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电子产品包围的孩子2(一位父亲的教育心得/86)

被电子产品包围的孩子2(一位父亲的教育心得/86)

首页休闲益智电子产品合成更新时间:2024-05-03

父母篇之三十一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就是孩子学习的“大敌”。在上一章中,我们了解到这个“敌人”其实是带有上网属性的带屏电子产品的某些娱乐功能,而这种娱乐项目,对于思维还未发育成熟,自律性还不强的孩子来说,其影响比我们想象的更大。

那么,过早过深的接触这些电子产品,到底对孩子有怎样的影响呢?


《Parents》曾进行过一次小调查,用四个同样的问题,询问两组3岁的幼儿。一组是正常的的普通宝宝,另一组是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宝宝,结果发现他们的思维方式差异很大。

Q1、把一张卡片藏在背后让孩子猜一猜:卡片上是什么呢?

普通宝宝:恐龙?数字?小狗?飞机?照片?花朵?…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宝宝:不知道/看不见/让我看看/是什么?

Q2、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问:今天都做了什么啊?

普通宝宝:今天谁谁谁怎么了,我怎么了,老师怎么了,滔滔不绝说很多,中间还夹杂自己的感想。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宝宝回答的非常简单:吃了什么/做了什么游戏/学了什么/不知道/没做什么

Q3、让宝宝画一个房子,告诉他随便画,想怎么画都行。

普通宝宝:画的认真投入,中间会停下思考一会儿,画出来的房子比较多样。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宝宝:画的过程始终不太说话,画画时不认真,如果遇到问题会停下来求助,或者干脆不画了。画的房子非常规矩,没有什么新鲜的地方。

Q4、对宝宝画的房子提出疑问:为什么只有一个窗户?玻璃为什么是蓝色的?门上没有画锁被坏人(大灰狼)进来怎么办?

普通宝宝: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的解释和答案,对所画的房子充满自信,并愿意修改。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宝宝:有的问题不能回答,对提问显得不高兴,对画房子也失去了兴趣,并倾向于让父母给自己修改。

可见,如果孩子过早的深度介入甚至沉迷于电子产品,他们的思维方式就会显得单一,表达能力匮乏,缺乏做事的毅力,不能坚持且对困难抱有畏惧和逃避心理。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或者对某些视频、游戏有成瘾性,还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主动思维能力退化或丧失。

过度依赖电子产品,动脑动手的机会将大大减少。碰到问题时,孩子会倾向于用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作答,很难通过较复杂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去解决问题。

2)语言能力减弱,表达方式匮乏。

长期沉迷在视频或游戏中,没有了语言上的互动和思考,孩子的表达、描述能力也会减弱。让他描述一件事或者一个东西时,他的大脑里可能会清晰的浮现出图像甚至细节,但却不知道怎么描述,无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3)视力、听觉、骨骼发育受损。

首先,电子产品强烈的光线,摇晃的动态图像以及浓烈的色彩对孩子的眼睛来说都是刺激,容易导致近视、散光、斜视等问题,严重的话还造成视网膜的永久性损害;其次,长期沉浸在电子产品中的孩子,往往听到的是人工合成的电子声,音乐声,这会对孩子早期的听觉能力和语言练习造成损害;最后,孩子的骨骼还没有完全的发育好,如果长期坐着打游戏,或者低头玩平板、刷手机,就会影响颈椎和脊椎的健康成长。

4)丧失学习兴趣,面对课本书籍时产生排斥。

书本和电子产品最大的不同,就是书本是静态的。而一旦孩子习惯了动态的电子屏,当他们面对课本和书籍时机会提不起兴趣,觉得枯燥乏味。

5)习惯了即时的刺激就难以抱有稳定的长期主义,且想象力匮乏。

网上冲浪、刷短视频、打游戏等等,基本上都是对大脑的短时高强度刺激,当孩子适应了这种大脑不断产生的多巴胺刺激,就很难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抱有完成的毅力,比如学习、比如乐器、比如阅读。同时,接触的越多,见的越多,反而对某件事物产生了既定的认知,因此对探究类似的事物缺乏了好奇心和想象力。

总之,在孩子的学习成长阶段,如果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甚至沉迷于其中的某些娱乐功能,无论是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还是思维表达,以及坚持的毅力和学习的兴趣都有着负面的影响,有些影响甚至会持续很长时间。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采用哪些适合的方法去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呢?我们下一章将详细阐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