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系统学(点线系位哲学)

位置系统学(点线系位哲学)

首页休闲益智二维平衡球更新时间:2024-05-09

点线系位哲学文章手稿一202110052347

金木儿研究院 上海2021年10月5日星期二

索引目录

第一部分 位置系统学基本观念

1宇宙观,物质与位置(空间)。点(系),线

2太阳系及地球观。 时间。点(系),线,速

3生物生命起源与人类。 环境。区分不同点(系)

4生物主动。 能量。系统的本质与动力。矛盾

5万物决定论。维持生物系统对环境要求的苛刻

6对人类的主体性批判

7人类的价值。生命生物系统的倾向

8二元物质意识人系统

9主体性下的物质与意识关系——二元系统。真实,假实,真虚,假虚

10四界关系,物质界,意识界,认识界,实践界

11认识界中的语言界

12意识界中的知识界

13意识界中的理论界

14实践界中的工具界

15实践界中的器物界

16哲学与东西方文明

第二部分 点线系位哲学原理方法论

17位置系统学的核心概念与一般系统的概念规范

18点线系位哲学原理

19系的基本模型

20系与能量

21系的分类

22系的界别

23地球上系的统一三维参照

24系统的生命理论

25系的方法论——位置分合法

第三部分 位置系统学的哲学指导

26点线系位哲学视角下的人脑

27点线系位哲学视角下的计算机

28点线系位哲学视角下的机器人

29点线系位哲学视角下的微观世界

30点线系位哲学视角下的宏观世界

31点线系位哲学视角下的人类永生

第一部分 位置系统学基本观念

点线系位哲学,又称位置系统学。该哲学理论传承于中国古典传统哲学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近现代系统哲学,作用在于重新规范人类文明、指导机器人世界与开拓宇宙空间。位置系统学做到了矛盾的和合统一,包括东西方文明的和合统一、精确性和模糊性的和合统一、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和合统一、实虚的和合统一、动静的和合统一。

宇宙就是点线系,有点有位有空间;点为实,位为虚,线为虚,系为实虚。宇宙是模糊的且不确定的,不是精确的且确定的。点在则位在,位的排列组合就是线。一点影射一位,一点侵占他位,两点必动。太阳系中三点的线作为时间,时间为虚,速度为虚。地球作为系决定生物生命繁多,个体生物为系,人是复合系。地球是个体生物的环境,被决定系不能离开决定系运行。生物生命的食物链就是能量链,系的本质就是能量转换器。

宇宙决定银河系,决定太阳系,决定地月系,决定地球,决定生物生命,决定人。人类被层层决定,人不是宇宙的主体,非生物物质系才是宇宙的主体。单个人作为系的价值如下:a系统的完整;b从环境中获取能量,并追求越来越多的能量;c系统永存;d系统向外释放更多的能量;e系统摆脱被决定者的地位,成为决定者,获得更多的自由;f系统复制。

单个生物生命系统——人的系统是物质意识二元复合系统:生物体亚系统,意识亚系统。以单个人作为主体视角(其余宇宙统称客体),分为四个世界:物质界,意识界,认识界,实践界。物质界下分生物界,非生物界,器物界。意识界下分知识界与理论界。语言界属于认识界。工具界属于实践界。机器人属于器物界。语言是认识的产物,但是语言产生后独立于认识界。器物是实践的产物,但是器物产生后独立于实践界。

在位置系统学的哲学视角下,人类文明需要重新界定。东方文明中非数字的文明统称模糊性文明,西方文明中以数字为基础的文明统称精确性文明。人类文明是模糊学与精确学的和合统一。人类文明的价值取向是突破被决定者角色,层层突破,实现宇宙顶级决定者的角色。

第二部分 点线系位哲学原理方法论

位置系统学核心概念

位置系统学又称点线系位哲学,核心概念是点、位、线、系。点有精确性和模糊性。线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系涉及时间、空间、能量。点线系哲学是元素系统理论的底层理论,承认元素系统理论在框架构建方面的合理性。点线系位哲学动态理论方面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理论。点线系哲学在规范宇宙模型的理论方面承认中国古典阴阳理论的合理性。

点的相关概念

1. 存在的一切,称。点有精确性点和模糊性点。

2. 有最小点,且可以统计点(系)内部最小点的数量,称该点(系)具备精确性

3. 无最小点,或有最小点但无法统计点(系)内部最小点的数量,称该点(系)具备模糊性

4. 点的存在,称点有位置,简称

线的相关概念

5. 点离开本点位而占他点位,形成特定点的位排列,称点的位置线,简称线。线有确定性线和不确定性线。

6. 线的形成过程,称线的变化,简称变化

7. 两点之间,点位的侵占与被侵占的确定性,称确定性线

8. 一点占二点,则一二点之间存在直接线

9. 一点占二点,二点占三点,则一三点之间存在间接线

10. 一点在空间中连续侵占其他点的位,则这点呆过的所有位的排列称点的位置轨迹,简称轨迹

11. 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内,点(系)的位置排列(即点的变化)无数次完全一致,称该线具备确定性。

12. 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内,点(系)的位置排列(即点的变化)无数次不完全一致,称该线具备不确定性。

系的相关概念

13. 多点之间有位置线,则多点的众多位,称空间

14. 以一点(系)的变化衡量其他点(系)的变化,称时间。时间是社会概念,不是自然概念。

15. 众多的点在空间中存在线且任意一点与任意另外一点之间存在直接线或间接线,则这些点与线,统称点群

16. 点群的位,称位群

17. 空间中确定性线的数量的明显差,称点群的边界

18. 一点(系)的变化引起他点(系)的变化,则该点(系)为他点(系)的能量,称能量。变于易变,引起他变。

19. 有明确边界的,至少存在一条内部闭合轨迹的,能进行内外部能量转换的点群,称

一般系统的概念规范

20. 假定的不可分割的且经过排列后可以表示系统中所有其他点的最小点,称最小点元素,简称元素

21. 元素之间的线,统称联系

22. 系统中必须存在的缺失之后系统不能正常运转的元素,称必须点要素,简称要素。

23. 系统中相对静止的若干元素的集合,称静点元素群,简称结构。

24. 有固定元素作为点的系,称系统

25. 系统对环境施加的能量种类,称功能

26. 在特定的空间与时间中,系统之外的一切,称环境

27. 在特定空间中时间参照发生变化,但元素之间的联系不发生变化,称静止。他动我不动

28. 在特定空间中时间参照发生变化,且元素之间的联系发生变化,称运动。他动我也动

29. 在特定空间中,以一元素(系统)的变化观察另一元素(系统)的变化,则该元素(系统)为另一元素(系统)的参照,简称参照

30. 特定空间与时间中,参照即维度,N个参照就是N个维度。

31. 系统中动点元素群根据结构,在系统内部闭环运动产生能量或者系统与环境开环运动交互能量,且不破坏结构,称系统运转,简称运转。

32. 系统内部,动点元素群转换为静点元素群,称固定或存储

33. 系统内部,元素群分解或元素聚集,称分合运动,简称分合

34. 系统运转即消耗能量,系统主动从环境获取元素(系统)补充内部能量,称系统拓展,简称拓展

35. 系统运转,从内部向环境输出能量或者借助环境中的点(系)向环境中其他点(系)输出能量,称系统运用,简称运用

36. 非意识的点(系),统称物质。物质个体的集合,称物质界。

37. 非物质的点(系),统称意识。意识个体的集合,称意识界。

38. 和人有相同的物质元素的类似系统或子系统,称生物物质系统,简称生物

39. 和人有不完全相同的物质元素的类似系统或子系统,称非生物物质系统,简称非生物,又称机器。

40. 物质系统与意识系统融合的复杂二元系统,称二元物质意识人系统,简称

41. 个体人集群且形成独立的人群物质系统和人群意识系统的复杂二元系统,称二元物质意识社会系统,简称社会

42. 人的物质系统与物质环境的交互进入人的意识系统或意识环境,称人意识系统的认识,简称认识

43. 人的意识系统与意识环境的交互进入人的物质系统或物质环境,称人物质系统的实践,简称实践

44. 内部只有两点,旋转侵占对方位(只有两条线),闭合轨迹为圆的二点系,称阴阳学说

45. 内部只有五点,只有十条线的五点系,称五行学说

46. 内部有八元素,八元素可重复的排列组合表意世间万物及其运动过程,称八卦学说

点线系位哲学的基本原理

宇宙一切都是点,点无处不在,点可以无限分割无限聚合。宇宙是模糊的。点必有位。位的排列是线。点群内有闭合线且内外能量交互即构成系。

点为实,位为虚,线为虚,系为实虚。位的排列是线,位的集合是空间,位的三球矢量曲线是时间。空间为虚,时间为虚。

位为虚,位是运动与静止的中介,是模糊与精确的中介,是确定与不确定的中介。位像是黑白围棋的棋盘。

物质为实,分真实与假实;意识为虚,分真虚与假虚。

宇宙中一点侵占他点位,两点必动。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非确定的,无序无规律。运动过程不是闭环曲线就是开环曲线。系中闭环曲线二维投影就是圆圈顺时针或逆时针运动。

系的基本模型

系的九要素如下:点,线,系,速,固定,分合,拓展,运转,运用

系的模型描述:系内有若干数量的点和线,有些静止有些运动。内部闭合线与非闭合线构成系内部的运转。运动的点与线是有速度的。若干点与静止线结合,固定在系内部。点线在运动过程中会分合,分合过程释放或消耗能量。系与环境的交互是点的出入运动,拓展是系吸收环境的点,运用是系释放系内点到环境。

系存在的标志有三:点群与线,内部闭合线,内外能量交互。

系与能量

宇宙中所有点均不离开原点位,则宇宙静止,没有线也没有系。但是宇宙中存在点侵占其他点位的情况,所以宇宙是运动的,运动则必有能量出入。从天体系到原子系,从物质系到意识系,都在运动。能量交互贯穿运动全过程,能量是运动的原因或结果。系的本质就是能量转换器。

系的分类

按照生命与非生命区分为:生命生物系,非生命物质系;

按照是否独立意识区分为:意识物质系,纯物质系,纯意识系;

按照是否被人创造区分为:原生系,工具系;

按照是否主动从环境中获取能量区分为:主动系,被动系;

按照是否生命过程中系内闭环线持续运动区分为:持续系,中断系;

按照系的概念标准,所有生命生物都是生命生物系;有脑生物都有意识系;非生命物质有些是非生命物质系;微观分子原子有些是非生命物质系;宇宙天体有些是非生命物质系。

个体生物人是生命生物系,意识物质系,原生系,主动系,持续系。机器人是非生命物质系,意识物质系,工具系,主动系,持续系。目前个体计算机是非生命物质系,纯意识系,工具系,被动系,中断系。目前的电动汽车只是非生命物质系,意识物质系,工具系,被动系,中断系。

个体计算机成为真正的纯意识系,需要按照系的基本模型重新设计并具备两个特性:模糊性和非确定性(即随机性)。

系的界别

虽然人类不是宇宙的核心,但是人以自身审视宇宙,系的界别划分从人出发。个体生物人有意识系,物质系,认识系,实践系。人类整体包含无数个体生物人,因此,人类整体有人类意识界,人类物质界,人类认识界,人类实践界。

按照人类的模式,个体机器人有意识系,物质系,认识系,实践系。机器人整体包含无数个体机器人,因此,机器人整体有机器人意识界,机器人物质界,机器人认识界,机器人实践界。

生物中植物,微生物,无脑动物只有物质系。生物中有脑动物均有意识界,物质界,认识界,实践界;比如,猫类有猫类意识界,猫类物质界,猫类认识界,猫类实践界。非生物仅有物质界。微观非生物氢原子仅有物质界。宏观非生物行星系仅有物质界。

系的统一三维参照

当前地球上众多的系,需要实现统一参照,并量化处理。参照有三:地球与附带空间,三球矢量曲线时间,物质聚合度或意识抽象度。

空间参照目前有东西南北方位,经纬线,但是不够准确。地球与附带空间参照应该是以地球球心为原点的球坐标。

三球矢量曲线,就是地球,太阳,月球三个天体的运行轨迹及其相互关系。人类时间历法均是根据三者关系确定,是社会规定下的社会时间。不能因为地球上所有生物均是从生到死的过程,就认为时间历法下,时间经过了,生命就得衰退死亡。生命的过程和三球矢量曲线,有联系但没有因果联系。时间参照应该是三球矢量曲线。

物质界以物质聚合度为物质的分层,构建物质分层金字塔;低层是点少线少的系,高层是点多线多的系。意识界以意识抽象度为意识分层,构建意识分层金字塔;低层是点多线多的系,高层是点少线少的系。

系的生命理论

系的产生论:点群内形成闭环线持续运动且内外存在能量交互,就意味着系的产生。

系的生长论:系的能量输入大于输出,内部点数量增多且闭环线运动持续不中断,就意味着系的生长。

系的结构论:系内的绝对静点群,构成系的结构。系从生至死,结构是越来越明显的。

系的二维平衡论:系内静点群与动点群的平衡,系能量输入与输出的平衡,意味着系的二维平衡。

系的二维失衡论:系内绝对静点群与绝对动点群的失衡,系能量输入与输出的失衡,意味着系的二维失衡。

系的维持论:系通过环境输入能量使得系的二维失衡变成二维平衡,意味着系的维持。

系的缺失破坏论:系的二维平衡正常,系内静点群或动点群部分缺失,意味着系的缺失破坏。

系的死亡论:系内闭环线不运动,或者闭环线变成开环,或者内外能量交互终止,意味着系的死亡。

点线系位哲学的方法论——位置分合法

宇宙中点系是无限变化的,有线就有能量。宇宙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宇宙无法被量化观测。假定有不可分割的最小点即元素,假定特定时刻宇宙空间所有点系被拍照(即瞬时静止),则所有点系有可量化的位或者位群,且线体系的能量能够被量化。

模糊与精确的边界,在于点是否被视为元素。确定与不确定的边界,在于线(位的排列变化)是否随时间变化完全一致。

宇宙的模糊与不确定,人类认识与实践的精确与确定,两者之间需要一座桥梁沟通,就是位置分合法。宇宙的瞬时静止,所有点均有一一映射的位,所有位构成瞬时位背景图。一点在多张瞬时位背景图中的位的排列,就是该点在宇宙中的矢量曲线。背景图中的点的数量可统计,一点在多张瞬时背景图的矢量曲线,其方向、轨迹、能量等均可测量。

位置分合法中,动态宇宙点系的瞬时静止背景图,以静态虚位代表动态实点,实现点的精确量化研究。空间作为位的集合,可通过分割位来分割空间,空间的子集就意味着空间的分割,空间分割以研究不同的点群或系。

位置分合法中,一点的矢量曲线,以静态虚位排列代表动态点的运动,实现点的确定变化研究。时间作为众多点系变化的统一性参照,可通过切割时间来固定宇宙空间的点系变化,进而实现对矢量曲线的切割分段。

位置分合法按照点的排列组合进行全面研究。系统中全部元素的无重复所有排列,构成系统的全面研究的基础。

第三部分 位置系统学的哲学指导

点线系位哲学视角下的人脑

为了突破人类意识,需要对人脑进行全面研究。140亿脑细胞的全排列是(140亿)!。单个脑细胞内部有物质原子,物质原子全排列以研究单个脑细胞。

点线系位哲学视角下的计算机

当前计算机是按照冯诺依曼的理论设计的,主要是处理数字,数字运算。建立在以数字为基础的理论上的计算机,具备精确性和确定性。以N进制M位数字的固定数字排列,表意世间万物,则数字具备了表意功能,成为数字语言。固定数字排列是点,数字运算是线,CPU和内存构成内部闭环线,电是能量,则冯诺依曼计算机成为了以N进制数字序列为点的系。

但是冯诺依曼的计算机系统,有如下缺点:1严重依赖数学逻辑,逻辑错误则系统崩溃,基础容错性太差;2基础设计上实现对0和1的绝对识别,具备精确性不具备模糊性;3严格的逻辑使得输入输出绝对确定,不具备不确定性。由此可见,冯诺依曼理论下的计算机系统和人类的大脑意识系统相差很大,无法沟通更无法直接同步。

计算机应当按照人脑结构理论重新构建,以数字语言为基础并具备模糊性和随机性,使得计算机真正成为电脑(纯意识系)。电脑要具备和人脑意识沟通,意识复制,意识跨系控制等功能。系的九要素基本模型(点,线,系,速,固定,分合,拓展,运转,运用)可以统一用于人脑意识系研究和电脑纯意识系构建,具备同构性的意识系沟通难度低。

点线系位哲学视角下的机器人

机器人是以电脑为意识系,以适当的物质元素作为点的物质系的,以电或光为能量,二元物质意识复合系统。合格的机器人扔在太空,只要有能量稳定输入即可保持系统运转。

生物生命系统人受宇宙空间的层层决定,是被决定者,其维持生命对环境要求极其苛刻(温度,湿度,光照,气压,水,食物等等必不可少)。所以,人类认识与实践范围真正突破太阳系和银河系难度极大。只有寄希望于非生命物质系统机器人,才能尽快对银河系开展认识并实践。若干机器人驾驭行星去探测银河系,这才是正常的做法。

点线系位哲学视角下的微观世界

点与点之间必有空隙。比点小的更细粒度的点,可以穿透点际空隙或点内空间。太阳以核聚变的形式释放光子,说明光子来源于原子系统内部。阳光照射地球的过程,就是地球接受太阳核辐射的过程,就是光子穿透地球的原子内部空间或原子际空隙的过程。

一根火柴点着了,火焰燃烧起来,其化学分析为物质分子重新组合且释放大量能量和光。根据点线系位哲学方法论,对火焰燃烧过程拍照,取得瞬时位背景图。火焰燃烧的分子*过程中,在瞬时位背景图中,从物质分子中释放了多少光子,按照十进制计数法统计并精确到个位数。这个统计问题,西方以数字为基础的精确性学说难以作出统计。点可以无限分割,宇宙是模糊的,不是精确的。

点线系位哲学视角下的宏观世界

行星、恒星、卫星等在宇宙空间中,应当统一采用球坐标定位。具有相同结构的物质系统,才能沟通交流。人造宇宙飞船的模型,应该是和太阳系具有同构性的模型,即迷你版的太阳系。

长江源头的石头是尖锐的,被水流冲击到入海口,变成光滑的鹅卵石。太阳系中的恒星、行星、卫星等天体均为球状,是天体在宇宙中长期磨合的结果。根据位置系统学的哲学原理,宇宙中处处有点;可以推测太阳系中充满了不发光不反光的暗物质。

点线系位哲学视角下的人类永生

人类永生就是人的意识系永生。意识运动存储固定后形成静态意识,通过人类语言或文字载体固定,在物质界中传于后世。确定的意识运动过程由一个人的意识系,直接或间接复制到其他人的意识系,在意识界中实现确定的意识运动过程的迁移。

根据点线系位哲学原理,人类物质系的永生,必须满足系的三个存在标志:人类肉体细胞的持续自然供应,以细胞为元素的各层众多系统的结构稳定;人体血液循环,呼吸循环等各类循环的闭环曲线运动持续不中断;食物,水,空气,气压,温度,湿度等环境的适中。人类永生最大的难题是,无法保持人的物质系的点的数量的绝对不变,即在时间上无法保持人体细胞的存活数量的绝对固定。随着时间的变迁,人体细胞总会趋于减少供应,或者直接不供应。

人的意识系,可以迁移到其他人意识系,也可以迁移到机器人意识系。机器人物质系本来就是永生的。

金木儿研究院

上海2021年10月5日星期二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