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周刊·艺风丨永不停歇 大器晚成 ——访湘籍著名画家贺安成

湘江周刊·艺风丨永不停歇 大器晚成 ——访湘籍著名画家贺安成

首页休闲益智画点灯光游戏更新时间:2024-04-15

【人物档案】

贺安成,1939年生于湖南双峰,自学美术出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油画、水彩。曾当过工人、农民、党报美术编辑、群艺馆美术专干、株洲市政协常委、株洲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艺术画廊总经理,2000年后定居北京,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

贺安成近照。

杨丹 刘瀚潞

又到盛夏,知了欢叫,热浪袭人。长沙城南一处僻静的小区里,不久前才从北京回湘的画家贺安成,见到家乡媒体记者,分外亲切。在熟悉的湘音、幽默的语调里,那些绵密的艺术回忆、新鲜的艺术创意按捺不住地一一道来。

1.被艺术之光照耀的少年

《乡村小学》水彩 2021年

贺安成的少年时代,充满了波折。画画,是照进他生活里的一束光。

第一次为他引入这束光的,是初中(长沙市八中)的美术老师、后来的著名篆刻家李立。

在李立的课堂上,贺安成接触到了国画,学用色彩画苹果、梨子,还到户外去写生。“印象最深的是去开福寺画庙宇,这时我对画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彼时的贺安成,家境优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迷恋上了画画。父亲经常鼓励他,还颇为自豪地向同事展示他画的*像。李立老师看中了贺安成的天赋和努力,给他“开小灶”,教他赏读外国名家的画册。

贺安成开始在8开或4开的纸上画风景和静物写生。之后,李立老师还给他在学校里筹办了一场个人画展——他将贺安成的画挑选了几十幅,用糨糊贴在学校长长的走廊里。一时之间,贺安成成了校园里的“风云人物”,邻近班级的同学纷纷来找他求画。画画的快乐就此深深扎根在贺安成的心中。考美院——当画家,是老师对他的期望,也是他的少年梦。

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让这个梦想按下了暂停键。

初中毕业后,因父亲的意外去世,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此时母弱弟幼,贺安成无法继续升学。甚至为了维持生活,他四处打零工。从湘江河里捕鱼、帮菜农种菜到推板车,各种力不能及的活他都干过,甚至为了一床过冬的棉被,差点远走边疆。

所幸,生活的重压,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但磨灭不了他对绘画的热爱。“不论白天多累,不知怎的,一到晚上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找出纸笔,在微弱的灯光下画点什么,就像是要自觉完成艺术女神为我布置的功课。”

心疼他的境况,也珍惜他的天赋,李立老师为贺安成引荐了同学、画家陈白一。陈白一热情而细心地指导他画人物画。不到半个月,16岁的贺安成第一次公开发表了自己的美术作品——一张人物速写《收获马铃薯》,刊登在《湖南日报》上。

“几天后,我收到了报社寄来的4块钱稿费,这对当时的我而言简直是笔巨款。要知道,我平日里去推板车,累死累活一天才能挣几毛钱。”从邮局取出钱后,贺安成立即跑到湘春街的“和记粉店”,对着老板高声要了一碗“重挑”肉丝粉。他终于可以用自己艺术劳动的所得犒赏一下自己了。

为了生计,1955年秋天,贺安成来到株洲601厂工地打工挑土。1956年6月的一天,李立老师汗流浃背地来到工地找贺安成,劝他去参加湖北艺术师范学院的招考。在李老师的带领下,贺安成带着几幅画见到了招考老师雷必农。一个月后,录取通知书来了。

但几乎在同时,由于突出的绘画才能,厂里决定将贺安成破例从一个民工转为宣传干事,拿行政23级的工资。权衡之下,贺安成放弃了上大学,选择参加工作。

后来,贺安成还作为“农民画家”代表受邀到长沙开会,参加了时任省美协副主席陈白一主推举办的年画创作学习班。这期学习班的学员还有曾昭泳、邵春林、阳盛全等十来人,后来学习班被戏称是湖南美术界办班的“黄埔一期”。学习班之后,贺安成在一张4开纸上画了一幅《社里买了新式农具》。这幅画在《湖南日报》发表,随后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印刷成单张,在全省新华书店发行。

1958年底,贺安成被调至《株洲日报》任美术编辑,从此走上了专业美术工作岗位。之后,他又频繁受邀为省内各种展会和多家纪念馆画画,也经常有作品入选国家级画展。1982年,贺安成加入中国美协。

艺术生涯中,任凭是艰辛抑或顺利,贺安成一如当年那个被艺术之光照耀的少年,都孜孜不倦地沉浸其中,探寻艺术真谛。

2.用55分钟练基本功

《齐白石像》 综合材料 2022年

回首自己的艺术经历,84岁高龄的贺安成用孩子般天真喜悦的表达,说起了初中时在报刊上读到的一篇文章——

一名记者采访一位有名的钢琴演奏家,记者问:“假如上帝只给你一个小时,你会如何安排?”钢琴演奏家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要用55分钟练基本功,用最后5分钟演奏。”

这位钢琴演奏家的话,深深地打动了贺安成,并影响了他一生的艺术道路。“我一直牢牢记得这个故事,并始终用它来要求自己。”

贺安成记得,陈白一先生曾指导他,一定要多画速写,以弥补不能在专业院校里长期作画的不足,即便平时不能动笔,也要多观察,并凭记忆去画看到的东西。

纸和铅笔成为贺安成的随身必备品,用心观察成为他的生活习惯,自然界的风景、生活里的每个人物都成为他的“模特”。

在株洲601厂的工地、下放当农民的农村,只要下雨出不了工,贺安成就在工棚或农舍里画速写。那段时间,他画的那些反映农村生活的速写,频繁在《湖南日报》《湖南农民报》、北京的《中国青年》等报刊发表。

调至《株洲日报》后,他在工作中用钢笔画报纸插图,业余时间画水彩画。作画条件大大改善了,但他依旧没有忘记他的基本功训练——画速写。

贺安成说,自己无法统计出那些年到底画过多少张速写。

《维吾尔族女孩》综合材料 2011年

他常常随手掏出一块小纸片儿和铅笔就画起来,后来,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无法动笔时,就用眼睛仔细观察,用手指头在口袋里比划。有时听领导作报告,贺安成就用心观察领导的面部特征、形体比例和透视变化。领导们因此经常表扬贺安成开会专心,哪里知道贺安成“专”的是另一种心。

喜欢东张西望也成了贺安成生活中的常态。有一次,他在路边看见一个可爱的小孩,忍不住前后左右仔细打量。小孩的父母心惊肉跳,误以为他是人贩子。

如此扎实而长时间的基本功训练,让贺安成“造型来得很快”。

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潘世勋回忆,1975年在湖南韶山,韶山*同志旧居陈列馆(后更名为“韶山*同志纪念馆”)调集全国一批知名画家搞历史画创作。为练手,陈列馆安排几名讲解员做模特供大家写生。参加者有来自广州美院、鲁迅美院和中央美院的教师及几位湖南画家,共十几人。其中,有许多画家画得很好,但论画得最快和最为生动,却是贺安成。这颇令大家刮目相看。

1996年,贺安成在湖南国画馆举办“贺安成速写展”,湖南卫视与中央电视台都作了报道。其间,湖南日报社邀请贺安成为报社的70多名员工画速写像,每幅画上不写名字,贴在宣传栏里,供大家辨认。报社员工和附近市民争先观看。

之后还引得不少单位机构效仿,纷纷请贺安成给职工画速写像。贺安成把这当成是绝佳的速写机会,乐此不疲。

六十多年来,贺安成日复一日地磨炼着他的“基本功”,及至高龄,依旧笔耕不辍。

2016年,贺安成走进张家界,为农民、建筑工人、敬老院老人等画人物肖像写生。2019年,贺安成与百余名美术工作者在株洲共绘湘江美景。2020年,贺安成在短短的20天时间里,为湖南科技工作者作人物肖像写生近50幅。2021年9月,82岁的贺安成深入桂东,10天时间创作了30余幅写生作品。

3.深深地挖井,挖三口井

《苗族姑娘》 综合材料 2008年

有人说,贺安成,几十年如一日,在挖艺术的井。

“打井,就要深深地挖下去。”贺安成说道。

他的画笔,映照了自己这个“挖井人”的坚韧。

1968年冬天,正在长沙雷锋纪念馆画画的贺安成,受邀到韶山为陈列馆进行艺术创作。同行的还有陈子云、詹鸿昌、朱辉、黄铁山等20多位专业画家。

“第一次进行油画创作,就是画*。”贺安成受宠若惊,怀着崇敬的心情,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任务——一幅描绘少年*帮助毛四阿婆收稻谷的油画。

时值冬日,山里的田野早已没有稻谷和人烟,云彩也与夏日里急雨的云彩大相径庭。一个月的创作期限里,贺安成仔细揣摩试验,请教同行的画家,最终交出他的画稿。离开韶山的前一晚,领导给大家开总结会。看着其他画家的创作,想到自己的作品,贺安成很不满意。

晚上十点散会,画家们三五成群地休息游玩去了。贺安成取来创作组剩下的一个空画框,回到宿舍里,重新起稿描画起来,画年迈的毛四阿婆,画少年意气的*,画山雨欲来时的争分夺秒。一个夜晚很快过去了。第二天一早,同行的画家们惊讶地发现,贺安成的画居然变得如此传神生动,画布上的油彩还湿润着。这幅标题为《山雨欲来》的油画几年后还入选了全国性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山雨欲来》 油画 1968年

此后,贺安成又多次被借调到韶山画革命历史题材画。每次,他都抓住机会,如饥似渴地向同行的潘世勋、李骏、陈逸飞、恽积苍等画家讨教绘画技法,获益颇多。

在韶山期间,小儿子贺羽降生。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贺羽也渐渐走上了艺术道路。1983年,12岁的他获全国少年儿童美术大赛一等奖。

1986年,贺羽考上了中央美院附中,后来升入中央美院读本科,接着考取了当时中央美院院长、著名油画家靳尚谊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现在贺羽已经是中央美院的教授,也是中国写实油画领域的实力派画家。在此期间,贺安成一直湖南、北京两头跑,到北京照顾儿子,也在中央美院当起了“老学生”“旁听生”。

新世纪初,年过六十的贺安成已经退休,为了学习汲取更多专业知识,他干脆搬到了与中央美院仅一墙之隔的小区。正因为不断地学习,贺安成重新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200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寄来函件,为表彰总结贺安成的绘画艺术成绩,要支持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可是,贺安成觉得,自己沉淀得还不够,主动放弃了这个机会。此后的10多年里,只要他在北京,凡是美院里的各种展览活动总有他的身影,他也多次得到靳尚谊的指导建议。

201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华诞,贺安成受邀与湖南省委原*熊清泉来了一场书画合璧,展示45位湖南籍革命先驱和杰出*的风采。这是一次许多画家没有机会、也没有胆量接的“急活”。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要创作45幅作品。对72岁的贺安成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他把自己关在了房间里,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揣摩人物性格神情,除吃饭、休息外,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画画,时常一画就是十几个小时。

最终,他画出的这批人物传神生动、个性鲜明,有内涵、不概念,朴实无华、具有穿透力,展览也大获赞叹。

许多画家,一辈子只打一口井,钻研一个画种。但贺安成不然,“我同时爱慕着三位艺术女神——中国画、水彩与油画。”在贺安成看来,中国画深沉精妙,诗情画意,一笔一画都很有韵味;水彩像一曲轻音乐,轻快明丽,赏心悦目;油画像交响乐一样响亮浑厚,富有色彩感。

贺老说,自己一辈子就在这三种画中来来回回,“一段时间主画水彩,又怕冷落了中国画和油画。一段时间主攻油画,又担心对不住中国画和水彩。”他怀着对艺术的追慕,“挖井,并同时挖好三口井”。

凭着一股子坚韧,他的井里都冒出了甘泉。他画的水彩人物写生入选过全国性的水彩画展,伟人肖像国画系列举办过个人画展,油画《湘江两岸展宏图》等入选全国美展;他的作品将中、西画技法融为一体,线面结合、虚实结合,既古典又现代,深受称道。

4. 一场没有乐谱的演奏

《苗家姑娘》综合材料 2022年

采访进入尾声,贺老关于“55分钟的基本功”的描述和那些丰硕的成果,已精彩得让人如痴如醉。正当我们以为故事就此圆满的时候,最后5分钟的演奏登场……

贺老一个箭步,敏捷地从角落里拿出许多少女的、青年的、老人的肖像,成一字形摆开。房间似乎瞬间热闹起来,温婉的、明丽的、坚毅的、腼腆的目光向我们投射而来。

仔细凝视,才发现,这些人物的肖像线条如仕女画般,典雅唯美,来自国画的笔墨线条使画作逸气扑面。他们的面容柔软细腻,油画的块面恰到好处地表达出骨感和肉感,准确传神。他们的衣着与环境,则轻快明丽,那种朦胧与扑朔更为人物增加了神秘色彩,浓烈的故事感在涌动。

正当我们疑惑,一幅画中怎么会有如此丰厚的意蕴时。贺老兴冲冲地为我们示范了他的“绝活”。

一支毛笔、一点水墨,在一层透明的材质上,他以中国画的简练笔法,快速勾勒出一个女子的眉目肖像。而后,又叠上另一层透明的材质,以油画颜料,细细描绘出脸部的光影。末了,又在一张白色的纸上,用水彩颜料,轻涂慢抹,渲染描画出少女的衣着与背景。不到5分钟,收笔,“演奏”戛然而止,一位明丽的少女在眼前款款走来。

《花季少女》综合材料 2021年

整张画作,虚实相结,既有西洋画的写实和形似,又有中国画的含蓄与意境。若再多一分虚,或再多一分实,画作的意味都将消减。

“如果将整幅作品画得细腻写实,那艺术意味将大打折扣。”贺老解释,这是他近年来在综合材料画种上不断创新和探索的成果——一种在画面上将国画、油画、水彩画技法熔于一炉的画法。

这是一场没有乐谱的演奏,贺安成不再只是一位“演奏家”,而成为了一位“作曲家”。

齐白石“北漂”多年,衰年变法,开创“红花墨叶”大写意花鸟画风,是中国美术界的高峰,是湖湘的骄傲,也是贺安成的榜样。

“1957年夏天,我在北京有幸多次去跨车胡同拜见齐白石。他从一个乡村木匠最终成为一代宗师,是我最崇拜的偶像。”回忆往事,贺安成的眼睛闪烁着星星。

同样“北漂”多年,贺安成说:“自己每每以白石老人自励,不敢言老,更不敢故步自封。直到80岁,才体会到艺术的真谛。”长久以来,他与中国画、水彩、油画相伴。近些年,他一直在寻找一种方式,能够融合写意与写实。

没读美院,是他人生的一大遗憾。所以他在花甲之年后,一直坚持在央美学习。可正因为早年没有接受过科班的美院教育,多从实践中来的他不会给艺术创新设限。他反对照相式的摹写现实,追求凝练洒脱、不拘一格的写意方向,希望把“意”和“象”结合,作品既要“像”,又能蕴含丰富的内涵,给予人们更大的想象空间。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已经学会作画,它一秒钟就能画出一些画家可能一辈子都画不出来的复杂画面。”应对科技浪潮,贺老认为,现代的画家只能不断加强艺术性和创造性,而不是一味钻研表现手法,才能不被人工智能替代。

为了画出理想中的意象结合,贺老“搞尽了名堂”,先试验在宣纸上画水彩画,又试验画水粉画,“有时一个晚上,给几十张宣纸涂满水粉,等它晾干”,试验了许多种材料和方式后,最终才有了眼前的创作。

《韶山的祠堂》 水彩 2008年

今年4月26日,贺老将他的这批综合材料绘画作品搬到了北京798美仑美术馆·圣之空间,请专家学者们观摩、建议。著名美术评论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瑞林,著名油画家、中央美术学院基础部原主任高天雄,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中心主任徐铭等专家,以及中央美术学院部分学生看了之后,都纷纷赞赏。著名文学评论家贺绍俊还专门撰文《为审美打开一片新的疆域》,高度肯定了他的创新。

贺老说,今年9月下旬,他的一批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将在长沙与家乡父老们见面。

一场没有乐谱的演奏,即将公演。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