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西方海盗竞赛,荷兰为何能制霸航向东亚之路?

十七世纪西方海盗竞赛,荷兰为何能制霸航向东亚之路?

首页休闲益智海盗竞赛更新时间:2024-05-05

回到1620年代,从荷兰驶向亚洲的船员可能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

162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攻打葡萄牙人占领的澳门失败后,转而继续向东进行侵略,试图向明政府施压开海禁。这时候的舰队和商船,主要依靠葡萄牙人提供的海图在航行,但因为海图错误以及其他原因,经常出现船毁人亡的事情。

1622年,荷兰指挥官率领的东印度公司舰队,在收到了福建官方拒绝开放贸易的通知后,这艘船在台湾海峡漂流了两个月。他们开始担忧,因为制造这艘船的费用是由荷兰国家以及各个城市共同出资,如果没有赚回这笔钱,那回去根本没法交代。所以他们开始着手准备挽回措施,这一举措让他们后来制霸了欧洲通往亚洲的航道。

一、进行水文探测

不像现在可以由很多资讯那么发达,以前航海都是要靠前人传授或自己的经验。荷兰人明白,葡萄牙人的海图并不完整,于是他们开始了基础的水文探测,包括河流、浅谈、小岛等都要测量水深,并一一记录成海航日志。记录的目的,就是为了下一批从荷兰到东亚的商船能够更加便利和准确。荷兰国内交代那些船员,在船队航向亚洲路上,无论经过任何海岸,他们就在那里等待起风或涨潮。这一系列的水文探测包括三大要素,“海图”“海岸描述”以及“航路指引”。但是大自然诡秘莫测,有时候航路指引错误,船长就只能参照海图随机应变了。

二、寻找其他的海路

当时荷兰的船只,8米以上才是安全的水深,才不会因为海浪的上下波动让船体撞向海底。于是荷兰船员一旦进入没有标识的水道,或者海图表示水深不足8米的海域,船只就会放慢速度,并且水手与绳子一起,不断投下测深锤,来确定前方物件的距离,借此逐步寻找出了其他船队没有发现并且可以航行的水道。

三、减少商业成本

1620年代,荷兰东印度公司初到东亚,依靠的是葡萄牙人的海图,沿岸渔民以及大明水师的协助。但是到了1630年代,基于这些实地航海经验,他们开始修改船支的大小和配置,并实验各种航线,业主动测绘自己的海图。例如:在中国南海航行时,考虑到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的周期,以及台风季节的时候,荷兰大吨位帆船不易行驶,他们就改为可配置火炮的荷兰中型快船或中式帆船,这些船吃水浅也更易于操作、转向和登陆。

这时期,荷兰商船从东南亚运来香料,到日本换了银子,再用银子到大明交换丝绸,也就是拿各地特产进行交换。荷兰东印度公司就用这些水文探测资料,谨慎选择不同船只进行航行,从而降低“船毁人亡”的风险,大发横财。

然而荷兰海盗在明末清初时期,对我国的伤害是极大的,大家要牢记历史,避免再次发生这种屈辱事情。

(点关注,不迷路,喜欢的朋友欢迎点击关注,主页有更多精彩,谢谢!)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