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之行,期盼已久,二三年的情怀了,15年去黄山、宏村回来,就一直对白墙黛瓦念念不忘。然而工作决定假期来的艰难,且不确定性十足。终于还是不再按奈,腆着脸争取了一周时间,快马加鞭,绝尘而去,去圆一个关于骑行的小小梦想,一个与长长的人生的所谓功业无关,却每每在心头火热的小小梦想——这东西,不骑行的的恐怕难以理解,所以无论怎样沧白,也斗胆敢发到这里来搏一下众位小小白眼。
不知从何时起,就开始推崇4 2的骑行模式,它可以克服自行车旅行半径小、活动地区局限的大缺陷!所以才敢想从河北赴千里之外皖南骑行。
打包了,尽量轻装,因为这次想拆山地装包,并只装一个快拆后货架,所以不能太重。家里连续几天阴雨,幸好出发这天雨住天阴。我们的白洋淀站没有车次直达目的地绩溪,所以选了距离60多公里的任丘站做为N 2的N。9点出发,骑往任丘。天色阴郁,在干燥多霾的北方,远天难得的迷漫着水气,路尚有些泥泞。
最近一句话挺流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后来黑色幽默者将其演变成: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以后的苟且。这话就显悲摧了,生命不能选择,既然赶上这拨就是这拨,无论你喜好繁华,还是向往村居,爱往人群里扎,还是习惯一个人枯坐,我们都赶上了这熙熙攘攘的年代,无法逃离。假如你有能力畅想,又不相信诗和远方,未免就对自己太过残酷。
车站和月台,对我而言极具魔力。白洋淀站开通后,时常去夜骑散步,看一排灯火由远及近,又慢慢走远,心也往往被带走了。而自己在坐火车时,看着外面的人,我就倒过来想:他有没有在猜测,闪驰而过的列车里的人,去做什么了?有没有看我,羡慕我?反正我在外面时,在猜测,在羡慕。
先骑车去任丘,我们这里虽然新近成立了超级牛的雄安新区,但是白洋淀站能通的车次和方向还不太多,黄山这一路,只能坐北京发车的K1109,最近的地方霸州有回站,任丘是去站。图为白洋淀。
北方特色的集市。
任丘站候车。安检时被吓了一番,不能带自行车云云,可是我们的车装包了,为什么就不能支持绿色环保一点点呢
我的山地,29轮组,确显巨大
站台
绿皮火车,慢悠悠,晃当当,一路20来小时,悠闲自在,吃喝睡觉聊天。话说带车出门并不容易,大而沉重,不过为了低碳环保,累就累吧。
小学学过一篇名为小站的课文,印象里就该是这样。绩溪站,只有我们两个下车,悠闲的检票员甚至都没意识到有人出站需要把锁打开。
到了绩溪,蕴着丰富水气的风扑面而来,幸福感油然而生,小城漂亮干净,人车井然,瞬间觉得生为皖南人真好,这就是我理想中的栖息地啊。今天和闺女谈起对皖南的感受,她说,这是前世的乡愁。对!也许我前世就是这里的某个私塾先生罢,淡泊名利,不求进取,乐思山水,教书育人。真好,我有一个令人艳羡的前世,下辈子我打算回来,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在绩溪与石家庄飞杭州又大巴转来的同伴汇合,存了一些不必要的东西在宾馆,就直接飞了。到了皖南,心就按奈不住了
最适合骑行的路,弯曲,起伏,干净,路旁是修竹茂林,空气中迷漫着花香。夫复何求?
早想把自行车在这种景致里放一放。
石狮子在花里灿烂
毒品车有木有,举报有奖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我读过的书在我年幼时便深深烙印了,魂牵梦绕,都等不及我真的走到江南,走到江南里的皖南这方天。
皖南的花开的如此的艳,皖南的天地却如许的安祥。人走的缓,锄头挥的不紧不慢,笑容也不挑来人,老巷子的狗也大多躺卧,不炒不闹。
象不象一幅画。其实这次皖南之行,感觉处处如画。
油菜花不甘寂寞,从旧居门缝钻出来。
14年去环骑青海湖时,满满一车厢的学生。一部分是放假回家的大学生,他们大多健谈又友好,现在还有两个那次认识的同学与我网络交流;另外一些,是有教师带队的回乡的初中生,是玉树的孤儿,由政府安置在北京上学。他们看起来坚强、自立,虽略显成熟,但也像同龄孩子那样爱玩笑追逐打闹,他们做一种游戏,一起围成一个圈伸手划拳的样子,然后突然一起用藏语大声的唱一句什么,欢快,生动。2014年的我,年近不惑却喜欢骑车四处游荡的我,被这爆发的几个音节感动的一塌糊涂。那时,我突然想起来格桑花,我没见过它,但我觉得,它,就是他们现在这个样子。
这就是坐火车旅行带给我的,我喜欢火车,感激火车。
原子城的夕阳像不像原子弹爆炸?
还有广袤的高原上的油菜花。说起青海骑行,回顾两张照片。昨天驻村夜班,赶上停电。八点左右月亮在东南天际招摇而上,簇拥着几个耀眼的大星。屋瓦上有扑簌簌的声音,那是树叶掉落在瓦房顶上。停电的夜晚感官倒更敏锐,更清晰的感受到风,月光,树叶掉落在屋瓦的声音。40年来,没有认真感受过这些,如今,是如此喜欢,却都即将不在了。
绩溪是一座干净漂亮的小县城,整洁,清新,有秩序。
走出绩溪县城。起伏的半丘陵,这种路,上上下下,风景秀美,天生就是为骑行而生。
很快途经紫园,旁边还有一座进士牌坊。没有进去细玩,此行最贵的不是门票,而是时间,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游走更多的景致,我们无法象旅游团客那样细细的品鉴某个景点,加上后面的胡宗宪尚书府,也算小小遗憾吧。
紫园的外围建筑,雕陇斗拱,马头墙栉比而立,竟还有波动的房檐。
木雕,徽派建筑的一绝,此行看到了不少绝佳的民间生活艺术创作,也看到不少被某个特殊时期破坏的传世珍品。上图为一个门楣上的木雕,齐天大圣。
塘边摘菜的老太太。
接近仁里,视野里便有了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花田尽头蒙着朝雾的青山起伏。
仁里外景。因为功课做的不够,我们没有走进里面的古村落,据说是千年仁里。皖南的名字都叫的有学问,至少看起来不是干巴巴的,暂且不表,一一道来。
经两个好心的老哥指点,找到去瀛州的路。路况极佳,没什么车。右手边有河流一直相伴,大概就是龙川。河与路间夹着花,黄的是油菜,粉的是桃花,河对岸有白墙黛瓦的小小村落时而闪现而过。
对面是周庄。骑车过桥的样子是不是很诗意。
瀛州大桥。从仁里出来以后,因为没有事先熟悉地图,给合肥的一山大哥打电话咨询了老半天才找到这座大桥,方能正确右转。事后看了地图才明白,去仁里的路其实就是龙川大道往里套了一条U形路,所以一直困惑认为方向不对,其实本就是要沿龙川大道走的。
从瀛州大桥过河,拐进了一条山路。绩溪多丘陵,是天目山与黄山余脉的交汇。说是丘陵,这抖然而起据说海拔只有300多米的山路也不那么简单,必然不比我去年冬天爬过的六石路逊色。
转过几个弯,可以俯视下方瀛州时,又见成片的花田簇拥着小镇,不禁跃然,好在此时还有体力。
这个家伙摆拍半晌,不知各位有没有看出漂移的样子,反正我怎么看怎么是摔在地上了。。。。
可看得出坡度?此山土中有石,石中夹土,修起来定有不少塌方。
崖上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是不是映山红?为何看到它分外激动。
下坡了。在这样的山里骑行,与北方的山路不同。风驰电掣间,两旁移步换景,往往来不及欣赏感叹,又马上沉浸到下一个感叹里。小路顺着山谷起伏蜿蜒,美景目不暇接。路的名字叫瀛半路。瀛半路,这是此次皖南之行我牢牢记住的第一个名字,起点是瀛州,终点,大概就是下面即将遇见的村子,半茶。瀛州这个名字,看上去充满仙气,而半茶,一个小家碧玉足不出户的采茶姑娘般的小村落,名字里却透着拙朴淡泊的人间气息。
半茶,是宋朝,亦或是明朝哪位乡野村贤在寻芳觅胜时,路过这里讨要了半碗毛峰吗?他有没有看见开的如此艳的花儿?给他端茶的,是不是一位粗荆布裙的美貌村姑呢?瀛半之间,一条小路,就这样把天上和人烟联结在了一起。
路边一直伴读着一条溪水,甘泉玉漱,正好补水,直接饮用,你不知道,这里可是农夫山泉的源泉之一。
印象里皖南最不缺的就是水了,细泉飞瀑,小溪江流,比比皆是,处处透着灵秀。
你记忆里是否有这种幽径,小时候又害怕又向往的野径?
半茶的草垛。
半茶村外的竹林,在中午的阳光下耀眼,熠熠有神采。
在这个大拐弯,同伴停下来。坡下的田地里开着两株杏花,
杏花开的正艳,树下一头黄牛在悠闲的吃草,远处竹林摇曳掩映着几间村居,小瀑布淙淙淌过来,一条农人踩出来的小路沿着山坡通到溪边。好一副人间仙境。我们无力表达什么,只能对老牛不停的说:哞~哞~
哞~哞~
孔川村。村民说,外面 这条江叫孔川嘛,这个村也叫孔川。
孔川出来,继续前行,不远,又是一个有规模的古村落,里方。
从外面看到村子尽是新建的民居,古居旧居需要到村里寻访了,幸好我们有自行车。
这里的所在,貌似一个废弃的风雨亭,四面墙四扇门洞,墙内壁写满了诗词对联,亭外东侧几堵垣旁边,矗立着两株古樟,两株老柏,古树的虬干上盘援着翠绿的藤蔓,树藤相依,古老的岁月与生命紧紧交织。
南面拥着火热的大片油菜花,奔放,壮烈,他们一丝也不掩饰,夸张的表达着春天的兴奋。
亭为稻香亭。
上世纪中后叶的印记
花田不是为了旅游业刻意规划种植的,都是当地农民的口粮地,经济作物。在狭窄的田间小路里,每每有个子不高的农人扛着锄头挎着竹篮与我们擦肩而过,农人们也往往自然的随性的与操着徽普与我们答话,说我们这里好吧?!我说太好了,人间天堂啊,他们便哈哈大笑着走远。
在里方找到了三个祠堂,两个胡氏祠,一个胡氏宗祠。绩溪胡姓很多,后来在绩溪博物馆看的一些资料也没有记住,好像分成明经胡,金紫胡等等。代代人文传承,积淀深厚。
车子靠在短墙边,里面是菜园,两个老者在研究车子。旁边的小屋顶上也舒开了几朵小花。
早已经错过了饭点,一路也没有饭店,在里方村大商店吃方便面火腿肠。
大商店斜对面是一个荒弃院落,油菜花从门缝里钻出来张望。
商店墙上贴的东西,看不明白,老板口音重,也听不懂。有能看懂的吗
各种执照许可证,老挂钟。
皖南村里随处可见水井。此处的人看起来特别在意它们,维护的都完整、干净,井口下去两三尺,还有里草生长,每个井边都放着一个钩杆,不知道是钩水桶的还是清理浮物的。
穿行在古村落的小巷子,仿佛在走时光里。
南方的文化大XX应该没有北方剧烈,起码众多的古老建筑得以保存下来实属难得,尽管其中不乏智者们在上面涂写的人民大公社万岁等等标语的功劳,当地人深入骨髓、融入天性的文化观价值观在惨绝人寰的砸烂运动里注定不会砸的那么彻底和决绝。在那场以文化命名的运动里,有这么一个地方的文化得以残存,也是不幸里的大幸。
在水井里看到了自来水水管。
很多家都挂着腊肉,纯土猪肉!
山墙交叠
皖南的狗,大多是中华田犬,性情柔和,眼光清澈,卷着尾巴闲逛,更多的是呼呼大睡。
进村时走的现代修的公路桥,出村时路过的旧亭与老桥。亭上写着如砥如矢,好俊的词儿!
赶紧转到另一面:之屏之翰!隐约能体会些许意境,诗经的佳句,写在一个江南的偏远小村的村口的风雨亭上,真的让人肃然起敬,连诗句本身的格调也涨了起来。如砥如矢,之屏之翰。
花海、竹林与民居
柏油马路起伏、蜿蜒,两边是花海,竹林,樟树林,朴素的民居,路上时而走过劳作的农人。自然与人文的极致之美。
驿外断桥,梨花盛开。这座古桥以前应该是通往前面提到的稻香亭南下的古道,如今开辟了通途,古道成了田地,古桥成了遗迹,供人们凭吊逝去的岁月。
理想中的骑行圣地。
得瑟并浪着
转入省道,进了行程里的霞坑镇,在这里问路加了一个美女好友,她让我们看了昨天雨后柳山上的云海。
霞坑的河,河两边的民居。安静,烟火气息的小镇。昨天,这里上了新闻了,华中地区普降大雨,听说雨水都进了民宅,网友发的照片里这条河水暴涨并且成了黄河的模样。希望那里安好。毕竟绩溪和歙县已经成了我的理想地。
进入苏村。皖南的地名无论大小,都极具灵气,一路上我们经过了江南村、桂林镇,算是咫尺间把甲天下的山水都走遍吧!
苏村的中心,前面是一汪方塘,被石桥分为两半一大一小,塘后是个小广场,最北边是祠堂,方氏宗祠。
方氏宗祠的主人之一,他说祠堂是他费了老大力气好不容易保留下来的。
在皖南,不论城镇乡村,牌坊随处能找到,最多的是节孝牌坊,进士及第、两世相公之类听说也不少,局限于活动范围狭小没有得见几个,最大的是龙川的胡宗宪的奕世尚书坊,这次降雨龙川也涨水了,看上去漫过了河岸。
偷茶者
盘山路上的小泉瀑。想必这里的山中有无数这种不起眼的泉眼,孜孜不倦的汇聚成长溪,河流,汇成了青弋江,汇成了新安江,然后一路向东,流进苏杭烟花之地。
坡山村,好大一个陡坡上来。
骑行中最惬意的就当属此时了,每天的行程结束安排停当,余下的就是享受了,每到一处,当地啤酒是必要品尝的,加上特色小肴、无限风光,你已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了。所谓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意境啊。
美人蕉做前景,俯瞰坡山云海。据说前几天雨后初晴的早晨,云海是最壮观的,惜乎没有赶上,不过眼前渐涨渐浓的云雾,慢慢把山谷里的村落花树笼罩起来,也足以让几个干旱多风的北方汉子饱赏一番了,毕竟我们常年累月品鉴的浓郁的北方的霾一丝美感也不能给予人们。
海拔相当高的腊肉。。。。
6点多钟,云雾不再涨浮,而东天渐白,红日动矣。
盘山路下,一个小村落。图中左一房子象不象机器人小嗨?可能我的路线太短,不震撼,也可能是片子都是直出没后期过,反正此贴没人,更新的劲头不大了9点,顺来路返回,和昨天相反,5公里俱是下坡了,一路风驰电掣,快哉。
以前看安徽骑友一山大哥发的贴,最神往的就是这座石桥了。站在桥的青石板路面上,背后是已经开始耀眼的太阳,昌溪河波光鳞鳞,与岸上的樟树叶子一起,沐在春天的阳光里闪亮。
野草从巷子的石板苔痕里钻出来,点缀古老和沧桑。
旧村子里已经没什么居民,这是中国城镇化带来的效果,我们得到的东西,往往不能让你欣喜起来,而哪天你明白过来失去了什么,再去寻找补救,却已如这脱落了粉皮的石墙和一道道的裂隙。逝去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已被这滚滚的古代车轮碾碎并把碎片远远的抛进了车辙的烂泥里。
出了石潭,看到一指示牌,经出租车司机指点,不再继续沿昌溪下行,左转进入盘山路,绕北山村到下太然后出山。虽然又用了整个上午来爬坡,但是当我们看到层层叠叠开在山顶山坡的油菜花海时,就感觉值了。
刚刚进山,就感到坡度不怀好意。弯多路又陡,建议徒步游
推车。说骑川藏318全程不推车的,你在吹牛B。
真有全程徒步的大神估计也不会跟我一般见识。。
漫山遍野的花,看这海拔,都是我们一点一点用小盘挂大盘或11路挪上来的。
接下来的强坡,一个随团的老太太大声对我喊真厉害,我给你推,跑着来给我推车。我连忙说不用不用。。
桃花总能不失时机的出现。
这里基本上就要下山了,再往上去柿木太还有上坡,但是不想再爬了,而且到这里时与他们二人走散了,他们聊了一个80多岁的可亲的老者,带他们去自家楼顶观景拍照去了。好不容易冒进牛了一把落下他们,却是被放了鸽子,奈何我也休息一下,找了一段矮墙躺下,在皖南的山顶,在花海里,在春天的阳光下,开着小音响,旁边靠着我的铁骑。此时,几个北京的小妞包车上来。
下山时风光更佳。这是山凹里荒弃的村子。又是城镇化。感觉现在干啥时都容易极端,进城吧,全进,合并学校吧,不管什么实际情况一概并掉,等等等等不X多说。
已经溜了一会儿,俯视还有如此之高。这里看下去,昌源河在这里来了一个S形的大转弯,颇有雅鲁藏布江的气势。当初实在激动了,我说就是这里了,我跳下去,跟你们都没关系。就是这里了。当时我的音响正播到许镜清的西游记插曲,两个单反客闻着音乐走过来,说谁在放如此动听的音乐,哈哈。
江水在这里拐了两个大弯,远处山峦叠翠。
这里一个女人独自闲坐,静看花开。
你们在拍盆景,却成了我照片里的风景
下到山脚了,这就是刚才从上往下看到的“雅鲁藏布江”,昌源河。
这里是我们此行浓墨重彩的一笔,昌溪,印象最深的地方。此行我最念念不忘的地方。
漂亮吗?然而让我念念不忘的,并不只是它的漂亮,更多的是安逸,宁静。
皖南的民居,大多两个空门洞,对,连县衙都是这种格局,穿堂过户。打麻将的这几个老年人你们能看出来其中有三个80岁以上的吗?
旁边就是解决午饭的地方。那边的生意人不像北方,从不过度热情的站在外面招约你来吃点吧包子米饭面条老板住宿吗。。。没有,当你进店以后,也决不冷淡,像拉家常一样就把饭吃了。小饭馆的女老板告诉我们,他们昌溪村3000多人,有198个80岁以上的,为什么这么准呢,因为每年有做生意赚了钱的人会拿出钱给这些老人发红包,每人100,去年拿了两万,找回了200块。至于什么癌症啊,心脑血管什么的,没什么得的。我们这里空气好,水也好。她没说全,她们这里最好的好是心态好。
左边是昌溪河,左边是昌溪村。干净,漂亮,纯朴,有韵味。如果你的脑子够乱,在这里你会对比性的想起北方一批雨后春笋般涌出的XX小镇。昨天在一篇文章里看到:没有文化传承的特色小镇,就是耍流氓。嗯,的确。
嗯,就这是里,我最最惦记的一所房子,如果我拥有它,我会在二楼的玻璃层里读书或发呆,看着东边昌溪不息的江水,晚上睡觉时它的哗哗水声就是最好的安眠音乐。
加快一件小事吧,虽然是小事,但是我认为在全国大多数地方是不会轻易发生的。在我们正在这里盘桓游玩,在中午村子里小饭馆的老板娘骑着电动车赶过来,手里举个水杯,我一看,我了个去是我的骑行水壶,她说这是你们落下的吧,我当时脑子有点短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按正常思维,东西放下等人来取给他就是不错了,人家还跑二里路给找着送过来了,这叫啥来着,孟尝遗风?是这个词吧?为什么我对皖南印象这么好呢,是有原因的。
各位看官,说心里话,喜欢吗?虽然这里也常有游人过往,但绝不是受商业熏染的唯利思维。村民告诉我们,可能有人会收门票,不要理他们,为什么要给他们交钱,村子又不是他们的。从此以后,我们到了任何古村落逃票时都是心安理得的,甚至还为村民忿忿不平,凭什么打扰人这有安逸的生活。
我不是在测量它有多粗,我是在拥抱它。也许我只是千年里的和他拥抱过的无数个小小过客的一个,不同的只是时间和衣着罢了,谁知道呢,也许前世我也来过。
又见皖南狗,又在酣睡
村中溪流里洗衣的老人。
据说朱元璋的圣旨就在这里头宄藏。
大狗看着什么?原来对联写着善举同襄,好人多在尘凡里。真的。
这个祠堂了不得,这么高的门当和户对,还有一尺多高的门槛。
左下照片上的木桥,本也是我们此行的目标之一,无奈在我们来之前的几天里,连绵雨水导致洪水猛涨把桥冲垮了。
这个老者吼我们不要把车靠在木门上,转而热心的带着我们参观讲解第一祠堂。
这个角落是残垣断壁,不让进去看。残存的粉墙上还依稀能看到壁画。
在这里找到了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溪水淙淙,竹篱屋舍俨然,樟树肆意的舒展。
这几只狗在远处不停狂叫,走近了,就整齐一致的安静下来,各干各的,不再看人。
该睡的睡,该玩的玩,理都不理人,想不通
这只,把脑袋耷拉在台阶下,是不是能治颈椎病?同伴说想起来一幅画,我说是马拉之死?
依依不舍,终是他乡,终归还是要走的。
沿着一江春水一直走,越过了计划中的阳产的路口,大家都觉得累了,不想再爬坡,于是一致决定留一个小小遗憾不去阳产了,直接到深渡镇。
深渡也有古樟。好像江南的村子到处都是古树,山、水、树,成为南方灵气里不可或缺的因素。
小旅馆还好,有小院子放车,二楼房间外面还有小平台。
远看深渡新安江大桥对,到这里昌溪就汇入了新安江,我们进入了百里画廊。
深渡还有着我们北方八九十年代样子的小商店,真正的百货,人间烟火的味道
买了5斤散酒,后来觉得劲大只喝了一斤就扔掉了。
看牌子,回忆一下历史
这张照片有水平吧?注,此贴所有照片都是原图没有P过哦
这种为时光浸染过的老房子,能让你闭着眼睛怀想半晌。怀想你经历过的和没有经历过的岁月的模样。
镇子现代的一面
我是17年3月下旬去的,火车去火车回,中间骑行,上班族,没什么空闲时间,只能采取这种方式。以后估计这样骑也没什么机会了,毕竟现在连周末也没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