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县「原城关镇、城关乡」村名历史一览表

兰考县「原城关镇、城关乡」村名历史一览表

首页休闲益智合并田庄更新时间:2024-04-29

南街

民国建村,在县城中心的南侧,故名南街。


东街

民国建村,在县城中心东侧,故名东街。


北街

民国建村,在县城中心北侧,故名北街。


西街

民国建村,在县城中心西侧,故名西街。该村是回族居民集中居住地。


春场

民国时,以庆贺春耕开始之意,后村民迁此建村,故起村名“春场”。

刘庄

刘姓最早迁此居住,故名“刘庄”。


栗庄

栗姓最早迁此居住,故名“栗庄”。


二里寨

距县城二里,故名“二里寨”。


豆腐营

原名东王庄,清嘉庆年间建村。当时全村村民都会做豆腐,适逢某管河道台巡看河事路过,见东王庄大清早灯火通明,赶做豆腐,就戏称之为“ 豆腐营”。该村豆腐很有名气,过去作为贡品的秋油豆腐乳就是用该村的豆腐生产而成。


许贡庄

明初,许姓在黄河堤南1公里处居住,后出一贡生,建村后名“许贡庄”。


二郎庙

村内有一座二郎神庙,故名“二郎庙”。


二坝寨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建村,因村庄建在黄河大堤的二坝上,并有土寨,故名“二坝寨”。


鲁屯

明洪武年间,鲁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鲁屯”。


高场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高姓从马站迁此大场地建村,称“高场”。


崔场

崔姓最早迁此建村,村周围多为场地,故名“崔场”。


张庄

清乾隆年间,名张钢的一家人在此建村,人称“张钢庄”。后张钢生一子,改村名“张新庄”,简称“张庄”。


鲁场

鲁姓最早迁此建村,村周围多为场地,故名“鲁场”。


杨槐树

杨姓最早迁居此处,原村内有一棵百年大槐树,故名“杨槐树”。


姜楼

清初,姜姓迁此并建楼,故名“姜家楼”,后简称“姜楼”。


后赵寨

清朝赵姓迁此建村并筑土寨,名“赵寨”。后因该村位于姜楼集后,故名“后赵寨”。


王庄

清乾隆年间,王姓由兰阳县城东王庄迁此建村,以姓定村名。又传,王庄原名“高寨”,由于高氏家族逐渐衰退,王氏家族日渐兴盛,后更名为“王庄”。


陈寨

原名鸦鹕寨,为汉丞相陈平故里。后毁于河患,部分村民迁今址。又传,明初陈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后,陈姓氏族居多,清康熙年间改名“陈寨”。现村南建有陈平墓,原有石碑刻有“汉高祖驾前为臣”,石碑已毁,重立水泥碑。


马站

据说宋代泥马救康王时,泥马驮着康王到此地,因马累在此站了片刻,故此地取名“马站”。后高、孙、杨、贾等姓迁此建村。


朱庄

朱姓最早迁此建村,故名“朱庄”。闻明全国的焦桐就在村南500米处。

焦桐


新朱庄

1976年,朱庄村部分村民迁此建新村,故名“新朱庄”。


李军民寨

明初,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后筑土寨。清初,李姓仍居住此地,改村名李郡民寨,后演变为“李军民寨”。


胡集

胡姓先迁此建村,名大胡庄,后设集,改名“胡家集”,清嘉庆年间简称“胡集”。


肖庄

因姓肖的人口多,故称“肖庄”。


老韩陵

秦末,项羽、刘邦共商灭秦,尊封原韩国王室后裔“成”为韩王。后来项羽因韩王成无功,而韩人张良又为刘邦谋臣,便*了韩王成。成的尸体运到现老韩陵南地,尸体腐烂,便葬在那里。韩姓在陵东建村,名“韩陵”,后又建新村,称原村“老韩陵”。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至明初为兰阳县治所。


韩陵寨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因河患张姓从老韩陵迁此建村寨,名“韩陵寨”。

韩陵寨


新韩陵

大约200年前,徐、李二姓村民从老韩陵迁徙到此,取村名“新韩陵”。


南新韩陵

因在新韩陵的南边,因此得名“南新韩陵”。


西韩陵

因回民最早迁此建村,原名“回回庄”(回子庄)。因该村位于老韩陵村西面,1956年改村名“西韩陵”。


五爷庙

清朝以前和老韩陵村同称为前村和后村,清光绪六年(1880年)从西韩陵寺搬迁五尊神像建庙供奉,故称“五爷庙”。


五新

1979年为了远地近种,张姓村民从五爷庙先迁此建村,故名“五新庄”。


南河

1979年12月张姓从老韩陵迁此建村,因村建在老韩陵村南黄河故道旁,故起村名“南河”。


南张庄

因在张庄南边,故称“南张庄”。


牛王庙

明永乐年间,肖、张、孟三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后在村内建牛王庙,故名“牛王庙”。


牛新

1979年,村民张玉宝由牛王庙迁此建新村,故起名“牛新”。


牛场

此地原为一场地,牛姓先迁此建村,故名“牛场”。


栗场

清嘉庆元年(1796年),栗姓由山东单县迁此建村,并建大场,故名“栗场”。


绳庄

绳姓从小宋集迁此建村,故名“绳庄”。


盆窑

明嘉靖年间,程姓迁此建村,名“程家寨”。后因朱、梁二姓迁此,建窑烧盆,改名“盆窑”。


东北场

该村原为盆窑村东北一场地,后程、张两姓从盆窑迁此建村,故名“东北场”。


赵庄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赵姓从堤湾迁此建村,故名“赵庄”。


西岗头

孔子周游列国,走到户牖(今兰考县),乘坐的木车轮杠头损坏,得名“杠头”,而后演变为“岗头”。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黄河泛滥,岗头分迁黄河南岸大堤南侧三地,该村位西,故名“西岗头”。


梁庄

明末建村,因该村建在梁家浇花井旁,故名“梁庄”。


张氏寨

原村名“张世禄寨”,以人定名,后讹为“张氏寨”。


东王庄

王姓最早迁此建村,因人多庄大,名“大王庄”,后与贾庄合并。因位于兰阳县东,故名“东王庄”。


田庄

南宋末年,田姓在此建村,后与村西刘庄、村东史庄合并,统称“田庄”。


许楼

元末明初,许姓迁此并建楼,故名“许楼”。


高皂头

北宋末年,高姓在埽头上建村名“高埽头”,后演变为“高皂头”。


何寨

明洪武年间,何姓从山西迁此建村,以姓定村名,取名“何寨”。


东卞庄

明洪武年间,卞姓从山西迁此建村,故名“卞庄”,1980年经批准更名为“东卞庄”。


孙楼

明初年间,孙姓在此建村盖楼,故名“孙楼”。


毛羽店

该村过去临通往开封东京的大道,毛、羽两家在大道两旁开店,故名“毛羽店”。


代寨

以姓定村名。


刘林

明朝末年,该村有刘、王两家,隔墙居住,关系甚为融洽。刘家在靠墙处有一棵枣树,枝叶伸到王家院内。秋天枣成熟时,就会落到王家院内,两家孩子因为捡枣打栆发生口角,两家主妇遂产生争执。后王家主妇气愤不过,便与丈夫商量搬离此处。刘家丈夫听说后,为平息矛盾,和谐邻里,便把自家枣树砍了,以留王家。王家感佩不已,于是两家和好,传颂乡里。人们便把该村称为“留邻”,后因口音讹误,向上级登记村名时记为“刘林”。


张宜王

清初,张、王两姓从山西迁此建村,两家关系很好,后子女成婚,故起村名“张宜王”(即合适之意)。


金营

北宋末年,金兵侵犯中原,曾在此驻扎过兵营,建村故名“金营”。


郭庄

明末清初,郭姓在此建村,故名“郭庄”。


惠窑

元泰定年间,惠姓在王家窑旁建村,故名“惠窑”。


狮子堌

据明嘉靖《兰阳县志》记载,明朝时,此地农民在日落时,常见有狮子出来糟蹋庄稼。有次众人见田中又有两头狮子,便紧紧追赶,至村东堌王庙前,狮子化作两尊石狮俯卧庙门两边。自此,再不见狮子践踏庄稼,此地因此改称“狮子堌”。


王孙庄

明永乐元年(1403年),王、孙两姓从山西迁此建村,故名“王孙庄”。


陈孙庄

陈、孙两姓人家最早迁居居住,起名“陈孙庄”。


杜庄

村中杜姓最多,故名“杜庄”。


梁孙庄

姓梁、孙的最早在此地居住,起名“梁孙庄”。


余寨

清光绪元年(1875年),余姓迁此建村,故名“余寨”。


段步口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黄河决口,将大堤冲成两段,形成步口,后住户渐多成村,当时段姓居多,故名“段步口”。


司业

明建文年间建村,并在村内建有司王爷庙,故起村名“司爷店”,后演变为“司业”。


李寨

清康熙元年(1662年),李姓最早迁此建村,并筑土寨,故名“李寨”。


梓岗

清康熙年间,村西有一南北大沙丘(当地人叫高岗子),丘上有棵大梓村,因此而得村名。


乔庄

明末清初,乔姓最早迁此建楼,故名“乔楼”,后称“乔庄”。


肖庄

清初,肖姓由兰阳县西十八寨迁此建村,名“肖家庄”,后简称“肖庄”。


任庄

明末清初,任姓迁此建村,名“任家庄”,后简称“任庄”。


古寨

明永乐年间,古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并筑寨,故名“古寨”。


侯田寨

明永乐元年(1403年),侯、田两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分别建村,两村一路相隔,路南侯姓,名叫“侯庄”,路北田姓,名叫“田寨”,1950年土改时,两村合并称“侯田寨”。


陈斗寨

明建文年间,陈氏兄弟陈硬斗、陈文斗迁此建村,并在村周围筑土寨,故名“陈斗寨”。


桂李寨

明永乐年间,此地有一棵桂花树,李姓迁此建村筑寨,故称“桂李寨”。


小郭庄

郭姓最早居此,又比大郭庄小,人口少,故名“小郭庄”。


湖刘寨

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刘姓在此建村,因刘姓人少,生子钢强如火,不受外姓欺负,故起村名“火刘寨”,后演变成“湖刘寨”。


市皓

唐代有一皇帝的四儿子名皓,外出游玩,路经此地,患急病去世,后建村起名“四皓”,后演变为“市皓”。

市皓小学


郭铎寨

春秋时期,郭姓祖先在孔子手下敲木铎(大铃),其死后埋葬此地。后郭姓在此建村,并筑土寨,故名“郭铎寨”。


邓漫

明末清初,邓姓曾在此黄河漫过的高冈上落户,叫“邓家漫”,后简称“邓漫”。


五里铺

明初建村,该村居民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因距县城五华里临路开铺,故名“五里铺”。


香椿营

清初建村,当时村南有一大香椿园,故起村名“香椿园”,后演变为“香椿营”。


韩村

元泰定三年(1326年),洪水泛滥后,韩姓在此建村,起名“韩村”。

韩村是焦裕禄*生前树立的第一面红旗村,1962年,兰考县受到特大自然灾害,韩村当时每人一年只分12两高粱穗,就在这条件极度艰苦的情况下,韩村人不向国家伸手要粮要钱,靠自己割草卖草,度过荒年,还购买了农具,被焦裕禄称为“韩村的精神”。

韩村社区


南杨庄

清初,杨姓在此建村,起名“杨庄”。1980年地名标准化处理时,因该乡有两个杨庄,该村在南,故将该村更名为“南杨庄”。


南赵庄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赵姓最早迁此建村,故名“赵庄”。1980年经批准更名为 “南赵庄”。


豆寨

明初,居民从山西洪洞县迁此豆河旁建村寨,故名“豆寨”。


西卞庄

卞姓最早在此建村,故名“卞庄”。1980年经批准更改为“西卞庄”。


画虎庄

明永乐年间,画家张世禄在此画虎,后建村故名“画虎庄”。


子房

张良号子房,曾在此住过,故定村名为“子房”。


李楼

李姓最早在此建村盖楼,故名“李楼”。


杨山寨

清初,有杨姓三兄弟迁此建村并筑土寨,起村名“杨三寨”,后演变为“杨山寨”。


李姥娘

元天顺年间,李姓在此建村,村庄较大,名“李老家”,后因李姓外孙女迁入,改村名为“李姥娘”。


黄楼

黄姓在此建村并盖楼,名“黄家楼”,后简称“黄楼”。


常庄

明洪武元年(1368年),常姓从县城东北豆腐营迁此建村,故名“常庄”。


徐庄

清康熙元年(1662年),徐姓迁此定居,名“徐庄”。


野庄头

此地原有一野庄头,有钱有势,称霸一方,名声很大,故起村名“野庄头”。


范楼

明永乐年间,范姓最早迁此居住并建楼,后与孟寨刘庄合并,称“范楼”。

又传因一姓范的人考中举人后娶清乾隆年间宰相刘墉之妹为妻,刘墉私访路过此地前去探亲,忘记这里是什么村庄,只知道他妹夫姓范,家中有一座楼房,随口对轿夫说去范楼,被人听见,故后称“范楼”。


大寨

明弘治年间建村,因村较大并筑有寨,故名“大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