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生态雄安里的“绣花功夫”

瞭望 | 生态雄安里的“绣花功夫”

首页休闲益智观鸟共栖更新时间:2024-06-02

白洋淀内水产养殖和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部退出,并通过相关监测设备对水质进行持续跟踪监测。对淀中村、淀边村实施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一体化综合治理

“千年秀林”工程已累计造林47万亩,悦容公园、金湖公园等一批高品质休闲设施投用,雄安新区森林覆盖率由11%提高到34%

白洋淀野生鸟类增加至260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了54种。野生鱼类恢复至46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了19种,“水下森林”初步显现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央秀达珍

雄安,一座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之城正拔节生长。“华北明珠”白洋淀碧水蓝天,重现往日美景;“千年秀林”枝繁叶茂,一派生机勃勃……

雄安新区设立以来,当地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历经了一番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绣花”功夫。如今,白洋淀的“华北之肾”功能初步恢复,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双面绣”:对症下药疗愈“华北之肾”

碧水蓝天,鸟翔鱼跃,灵动如画。秋日的白洋淀,举目皆景。

一大早,董庆华就带着地笼来到淀边,准备上船捕鱼。“看到现在的白洋淀又回到了以前的样子,感到欣慰。”70岁的渔民董庆华见证了白洋淀环境由好到坏再变好的几度变迁。“以前一猛子扎进水中,能清楚看到里面的水草和鱼,我们和鱼一起在淀里游。后来,污水直排,白洋淀甚至一度干涸。”

雄安新区设立后,白洋淀的修复和保护力度空前加强。采用正反两面图案同样精美的“双面绣”,淀内外、岸上下齐头并进。实施生态清淤、退耕还淀、湿地截污、水系疏通……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海梅介绍,白洋淀是143个淀泊和数千条沟壕连通的水系。雄安新区设立前,一些淀区被分割“包围”,养鱼、种藕,底泥沉积,影响水质。2019年白洋淀启动生态清淤,恢复水面和水活力。

“清淤工程如同大换血手术,既需要修复‘动脉’和‘静脉’,还要治好毛细血管,让每个部位都能产出或适应新血液。”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水环境事业部部长朱宝锋说。

治理白洋淀最恰当的清淤深度是多少?清淤施工会不会造成淀泊底部渗漏?污染底泥治理后淀区水生态能不能快速恢复?不同污染程度鱼塘需要用哪种清淤技术?……面对一系列难题,当地率先在两个区域选择不到1平方公里范围组织实施清淤试点,并找到答案。

“一塘一策”,精准施策。朱宝锋介绍,按照鱼塘污染程度,先把鱼塘分为重度、中度、轻度和无污染鱼塘,再分别采取生态清淤、原位治理和直接拆除围堤围埝等针对性处理工艺。

“我们将治理区域推广到全淀,重点聚焦鱼塘沟壕治理、百淀连通和生态修复等,取得良好成效。”朱宝锋说。目前,白洋淀内水产养殖和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部退出,并通过相关监测设备对水质进行持续跟踪监测。特别是对淀中村、淀边村实施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一体化综合治理。

在这座“未来之城”,科技赋能的“绣花”功夫也正渗透进生态治理的方方面面。

一小时内对指定区域进行污染物排查和数据分析,实时反馈湖区周围空气质量、土壤环境和噪音、辐射等信息……如今,无人监测船、无人机等先进装备组成的“天地淀一体化”系统代替了人工观测。凭借这套智慧监测系统,技术人员能更快、更准确识别污染物。

“绣花”治理,白洋淀生态迎来生机。数据显示,白洋淀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进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华北之肾”功能加快恢复。

在白洋淀荷花池畔,“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标语赫然醒目,和碧水蓝天一起见证着白洋淀重绽光彩。

白洋淀木栈道(2023年9月20日摄) 张铖摄/本刊

“平针绣”:“千年秀林”造就林中之城

走进雄安新区“千年秀林”,放眼望去,绿色树木错落有致、郁郁葱葱、绵延不尽。

先植绿、后建城,“千年大计”,就要从“千年秀林”开始。如何在“一张白纸”上植绿?雄安新区采取线条排列较整齐、起针和落针都非常有规律的“平针绣”,即绣成“三带、九片、多廊”的绿色空间。

“元宝枫,高度589厘米,栽植时间2017年12月7日。”“千年秀林”的每棵树上都挂着一个二维码,扫码进去便可以看到这棵树的所有信息,包括身份证明、详细信息、养护任务和生长环境等。树木从孕育到出生、长大的每一个过程信息,都将记录在这个二维码里面。

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生态事业部副协调人刘志军介绍,“千年秀林”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高科技建立智能平台,实施从苗圃到种植、管护、成长的可追溯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对苗木质量、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的精准管控,同步构建“数字森林”。

在这里,造林不是简单的挖坑种树。

“‘千年秀林’选用一些长寿、珍贵、健康、美观、乡土化的树种,采用自然随机散布、曲线栽植和多种混交方式,营造异龄、复层、混交的近自然森林。”刘志军说,仅占地175亩的示范区就有90余个品种,而不同品种需采用不同养护方式。

天域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园艺师朱会营说,在树苗成长初期,为避免被风吹歪,会用固定支架捆绑,但这个捆绑可随着树苗成长自动松扣。测量工具、植物标本、定位设备、栽植设备……这样的“绣花”功夫,在千年秀林的养护中,随处可见。

“种树不易,三分种,七分养,所以更要用心。”朱会营说,“千年秀林”的苗木养护和森林防火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全天候巡查。而在日常养护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千年秀林”重点地区每35亩地就需要一名养护工,而一般地区每50亩地也需配备一名养护工。

“有没有火灾隐患、苗木有没有出现倒伏或者病害、需不需要修剪、杂草多不多都是养护工巡检的重点。”朱会营说,养护中最关键的就是防治病虫害,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处理病虫害,苗木的成活率会大打折扣,樱树、蔷薇、海棠等品种都是重点检查对象。

在这样的“绣花”功夫下,雄安新区生态城市绿色基底基本形成。“千年秀林”工程已累计造林47万亩,悦容公园、金湖公园等一批高品质休闲设施投用,雄安新区森林覆盖率由11%提高到34%。

“出门可见绿,300米进公园,1公里进林带,3公里进森林……”未来的绿色雄安,更令人期待。

“乱针绣”:共建共享实现人鸟共栖

雄安新区悦容公园。亭台楼阁、叠石成山、回廊水榭。满眼绿色,让人心旷神怡。

70岁的李铁岺和老伴散着步,看到飞过几只水鸟,赶紧拿出手机拍摄。“一大早骑电三轮过来,呼吸新鲜空气,看看公园的美景。”李铁岺一有空,就会到雄安新区不同公园去欣赏这份绿。“与绿色为伴,与鸟儿相遇,心情格外舒畅。”李铁岺说。

绿色雄安背后,当地政府、民间协会、志愿者、居民们默默坚守。多头发力、和谐并进的“乱针绣”,织就一幅怡人的风景画。

在孝义河河口湿地的一片深水潭内,几只青头潜鸭、白眼潜鸭、斑嘴鸭、白骨顶鸡在水面嬉戏。韩战桥在观鸟塔上用望远镜观测鸟类活动,并在手机上做详细记录。

“我每天下班都会骑着摩托过来看看,周末经常一待就是半天。”今年49岁的韩战桥,是雄安新区安新县一所小学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背着相机到白洋淀边巡护、救助野生鸟类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冬日里冒险帮疣鼻天鹅破冰、拣回被遗弃的蛋并成功孵化8只斑嘴鸭、救助大麻鳽并带回家喂养……仅韩战桥救助的鸟类就达45种110余只。

白洋淀是我国候鸟迁徙通道上重要的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为帮助候鸟解决迁徙途中觅食困难的问题,当地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的主要栖息地旁,增设珍稀鸟类越冬觅食地保护区。

“粗略统计,每天来觅食的鸟类约有上万只。我们将2800亩水稻粗放式收割,100多亩原生稻不收割,为鸟类提供‘口粮’。”韩战桥说。

为保护野生鸟类,雄安新区在白洋淀划定了9个鸟类重要栖息地,白洋淀湿地全域被列为禁猎区,最大限度减少人类干扰。新区采取“政府 民间协会 志愿者”的环保管理模式,发动全社会力量爱鸟护鸟。像韩战桥这样的志愿者达数千人。

目前,白洋淀野生鸟类增加至260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了54种。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青头潜鸭在白洋淀落户,“荷塘苇海、鸟类天堂”胜景逐渐呈现。野生鱼类恢复至46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了19种,鱼类生物多样性达到高级别水平,“水下森林”初步显现。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口号,是‘绣花’功夫下的建设,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是人人参与的结果。”吴海梅说。

蓝绿交织,是雄安新区设立伊始就定下的底色。根据规划,雄安未来蓝绿空间占比将稳定在70%。雄安新区正砥砺奋进、久久为功,以“绣花”功夫精心呵护这座“蓝绿交织”的生态之城。

淀泊风光、双鹤齐鸣、荷塘情趣……在雄安新区一家文创店里,以当地生态为主题的芦苇画吸引了游客们的目光。白洋淀上那些看似不起眼却坚韧、朴实的芦苇,经过艺人们精雕细琢,成为生态“绣花”功夫生动的印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