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半百磕面包

人生半百磕面包

首页休闲益智工艺模拟Artisan Sim更新时间:2024-05-09
Part 1. 人生半百磕面包

50岁才开始做面包,在烤箱边一守就是14年;

60岁才开始写书,他足足花了4年,但一出版就得到3位世界面包冠军的推荐;

每天4点半起床做面包,每天十几个小时,数十个品种的面包,通常下午就卖光;

常常在半夜梦到自己还在搅拌面团、分割整形,隔天一早起床,手臂居然感觉很酸,连自己都觉得好笑。

这位人生半百时才“出家”的面包师,为自己取名“火头工”,致敬古代少林寺厨房里那个烧柴的火工头陀,要做烤箱边谦卑的火头工。

有人问他:是什么动力让你十多年来在烤箱边上,日复一日地度过?

“每天看到圆滚滚的面团变成简单而丰富的面包,再怎么辛苦都无怨无悔。每个晚上都对第二天充满了期待,我希望我离开人间的最后一天是手握着出炉铲,在麦香中平和的离开, 然后在另一个世界,还是继续担任面包师。”

火头工吴家麟本来是物理系出身,做了半辈子教学科研,又曾担任电子业高管。2005年,50岁的他挂起西装领带,换上厨师服,本来只是想着退休后发挥余热,到老婆阿段姐的面包店里帮帮忙。没想到打开烤箱门,却发现了面包这个有趣的新课题,从此钻研不息:

“面包是可以饱了肚子又可以饱了脑袋的东西。”

火头工遇到面包,生命转折,人生归零。他说:前半生是汲汲营营于名利,在烤箱边上工作后,则是回归平凡与宁静。从那以后,撰写烤箱边的故事,是他最大的快乐……

Part 2. 守炉14年的面包研究

烤面包14年了,面包店还是用的老婆的名字,阿段烘焙的主打产品已经从老板娘的蛋糕变成了他的面包,他也已然出书出镜出名,却依然只守着这一个店,甘愿做台北市木栅社区的一个火头工。


大概是因为孙子总是守在烤箱前等吐司。

大概是店里常有小朋友的欢笑,这是火头工推崇的“食物教育”。木栅社区有位腼腆的工作人员,有一次很不好意思地问他,可否为弱势社区儿童做场公益活动,他说:带着你的孩子们过来吧!

采用“低温长时间自然发酵”的方式做面包,是一般商业面包房想都不敢想,做也做不来的事情。工序复杂繁琐,但得到品质更高的产品让他乐在其中,因为这对面包师的要求,从精准提升到了态度!

火头工做烘焙,有一股科研精神,半生积累的学识全都用上。

喂养酵母,以年为单位,十几年下来,他和酵母成为了“朋友“,学会了听它们说话,了解它们沉静或快乐的源头。

麦子的种类,结构,面粉特性,面粉添加物,盐的作用等等,刚好是他物理知识的强项。

就连阿段面包店的架构,也在他的管理学经验下,优化成了高效率低人力的平台化运作。小小面包店,透过矩阵式分合流转换,产销循环系统建制,让前台只有一位员工也能高效运转。

大概是多年担任物理老师的习惯,火头工就是有这种“理工人“的特质,将面粉和酵母的世界研究得透透彻彻后,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出其中缘由。他的文章,让没有物理化学基础,甚至没有做面包经验的初学者,看完后也会发出“哦,原来如此!”的赞叹!

火头工说,他的生命在遇到面包后转折,50岁时放下一切,归零人生,人生半百做面包。前半生是汲汲营营于名利,后半生在烤箱边上工作后,则是回归平凡与宁静。

Part 3. 猫空山上筑个窑

吴师傅说话很温和,条理清晰温暖亲和,聊到开心时,吴师傅还会吹葫芦丝吹笛子。

但是他最喜欢的交流方式,还是把你拉到猫空山上,在他最爱的砖窑边,往炉里添上龙眼木树枝,烤热了窑,再与你一起说说烤箱边的故事。

如果说阿段面包店是他的舞台,猫空山的砖窑,无疑是他的练功房,自留地,属于面包同好的私家会所!

放入木柴,生火,烧4个小时,当炉温控制在260度以后,把炉灰取出,火头工说:这叫退炭。炉火在炉床上而不是在下方,这种面包窑叫黑窑,是火头工的最爱。然后,把面团放入窑中。外国回来的朋友很喜欢,他们说找这样的面包找了好久。对于远道而来的面包爱好者,火头工最大的礼遇,就是为他们烧热面包窑,烤几窑面包。

注:猫空窑已迁到新北市万里区。

“朋友”的拉丁文“companion”,就藏了“panis“(面包)在里面,原来朋友是”一起分享面包的人“(com-是一起)。

一壶清茶,一桌面包,几盘酱汁料理,与面包同道们相见欢,围着炉子一同切磋研究。兴之所至,吹一曲笛子,吹一段葫芦丝,甚至打了一首小诗:

烤完麵包來吹笛

斷續聲隨斷續風

興來三弄有桓子

賦就一篇懷馬融

曲罷不知人在否

餘音嘹亮尚飄空

当在面包窑旁边忙活的时候,他也终于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火头工,就如当年起这个名字时候,借鉴的那个少林寺火头工一样。

Part 4. The more you share, the more you learn.

The more you share, the more you learn.这是火头工的签名档。十三年来,火头工也正如这句话说的,一直在网络上无私分享他的烘焙心得,毫不藏私。

他加入世界多个工艺面包师(Artisan Baker)的网络社区和论坛,火头工也因而结识了世界各地的杰出面包师。

“Philip Wu是一位非常温和善良且有天赋的烘焙师,他的工作总是基于他想要帮助当地社区成长的热忱。他进入了手作面包及其制作过程的科学面,提供了非常多关于面包成分和食谱的新想法和技术,同时仍然关注面包与文化、历史的密切结合。”

回忆起到台湾拜访火头工Philip Wu的那段经历,引领社区支持型面包店理念、得奖无数的美国面包师唐.格拉(Don Guerra)仍然觉得回味享受,这是手作面包师的惺惺相惜。

在饮食作家杨馥如的眼中,火头工绝不仅仅是一个做面包的职人:在火头工眼里,面包不只是面包,还是音乐、是艺术、是东西文化、是历史长河中喂养人类的基础食粮。他把对面包通透的了解和生命领悟揉进面团里,烤出充满人情的好滋味。

在用健康好吃的面包供给社区居民的同时,火头工孜孜不倦地用自己的博客记录着十多年的面包故事。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火头工只出过一本书,还花了他四年时间(确切地说,是十三年)。当不藏事小编拜读这本书的时候,既佩服又惊诧:一本书里,前面“说面包”,后面“吃面包”,“做面包”只占了中间部分,可是看完这本书,再看各种烘焙食谱,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一种醍醐灌顶的舒服,一种从内心到思路到嘴巴肠胃都理顺通畅的舒服,一种仿佛闻到街角的阿段烘焙店里面包香的舒服!

《火头工》 初版2017-4;2018-12(3刷)

*小编情报:这本书已经被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翻成简体中文,即将在大陆出版。

Part 5. 周休三日的任性

阿段烘焙二十周年店庆的时候,来了很多人。

为他出书的出版社总编辑来了;

政大土耳其系的两位教授来了,带着土耳其甜点,还现场制作土耳其咖啡;

有两位老师现场奏起了唐箫(尺八)与古琴;

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开始吃阿段烘焙面包的小朋友,表演扯铃;

还有临时组团的三人,现场美声演唱……

就是在这做面包的第十四个年头,阿段烘焙的第二十年,他和妻子决定开始周休三日的任性生活——但一周里开业那四天,每天的面包依然在卖完,应接不暇。

不是火头工要偷懒了,而是他们希望把更多时间,用在钻研,用在交流,用在推动面包事业。也许再过个5年,10年,火头工会再给我们一个惊喜。

如果一个人在50岁开始,一件事情能够做到这个份上,那还有什么是人生不可以重新开始的呢?

我们在烘焙道路上的那些迷茫困惑,又有什么好纠结的呢?

还有什么烦恼,是打开烤箱,坐在炉火边不能忘却的呢?

天气凉了,好想马上飞到猫空山上,和火头工师傅一起往面包窑里添柴火,塞面团……


第一时间知道不藏私菜谱和更多面包知识,欢迎关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