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南怀瑾:练过武杀过猪教过书当过兵,对四川菜四川人情有独钟

大师南怀瑾:练过武杀过猪教过书当过兵,对四川菜四川人情有独钟

首页休闲益智刮毛大师更新时间:2024-04-28

狗日的,当年老子也是读过书的,后来家里穷啊,没有办法才学*猪啊!那个猪*死之后,就在猪腿上割一刀,用嘴巴对着刀口吹起,把猪吹胀,拿热水烫了之后才好刮毛,格老子我东一吹,西一吹,就把我一肚子的学问吹到猪肚子里去了。”当年过九旬的南怀瑾绘声绘色地用四川话模仿*猪匠的口吻讲出这段话时,来自都江堰的王国平一下子惊呆了,原来南怀瑾的四川话讲得这样好,比如“狗日的、格老子”这些方言,没有在四川待过的还真听不懂,因为四川话语速比较快,外地人往往听得云里雾里一般。更重要的是,时隔这么些年,南怀瑾还能将*猪匠描述的*猪烫毛的程序讲得如此清楚,看来南怀瑾并不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老夫子,而是一个多次深入民间,对这片华夏大地非常熟悉的真正国学大师。

*猪

南怀瑾1917年出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少年时期开始,他就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为其终身学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抗战时期,他先是投笔从戎,执教于军校,后来辞去教职,遍历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奇士,在名寺闭关研修佛学,得多位著名高僧、活佛传授。1949年他赴台湾,相继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执掌教席,并应邀到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著述颇丰,对中国文化和社会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习武

据介绍,南怀瑾在台湾辅仁大学教课的时候,曾开设一门《易经》课程,很受学生欢迎,不仅教室里是满的,连窗外都站满了学生。从军、执教、经商、游历、考察、讲学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在中西文化界均颇受尊敬和认可。而真正让南怀瑾从书斋走向普罗大众的是《论语别裁》。1974年4月初,台湾大陆工作会邀请南怀瑾每周三下午去给他们的员工讲《论语》,讲稿后来在报纸上连载。他“用时代的角度,白话的表达,加以经史的空前方式讲《论语》”,受到了大众的广泛追捧,报纸被许多人剪贴成册,并转告亲友,至今还有人保存着完整的剪报。讲稿随后以《论语别裁》为书名出版,引起轰动。

孔子

最近,与朋友说起什么是幸福,朋友讲了南怀瑾的解释。一个人很是苦闷,到了看到什么也不顺眼无法解脱的地步。一日,有缘见到了南怀瑾大师,将心中的苦闷诉出,“快告诉我幸福的方法吧!”南大师听了呵呵一笑,说,我给你讲个清福和洪福的故事吧!幸福有清福和洪福之分。一般我们都祝愿老人享享清福。洪福一般指大人物,祝愿大人物洪福齐天。从前有个大富翁,大善人,一生积累财富无数,积德行善也无数,所有该享受的都享受了。最后,毫无痛苦满足地离开了人世。到了阴间,阎王爷得知大善人来了,亲自迎接,以示对大善人的尊重。

礼毕,阎王说:“你一生行善积德,做了这么多好事,我看看你下世做什么?”翻看之后,高兴地说:“你下世还是大富翁,贵不可言!”大善人听了,很不高兴:“该享受的我今生都享受了,还做有什么意思?做人可以,要提个条件。”阎王因为对善人品行的敬重,爽快地同意了。善人说:“做人,必须满足我的条件:千亩良田丘丘水,十个妻妾个个美。父为宰相儿封侯,我在堂前翘起腿!”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我要拥有众多的土地和房产不动产;十个老婆都要个个是林青霞张曼玉之流;小时候父亲是高干家庭,是小公子,老了,孩子最起码是省委*,再当当老太爷;享受这洪福齐天的滋味,在太阳下的摇椅上,扇着扇子,多么惬意啊!

张曼玉

阎王爷听了之后,马上离座,将生死簿、金书铁券、大大的官印双手捧给大善人,虔诚地说:“你在这里做阎王爷,让我去做人吧!”其实,这样的幸福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世上有几个人能够享受呢。阎王爷之所以希望跟大善人交换命运的安排,不过是对大善人愿望的讽刺罢了。在这里,南怀瑾先生其实已经委婉地告诉我们,知足就是幸福。如果不知足,再多的幸福你也不会感受到。

南怀瑾跟四川很有缘分,例如他人生的最后传记,就是指定由四川青年作家王国平完成的。1937年5月,年仅20岁的南怀瑾只身入川,在四川一待就是十年。他本是中央军校教官,后在都江堰灵岩寺偶遇禅宗大德袁焕仙,拜其为师,从此走上学佛学禅、弘扬传统文化的道路。“四川、重庆我都待过,川西、川南、川东、川北都去了很多次。我在四川十年,成都的五老七贤,有几位都是我的老朋友。”南怀瑾说。

南怀瑾

南怀瑾喜欢四川人幽默和仗义,川西坝子的宁静与富庶,都江堰灵岩寺的云烟和书声,青城山的剑侠与滑杆,朋友们的热心与真诚,当然他最喜欢的还是川菜。浙江的饮食习惯跟四川截然不一样,光花椒、辣椒就够你受的,但是没有办法啊,入乡就得随俗,何况川菜本来就是人见人爱的。十年时光的磨练,足以让一个浙江人改变他的口味,南怀瑾就是这样!

南怀瑾在台湾时,台湾开有一家四川官府菜,名气大,价格也贵得吓人,吃饭的人趋之若鹜。有一回,朋友魏承思拿了一笔稿费约八千元,想到南怀瑾爱吃四川菜,于是专门请厨师上门为大家做了一桌官府菜。南怀瑾兴高采烈地坐上桌子,把菜肴一一品尝过后,说:“这根本不是地道的四川菜。”

麻婆豆腐

结果魏承思一问厨师,他们也只是见过这些菜谱,根本没有认真学过,他们以为台湾人不懂川菜,可以蒙混过关,结果没有想到遇到了舌头与川味打了十年交道的南怀瑾,这下就露馅了。南怀瑾的舌头非常敏感,尝一口,菜味高下立判。很多人家里都有菜谱,你照着菜谱操作,可是跟厨师端上桌来的有天壤之别。原因无他,炒菜并不是机械式的流水作业,菜品的好坏更多得依赖厨师的经验和判断,什么时候放盐,油温多少适宜,火候的大小,这些窍门就算你把菜谱背下来也没有用。

川菜拼盘

一天在饭桌上,南怀瑾说:“国平啊,你尝一下,这个油炸花生怎么不像四川的那样好吃啊?”王国平尝了一颗,答道没放盐。南怀瑾说:“对了,这道川菜是要放盐的。油炸花生虽然简单,但是很多人都炒不好,因为没有掌握要领,把花生炸焦了。这道菜是川人最喜欢的下酒菜,冷锅冷油下花生,用铲子搅拌均匀后开火,等到锅里花生发出扑簌簌的声音时,把花生铲起来装盘,上面撒上盐巴等五分钟即可。”南怀瑾一番话,说得王国平连连点头。七十多年来,南怀瑾无论身在何方,都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川菜。他曾经托王国平在都江堰蒲阳镇找两个川菜厨子到江苏的太湖大学堂去,他的要求很简单,不需要专业厨师,只要会做家常菜就行,可是因为种种原因,王国平没有办到。

花生米

四川人好客,会吃。那时,有很多老朋友住在四川乡下,我去看他们的时候,主人就从鸡圈里逮只鸡,到鱼塘里抓条鱼,到田边地角摘豆角,拔青菜,在磨子上推豆花,一会儿工夫就弄出一桌非常可口的菜了,吃得之舒服哦!”说起四川的乡土美食,南怀瑾可谓如数家珍,可惜他晚年因为身体原因,直到离世也没有回到四川,更别说吃到地道川菜,这应该是大师最后的遗憾了。

豆花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南怀瑾大师眼中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精髓实则是儒释道三家相互融合的结果。儒释道在中国的作用居然可以如此深入浅出地阐述出来,我觉得南怀瑾先生算是第一人。南怀瑾对王国平说,他这一辈子,没有一张文凭,没有一个好的学位,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和总结:“一无是处,一事无成。”这当然是南怀瑾的谦辞,只有走近大师,才能了解大师,大师远去,再无大师。

南怀瑾故居

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这个危机就是国人信仰的缺失,而要走出这个危机,还是要到中国儒释道的传统文化中去寻找答案。南怀瑾就是我们重树人生信仰的导师,这就是世界各地掀起“南怀瑾热”的原因吧!(彭忠富/文)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