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我们来聊聊亲子游戏这个话题~
虽然隔着屏幕,但还是想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互动~
问这样几个问题,屏幕前的你,不妨思考一下~
问题一:你小时候都玩过哪些游戏呢?
问题二:你和孩子现在常玩的游戏有哪些呢?
问题三:你最近一次陪孩子玩游戏是什么时候?
问题四:你还记得你小时候父母陪你玩过的游戏吗?
之前在线上分享的时候问过第一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回答了:跳皮筋,编花篮,丢手绢、翻花绳、滚铁环~
满满的回忆*~
有小伙伴笑着说,一听到这些名字脑海中就会回想起玩游戏时哼唱的歌谣~
“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篮~”
“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
……
而第四个问题,好多小伙伴都表示不记得自己和父母都玩过什么了。当时我是这么建议的,在这里也分享给头条的粉丝们~
你不妨问问自己,若干年后当你的孩子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希望他会如何回答?
为了你想要听到的答案,如今的你又可以做些什么呢?
坦白讲,在整理这几个问题的时候,我内心的某一个地方被触动了。我回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我的父母似乎也没有陪我玩过什么游戏。好在那时候一大家子住得都不远,家里孩子多,左邻右舍的走动也比今天要密切,一群群一帮帮跑啊跳啊唱啊,拍手啊,蹦跳啊。玩闹着追逐着打闹着,童年就这么愉快地过来了,似乎也从未觉得闷,觉得无聊。
很多我们儿时玩的游戏,如今已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虚拟的高科技的游戏。大家有没有觉得,虽然跟我们当初的物质条件比现在的孩子幸福了很多,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也比我们儿时要孤单得多。他们只能自己待在屋子里面,对着电脑,对着智能玩具,对着忙碌的父母。缺少了与同伴的沟通,缺少了欢乐~
屏幕前的你也有这样的感觉吗?
我不知道你们有多久没有陪孩子玩过游戏了,我自己也好久都没有陪孩子玩过游戏了。如今我和她之间除了日常的嘘寒问暖,貌似就只剩下了吼叫,早上催她起床的时候,晚上催她睡觉的时候,看她玩iPad的时候,辅导作业的时候,经常家里充斥的都是我的吼声。
曾经我上过科恩博士游戏力课程,也参与过爱友有方亲子游戏达人的相关课程。
我体会过游戏带给我和孩子的好处,也学习过应该怎么样去和孩子玩游戏,在参加线上课程的时候,我践行的还不错,朋友圈现在还保留着不少当初践行的打卡记录。那时候家里每天都不缺少欢声笑语,然而慢慢地学过的知识又都被我以各种借口(比如工作忙,比如累)抛弃了遗忘了。
今天重新更文,一来是想把游戏的理念分享给大家,二来呢也是想督促自己将之前游戏力课程上所学的游戏,用在跟孩子的相处当中,让自己的孩子也能从中受益。
今天我会先花多一点的时间和大家聊聊孩子为什么需要游戏,同时呢也会讲到大人为什么要陪孩子做亲子游戏?这两部分的内容会略微有点长,记得耐心看完哦,期待你看完之后对游戏的理解会不一样~
一、孩子为什么需要游戏?
对成人来说游戏意味着休闲,但对孩子而言游戏却是工作,孩子在幼儿期的生活重心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玩。游戏影响着孩子对自我的认知以及他人格的发展。
游戏是孩子自我能力确定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载体。同时呢,游戏也是孩子交朋友体验生活以及探索学习、发泄情绪的主要途径。
听到这些,对于游戏,你是不是有了更深的认识呢?
我们从天性、孩子的人格发展以及成长途径三个角度阐述了孩子为什么需要游戏,那么除了孩子的本能需求外,游戏对孩子有着怎样的益处呢?
今天的这篇文章,我来着重为大家讲游戏的第1个益处
二、如何用游戏帮助孩子处理和释放情绪?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我们都经历过纯粹的快乐和满足,也体验过不同形式的恶劣情绪,包括痛苦,害怕,沮丧,生气,焦虑等等。
当负面情绪上来的时候,不管我们再怎么努力控制情绪,都具有一股向外释放的冲动。你越是想控制他释放情绪的内在冲动与控制情绪的理性力量就会开始相互的对抗。要么过度压抑压抑,要么再也无法忍受而激烈爆发。大人也好孩子也好,情绪爆发时的行为,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过于感情用事,但实际上,问题的根源是情绪在平时没有得到足够的表达。
我们经常会这样对孩子说~
这有什么好笑的!
女孩子不该这样大喊大叫!
回到你的房间去,冷静了再出来!
真没羞,这么大了还哭!
你去照照镜子看你自己生气的样子好看吗?
男孩子不要哭哭啼啼!
再哭就把你关到小房间去!
再哭就什么都不给你买!
……
生活中的你说过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吗?你有想过当孩子不能自由的表达情绪,他们会怎么办吗?他可能会把情绪都埋在心底,一旦家里的弟弟妹妹碰到他的玩具,别人碰了他的书包,他就会爆发。
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将别处积累的情绪借机发泄出来,如果孩子不能够运用游戏使自己释放情绪,那他就有可能被坏情绪淹没,然后乱发脾气。
要疗愈孩子的情绪,首要工作是释放情绪。我们需要告诉孩子哭没关系,害怕或生气也都没关系。期待今天听到这个音频的小伙伴们,当我们遇到孩子发脾气有情绪的时候,不要想着去堵上情绪的出口,缩短情绪的疗程,而是应该学会让孩子释放她的情绪。
当你的孩子在玩耍时,不小心把手弄伤了,然后在你怀中大哭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呢?我见过不少妈妈,遇到这样的情景,要么劝孩子忍一忍就没事儿了,要么是拿个零食,试图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不哭了,不哭了给你糖吃。
你是这么*吗?其实这个时候你不妨抱他久一点,让他的情绪真正得到疗愈,他只要在哭得久一点就会真的没事了,当然前提是你检查过孩子的情况确定没有问题不需要去医院,只需要安抚陪着他就好。
陪孩子哭,陪孩子玩一些游戏,帮他们释放孤单和悲伤的情绪,是一件费时又费力的工作,但是这些情绪不会因为我们把门关上就会消失不见。允许孩子健康的表达情绪,你和孩子之间才会有更亲密的连接。
今天周五,今晚除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分享,我也会分享几个今晚就能玩的游戏。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轻松的游戏时刻~
三、亲子游戏分享
1、枕头大战
可以准备两个枕头,最好是太空棉的枕头,这样呢不容易受伤,你和孩子可以各拿一个,一个做攻方,一个做守方。你们可以约定好攻击哪个部位可以得分。
这个游戏呢可以帮孩子释放情绪,那同时呢,也能够帮助他去掌握力度,在玩的过程中呢可以告诉孩子只可以拿枕头作为攻击的武器,不可以用手脚或者其他道具,否则呢就是犯规,同时在跟孩子对抗的过程中,如果力量过大,家长要及时喊暂停。告诉孩子,这样的力量会给你带来伤害,让孩子知道自己力量的边界。
如果爸爸在家呢,也可以一起加入到游戏中来,爸爸呢,可以拿一个枕头顶在头上或者肚子上孩子呢同时抱着一个枕头向爸爸冲过来,看看能不能将爸爸撞倒,如果撞不倒呢,孩子可以发起第2次第3次进攻,玩得差不多的时候呢,爸爸可以让孩子重蹈一次,给孩子一种成就感。
在帮助孩子释放情绪的同时,也把规则和力量边界的意识传递给孩子~
2、一起甩甩甩妈妈趴在床上,孩子趴在妈妈身上,妈妈前后左右摇晃,直到把孩子甩到床上。
当然,如果爸爸在家我们也可以玩一个加强版的,爸爸趴在床上,妈妈趴在爸爸身上,孩子趴在妈妈身上,由爸爸前后左右摇晃,直到把孩子和妈妈全都甩到床上。
注意游戏的目的是大家高兴,而不是迅速地赢得胜利哦~
这2个小游戏的玩法,你get到了吗?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玩起来哦,期待你的参与与反馈。
如果把花在讲道里唠叨命令的时间加在一起,换成和孩子玩游戏的话,你会发现玩游戏的投入回报率高得惊人。
群里不少小伙伴都已为人父母,过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忙碌生活,工作、学习、陪娃、顾家,每天真的够累了。不光孩子需要调整一下,我们自己更需要调整。今天的这个分享,我们换种轻松方式,让大家在经历了一周的劳累之余,能多一些笑,让宝贝在经历了一周的学习之余也能多一些快乐。让家里多一些美好的回忆~
我是兔妈,爱分享的兔妈,自我成长与教育孩子的路上,期待与你一路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