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枭雄们的墓葬方式有多“奇怪”?曹操和司马懿就是案例

三国时期枭雄们的墓葬方式有多“奇怪”?曹操和司马懿就是案例

首页休闲益智飞箭传说红包版更新时间:2024-06-12

墓葬这个词在老百姓眼中的解释就是山坟,它的作用是安置死人。现在所说的古代墓葬都是清代以前的,但古代的葬俗文化,因为地方的不同也有许多的差异流传,大抵上分为三种,分别是土葬,火葬水葬。最为常见的就是土葬,而且土葬是附带有随葬品的,有宝贝自然会有人去挖了!

古人讲究事死如事生,于是理所当然的认为死后只是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中继续享受,所以他们的墓葬很有讲究,陪葬品也相当的丰富。盗墓者就是与他们对立的那个极端,虽然各朝的统治阶层都对盗墓贼惩罚严苛,但在陪葬品的诱惑下,铤而走险的人非常多,*又*不尽,防又防不住。且在这种极端而又相对的环境下,墓葬变得越来越坚固,盗墓贼变得越来越有技术。

上图_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案、漆盘、耳杯、漆卮及竹箸

上图_ 海昏侯墓 出土的黄金

当盗墓贼有了技术以后,这就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贼了!当他们的技术高于官方的技术时,比如甲骨文就是盗墓者率先让其重见天日的。而在西方文明中,由于文化差异,他们认为最先发现者即可占有,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的探险家就是盗墓者,于是像大英博物馆,卢浮宫摆满了非常多的,所谓他们探险家带回来的珍贵历史文物!

回到历史,现在最为出名的盗墓体系当属东汉末年曹操所设立的摸金校尉!当时陈琳作了个《为袁绍檄豫州》,说曹操由于军饷不足,便组建了一支队伍,专门盗墓取宝,作为军饷。这个事件在历史上颇有争议,因为那篇檄文本身是袁绍与曹操大战前的一个坑,目的就是显得师出有名,好比要打曹操简直就是替天行道一般;值得深思的是,史学家不认可公然设置官职去挖掘先人墓葬的这个说法,但曹操本人又并未否认过这个事情。

.

上图_ 梁孝王墓

那么陈琳的那封檄文中有一句,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到了今天后,考古人士的圈里都流行一句汉墓考古看运气的话。显然如此庞大的工程非普通的民众就能够完成,其需要非常大的人口基数才可完成。

这其中牵扯到的一个墓葬就是梁孝王墓,以现在勘探的面积来算,梁孝王墓总占地面积约为五千平方米,几千年的风霜下来,仍然可见当年的皇家气派!当时一般的王陵都是开山后以巨石堆砌而成,但梁孝王墓斩山作廓,穿石为藏,工程量之大,实属罕见!就这样的一个巨型墓葬怎么可能是三五盗墓贼便能开启的呢,要知道清末孙殿英盗慈禧墓,炸药用了无数,工兵团也上了都干了许久!

可见一个墓葬的规格再高,甚至是如何坚固,都难以逃脱盗墓贼的各种开启方法,始皇帝的硕大陵寝也是如此被发现的。

上图_ 曹操(155年-220年)

曹操枭雄一世,到了公元二一八年,他颁布了一条特别有意思的《终令》,这个命令最先提出了薄葬的要求,就是将他找个山头埋了就行,按着地面原来的高度做基础,陵上不封土也不种树,其余的金玉珠宝一概不要。

总的来说就是谁也找不到,历史学关于这个问题有两个解释。

其一认为曹操一生节俭,对家人与官吏极为严苛,甚至儿媳妇穿了一身绫罗都被他按照家规给赐死了。

其二主要是防止被人盗墓,这是个比较理性的想法,毕竟再坚固的坟墓都被曹操给盗了,于是乎墓葬这东西规格越高,被盗的风险也就越大!而且这个说法最为可信的地方就是,曹操的儿子曹丕分析过为什么那些王侯将相的墓总是被盗,其言,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祸由乎厚葬封树。显然是里边宝贝太多,引用一句《盗墓笔记》里的话语,真正可怕的不是鬼神,而是人心!

上图_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

贪婪是盗墓的必备要素,曹操显然考虑到了这点,然而这还是其一,在曹操死后,他使用了历史上首个下葬的双保险!安葬他的那天,邺城所有的城门全部打开,vip曹丞相的七十二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从城门抬出去往了不同方向,其中距离有近有短,规划方圆有曲有折。问题是谁也不知道这七十二疑冢哪个是真的,或许这七十二个也全是假的呢,曹操不愧奸雄二字,临死还与盗墓贼开了一个玩笑,只是这玩笑千年过去了,依然还是个局中局,谜中谜!

与曹操同处一个时代的司马懿在墓葬上就比曹操的规格要高一点。《晋书·宣帝本纪》讲,先是预作终制,于首阳山为土藏!这一句表明司马懿生前就在首阳山修造陵寝,但在临终时却告诫家人,死后丧事要从简,没有坟头,没有碑记,更没有陪葬品,还要不栽树木,不能与妻妾合葬。按道理来讲这个墓葬也是很难发现的,但架不住时间的磨砺,最后被个老农民给发现了。可见首阳山高原陵的墓葬群并不小,后来晋武帝司马炎的妃子左棻墓志,也在这一带出土。

上图_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

三国时代起了这样的头后,诸葛亮这个被神化了的人物自然也有自己的手段,野史上说,诸葛亮生前最后的要求是,将他的棺材一直向南抬,绳子什么时候断了就什么时候下葬。这个颇显离奇的说法乍听有些不伦不类,显然从规格到标准都不符合一个丞相的身份,但要说到出其不意又非常高深。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葬于其山,因即地势,不起坟垄。但是现存的诸葛亮墓冢是后代起封的。

以上三位在人间皆是俊才,而他们的下葬方式也各有千秋,先说曹操的疑冢,这是最简单的反盗墓方式,即人为而虚设的墓葬。后者属于隐蔽式墓葬,让盗墓贼不知道真实位置。而我们俗知的传统反盗墓方式多数依靠石椁铁壁以求坚固,储水积沙以防盗凿,以及以机弩飞箭、伏火毒烟来*伤盗墓者等等。

但是纵观历史,使用疑冢的人并不多,泉州民间倒也有过这样的传说,称施琅将军便有七座虚墓,分别藏于泉州各个古城的门口。宋朝有个诗人还对曹操的这种行为很是愤慨,他说直须发尽冢七二,必有一冢藏君尸!什么意思呢,你曹操不是有七十二疑冢吗,我全挖出来,必然有一个是你!但许多的考古学家都证实了一个问题,曹操当时所设的疑冢实际上就是个北魏的大型古墓群,其的确切数字也并不是七十二,因为在古人眼里七十二是个概数,也就是序数,所以那里有墓一百三十四座,并且曹操墓还真就不在这里。

上图_ 刘备(161年-223年)

另外,三国时间段内,关于刘备墓,孙权墓的争议也是非常大的,为什么问题这么大呢?

就是因为史料的缺失。

现在看三国历史,《三国志》是相当重要的珍贵史料,但其作者陈寿属于私人性质的著史,并不是当时执政者所指定的任务。所以面对的条件相对艰苦,这就导致了资料的严重不足,于是乎也留下了太多的问题给后人。

当然从三国以后,天下大势又依照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理论逐渐恢复稳定,这以后的墓葬就很少有这么奇怪的墓葬了。像唐宋都有着自己高规格的皇家陵寝,明清也是一样的

文:彭程

参考资料:《三国志》《晋书·宣帝本纪》《水经注》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