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
不十分注重人际往来中的利益纠葛,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勇于坚持立场;不十分计较人际往来中的是非恩怨,但却能在正视不同意见的基础上求同存异,才能做到“君子和而不同”。
原文
出自《论语·子路》,是孔子所言。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
孔子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何晏《论语集解》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孔子的君子论
强调人的行为应当是发自于内心的自觉的行为。这种理论对于人格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但因此却忽视了“养”。
“教”是教人以知识与技能,使人懂得外在的行为规范;“养”则是培养人的内在精神,使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规范对人而言总是外在的,人们遵守行为规范不是出于内在的自觉,而是出于外在的强迫。
现代法律社会的管理的任务,就是如何来管理人。人们都知道法律,人们乞求于法律,因为除了法律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
应当检讨我们的法律制度、教育制度,应当更重视和强调“养”而不是“教”,如此,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如此,才能实现社会的真正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