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九江】之五:绘画中的大中路

【画说九江】之五:绘画中的大中路

首页休闲益智画画大游行更新时间:2024-08-02

(中国著名画家、书法家陈星平为本文题写《画说九江》)

文/孙海帆

如果说,首都和省会是国家和区域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话,那被誉为“赣北第一街”的九江大中路就是这座千年古城“永不落幕”的大舞台。

20世纪30年代的大中路与湓浦路交汇处(照片选自《浔阳记忆》,张廷提供)

自明清时期,这条还不叫大中路的九江城主要街道就是“政府部门”、“官员福利房”、“成功人士豪宅”所在的区域,也是车水马龙的近江交通要道;而自1861年九江开埠,这条“每一寸土地都曾布满洋人脚印”的街道上,从来都是“土洋结合”、商贸繁荣的人流密集区;

1950年大中路与交通路口的第一百货商场(照片选自《浔阳记忆》,张廷提供)

而从1949年一直到到 “火红的年代”,庆祝九江解放、支援“抗美援朝”、欢呼“公私合营”,以及各单位的“*思想宣传队”、庆祝“九大”胜利闭幕、由电瓷厂“江西第一管乐队”打头阵的游行队伍、迎接“王道广从北京请回*送给工宣队的芒果”等“群众聚会”更是让这条路被燃到了“史无前例”的沸点。

九江画家吴振翔绘《1958年国产解放牌汽車到九江》(王珍平提供照片)

此后,大中路虽被改造为历史文化步行街区,街道更整洁了、房屋也修葺一新,夜晚霓虹耀眼,商家促销声此起彼伏,但就如“老上海”已不太去南京路一样,许多“老九江”也把大中路“让给了”来自各地兴高采烈的游客。

今日大中路夜景(网络图片)

不过,除了“老屋”在大中路沿街的居民,九江有一群人对大中路“当仁不让”,这就是文史研究人员和曾经画过、现在还在画大中路的画家们。

许坚《九江大中路》 (选自《九派文旅》“笔歌墨舞赞九江——书画名家齐贺九江荣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文)

画家李海林于大中路改造前夕拍摄的实景之一(李海林提供照片)

2021年8月,为庆祝建党100周年,九江文联、美术馆、美协及写生画会举办了一次《九江历史建筑美术作品展》,写生画会副会长陈玲荣在画展前言《岁月流痕》中写道:

李杏《大中路洋街》 (选自公众号《浔庐画语》“岁 月 留 痕 ——九江历史建筑美术作品展)”一文)

“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很多老的建筑都在逐渐消失,保护和记录历史老建筑也变得刻不容缓。两年前,九江写生画会依据市政府历史老建筑保护名录,启动了历史老建筑写生创作活动,就是想尽一个九江市民、一个九江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把有筋骨的,有历史印痕的历史建筑用美术的形式创作出来,体现城市的历史与厚度,展示九江城市历史建筑独特的美。九江写生画会28位老师积极参与了这一活动,历时近两年。”

袁庐明《大中路之一,二》 (选自公众号《浔庐画语》“岁 月 留 痕 ——九江历史建筑美术作品展)”一文)

在展出的众多作品中,有李杏、胡有源、陈玲荣、叶小华、程菲、袁庐明、李义清、帅汉钟、吴斌等多位画家不约而同地以了大中路上的“历史建筑”为写生对象,这不仅说明大中路是九江历史建筑的“博物馆”,也说明这些老建筑是“有筋骨的,有历史印痕”,值得好好用绘画记录下来。

程 菲 《九江老街之一、二》 (选自公众号《浔庐画语》“岁 月 留 痕 ——九江历史建筑美术作品展)”一文)

毋庸置疑,因 “破四旧”和“城市变迁”,大中路是曾经被严重“伤过筋,动过骨” 的,而家在西园的饶国安、大中路362号“徐宏昌绸布庄”的后人徐东林,陶瓷之家的长子李见深以及成南炎、成南翔兄弟、孙九斌、黄震九、张驰、吴西屏、车忠阳、罗建华、彭孟芝、朱煌、陈玲荣、王珍平、苏晓鸿等九江一批“456”年代出生的画家,则都是大中路“巨变”的亲历和目击者。

2011年大中路改造之前街景(严耀喜摄影)

所以,当他们“走过路过”大中路的时候,那些业已消失的西式建筑结构及装饰,“上门板”的中式门店和彩绘立体雕塑以及老字号、名店铺等“四旧”又会浮现在眼前,这时,老建筑遗存是勾起他们记忆的媒介。

李义清《大中路之一、二》 (选自公众号《浔庐画语》“岁 月 留 痕 ——九江历史建筑美术作品展)”一文)

所以,仔细欣赏画家们“大中路”的画作,可以看到他们用画笔对大中路“伤痕”的抚摸和修补,可以透视到深藏于他们内心深处大中路的芳华与风姿,可以理解他们用符号和变形手法对“心疼”的转译,当然,更可以看出他们的对保护老建筑的“责任与担当。”

帅汉钟《老街新貌之一》 (选自公众号《浔庐画语》“岁 月 留 痕 ——九江历史建筑美术作品展)”一文)

和画家们充满时刻感、片段性、形象感的表述不同,饶国安的邻居、诸多毕业于九江五中的画家的同学、如今著作等身的九江文史专家张廷对大中路的研究则是理性和整体的。

吴斌 《大中路华通巷》 (选自公众号《浔庐画语》“岁 月 留 痕 ——九江历史建筑美术作品展)”一文)

在一篇题为《浔阳街巷—大中路沿线区片地名概述》的文章中,他不但对“拥有丰富的城市文化内涵,极具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价值和九江这座城市的一方地标符号的大中路沿线区片地名”八角石(八角市)、六角石(塔公祠)、四埠头(四码头)、西园(梅绽坡)、西门口(西门内、西门外)逐一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梳理和人文往事的叙述,还详细地介绍了大中路的由来:

九江文史专家、古钱币收藏家张廷

自明代开始,以九江府署驻地为中心,西面主干道称:“府治西街”,东面主干道称:“府治东街”。清代中后期又划分为“西门外大街”“府前正街”“府城东大街”三段。清末民初,则较为明确划分西门外至龙开河为:“西门外正街”,西门内至八角石段为“西门内正街”,八角石至东门口为“东大街”。自九江府拆城修路后,基本上以西门口为中心,分别称谓“城里正街”和“城外大街”。1928 年贯穿东西街道后,正式命名:“大中路”。(《冯晓晖》公众号转载2021年出版的浔阳文史参考资料丛书《浔阳街巷》)

张廷主持编著的九江文史书籍

“横看成岭侧成峰”,同一条大中路在文史专家和画家眼中有着“相同又不同”的文化和审美价值,建筑学家、画家罗建华的视角则处在这两者之间。出生于1958年的罗建华是原九江市建筑设计院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江西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水彩艺术委员会会员,九江水彩艺术委员会会员,前面提到的九江写生画会对老建筑的写生活动,正是依据罗建华所提供的“九江40处历史老建筑保护名录”进行的。

罗建华

在20世纪初,欧美建筑师正引领着他们的城市“走向新建筑”,于是在殖民扩张所至的租界和周边,也几乎与世界建筑发展潮流同频,是世界“新式建筑”的翻版与集合,这让九江也和上海、广州等中国城市一样成为当时“最时髦”的城市之一,正因为此,家在被“洋房”包围的西门口的罗建华“耳濡目染”,在学习绘画的同时开始对建筑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后终走上了建筑之路。

罗建华水彩写生《青藤小院》 (选自公众号《浔庐画语》“五月微风--九江写生画会瑞昌采风)

同样是九江写生画会会员,在面对历史建筑时,罗建华不但有再现“九江城市历史建筑独特的美”的冲动,更有将这种冲动付诸行动的愿望和资格,他是九江城市建筑专家库的成员,也曾和九江文史专家汪建策、张廷,画家徐东林、饶国安等文史艺术小组成员一起赋予包括庾亮南路等诸多“历史老街区”、“老建筑”新的生命和活力。

原九江市建筑设计院院长罗建华与设计团队在98抗洪纪念馆工地现场

令人费解的是,除了“新近写生”的大中路绘画作品外,罗建华和前面提到的一众住在这条路上的画家能拿出“当年画的画”的凤毛麟角,是在时光中耗散了?是“熟视无睹”还是不愿触碰?是现在“找不到感觉”还是怕下笔过于沉重?画家们的心理目前不得而知,这有待于“画说九江”进一步的搜集与探究。

罗建华水彩写生《水乡江家岭》 (选自公众号《浔庐画语》“五月微风--九江写生画会瑞昌采风)

好在,在一堆“建筑效果图”中,罗建华找出一张前些年的《大中路西段街区肌理》研究草图,这是一张建筑绘画意味的大中路鸟瞰图。在建筑学上,肌理是指由各种表皮材料、建筑构件以及它们的排列组合所形成的组织结构,它和点、线、面、色彩等元素共同引发人的审美情感。

罗建华手绘《大中路西段街区肌理》研究草图

画家李海林于大中路改造前夕拍摄的实景之二(李海林提供照片)

罗建华的这张“肌理研究草图”结合了大中路的现状、历史图片和自己记忆中那些“徽派”和西洋建筑装饰符号,对大中路的“筋脉”进行“深层的抚摸与修复”,在明确、清晰、轻快的线条和色彩中,建筑新生的蓝图也逐渐清晰起来,这就是一个建筑师眼中未来的大中路,更是“新九江”的闪亮名片。

由九江博物院原馆长汪建策主理、罗建华主持设计的九江博物馆新馆

街区和建筑因人而有生气,而于普通人而言,无论大中路盛衰如何,它从来就是九江“世俗神话”的一部分,在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活色生香的故事。

吴小京80年代的速写《锯木头打家具》

在为数不多的大中路画作中,吴小京80年代的速写《锯木头打家具》展现了故事中的“动作”,陈玲荣2006年画的“大中路西段刘胡兰食堂边摆了30多年的剃头挑子70多岁的老剃头匠”是故事中不可磨灭的人物。

陈玲荣水粉作品《大中路西段老剃头摊》

孙九斌的于1976年在自家屋顶画的“大中路全景”烘托了故事的气场,而他另一幅《1979年大中路最西头几个店铺的傍晚》则是他“大中路故事”的一部分:

画家李海林于大中路改造前夕拍摄的实景之二(李海林提供照片)

“关于大中路,能回忆的往事较多,可惜没画。我家就住在大中路的黄金地段551号,后重编门牌改为360号,位置在梅绽坡斜对面。早年,家父在此开了一个手工制作牙刷的作坊,叫“醒狮牙刷店”,到1966年底关停。

孙九斌1979年油画写生《大中路最西头几个店铺的傍晚》

我家对面有个油漆社,经常看到油漆师傅过滤生漆,或者给汽车尾部喷车牌号。我喜欢闻那种味道,喜欢看师傅们工作的过程,但常常会被师傅们驱赶。那是因为师傅怕我们小孩油漆过敏。

孙九斌在大中路上的老屋(孙九铭提供照片)

张廷编辑《百年西园》一书内的“孙九斌”老屋照片(杨军摄影)

油漆社隔壁是一家出租商店,后来改为著名的“汤圆大王”,老板姓柳。他家做的芝麻汤圆和萝卜粑很好吃。记得一次有两个外地人打赌吃汤圆,一个人一口气吃了六十多个,看热闹的人围了一大圈,当然钱归另一人出了。不知道那人后来肚子是否受得了。”

孙九斌1976年画于自家屋顶的《大中路》

对于居住在“大中路商圈”以外的画家来说,虽然表述没有“原居民”那样“含情脉脉”,但当年他们在画作上的“随记”却“言之凿凿”。1983年元月2日,九江师专美术专业恢复高考后第一批毕业生,当时正在江西财校从事宣传工作兼书法教师,时年34岁的陈星平和画友兼同学魏康宁带着速写本,在刺骨寒风中走过李公堤、环湖路来到大中路的西门口,在这里记录下了40年前大中路热气腾腾的景象。

陈星平1983年大中路速写之一

画面上众多身着80年代服装的市民或修鞋补衣、或守着摊子卖“蛤蟆镜”、或在小食店餐饮,或扎堆聊天看热闹,场面轻松热闹,画面饱满热情,准确地传递了商业氛围在大中路复兴的信息。陈星平在画上说明“九江市大中路是市里的商业区。店面满街都是。文化大革命此路更名为东风路。打倒四人帮以后,拨乱反正,大中路又更正本名了。新年的第二天,行人特多。”

陈星平1983年大中路速写之二

画家的旧作,不仅是往事的“实况录影”,也是自己在艺术道路上留下旅痕,1999年,陈星平在其中的一幅画上写下一段话,从中可以看出他对过往的总结“习画途中一直对风情速写颇感兴趣。技法上受连环画影响,曾临过戴敦邦、贺友直、丁世弼、施大畏等人的连环画。而好的速写应更充盈活力,活泼泼地、不应有连环画习气。”而说这番话时,他已经经著名画家程十发举荐,作为“引进人才”在上海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艺术系任教11年了。

陈星平

如今陈星平是著名中国画家、书法家,曾在国内外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发表大量作品。作品多次获全国金奖,先后被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首都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收藏。

2000年陈星平在《陈星平戏剧人物画展》开幕式上与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秦怡、焦晃在一起

同时,他的国画《老寿星》在联合国大厦美术馆“百年沧桑,共创和谐,全球华人书画精品大展”获金奖,并赠联合国收藏。另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开个展。作品被上海世博局赠国际展览局、F1国际赛车上海赛事、ATP网球大师赛上海赛事等活动中“闪亮登场”。2022年,陈星平还获得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国际和平艺术家”的称号。而所有的这一切荣光都起步于文脉深厚的九江和曾经“很国际化”的大中路,这里有他青春的脚印和曾经雕刻过的时光。

陈星平获“2023年联合国邮票上的国际文化大使"荣誉称号 (大图:是上海老城厢小南门)

钟表记录时间的刻度,而对九江人来说大中路上的“钟亭”却镌刻着年轮,鈡亭现在交通路口,虽然已不在大中路的原址,但看到它,许多老九江还是有到了大中路的既视感。

1930年前的大中路钟亭(照片选自《浔阳记忆》,张廷提供)

九江文史学家冯晓晖的公众号《冯晓晖》以九江文史为主题,在2023年11月28这一期,转载了一篇由九江资深文史专家陈新代所撰写的《西门口钟亭轶事》的文章,文章详细介绍了“钟亭”来历:

九江文史专家陈新代

“大中路修成后,时任九江县公安局长吴懋松,在办理一起商业诈保案中,获得一笔办案经费,后从中提成大约2000块大洋,在西门口街中心建造了这座钟亭,以壮市容,并方便人们计时。上面的时钟,是九江亨得利钟表行提供,下有亨得利的名号落款。”

陈尚秋风俗画“民国大中路钟亭"(选自陈尚秋绘画、陈珑配诗的《能仁绘声》一书中“乡风民俗”,张廷提供)

“到了1935年5月,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推行‘新生活’运动,成立了新生活促进会,九江地方政府为了宣传新生活,在大家注目的钟亭上,将新生活的一些内容四面书写装嵌在其上,如北面钟亭上的内容是:‘约会守时间,行人靠左走,遵守公共秩序,实行新生活’。依现在人们的眼光看来,这些内容实在是太初级了些。”

移址重建于交通路口的新钟亭(选自公众号《冯晓晖》原文配图)

陈新代是九江文史专家,也是一位很会讲述“九江故事”的老人,他在许多文章中对九江地理掌故、历史钩沉、名人轶事、江湖传说都作出了有依据、有趣味、有温度、和带“揭秘性”的讲述,而他自己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能写绘画”,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画下了九江各个时期的城市风情,这些绘画也和他的文章一样,成为九江文史中重要的资料。

陈新代1959年绘的九师附小中操场(选自公众号《冯晓晖》“浔城故事 | 老石 ——童年趣忆(上)”一文)

有句话说“时间就是价值,积累就是财富”,经过时间的沉淀,陈尚秋、陈新代、汪昌炽等老一辈的画作已经凸显出珍贵的价值,而假以时日,所有有关大中路的绘画都会成为“大中路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而细品他们的作品,可以看出他们“见证”的角度和内容也颇具个性和情怀。

胡有源油画作品《梅绽坡巷》

胡有源画的“大中路”系列笔法厚重,色彩浓郁,油画与建筑肌理相得益彰,在绘画主体上,作品聚焦在那些西洋古典主义风格的元素,建筑和各种样式的柱、墙、窗、门头目不暇接,而重要的特点是,这些绘画都金碧辉煌,让“大中路”有了精神的“教堂”模样,而在金光中,画家仿佛看见了自己的父母。

胡有源油画作品《都府巷》

1949年,九江刚刚解放,长江轮船进港的汽笛又在大中路上回响,一对新人带着“神的旨意”兴奋地走在 “原汁原味”的大中路上,他们是胡有源的父母,九江青年胡其春和北京姑娘刘淑荣。

胡有源1974年素描写生父亲胡其春

25年后,胡其春17岁的长子胡有源给他画了一张素描写生,画中的“胡老师”神情严肃,穿戴军装样式的大衣帽子,俨然是一位解放军的指挥员,而实际上,他是九江二中(同文中学)的音乐老师和一位“低调的不能再低调”的神职人员,对此,胡有源回忆说:

胡有源油画作品《大中路租界》

“我爸妈是大学同学,解放前南京‘金陵神学院’时同学,大学毕业时正值刚解放,国家需要人才,本来他俩已在出国名单中,根据需要留下来为新中国教育服务,

胡有源油画作品《大中路亨得利钟表店》

我妈先是小学教师,后来调进二中教英语,我爸先是在九江师范教音乐(他的英语水平也很好,可以和老外正常对话)所以在二中音乐和英语都教过。他钢琴及手风琴都擅长,是江西省基督教爱国会副主席,九江市主席,市政协常委,爸妈均是牧师,我便是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

胡有源油画作品《大中路老银楼》

在牧师家庭长大,又住在二中内原外国牧师留下的房子里,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环境影响就是贯穿在胡有源所有美术作品中的人文底蕴,所以,不论他在画风上如何“变法”,但“爱”都会流淌在他笔下的自然风光和城市风情中。

胡有源油画《大中路》

从居住地来说,胡有源也属于大中路的“圈外”人士,青年时期,他去大中路和长江边写生,总是在经过环湖路的时候叫上叶小华,叶小华是个兴趣爱好广泛的人,除了画画,吹拉弹唱样样不拉,所以,每次胡有源在他楼下高声叫他去写生时,第一个跑下来的是住在叶小华隔壁的、现在的中国水利专家兼画家陈敏建,接着才是刚放下乐器,慢腾腾下楼的叶小华。

中国水利专家陈敏建

陈敏建2022年油画作品《微风-疗愈》

叶小华也是九江师专美术专业的1981年的毕业生,1989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油画专业。现在是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水彩艺委会会员,九江写生画会副会长。在他的作品中,也有两幅有关大中路的水彩,不过,与其他画作相比,他的作品直接表现了大中路的今天。

叶小华水彩写生大中路之一

对今日的大中路,有关介绍上这样描述:

大中路步行街全长2100米,路宽10到14米,含支巷若干,与浔阳路商业街共组大中路商圈,其规模和商业人气在江西省首屈一指,与南昌中山路步行街并称为江西省两大商业步行街。

今日大中路(网络图片)

叶小华水彩写生《四码头》 (选自公众号《浔庐画语》“岁 月 留 痕 ——九江历史建筑美术作品展)”一文)

600年岁月洗礼,大中路今天已成为九江的时尚地标。这条路是岁月流淌的传奇街道,自古商贾云集,千百年的商业人气和九江美女帅哥都流经这里,千余年的九江美食在这里汇集,它照亮九江的夜与昼,点燃整个城市的浮华,成为九江的时尚之心。”(摘自《百度百科》)

叶小华水彩写生大中路之二

从画面内容上来说,叶小华的“大中路”表现的“是这个意思”,但是,画家在绘画中的选择往往会暴露他内心深处的“秘密”。叶小华两幅画都是逆光中的“大中路”,在老道的水彩画技法中,虽然在细节上再现了时尚和现代,但是强烈的光线对比、有层次的建筑轮廓、行人长长的阴影,都给人这里是“时光隧道”入口的感受,它会通向何方?不言而喻。

多才多艺的叶小华

“回忆”有关大中路绕不过的话题,对此,画家陈玲荣也有话要说:

“同学朱煌就住在大中路和湓浦路交叉处,两边都是店铺,有卖南杂日用品的,有卖布的,尤其是以前的银楼很气派,有三到四层高,当时已是冲天的高楼了。前脸大多是哥特式风格,门窗都用精美的纹饰装饰,有的二楼临街的门都配有铁艺阳台扶手,窗户围个栏,摆些花草,颇有洋街的风情。

这条路上有家黄利源酱菜店,有次我和同学朱煌,肖明放学经过,闻着水酒的香气一阵阵从店里瓢出来,我们凑着分币每人买了一大碗,回到屋里大人说你怎么脸红得像猴子屁股,头也晕晕的,不晓得水酒也这么厉害。1978年高考前,每天下午放学就在朱煌三楼屋里摆静物石膏像画,还规定每天要临摹一幅素描头像,画累了就扒在窗户上看街上的红男绿女们。”

图文“双管齐下”是从事过新闻工作的陈玲荣的回忆方式,而他文中常提到的“小画友”朱煌由于“少小离家”,当年的“扒在窗户上看街上的红男绿女”的绘画已经遗失了。

朱煌为上海长寿路3.12公里景观道路整体规划设计日以继夜工作

不过,如今已是国内著名公共艺术家的朱煌在包括上海长寿路整体道路景观改造工程、浦东世纪大道雕塑“东方之光·日晷”、“世纪晨光·沙漏”、五角场“上海科技之门”以及“上海金茂大厦·君悦酒店”和新近的华为东莞松山湖总部的系列雕塑等艺术项目设计与制作过程中,也许心中会浮现出过往大中路的流光溢彩和经典符号,对此,谁又能说回忆不具有现代性呢?

朱煌设计的部分上海精品景观项目

朱煌为华为东莞松山湖项目研讨

这次,在看到《画说九江》系列文章之后,远在他乡的朱煌感慨地说:

“《画说九江》自九江开埠以来码头文化的繁荣发展历程同近现代九江绘画相交织,清晰感受到九江绘画事业的发展线索,和熟悉的名家老师同学对绘画的执着追求,勾勒出九江绘画发展轮廊,展示不同时期九江的绘画大师们与城市特色码头水文化的融合与艺术再现,九江历来人才济济、佳作荟萃、名城出名人。”

朱煌(左一)与陈逸飞(左三)等艺术家在项目落成典礼上

在本文行将结束时,收到两幅来自大中路“原居民”饶国安老师和卢青云合作的国画作品,虽然还是“新作”,但是如果给画面配上音响,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码头文化的繁荣发展”时期的时代气氛,这也是“新生的大中路”的底蕴和灵魂(未完待续)

饶国安、卢青云国画《柴桑清趣图》(中的“四埠头”)

饶国安、卢青云国画《柴桑清趣图》(中的大中路)

同一地段大中路80年前后的对比(严耀喜制作)

花絮

《画说九江》推出四集,得到九江各位画家老师和社会相关人士的热情鼓励和支持,由于时间缘故,很多与主题相符的作品在文章推送后才搜集到,在此,我们将相关作品和作者简介发表于文后,余音袅袅、锦上添花:

一、《绘画中的烟水亭》未及收入作品

童木林1970年代油画写生《烟水亭》

罗建华1977年油画写生《烟水亭》

画家简介:罗建华,1958年生,原九江市建筑设计院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江西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水彩艺术委员会会员,九江水彩艺术委员会会员。

卢自然油画作品《烟水亭》两幅

画家简介:卢自然,1960年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市。1984年毕业于江西文艺学院。1986年——1987年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1989年——1992年美国纽约库柏联盟艺术学院留学。1997年在美国纽约苏豪区ARIELGALLERY参加“i nvocat i on of mystey”四人书展,1992年至今作品在美国洛杉矶、圣地亚哥等地多次展出。2003年在北京宋庄美术馆主办卢自然风景油画个人回顾展。

二、《绘画中的浔阳江》未及收入作品

李杏水彩画作品《长江瑞雪》(《美术》杂志2008年9月发表)

画家简介:李杏,著名水彩画家。1945年生,江西庐山人,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结业于中国水彩(国际)高研班。曾任江西庐山美协主席、庐山画院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协水彩画艺委会顾问、南昌大学兼职教授,2016年获中国文联《全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文艺工作者》殊荣。

童木林1970年代水粉写生4幅

画家简介:童木林,1957年生,江西九江人,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三级美术师,现任职南昌铁路局九江铁路俱乐部。1989年在中国美院(浙江美院)油画系进修。其作品着力于描绘铁路行业跨越式发展中取得的崭新成就和铁路人的精神风貌,在业内极具影响力,深得同行好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铁路美展,全国、省区美展,并在全国多家报刊及《美术》专业杂志发表。

李义清“长江的船”系列油画11幅

画家简历:李义清,1955年生,1991年中央美院进修油画专业,后随美院侯一民、李林琢先生制作大型浮雕壁画多年。2012年中国当代油画联展,2013年相约上海国际艺术展,2013、2014年江西省油画展,2015年南京国际美展、中易购画展“暗浮”,2016、17年江西省油画展,2018年春风拂面——武汉美术馆甪直写生展,2019年春风拂面一一武汉美术馆米脂写生展。

罗建华1977年长江写生3幅

二、《绘画中的龙开河》未及收入作品

李海林九江龙开河口水粉写生习作(1976年画)

画家简介:李海林,湖北黄冈人,出生于1957年二月,高级工程师,高级室内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江西美协会员,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特聘教授。1989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90年至1998年主要从事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与装修工程工作;1999年至2003年特聘南昌大学从事艺术设计教学工作,2004年至2017年就职于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从事艺术设计教学工作,2018年至今特聘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主要从事艺术设计美术基础教改研究工作。

卢自然油画作品《龙开河铁桥》

罗建华1977年九江龙开河水粉写生习作

陈玲荣水粉作品《记忆龙开河》

画家简介:陈玲荣,九江市人。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水彩画艺委会委员。九江油画院画家。九江写生画会副会长。高级工艺美术师,主任编辑。作品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美展,被机构和个人收藏,2022年10月人民日报客户端作专题介绍。

声明:

1、感谢微信工作群《画说九江》的所有画家老师饶国安、徐东林、吴西屏、李杏、孙九斌、包泽伟、李见深、童木林、胡有源、吴小京、陈星平、邢世平、罗建华、陈玲荣、朱煌、叶小华、魏康宁、王珍平、彭孟芝、胡立伟、郭军、游江胜、李晔、蔡志平、李海林、苏晓鸿、严明、余浔军、陈敏建、严耀喜等对本文文字内容提供的指导及修改意见以及提供绘画作品并授权发布!

2、特别感谢九江文史专家张廷研究员、冯晓晖教授!

3、画家、专家排名不分先后,本文若有遗漏,欢迎补充并敬请谅解!

4、因条件所限,文中绘画作品搜集有限,欢迎继续提供作品、作者及创作中的故事;

5、文中网络图片发布未经原作者许可,若有异议告知我们即刻删除,在此向原作者致意并感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