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长清」济南长清归德街道小屯村

「走笔长清」济南长清归德街道小屯村

首页休闲益智滚球山更新时间:2024-05-10

归德街道小屯村

屯者:1.聚集,储存 :~粮。~积。~聚。2.驻军防守 :~兵。~垦。~田(驻军开垦田地)。仅凭字义便能推测出“小屯”的来历。据《长清区志》载:村址早在公元前十六世纪到公元前七百七十一年,已有部落聚居。小屯始于元朝末年陶氏迁居该村后,以屯是官兵驻扎地,乱人不敢轻犯,故名。

小屯村现有610余户,2600余人,有杜、谢、张、侯等姓,是长清为数不多的超过两千人口的大村之一。村里不仅有商周时期古遗址,还有玉皇山(玉皇庙)、魁星楼等宋、金、元、明时期古迹,并且有清光绪年间皇上旌表的龙头碑。足见其历史久远。

五十多年间,文物部门在小屯三次出土青铜器共116件,器类有圆鼎、方鼎、爵、觚、觯、提梁卣、贯耳卣、罍、豆、斝等,其中17件刻有铭文,除少数小件时代稍晚外,其余经过考证均为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葬所常见样式。这116件青铜器分藏在6个博物馆。

小屯遗址俯瞰

出土部分青铜器

在村东南约一公里处有一座山曰“玉皇山”,此山看上去海拔只有百余米。 但山上却有两座古建筑: 一是玉皇庙; 二是魁星楼。

玉皇庙整座庙宇遗址坐北朝南,四周以石头围墙环之,围墙东南角坍塌。玉皇庙山门保存尚好,拱形门额上没有镌刻文字。

庙门成拱形,用青石垒成,典雅大方。南面是一片开阔地,远处从东北到西南,依次可以看到五峰山、青崖山、滚球山、虎头山、马山、和杜庄山寨。因此,在这里真正能体会到“登高望远”的感觉。

玉皇庙遗址内共有建筑四座,正对大门的是正殿玉皇殿,玉皇殿和王母殿呈玉玺状,方型,边长约三米,青石材料殿顶无梁,系青石叠碹发砌,然后在最高处收顶封闭。从殿内向上望,二殿攒尖处皆脱落,露出了天空(也许是一种讲究模式故意而为之)。 东西厢房天王地王二殿,面积不大但结构形式却是简单紧凑,皆有石板和石块精打后按照房屋的样式,直接拼接完成。院后住人的已倾祀不再,只剩一片石堆。

玉皇殿拱门上有石刻“昊天金阙玉皇圣殿”,两侧有对联二副,其一:“法轮常转,日月增辉”,其二:“九元青天上,日月星斗真”。殿门两侧各嵌碑刻一方,右嵌为弘治元年的《重修玉皇殿记》,依稀可辩其大意:“此山在崇宁年间(宋徽宗年号1102--1106年)即有建筑,金元时两次重修,后毁圮,明成化丁未(1487年)秋七月六日有田姓女夜梦真人点化其重修此庙,于是尽心奔走募资四方,于弘治元年二月十三日动工至夏五月完成”。左侧乃善人题名碑。

玉皇殿内原来的神像早已不知其踪,仅剩残造像半尊。东西两面墙根还有基座,从残留迹象看应该是还有至少两尊造像。

门内留有石铆,庙门当时应该非常结实,只是已经没有了木制门板。

在院中的地上倒伏着龙头碑帽和数块石碑残片,其中一方额题“大明”二字,然碑文却模糊不清,不易辨认。 另一方阳面朝下倒于地,碑文不得而知。

在这个院落东南角上,立着一座石钟亭。西面的亭楣上清晰刻有“天子万年”四个大字,建造年代为清乾隆十二年(1748)。

这座庙的建筑全是石头和石板垒成,让人联想到了闻名中外的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有汉代风格。这在当地的庙宇中是罕见的。

魁星楼在玉皇庙的东面数百名处,这座石楼原分上下两层,下层呈一平台状,方形空心,二层则为一方体,四边开发碹门,顶部建有锥形状的塔顶。纵观这座建筑,古朴大方,简洁庄重,全部材料为青石精打细刻而成,楼的外平面齐整,棱角分明,使人感到异常的坚固

那么这座石建筑是何人所建,何时所建,因何而建的呢?

据传,到了清代,小屯村逐渐成了以杜、谢两大姓为主的大村落。当时有这么一种说法叫“谢半庄,杜半朝”,意思是两姓家当官的多,出的文人多。

原来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春天的某日,该村名士杜公田和谢成文闲游来到了玉皇山。两人站在山顶,极目远眺,见长川傍左,清河环右,南屏崇山峻岭,北布仁里村舍,景色秀丽,气象万千。两公被这景色陶醉了,联想到自家的人文兴旺,杜公便对谢公说:“我们这儿是文明之地,何不修座文昌阁以振周围的文风呢?”谢公听罢连加赞赏。于是二人便下山找周围的仁人志士,邻里乡亲,筹钱一百八十余缗欲成此事。

第二年夏天,这座文昌阁竣工。由于在二楼的四门中间置文生模样的一魁星木像,头戴乌纱手握巨笔,为四里八乡“振”文风,因此这座石楼也叫魁星楼。

为庆贺该楼建成,他们还特意在山后栽植翠柏二百棵。一切完成后,杜公还将建楼经过撰文一篇,命其叔弟杜公昌刻碑立于魁星楼的西侧。同文的石刻碑还分别被放置在南边的虎头山,月庄寺,张官庄观音堂以及几家捐钱多的人家的林地里。杜公还特别在碑文中强调,立放这么多碑的目的,是准备让后人去考究。

在村小学东面路南有一座排水用的小石桥,令人不解的是桥体侧面是用一块石碑搭起的。碑上“苦耐冰霜”四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刻工也相当精细。仔细观察,上有“ 旨旌表”三个字。一看便知是皇上赐的。碑的内容:钦命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提督山东全省学政 济南府长清县正屯里小屯庄故节妇杜马氏(宗室载为)节孝可风。

下面是保举人、亲友、族人若干。

落款是: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九月上澣榖旦。

龙头节孝碑在长清其它地方也有几处,但像这么高规格的却不多见。这说明,当年杜马氏一定有一段守节孝顺催人泪下的故事。果然,查看民国版《长清县志》得知原委:杜公岭妻马氏,正屯小屯庄人,十七岁于归,十八岁夫亡。守志抚宪,旌以“苦节可风”(详见第十四卷“人物志(四)”第68页)。

由此看来,一个十七岁出嫁、十八岁就守寡的节妇终身未再嫁,换来了这块石碑,当年的日子是何等难熬!

仔细查找,碑帽“龙头”被压在了桥下做了基石。花纹清晰可见,刻工精细。

钻到桥体下面惊奇地发现,竟还有三块石碑(面朝下)完好无损:分别是三位“杜公”的墓碑,均为光绪年间所立。不知道三块碑做了桥体是悲还是幸事?

在村民谢传海和谢道顺家门口,分别还各有一块碑刻。一块是光绪三十一年的“武信骑尉杜公碑”(残碑,内容有待详解),一块是年代相近的“谢x氏功德碑”(正面朝里,碑文有待详解)。这两块碑均不在原处,很有研究价值。

小屯村东面紧靠长清第二大河流——宾谷河,上世纪搞水利建设,于1959年就修了一座水库,总库容达580万立方米,用来蓄水灌溉农田。这些年水库起了很大作用,并一直使用到今,也成为一道景观。

然而,这个有着3000多年发展历史、七八百年建村历史的古村落,上百年的老旧建筑并不多。可以肯定的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发现“小屯遗址”后,原在旧址的农户响应政府号召相继在遗址西面盖上了新房,再也找不到“古村落”的影子了。

来源:风韵长清

编辑:高长燚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