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花了2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60年来学会闭嘴,如何成为智者

我们花了2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60年来学会闭嘴,如何成为智者

首页休闲益智闭嘴说2更新时间:2024-06-09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曾国藩

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 ——海明威

我发现每次参加了聚会活动,我复盘日记里最多的是,话密话多,且话语在脑子里没预热没多跑几圈,就直接从嘴里跳出来了。就像有网友说的:“经常会无意识地过度表达,然后就会有种‘为什么要在别人面前呕吐’的懊悔与恶心。倾诉欲是百分百,倾诉后的后悔程度却是百分之两百。”

老话说,紧闭嘴巴,苍蝇飞不进。言多必失,言多了必有失去。

当多有好为人师之言,必失价值。

当多有炫耀之言,必失好感。

当多有抱怨之言,必失尊重。

当多有八卦之言,必失信任。

当多有指责之言,必失理性。

在知乎上有人问:有哪些看似聪明,实则很傻的行为?

最高赞的答案只有四个字:好为人师。

好为人师有时是出于一种热心和愿意帮助他人的心态,但有时可能不是,所以当你准备开启口若悬河的说教时,追问自己:

一、我有义务这样说吗?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如果不明确边界,你的话语会陷入过度干涉或越权指导他人的境地。如果是子女的成长困惑,伴侣的烦恼,父母的牛角尖,你有责任去开导;朋友有困惑,主动来问意见的,可提供参考意见,但也不必言多,达意就成。如若不是责任内的,就提醒自己只倾听,不评判,不妄断,不指教,不投射自己的想法给别人,越了彼此的边界。

二、我有必要这样说吗?大道至简,真理是相通的,大多数人不是不知道,只是做不到。成年人只需要被提醒,不需要被教育,如果是朋友确实不知道的事,你可以适当提醒,但也要尊重他人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如果是他人知道却做不到的事,比如,读书、控制体重、亲子关系等等,那就不是你苦口婆心或谆谆教导就能让他人做到的,要能做到人家早就做到了,知道到做到的距离还很远,用尊重替代说教,走出你的冰山理论误区,不要用自己的价值标准、人生经验去评判别人的行为,更不要在别人的生活里指手画脚,这是修为,也是能力。

三、我的指教有权威性吗?有一句谚语说:“聪明的人借助经验说话,更聪明的人根据经验不说话。”要明确指教的界限和后果。在想要好为人师之前,停下来问问自己:“我真的具备足够的权威和专业知识来给予他人指导吗?”及时让自己觉察自身的无知与傲慢,谦逊和谨慎地面对他人,避免因为自信过度而陷入尴尬的境地,让自己失了尊重。同时,与其盲目地给予他人建议,不如用开放、包容心态倡导一起交流探讨解决问题,让自己从“好为人师”走向“以人为师”,与他人建立更加真诚和平等的关系。

先思后语,变炫耀为分享

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轻视的,愚蠢之人所艳羡的,谄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时他们也是自己所夸耀的言语的奴隶。——培根

在人类的本能中,炫耀或许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在远古时代,人们可能通过展示自己的猎物、领地或技能来宣告自己的实力和地位,从而确保自己的生存和繁衍。在现代社会里,人们通过对成就、财富、品位或关系的炫耀,投射的可能是认可和自我价值感的追求。通过炫耀,他人陡然赞羡,会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短暂的满足感和优越感,然而,过度炫耀可能会导致他人的反感和疏远。

当你的话语里开始有炫耀欲,那就沉默三秒,闭嘴听大脑追问:

一、我炫耀话语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同和羡慕,还是为了展示自己的优越和成功?亦或是自卑感在作祟,需要通过炫耀来证明自己?如果是!那么我需要深入思考一下,这种不安全感从何而来,如何才能真正地摆脱它。如果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同和羡慕,那么这种炫耀是否真有意义?我是否可以尝试通过自我反思和成长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而不是通过炫耀来寻求他人的认可?好吧,或许我应该重新思考一下我要说出口的话语。

二、我这样说的后果是什么?如果我过度炫耀,可能会给他人留下什么印象?骄傲自满,狂妄自大?这样的炫耀会让我失去什么?他人的尊重和信任?炫耀会不会让我陷入自我陶醉的境地,忽略了自己的不足?

三、我是在炫耀还是在分享?这里就要提醒自己首先要分清说话对象,面对自己的家人,我们将喜悦和成就说给他们听,是一种分享,是给予家人“报喜不报忧”的安心。对于其他人,在想要说自己的喜悦和成就之前,停下来问问自己:“我的表达是在炫耀还是在分享,有没有要压过胜过他人的意图?”清晰说话的目的,不再炫耀独自乐呵,而是一起探讨成功经验,不足之处等等,让自己保持谦逊和自省,且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让大家都受益。

先思后语,从抱怨到清晰表达

你不应该向任何人抱怨生活,你所寻求的安慰话,很少包含你所需要的东西。——高尔基

当你有抱怨话语时,要意识到这可能是在示弱,是在矮化自我,抱怨本身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怨多惹人嫌,还会让我们陷入消极的情绪中,拉低情商。

一、我的抱怨里有什么诉求?是某人或事让我感到不公平或失望,我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支持?我渴望得到某种满足和认可?希望得到某种改变或解决方案?通过追问,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就清楚了内心的需求和期望,也就不需要发表抱怨的话语,而是将你的诉求明确地表达出来。《不抱怨的世界》里说:“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最常做的就是抱怨自己的‘遭遇’,而不是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抱怨是腐蚀关系基础的罪魁祸首。”

二、我的抱怨里有多少主观片面的感受?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看,说不定会看到你的抱怨里都是无病*,自讨苦吃。抱怨者看到的只是对自己不利的一面,而不抱怨者看到的是结果的多元性。因此,调整认知,想要抱怨某个人或某件事时,想一想:我抱怨的内容是不是全部事实,或者只是一种视角?许多抱怨是给不了标准答案的,也无关乎对错,只是立场不同,视角不同。变抱怨为交流,拥抱多元视角,了解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更全面地了解问题的本质,超越个人的偏见和情感,有助于培养同理心和包容心,减少抱怨的可能性。

先思后语,变八卦为正向交流

不揭他人之短,不探他人之秘,不思他人之旧过,则可以此养德疏害。——《菜根谭》

在这个信息传递工具过于便捷的时代,八卦似乎成了一种无处不在的“病毒”,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我们的好奇心。如果只是把网络传闻、明星八卦当饭后谈资也就罢了,最怕是聚在一起,八卦自己的朋友、同事等身边人。想八卦时,不妨先停下来,提醒自己,话未出口,你是主人,话一出口,你可能就已被控制。

一、我八卦的内容来源可靠吗?我是有事实依据还是道听途说,在人云亦云?许多八卦只是道听途说,且可能经过多次传播,已经是谣言了。因此,在传播或相信一个八卦消息之前,我们应该首先考虑它的来源是否可靠,不知全貌,不予置评。

二、我八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讲八卦只是为了让自己哗众取宠大出风头,那么你最好适可而止。他人之所以对你八卦的内容感兴趣,只是因为它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或情感需求,再无其他价值。且不加思考地传播八卦,往往是伤害的开始,伤他人,伤自己。不仅让被八卦对象受到了伤害,有可能还会引火上身。到时,有乐子大家同享了,有麻烦了你得独自去挡。

三、八卦行为是否有助于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如果你的关系圈里,八卦心态重的人比较多,把传八卦当社交行为,人际交往可能会出现病态的关系,一旦你习惯于八卦他人,你又怎能保证别人背后不八卦你?少八卦,去改变交往习惯,拓展自己的交友圈,尝试关注正向、有益的话题,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群处时保持口舌清秀,不要用八卦来寻找认同感。

先思后语,变指责为有效沟通

指责是小孩常用说话方式,因为很多事小孩不知有解决方法。但长大后学习过,知道事情多可解决,就不必再像小孩那样,把指责别人误当成解决之道了。

——蔡康永 

当你想要指责他人时,提醒自己,指责不可能对既定的事实有任何改变,对于解决问题也毫无益处,只是在浪费时间,常有指责意图时,问自己:

一、我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激化矛盾?通过发问,唤醒大脑,让理性先行,先反思自己的说话动机和态度,情绪和事实是两个维度,辨析自己是在追求事实,还是在爆发情绪,消极的攻击?如果是消极的攻击行为,那只会引发对方的防御机制,使对方变得抵触和反感或者受伤和愤怒,这种负面的互动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还可能加深双方之间的误解和隔阂,激化矛盾。因此,当意识到自己想要指责时,要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陷入情绪化的反应。变指责为沟通,目标是尊重事实,解决问题,那就平等对话,探讨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以达成共赢。

二、我的话语里有没有逃避心理?我是不是在逃避什么?是不是不敢面对自己的不足?是不是害怕承担责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责行为发出前的自我追问,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内心,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发现我们惯常使用主动出击,强势指责行为来给他人下马威,只是在逃避问题,只是让自己暂时摆脱责任,将焦点从自己身上转移开。看似我们赢了,然而,长此以往,只会让问题堆叠,强化我们逃避自己的不完美和错误的习惯,阻碍自我的成长。只有积极的方式与他人互动,才能够更好地处理冲突和困难,同时也让自己拥有成长和改进的机会。

三、我是在对事还是在针对人?我是不是在发泄情绪让对方感到内疚?是不是在故意把矛头指向他人?如果我的话语过于强调的是他人的缺点和错误,就会带着敌意和负面情绪,就只是在埋怨对方,这样很狭隘很消极。只有考虑到双方的立场,且是出于关心,给予对方善意的提醒,以更平和、理性的语言,共同探讨解决之道,才是沟通之道,理性之举。

成年人,学会爱自己的方式,不仅只是管住嘴,健康饮食“少吃点吃好点”;更要管住嘴,精简言语“少说点说好点”。一味的说教、炫耀、抱怨、八卦、指责,这种半瓶水响叮当的幼稚行为,只会让人想要远离你。

先思后语,是韬光养晦,是善待自己,这是能力,是自律,是成熟,更是修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