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平方公里上的遐想

3.15平方公里上的遐想

首页休闲益智疯狂的海战中文版更新时间:2024-06-16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军号

3.15平方公里上的遐想

■中国军网记者 李景璇 李佳琦 李庆桐

当陆地邂逅海洋,卷腾而起的不只是海浪,还有潮涨潮落后的沧海桑田。

一百多年前,一座城市因海而生,又因海得名。她北临渤海,与辽东半岛旅顺口海天相连,拱卫京畿;东傍黄海,直面并不太平的太平洋的惊涛。漫长的海岸线环抱着这座城市,大海的呼吸时时在人们耳畔响起。

与大多数血液中奔流着贸易基因的沿海城市不同,她从正式降生的那一刻,即背负着近代中国抵御海上侵略、扼守国门海疆的神圣使命。她就是爱国诗人闻一多笔下的“七子”之一威海。

正如《七子之歌▪威海卫》中所吟唱,“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来威海,是一定要去刘公岛的。

遥望刘公岛。中国军网记者李景璇 摄

从威海登船出发,航渡不过20分钟,就可抵达刘公岛的旅游码头。距离这个现代化码头不到500米的地方是一条长长的铁码头。它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看着络绎不绝的游人登岛观光,一如130多年前默默地迎接着那群从海上归来的健儿。

那是怎样的一群人?

穿越历史迷雾,一列列黑红色涂装的军舰正破浪而来。舰艏飘扬着的龙旗之下,身着对襟马褂式海军服的官兵,或对着海图操舵调整,或不停变换旗语指令。没错,那就是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北洋水师。

“定远”舰模型。中国军网记者李景璇 摄

19世纪,随着近代海军的兴起,世界版图发生着剧烈的变动。1873年,一所顶级的海军学府在英国格林尼治建成,号称“日不落帝国”海军军官摇篮。仅仅4年之后,这所学院就迎来了一群来自东方的青年。他们中的6人是清政府派往英国学习的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入校之初,虽然与西方学生存在一定差距,但吃苦耐劳的品质总能让他们后来居上。就像若干年后担任“经远”舰管带(舰长)的林永升,英国教官给他的结业评语就是“于行军布阵及一切战法,无不谙练”。

“经远”舰管带林永升。资料图

除了进入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的6名留学生,清政府同时还派出6名福建船政学堂的高材生到英国的地中海、西印度、大西洋等舰队进行随舰实习。至甲午海战之时,这12个人中有8人担任了北洋水师的管带。

1888年,经过20多年的潜心经营,北洋水师正式成军。成军之日,铁甲巨舰泊于刘公岛海面,虎视海疆、气吞云海。不久,铁码头、水师学堂、岸防炮台等配套军事设施也陆续建设起来。刘公岛成为近代中国海军的“根本重地”。

刘公岛上的铁码头。中国军网记者李佳琦 摄

但勃勃盛景终归成为明日黄花。黄海一战,北洋水师虽然损失惨重,但主力大舰尚存,本应重振精神,奋起再战,却瞻前顾后,在敌寇已然打进了家门的危急时刻,反而选择了“避战保船”,实则是怕“做的越多错的越多”,以求个人自保罢了,终致“定远”“镇远”等艨艟巨舰只能当做铁炮台用,坐困孤港,全军覆没。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8个月后,刘公岛上的龙旗黯然落下。在一声凄厉的汽笛声中,“康济”舰载着败降的北洋水师官兵驶离了这座只有3.15平方公里的小岛。

我们不禁要问,曾经“兵强马壮”的北洋水师,为何最终败在了“貌不惊人”的日本海军的手里?

“中日海军竞相发展”,图片翻拍自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中国军网记者李佳琦 摄

日本明治维新后,将海军置于优先发展的位置。为了快速加强海军实力,明治天皇节衣缩食,每年从内库中拿出30万元帑银,用于海军建设。日本普通民众甚至贩夫走卒,也都用各种方式进行募捐。当时的记录显示,一天只挣20钱的劳力者捐献10钱,连给小孩压岁的几个铜板也用布包好后贡献出来。

然而,就在日本举全国之力疯狂扩充海军力量之时,清廷建设海军的步伐却戛然而止,北洋水师成军后6年竟“未添一船”。即便只是为主战舰艇添置更新速射炮的经费也被搁置,而所需的60万两白银,清廷转头就挪用来修建颐和园,为慈禧太后筹办六十大寿。

被列强打痛时,花重金打造“亚洲第一”的水师来维系统治;很快却好了伤疤忘了疼,无视强敌环伺的险峻局势,以为可以永远“亚洲第一”,顷刻间失去了进一步发展海军、巩固海防的动力,转而挪用军费作奢靡之享。来自腐败政治的毒素,不可避免会侵入到军队的肌体之中,造成的危害势必呈几何倍数扩大。多种资料证明,甲午战前,北洋水师的军纪风气早被严重毒化。

《北洋海军章程》原本规定:“总兵以下各官,皆终年住船,不建衙,不建公馆。”但实际情况是,“琅威理去,操练尽弛。自左右翼总兵以下,争挈眷陆居,军士去船以嬉”。作为水师提督(舰队司令),丁汝昌不仅不加督治,竟为了挣外快,在海军公所所在地刘公岛盖铺屋,出租给各将领居住,以致“夜间住岸者,一船有半”。甲午海战前,每次演习打靶,北洋水师都“预量码数,设置浮标,遵标行驶,码数已知,放固易中”,典型的“演为看”。而演得好不好,还往往成为某些官僚评判舰队“战斗力”的标准!

反观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海军以军纪严苛著称,实行严格的作息制度和高强度训练。当时,一首名为《月月火水木金金》的军歌,在日本海军官兵中广为流传。歌名“月月火水木金金”的含义,就是把星期日当星期一,把星期六当星期五,没有休息日,连轴转地去训练。两相对比,甲午一役,北洋水师不败反倒会是咄咄怪事了。

黄海海战中日两军初接战时的情景。资料图

历史雄辩地证明,一支丧失理想、军纪废弛的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而打不了胜仗的军队,对国家对民族来说,除了是个摆设,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19世纪中叶以降的百余年间,无论是内河水师、北洋水师乃至各种旗号的海军,精神的衰败、战力的羸弱,让东方古老国度竟遭外敌从海上入侵达470多次!这个令人瞠目的数字背后,是旧中国有海无防的辛酸屈辱;这个令人汗颜的数字,也成为有志之士为了中华民族自强自立而不懈奋斗的头脑清醒剂和行动催化剂!

1944年底,中国抗战仍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驻扎在刘公岛的汪伪海军练兵营的卫兵队队长郑道济率部起义加入八路军,后被改编为胶东军区海军支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使用海军番号的部队,就诞生在这个曾见证过中国海防屈辱的小岛上。

当消息传到延安后,*高兴地对身边同志说:“你们想到没有,日本人被赶走以后,要看好我们国家的东、南大门,就要建立一支我们自己的海军。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开始研究海防、岸防的问题啊!”

随后,*指示叶剑英成立了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海军研究小组”,揭开了筹划人民海军建设的序幕。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这样一个看似很小的事件中,洞见出一个比大海还要广阔的未来。

肖劲光视察刘公岛的纪念碑。中国军网记者李庆桐 摄

在刘公岛近铁码头处,树立着这样一座石碑,上面用鲜红的字体镌刻着:“记下来,1950年3月17日,海军司令员肖劲光乘渔船视察刘公岛!”

寥寥数语,我们能从中真真感受到人民海军草创之初的艰难,更能感受到那群创业者时不我待的自我鞭策。作为人民海军第一任司令员,肖劲光对刘公岛的历史一定是熟悉的;也正因为如此,建设海军、建强海军对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言,有着停止不下的紧迫感——有海无防的屈辱历史,绝不能在新中国重演!

也就在同一年,一支英雄部队从四川万县来到威海,成立威海卫巡防区。这支部队从此驻守在甲午故地、守护在刘公岛畔。

1965年,“八六”海战爆发。该部护卫艇第三大队一中队副队长王瑞昌,代理艇长指挥601艇英勇战斗,与友邻军舰配合一举击沉国民党军舰2艘,荣立一等战功。这也是人民海军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创造的“小艇打大舰”“海上拼刺刀”的又一经典战例。

斗转星移,刘公岛见证了“海上拼刺刀”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同时还有“小艇变大舰”的嬗变与升华。

2017年,一场海上“千里走单骑”的传奇从刘公岛海域启航。前身为威海卫巡防区的护卫舰某支队,派出黄石舰北上1100多海里,奔赴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代表中国海军参加“国际军事比赛-2017·海洋之杯”舰艇比赛。这是中国海军新型护卫舰首次走出国门,也是中国海军战斗舰艇第一次以单舰形式与外国军舰同场竞技。

面对竞赛海域陌生、参赛对手陌生、训练设施陌生的不利因素,黄石舰官兵取得了炮击海上目标、使用救生器材等6项科目中4项第一,勇夺赛事总冠军。凯旋后,舰上没有组织庆祝活动,而是马上投入到新的战训任务中。

2019年,黄石舰奉命南下,再次单舰执行专项战备任务。在144天时间里,黄石舰不仅出色完成使命任务,还创造了单舰战备值班时间最长的纪录。

海军黄石舰在海上航行。王光杰 摄

2022年初,正在进行例行训练的黄石舰突然接到命令,转入跟踪监视外舰任务。舰长徐磊依托联合指挥体系,实时研判海上态势,指挥全舰进入战斗部署,占领有利阵位,利用海上避碰规则进行驱离。在数十个小时的紧张对峙中,他们没有给外舰丝毫冲闯的机会。

一次次战备任务的淬炼,鼓足的不只是一艘黄石舰能打胜仗的信心和底气。随着新型舰艇“下饺子”式入列并迅速形成战斗力,人民海军的战训航迹向着深蓝不断延展。

站在刘公岛上回望大陆,隔着一湾碧水能看到远处青绿色的群山,群山脚下就是长长的海岸线,那里有人民海军的现代化军港。夕阳西下,一艘银白色的战舰缓缓驶入军港。

沿着战舰长长的航迹望去,军港内并非人们想象中那般旌旗招展、战舰如林的壮观景象,反而呈现出一片宁静宽广。如今,回港的军舰往往是仅休整一夜后,就又离港奔赴远方……

这个远方,是日月星辰照耀下的蔚蓝大海,有和平与发展需要守护!

(中国军网·中国军号出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