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的朋友圈
被“@微信官方 给我一面国旗”
刷屏了吗?
看样子
这两天微信团队估计是要忙炸了
依照朋友圈刷屏的节奏
他们大概要开始连夜发国旗
才能满足这么大一批人的需求
而关于这个突如其来的送国旗任务
一脸懵圈的微信团队内心OS似乎是…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微信团队”本人并未进行这波操作,那么那些转发并@微信团队,还真的获得了国旗的人到底进行了怎样的操作?可能,大概是这样的——
如果你看到一个朋友发了召唤微信团队的票圈,注意,发的时候是没有国旗的。
几分钟之后,头像上果然多出了一面国旗。
到底怎么回事?所以艾特官方就可以领国旗?
其实,你@再多,微信官方也不会理你。
正确方法,关注荆楚网,在后台回复“国旗”领取。
领国旗的愿望,为什么会如此快刷屏?
你大概会说,“一开始我是真的怀着想领取国旗的心情@微信官方,谁知道被耍了”。从@微信官方,到陆陆续续领取的国旗头像,整个过程里我们既是“无知者”,又是“表演者”,最后又变为“内容生产者”。
信息的真假并不直接影响公众是否选择相信或传播信息,动机性自我辩护(motivated reasoning)才是激发个体相信或传播某种信息的真正动力。也就是说,人们之所以相信谎言,是他们“主观上希望这个谎言是真的”。
社会学家Steven Huffman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心理动机的产生机制——自我心理防御(psychological self-defense)。人们相信的“事实”被证伪后,会不自觉为自己的“非理性”行为找寻合理的解释,或继续完成某种谎言逻辑下的行为,以此缓解由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带来的紧张,以完成逻辑自洽。
除此之外,报复性“恶作剧”的心理也是人们持续散播“谎言”的动机之一。那些在社交如在这场国旗版“皇帝的新衣”中,被整的也好、整人的也好、全程一脸懵圈的吃瓜群众也好,一切从一个“@微信团队就会有国旗”的小愿望开始,在一人一面国旗的完美结局中结束,配合演出的你我尽力表演,使得“谎言”得以自圆其说。
与国旗同框,爱国是永不褪色的“潮”!
Issac Danlope 提出的互联网中的人际互动心理或许给了我们答案。好奇(curiosity)、模仿(assimilation)、共情(compassion)是激发我们在互联网中进行人际互动的要素。
在成人的世界里,尽管知道不是真的,但“@微信 领取一面国旗”却又是一个充斥着小美好的愿望。尽管知道被耍,但是最后也变成了一件暖心的事情。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新中国即将迎来70年华诞的日子,多地民众与国旗同框,对祖国真情告白。
钱塘潮,在江中澎湃
五星红旗,在空中飘扬
浓浓的爱国情,在每个人心头激荡
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新闻新媒体中心发起的
“我和国旗同框”活动浙江海宁站现场
江面上,千里波涛滚滚而来
似雷霆万钧,如万马奔腾
天空中,直升机载着鲜艳的五星红旗
随着大潮的奔涌同步向前行进
始终屹立潮头
江堤上,数万名群众现场目睹这一盛景
情不自禁地挥舞着手中的国旗欢呼
在祖国最南端的城市三沙永兴岛上
飘扬的五星红旗同样亮眼
在“我和国旗同框”活动心愿墙上
驻岛军民写下“我爱你中国”“祝福祖国”
向祖国深情表白
“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更加强大。
我身为一名驻岛官兵,我更加自豪。”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
祝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来源:荆楚网综合腾讯新闻、南都周刊、央视新闻等
编辑:EY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