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最权威最普遍的划分都是:
三国始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结束于吴末帝天纪四年(280),跨度60年。
自古历史上对三国划分也有很多种,不过官方的划分以陈寿《三国志》及司马光《资治通鉴》为代表。
1、陈寿《三国志》划分:三国的历史起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结束于吴末帝天纪四年(280),跨度90年。
2、司马光《资治通鉴》:三国历史应起于曹丕代汉立魏,即黄初元年(220),止于晋武帝禅魏为晋,即泰始元年(265),跨度45年。 近代对这两种划分方法合而用之便成了上面的那种划分方法。 至于资治通鉴为什么把孙策到曹操死算在三国这一部分? 是由于曹操是公认的三国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但这与《资治通鉴》的划分产生了矛盾。
所以现在来看《资治通鉴》对三国的划分并不是很成功的。 其实由于《三国演义》在中国民间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人们早已习惯于将黄巾起义纳入三国历史。在大部分人心里从黄巾起义到三国归晋才算是一个真正完整的三国。 其实不管怎么划分都不影响对三国历史的了解和研究
太常江夏刘焉见王室多故,建议以为:“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以致离叛。宜改置牧伯,选清名重臣以居其任。”
——《资治通鉴 · 卷五十九 · 汉纪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