的解剖任务,技术人员回到了厂里。
六个月后,一台轻机仿造的单面瓦楞机设计制作完成。试车日期定在9月8日,说是“黄道吉日”,可试机失败了。机器性能与设计的理想要求相差太远,每分钟运转速度只有20米,离每分钟100米的速度,距离实在太大。
瓦楞机的瓦辊不过关。
向日本厂家一打探,日方说瓦楞机瓦辊生产厂家在匈牙利。几经周转,反复权衡,轻机以每对4.5万元的价格,从匈牙利购回一批瓦楞机瓦辊。一试车,瓦楞机运转速度达到了每分钟100米,仿制机宣告成功。
单面瓦楞机及时投放市场。当时制造单面瓦楞机的成本每台约为8万元,卖出去的市场价格达到了每台16.8万元,利润超过了100%。上海、北京、广东、四川……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销路迅速打开。轻机收获了满满的一桶金。
轻机人没有把产品开发停滞在日本仿机上。轻机人的目标是推出自己的国货精品,要在国外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制造出独特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例如:单面瓦楞机,加热形式由单一的电加热向多元化加热形式转变,包括液化气加热、蒸汽加热、电加热等。规格型号要向用户的需要靠拢,即用户需要什么宽幅的机型,就开发什么机型……
1989年,轻机人把产品定位于由低档转向中高档方向,并在国内行业“五霸”招标中,成功中标北京二化需要的五层瓦楞纸板机生产线。那是一条设计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生产线,由此奠定了京山轻机在行业中的地位。
1991年,我国第一条七层瓦楞纸板机生产线合同到了轻机手中,轻机实行了包装机械再上档次的目标。第二年,进入中国最佳经济效益500强。
1994年,全电脑制瓦楞纸板生产线电机一体化技改项目进入国家“双加项目”名录中。
随后,重型七层瓦楞纸板机生产线,纸箱成套设备,印刷捆扎一条龙,高速光、机电一体化瓦楞纸板机生产线等一系列新产品纷纷问世,并拥有16项国家专利。
十年磨一剑,轻机在中国包装机械行业“霸主”地位确立,国内销售份额直线上升,产品远销欧美等国家。
孙总笑着对我说:企业的腾飞,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抢抓机遇在人,产品研发在人,拓展市场还是靠人。
轻机重视对人的品质培养,包括注意力集中、吃苦耐劳、计算准确、方法正确、守时重信,反应敏捷等,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品质。看起来,这些品质不值一提,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行为,但正是这些小行为的多次重复,构成了轻机人的性格特征。拿吃苦耐劳来说,轻机人有很多“不知道晚餐在哪里”的人,这是因为轻机人每天都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不辞劳苦地奔波。
轻机人对“准确”的品质十分重视。说起产品,厂长、工人、研发人员都能准确地进行描述,实践中,不会忽略操作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因为他们知道,市场的敏感度越来越高,或许你一次小小的疏忽,就会影响客户对产品的支持或是反对。总之,人的品质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就会得到保证,企业信誉自然就好。企业整体素质提高了,企业腾飞便指日可待。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而轻机人切切实实做到了。
奉献的力量:胆识、行动和责任
在轻机人的文化词典里,“奉献”二字耀眼闪光。轻机人的精神追求、创业气概、意志品质和心理品性都寄托在里面。奉献的力量来自哪里?它的某些素质,可以在总裁孙友元身上找到一些踪影。
他意志坚强、勇于创新,与其说他“霸气”,不如说他胆识过人。
轻机远景规划出炉后,孙友元在厂委会上提出“让企业突然旺盛”的主张,并连连出招。他要合并邻舍即将*的农机修造厂。问题是,农机修造厂亏损严重,包袱过大,市场有了变化怎么办?有人提出疑问。
“用暂时的吃亏换来长远的利益。”孙友元坚定地说。
1986年,同城“桥机”生意上与轻机出现对峙局面。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一个大胆念头在孙友元脑海里出现:“吃掉桥机。”两次兼并,盘活了资产存量,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他采取兼并、*、买断、收购等多种形式,先后将全县10多家濒临*、勉为其难的企业收入囊中。他的与人不同之处就是化腐朽为神奇,他喜欢挑战难度大的工作,通过合理配置有效资源,让轻机块头陡然增大。
夺标争大单是他的拿手好戏。如五层瓦楞纸板机生产线、重型七层瓦楞纸板机生产线,在当时包装行业中,京山轻机还说不上行业领先,孙友元两次果断提出:技术上按用户要求设计,价格保本微利,以交货日期与竞标对手提前一半的时间作为标底来力克对手。一次次中标成功,一次次精准到位,一次次填补包装机械产品国内空白。
改革工资分配、推行联产计酬法,他拿出看家本领,提出了“翻番奖”。即把制造业生产瓶颈的所有零配件拿出来做翻番奖励。比如,原来定额合同规定每月生产5台,如果你每月生产6台,工资就可翻一倍;做7台翻2倍,上不封顶,工人积极性大涨。1992年工业产值首次过亿。为此轻机开庆功会,把工人用几十辆卡车,披红戴彩,从宋河拉到京山环城游行,“十里长街十里歌”,京山城内万人空巷,轻机的庆功会成了京山城的节日。
为迎接中国“入世”,他大胆与港台商人合作,短短4年,引资500万美元,吸收了台湾纸盒包装机械制造技术,由此,轻机从单一纸箱产品向多元化产品方向前进一大步。
1998年,轻机上市,构建了新的融资平台。他在研发、建立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打造人才洼地上斥巨资,先后建立武汉研发中心和中试车间、职工培训基地、硕士研究生培训基地。2008年他又提出并在县城东建成“京山轻机工业园”,把京山轻机带入到一个新的天地。京山轻机工业园横跨皂当公路南北,占地1平方公里,看上去很大气,也很霸气。
现在,他依托轻机工业园,引领京丰、京阳、京源、金达、金卡、金发六家合资企业,掀起“绿色包装风暴”,携手华科大攻关智能制造领域,使之成为世界纸包装机械行业的领先者……
有人说他胆大,胆从何来?胆从识来,他有这个量。
轻机人也有过失败,但他们从不言败,总是从失败中爬起来,又马上行动。
“马上行动!”是轻机人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同样是一种力量。
拿本文提到的瓦辊研制来说。单面瓦楞机第一次试车失败,问题出在瓦辊上。轻机人马上行动起来,万里迢迢到匈牙利生产厂家实地查看,接下来邀请匈牙利瓦辊代表团来厂交流,又辗转到美国商谈瓦辊设备事宜。当时美方报价1000万元,而轻机年销售额也只有1000万元,又拦住了。于是,轻机又派出技术代表团,再次到匈牙利生产厂家学习,掌握到了瓦辊最关键的热处理过程和加工工艺。但加工制作还有很多技术难关。考察团回到国内,得到一条消息:北京一家大型国有工厂,解决了瓦辊加工技术难题。轻机人马不停蹄,跟着信息找人。在一个周末,孙友元找到了改制磨床的老技工——一个年近60岁的孙姓师傅。轻机高薪聘请到这位退休工人,花20万元购买一台专用设备,组织技术人员攻关,用三个月时间试制生产出第一根瓦辊,包括设备在内,一共花了60万元。这与进口报价相比,节省了940万元。真是花小钱办大事。
这样的事例,还可以举出很多来。
轻机人有句口头禅“今日事今日毕”。他们习惯马上行动,上下一起行动,重要的事情孙友元亲自出马。“欲想事成,自己去做;不想事成,遣人去做。”他说,这是一种更强的力量。
轻机人的精神家园里,责任的心理品性也会给人带来一缕清香,正像人们在鲜花盛开的花丛中走过后,身上必然会留下一阵芳香一样。
对轻机人来说,责任不是一种强制和许诺,而是一种本能。
公有制时代,工人是工厂里的主人,厂兴我荣,厂败我衰,员工有责任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但轻机体制几度变更。先是承包制,后是公司制,最后是上市公司股份制。体制发生了变化,但员工对自己的表现能力有自信,有着同样的责任感。在外人看来,责任是如此简单而无价。轻机人不这样看。
年前我见到一位轻机的年轻工人,过两天就要派遣到俄罗斯,我问他:“能在家里呆到过春节后走吗?”他回答道:“不可以。轻机是我的衣食父母,按时上岗服务,这就是我的责任。”他把按时上岗与生活以及自己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他把责任根植于内心,成为脑海中的强烈意识。
轻机的员工是这样,那轻机的老板和管理层如何看待责任问题呢?他们不同程度地持有轻机股份,是一群成熟的人,他们肩负着国家、社会责任,一方面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考虑员工的利益。轻机上市之后,公司拿出巨资购置土地为老员工建造住房,出资为科技人员新建公寓楼房,开展一系列公益事业活动。老板和*认为,为员工办实事,为社会出力,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这样的心理品位,自然能把轻机人上上下下拧成一股绳,形成更强的活力。
……
我和孙总告别时,孙总送给我一本写他的《富水腾龙》,“文笔细腻的纪实文学,”他笑着说,“也许对你写作有点帮助。”
出门时,我回头看了一眼:他的目光依然坚定而有力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