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翎
上回聊到乔治·奥威尔的《1984》,这回说说他的《动物农场》(又译作《动物庄园》或《动物农庄》)。同为反乌托邦巨著,如果说《1984》是奥威尔对未来社会的大胆预测,那么《动物农场》则是他对现实世界的辛辣讽刺。
表面上,《动物农场》是一则不到六万字的寓言故事;实际上,奥威尔借这个成人童话暗讽了当时的社会现状。故事中的每一只动物、每一个人物都有相对应的人物原型或典型群众,每一个事件,甚至每一处细节也都有所指代。
但我并不打算在这里普及《动物农场》背后的那一段历史,如果你不了解20世纪上半叶的人类世界发生了什么,你就无法理解这个荒谬的童话在影射什么。
然而,奥威尔之所以不朽,就在于你可以不知道那头叫“拿破仑”的猪到底在影射谁,但你仍然能够对小说所表达的东西感同身受,依旧能够引发你无边的想象和思考,仿佛事情就发生在你身边一样。这就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
奥威尔用一个通俗易懂的寓言告诉人们:一旦平等出现高低贵贱之分时,所谓“人人平等”不过是自欺欺人,而人们面临的很有可能是专制与极权。
很多人认为《动物农场》是《1984》的前奏。的确,《动物农场》里有很多“思想”后来也在《1984》里发扬光大。但相比《1984》中已经成型且夸张化的极权社会,《动物农场》则更着重于刻画一个政权的诞生、发展、变质、以及最终沦为专制极权的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引发我较多思考的是:在号称“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动物农场里,普罗大众(除了猪以外的其他动物)为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平等逐渐变味?
①首先,我们看到,动物们的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摆在那儿。
故事中的“猪”被称作最聪明的动物是有原因的,它们捷步先登,从精神层面领导大家。当初那头命不长的启蒙猪老少校(Old Major)说:“万恶之源完全在于人类的专制统治,动物们必须起来反抗”,直接点燃了动物革命的熊熊烈焰。
紧接着,那些老少校的继承者们(还是猪),不但肩负起指导革命、推动革命的重任,而且还把老少校的启蒙思想发展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使其书面化,也就是后来的“七诫”。
当猪们把“七诫”写到墙上后,其他动物立马突显智商差距。大部分动物根本记不住七诫的内容是什么;有的甚至连字母表都背不齐;那匹叫“拳师”的忠实勤劳的马儿只愿意认得一个字母“A”。
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指望这些智力水平低下的动物们发现“七诫”后来被悄悄修改吗?不可能。
②其次,普罗大众(除猪以外的其他动物)不懂政治游戏的规则。或者说,它们不懂“是非黑白”是可以通过嘴巴随意更改的。
正所谓“一山不能容二猪”,奥威尔也深谙这个道理。拿破仑与雪球(两只领袖猪)之间的冲突,以及后来拿破仑成功赶走雪球这个转折点,是整个动物政权变味的开始。
可是,民众(其他动物)不可能白白接受其中一个领导被赶走。这时候,一头叫“嘎吱”(Squealer)的猪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宣传委员”,起草文件、传达旨意、制定口号、说服群众……最重要的是,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
为了抹去雪球在动物们心中的形象和记忆,嘎吱用它的伶牙俐齿把雪球丑化成一个大叛徒,后来干脆说雪球是从革命一开始就混到队伍里的奸细。在《1984》里也有相似的画面,大洋国的真理部不停变更历史,不断换掉人们的记忆,昨日之白即是顷刻之黑。
那动物们相信了吗?相信了。雪球不光成了叛徒,背了所有破坏农场,摧毁风车等事件的黑锅,而且还成了动物们恨之入骨的“敌人”。
就这样,明明是两大猪巨头的夺权游戏,在群众眼里,活生生演变成拿破仑驱逐叛徒的丰功伟绩,而拿破仑成为不朽领袖也是指日可待。
③再有,革命总是以反专制开始的,如果其他动物再次感到专制独裁,新一轮革命必定卷土重来。所以当其他动物觉得生活被压榨时,拿破仑总有妙招对应。
令人非常眼熟的操作莫过于对数字的摆弄(《1984》里也有类似操作),嘎吱总是力图让动物们相信现在的生活比革命前过得好,用数字来证明每年作物的产量增长了多少。而动物们根本记不住以前的粮食数字,只要嘎吱说得足够动情,足够真实,它们就会摸着自己又瘪又*肚皮,觉得好像真的是现在吃得比以前饱。
当然,并不是所有动物都是瞎的、聋的、没记性的,有一小部分动物曾有过抗议,但这一小撮反抗的势力远远敌不过洪流般的大清洗。若再有别的动物小声嘀咕:“当初‘七诫’好像不是这样说的。”嘎吱就会把它们带到写着“七诫”的墙壁前,一字一句地复述:
最终,指导思想被悄然篡改,让所有动物哑口无言。
一群动物带着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力图挣脱人类的长期压榨,冲破牢笼,不料又跳进了另一个相似的陷阱,它们依旧被欺骗、被奴役、被统治。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是人类管理动物,还是动物管理动物,仅此而已。
而所谓“平等”,在被篡改的“七诫”的最后一条中,已经完全变了味。“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这一句话让大多数读者感到鸡皮疙瘩,毛骨悚然,因为奥威尔用一句话点破了这个事情的本质:平等不过是有限的、相对的、短暂的,世界上根本没有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
而我一直关注的普罗大众(其他动物),虽然智商堪忧、不懂政治游戏、也玩不过统治者的花样洗脑把戏,但并不代表它们当中全是愚昧无知的。不是还有那头始终保持怀疑态度、看穿事物本质的毛驴“本杰明”吗?可它依旧选择了明哲保身,沉默不语。如此可悲的事实证明:动物群中的大多数是驯服和不知反抗的,沉默和隐忍成为了它们唯一的生存之道。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
因此,世界依旧没有发生改变,历史一直在重复。当拿破仑跟人类握手言和,当动物们从窗外看到猪和人没有什么区别时,世界又回到老少校的时代,而专制与极权甚至愈演愈烈。这是奥威尔给《动物农场》安排的结局,我对此不做任何评价,因为他曾说这不是他的原意,只不过是照应了当时的政治现实。
可是,奥威尔并没有在小说中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没有宣扬任何政治性的主张,反而把整个故事的阅读难度刻意降低了,这无疑要求读者站在更高更广的位置去看待、去理解、去思考这个故事的真实寓意。
这部小说的意义绝不仅仅限于影射那一段众所周知的历史,而是应该将其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来理解。如同《1984》的内核一样,奥威尔所反对、所摈弃的是一切形式的极权主义,这是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可能产生的东西。
而我们,作为普罗大众中的一员,就只能像那些除猪以外的其他动物那样,选择隐忍和沉默吗?不。
你看那些聪明的猪,它们爱学习、好动脑、勤思考。不光能躺着不干活获得苹果和牛奶,还穿上人类的衣服,双腿直立行走,成为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的动物。
如果我们始终保持愚昧和执拗,不学习、不动脑、不思考、不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判断,盲目跟风随大流,那么到时候万一成为了比其他人更加不平等的人时,就真的别无选择了。
最后说一句,《动物农场》这本书的内容,复述一遍很简单,但复述这件事,并不能取代思考。思考是多么多么重要啊!所以,如果你想知道我到底在说什么,最好亲自去看看。
我是爱读书的大翎,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来分享阅读的乐趣。
-END-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