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广州亲子乐
编辑:丁妈
很多粑粑麻麻都认为,带孩子逛博物院太难了!孩子看不懂,自己不会带,最后一家三口郁闷而归。
这一期介绍的达人妈妈-圆圆妈,她三年带着圆圆看了67个展览/博物馆。
在亲子看展期间,圆圆妈和圆圆曾经经历过不欢而散,到现在彼此成长,每个展览都给她和圆圆留下印象深刻的记忆,收获了很多在课本上课堂上无法获取的乐趣。
怎么带孩子看展、该准备什么、如何引导孩子爱上博物馆……下面就让本期的达人妈妈——圆圆妈给大家分享一下她的经验和心得吧~妥妥的干货,建议大家收藏转发哟~
3年带孩子看了67个展曾经打卡博物馆/展览的记录
我和圆圆开始有目的地看展/看博,还是基于加入了亲子乐的这个大家庭后。手机记录时间是定格在2016年的12月25日,当时看的是——十三行博物馆。
统计了下,2017年开始到2019年8月为止,这3年一共带圆圆看了67个展。
除了省内市内的博物馆外,现在每年安排家庭旅游的时候,像国内的北京、内蒙、台湾,国外的新加坡、沙巴等,我们也会有意识地去看看当地的博物馆和展览。
怎么和孩子一起爱上博物馆/展览?01 看展前要给孩子制造悬念
圆圆看展时
关于看展前的准备,我觉得是蛮重要的。看展前,家长是要心里有数的,并且要学会适当的制造一些悬念。
比如说每次看展前,我自己会先去了解这个展览的信息,像有些展览是多城市巡展的,巡展时候其他城市的图片和观众的感受,都能成为自己的启发。
另外我也会想想自己家的孩子可能会对哪些部分感兴趣,在平时聊天的时候就会不经意的去跟她们提起跟展览相关有趣的点,会引起她们的兴趣。
像之前看埃及展,因为埃及的神太多了,我自己也会蒙圈,所以我当时就想到教她们去画那个火柴人。简笔画很简单,但会在不同的神的头上会顶着一些图案,然后手里会拿着不同的法器,这样区别各种埃及神,再标上名字,跟她们讲各种神的关系,来历,法力,我觉得这样蛮好玩的。
还会找一些跟展览相关的书籍、绘本、动画片、纪录片,让孩子提前看。
比如说像看南越王博物馆的庞贝展前,也会让她们去看BBC的《庞贝的最后一天》。之前,省博的古埃及展也会找到一些有趣的动画片,让她们去了解。
像是之前的省博四川古蜀宝藏展,也找到了四川博物馆有一个冶炼青铜面具的小程序小游戏,我们会一起玩,比一比谁做出来的青铜面具的分更高。
我不会去刻意跟孩子说要带你们去看什么展览,而是用很平常的交流互动方式跟孩子做做准备。
等真正去到展厅现场的时候,我想她们会是心领神会的。而对之前预先埋下的问题,她们自己也会自觉的去寻找答案。我觉得这种出来的效果还是蛮好的。
02 看展时给孩子布置个小任务
圆圆在看贝壳展时做记录
关于这个看展时的引导,还是要结合现场所看的一些东西,随机应变,可以适当给孩子布置一个小任务。
比如说可能会看到一个甲骨文,可能我会说大家来一个甲骨文跟现代文字的竞猜。去看扇子的展览的时候,可能会大家比比,她有跟妹妹一起,就是我们三个大家一起比比谁能说出更多的扇子形状等等,类似于这些小技巧。
还可以设计一些寻宝清单,让她们到现场去找;或者是预设一些展品的定位,让她们去找出来;或者是看完之后,让她们去说出一些思维导图等等这些小技巧小方法,找到之后也可以有一些小奖励,这些都是她们乐意的形式。
03 以孩子为主体去引导看展
我觉得年龄段不同的孩子,在现场的指引还是要有区别的。
对于圆圆,她11岁的大孩子,我反而是会更乐于去放手上她自己去探寻,回头大家去做一个交流跟互动。
两姐妹看展
而对六岁多,年龄比较小的老二,那我会充当她小伙伴的角色,一起去发现。
印象中比较深的是有一个画展,带她们去看一个陈永锵的一个画展。展出是以花为主题的,我就拿了个本本跟妹妹说,我们来学画画吧,我们一起画朵“妈妈花”和“宝宝花”。结果那次展我们是每一幅画都看的好仔细,孩子们也可以安安静静,开开心心的坐在地上画画。
姐姐自己就很乐得其所了,因为她自己本身也很爱画画,很爱艺术类的东西,而且没有我在旁边盯着她,所以她自己一个人爱怎样看就怎样看。我感觉当时三个人的感觉都是蛮好的。
在看展过程当中的指引,我觉得主要以孩子自我的主体为牵引,不要强加大人们的意志,让她自己去探索就好了。
04 善于借助展览现场工具
还有一个要善于借助展馆的一些有用的工具,比如说像是一些语音导览,视频,还有互动的小游戏,甚至一些提供游人拍照的展板,盖印章这些,其实真的都不要去错过。
比如说看《解密中国山水画》的展,当时一大堆的孩子就坐在地上看老师在视频里面演示如何去用毛笔如何上色,画国画的一个演示,一个个都看的目不转睛的。
还有像埃及展的那个就教怎样做木乃伊的动画视频,我家的看了好多,我自己当时看了有点毛骨悚然,原来木乃伊是要这样要敲碎脑袋这样去做。但是我想这些留在她们心中的印记一定是比墙上的文字更深,记得也会更牢。
所以看展过程当中的指引要借助现场的工具,这是我的一个建议。
05 展览中多提问能打开孩子脑洞的问题
我以前会问孩子那些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就是展览中的图片展览介绍,会想去考考孩子有没有看,有没有记得住,这个也是很多家长的一个共同的毛病。
但孩子真不喜欢那种直接知识性的输灌。
家长可以去问问题,问一些开放式的能打开孩子脑洞的问题。家长提问和孩子回答的这过程,也是亲子之间自我成长,自我学习的过程。
比如说可能去看画展的时候,可以问,你觉得作家画这幅画的时候,你觉得他心里在想些什么,或者说你觉得古人为什么能想到把这个盘子画成这个图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画;
又或者说看看这个青铜器上,妈妈不知道那个龙的眼睛,哪里是龙的眼睛,哪里是龙的脚,你有没有看到,帮我看看。
像这些就是随心而为的这些问题,不在于孩子能给出一些什么样的答案,或者答案是否正确,只是你跟孩子在现场的一个互动,就是激发她们的一个想象力跟好奇心,鼓励她们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06 蹲下来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
看展真的不分年龄老幼,关键是在于家长的一个牵引,或者是抱着怎样的一个目的。
在展览里面,家长的视角跟孩子的视角还真不一样,我们要学会蹲下来跟她们站同样的一个高度。
比如说你家的孩子是六岁的孩子,其实你也只是一个六岁的妈妈爸爸,如果你的孩子是十岁或者是三岁,其实你也就是十岁的爸爸妈妈或者是三岁的爸爸妈妈。
跟孩子的视角一样,你一定能找到在展览中让孩子感兴趣,或者说你们自己的一个共同的交流,一个共同的语言。
孩子不爱看展览怎么办?“家长不要把博物馆当成另一个考场。”
很多家长抱着的一个看展目的:让孩子去看,让孩子去学知识。我自己早期也是这样的想法,这也是我曾经的一个失败经验。
当时我会一心想着在展览现场,孩子们会认真的按顺序把展品一个不漏地去了解,然后还会进行思考什么的,会热烈跟我提问讨论等等这些。
但其实出来的效果真的让我好失望。实际上孩子她们只会毫无目标的乱看,一目十行,应付过关,然后就是一问三不知,你跟她们说了什么镇馆之宝之类的重头戏,其实可能在她们眼里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当时我会很生气,会狠批她们。我当时想,我是陪你们来看的,我自己都在认认真真的看,你们竟然在玩,太不应该了。所以当时看展的时候我就会盯梢,就会寸步不离的跟在她们身边。那可想而知,最后就会打击孩子对展览/博物馆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排斥的感觉。
后来改变的契机是我累了,我不管他们了,反过来是我自己要看,让孩子陪我来看这么一个想法。结果就有了意外之喜。之前是在展馆里越盯着小孩子看,他越不想看,现在是我自己看得津津有味的,小屁孩就自动凑过来了,甚至还会主动跟我分享她的有趣发现和看法。
后来我自我分析了,在原来的定位当中,我就是一陪孩子来看展的监督者这么一个角色,反而让博物馆变成了孩子的另一个考场。孩子本来学习压力就大,太强迫的让孩子在博物馆里学知识,孩子会很不乐意。
现在我自己对孩子看展的定位和目的并不是真的要学到知识,而是她们能探索发现到能让自己感兴趣,觉得好玩有意思的东西,其实就不枉走这么一场。这也是我自己看馆看展最朴素的想法。
看展发生有趣印象深刻的事“粑粑的牙刷和古埃及的牙刷一样开叉的~”
我们看展发生的趣事有很多,像省博的埃及展,我记得因为去看埃及展前面会跟她们有很多铺设准备,会看相关的绘本、小视频、电影等等。等到看完展览之后某一天,电视台在播《红海行动》的电影,圆圆看到了,突然就会联想问我说这个红海这个电影的红海是不是就是埃及的那个地方,她们就会马上有一个联想。
另外像妹妹看到古埃及的一个壁画,里面有一个类似牙刷的东西,当时感觉很穿越,妹妹看到后就说这个跟爸爸的牙刷一样,也是全部开叉,因为爸爸刷牙很快就把那个牙刷刷的龇牙咧嘴,全部开叉,然后她自己就在哈哈笑。
亲子看展的收获“看展的过程就像拼拼图一样”
看展过程的真的就像拼图一样。拼图游戏就在于拼的过程,每一次看展带给我们的收获可以是一个小点,一个小部分。我们也会遇到小孩子不喜欢看的展览,但真的不重要,可能当时找不到那一块拼图,但是过了那段时间等孩子们长大了,她们自己对生活的开始有体会感悟,或许某个时间她们就会找到些奇妙的连接,就会开始感兴趣开始喜欢了。
带孩子看展要放轻松,因为随着看的展越多,你们慢慢慢慢的能拼出属于你自己的那片天地,这个过程不一定很快,但是会有很开心很满足的感觉。
去博物馆,其实真的不只是为了学习,更多的是去收获乐趣和好玩。
在过程中,圆圆她们收获包括我自己收获的更多的是一个丰富的内心和自己建立的一种多元的视角,还有她们自己能够推此及彼的一个思考。
另外她们因为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的视角,不会人云亦云。看了很多关于国家宝藏的展览,我觉得她们会建立了自己对人文家国的情怀感悟。
对孩子来说,更重要的就是在看展过程之中,有爸爸妈妈一起看展亲子陪伴的温暖回忆。
这就是我们看展的一些收获和成长,我现在也要开始尝试放手让孩子参与到观展前的准备当中,比如说像一些设计参观路线,参观路线的设计,展品信息的收集,甚至是一些展品介绍书写等。这些都是属于孩子看展的一个进步和变化。
推荐的一些博物馆选择展览/博物馆需要结合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爱好选出他自己喜欢的,就比如说小的一些孩子,可能他们对大自然的动物这些题材兴趣更多,那么我们可以就去多看写自然科学类题材的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可以慢慢转向一些人文气息和历史积淀更多的题材,或者一些像艺术类,历史类的博物馆之类的。
达人妈妈:圆圆妈
照片来源:圆圆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