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院的小男孩伊凡十一岁了。他有个天赋:风声、轮滑声、电焊声、汽车鸣笛……在我们听来,生活中一切平淡无奇的声音,都能在他心中泛起浩大的音乐场。当然,那些天籁——风吹麦浪的声音、风吹电线的声音,他也能从中听到一段奇妙的旋律。他相信这些旋律来自其父母。他固执地认为:只要将其演奏出来,父母就能找到他。
把音乐带进伊凡血液里的人,是其父母;对此,伊凡坚信不疑。他将从自然之中听到的天籁,当成父母的召唤。他逃离了孤儿院,追随着这些天籁,去寻找父母。
途中他误入一个街头卖艺的少年丐帮。其头目是个懂点音乐的老男人。他发现了伊凡的音乐天赋,教给伊凡一些吉他指法之类的基本功,让伊凡帮他卖唱。没多久,孤儿院的人发现了这个团体,报了警。伊凡不想回孤儿院,逃到一个教堂的唱诗班。唱诗班的老师把伊凡介绍给纽约音乐学院。在音乐学院学习了音乐理论之后,伊凡记录下了脑海中的乐章。学院史无前例地为十一岁的伊凡举办作品音乐会,而且最后由其亲自指挥。伊凡的唯一希望是父母能听到。
孰料,丐帮头目先于父母找到他。头目想带他走,让他为自己卖艺。这时,伊凡的一个小哥们儿用吉他把头目打倒在地,助他逃走。伊凡跑到音乐会现场,正赶上最后的大轴。穿上指挥服后,在音乐会现场挥棒的他,让人看到如同星光闪耀的优雅与高贵。他脸上的笑容,让人感到其心中盛装着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与此同时,他的母亲,本场音乐会的大提琴手;他的父亲,曾跟他切磋了一会儿吉他的歌手: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走向台前,很自然地握住了对方的手。交响乐结束,伊凡转身,满脸幸福的微笑——通过音乐的语言,他知道台下离他最近的那两位就是他的父母。
至于其父母的故事,也饱含了两个音乐天才的彼此欣赏与误会;亦有辛酸,此不赘述。
这部《八月迷情》,虽为虚构,但有关小天才的成长,却给我们启示。所谓天才的感知,可能是全息式的;他所要学的技艺,无非是帮忙将其脑海中的作品呈现出来。而现代化过程中的行业分工,却将认识对象过分细化了。一开始就细化的意识,让我们的大脑失去了对事物整体把握和某种突破的可能。
要知道:将一碗豆子倒地上,有些人看一眼,就能说出多少个;有些人,不管多少笔画的汉字,她看一眼,马上就说出笔画数。这些人是像你我一样普通平常的人。但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还未丧失殆尽的另一种认识事物的本领。
是的,这本是挺浅显的道理。就如同人们吃的饭,最终转化成有益健康的维生素和能量等;但人们不能不吃饭,单靠一堆药片和营养品及葡萄糖维持生命。但是,我们在教育方面却反其道而行之了。
也许,人类的祖先掌握着许多条通向高级文明的通道,如今却所剩无几了——幸好,电影、音乐、绘画、文学,是仍未僵死的艺术。
作者:闻云飞
来源: 今晚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