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滚吧,泡虾君》

《翻滚吧,泡虾君》

首页休闲益智翻滚吧汉字更新时间:2024-04-30

台州有两种名为虾却不是虾的小吃:一是麦虾,一种介于面疙瘩与面条之间的本地面食,以白塔桥片区的麦虾为著名。二是泡虾,又名油鼓,很直白并有点土气的名字,隐藏在大街小巷各个角落里,常常给人乍然偶遇的惊喜。泡虾也算面食,原材料是麦粉,加水调成浆糊状,包馅料油炸。

麦粉调成浆糊状,自然无法成型,所以每个泡虾的样子是不一样的,如哲学里所说的,“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放到台州泡虾身上,就成了“这世界上没有两只完全相同的泡虾”。

制作泡虾的主要工具是一块带有手柄的长方形板子。最初用的竹板,后来改为木板。竹板当然好,坚硬、光滑、干净利落、不易吸水,只是这么大面积的竹板越来越难找,还得想着法子拼接然后压制平整了才能使用,随着商业化发展,卖主自然要想办法将泡虾做得越来越大以吸引路人招徕生意,同时要想方设法降低成本,因此后来改竹板为木板,木板这玩意要多大有多大。

卖泡虾的小贩先在木板上摊一层薄薄的麦粉糊,然后撒上馅料。最初的馅料是猪肉糜和葱花。没几颗猪肉,但就是那么几颗猪肉,像画龙点睛,把一只泡虾给点活了,泡虾君在油锅中上下翻腾,真的有点像一只灵活的大虾。

没这几颗猪肉糜,泡虾是诱惑不了我们小朋友的。油炸粉团或粉糊,虽有香味而无鲜味,诱惑力大打折扣。泡虾何以成了我们童年的古早味,这几颗猪肉糜功不可没。再者,只要有了猪肉,好歹也算是一道荤小吃了。

彼此时离我家最近又最有名的泡虾摊子在回浦中学门口,步行过去大约二十分钟,其实也不算方便。有时跟着母亲出门路过回浦中学,买个泡虾给我吃,那是天大的幸运。泡虾得趁热入口,这是一种跟时间赛跑的小吃,冷了没啥吃头,冷却后的油腻还容易使肠胃不好的人拉肚子。那个年代没有微波炉烤箱,泡虾重新加热的话需进油锅二次油炸,那在家里是不可能的,绝不会为了几个泡虾整一锅油,就算没人过来起诉你浪费粮油,自己也要把自己愧疚半死。泡虾二次加热的话只有放在锅里蒸,蒸得软不拉塌的,完全失去了吃这种小吃的意义。

很多人排着队等现炸泡虾出锅。摊主在板上摊了一层粉浆后,颇有手势地撒上肉糜和葱花,再盖一层粉浆,然后借助一支长长的竹刮刀,沿着油锅边缘将半成品泡虾刮入滚沸的油中。落入油锅的泡虾如一轮半月,又似元宝,常有两个薄脆的角,像一只天猫的标志。泡虾君在油锅里翻滚着,似乎比我还兴奋,三五分钟后被摊主用长筷子捞起,晾在铁丝网上沥油,闪亮登场 - 我们土话里称那个程序为“浪一浪”,浪得差不多了,包在纸袋里送到嗷嗷待哺的等待者手中。我们恭敬又心怀喜悦地接过烫手泡虾,先举起来欣赏欣赏,怎么地也要把它想象成一只大虾形状,周围的人叽叽喳喳七嘴八舌地建议:“这样看,转过来,喏,这样看!”终于摆到一个符合大众审美观的角度,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异口同声说:“对了嘛,这样看确实像一只虾了!”在这欣赏过程中泡虾温度降低到了适宜入口程度,于是皆大欢喜开吃,喀嚓喀嚓将薄脆的边角啃个干净,剩下中间热鼓鼓的泡虾身子,然后很隆重很有仪式感地咬一口……陶醉其中……刚刚啃过松、脆、香的薄片,一突儿味觉转变为酥软和鲜滋滋的接触,这转身可是华丽丽的,尤其在天冷时分,这一口泡虾,极其能使人产生满足感和幸福感。君不见泡虾摊子前排起了长队,等待的人不急不躁,陌生人之间还拉起了家常,我们当地叫“讲白搭”,讲起白搭来没完没了,一旦产生共鸣,相见恨晚,仿佛有大把用不完的时间、大堆吐不完的槽,一来二去说不定就成了好朋友。摊主则是忙得连找钱的时间都没有,顾客自备零钱或者自己从摊主的零钱盒子里找钱,敢情是最原始的自助超市雏形。那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真的就是这么薄。

后来的泡虾,像麦虾一样,渐渐地被添加了更多配料,甚至添加了真虾,从此得以正名,不再背着个冒名的罗锅。萝卜丝的添加是一次革命性变革,它不仅帮助去除了海鲜馅料的腥气,还使泡虾的内馅更加软糯滋润,一只良心泡虾应该是这样的:外皮酥脆,内馅鲜糯,油鼓鼓热乎乎的肚子里满是新鲜猪肉糜和虾仁,还有鲜美多汁的白萝卜丝,要是再灌一个鸡蛋进去……别再放其他配料,什么鱿鱼、辣包菜、霉干菜……只按着我上面提到的几点,便是完美泡虾的顶配了。当然,油炸的功夫要好,那是最重要的,所谓点到即止,要的就是那个炸得恰到好处的口感,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掌握,油炸技术不行,燕窝也给捣乎成了鸡毛碎。

有机会不如来台州临海寻一只鲜香脆美的泡虾吧,钟鸣鼎食、精于食道固然好,寻常质朴中亦有人间真味道,嘉肴美馔有的时候还真不如一只隐藏在某个小巷深处的正宗泡虾呢!

【云端原创】

(作者声明:本人文字皆为原创,抄袭必究!)

(图片来自网络)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