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军航空兵拿着轰-6D玩的不亦说乎的时候,空军航空兵也开始在轰-6身上做文章了,同样基于轰-6D型轰炸机开始改进自己的轰-6H型轰炸机。和轰-6G比较类似,轰-6H型轰炸机对航空电子系统、火控系统进行了更新,但有所不同的是,它携带的是K/AKD-63型空面导弹,该弹采用了“人在回路”与电视制导模式,为此轰-6H又另外配备了中继数据吊舱。
其实咱们对轰-6的改进已经达到并超过了苏联空军远程航空兵、海军火箭航空兵对图-16型轰炸机的改进程度。由于轰-6的机体和动力系统没什么变化,在飞行性能上始终没有太大的提升。
轰-6的主要发展型号为空军型的轰-6H和海军型的轰-6G,相比此前的轰-6,机体没什么变化,主要换装的脉冲多普勒雷达、电子战系统、火控和导航系统等,外观上最明显的变化为机翼下的外挂架增加到了4个。
轰-6H配套搭载的是鹰击-63型空地导弹,对于大中型目标具有很强的超视距打击能力,是当时国内最可靠的空中远程打击力量,不过轰-6G却没有那么顺利,配套的鹰击-12反舰导弹的研发并不顺利,不得不先搭载射程200公里的鹰击-83亚音速反舰导弹,但是鹰击-83虽然能力不错,仍然难以对航母战斗群形成有效威胁。
安装了对地雷达的轰六H
直到射程超过300公里的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服役,轰-6G才达到预期的状态,在东风系列反舰弹道导弹成熟之前,轰-6G 鹰击-12是我们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核心反航母力量。
轰-6G
随后,在轰-6G、轰-6H的基础上,中国航空工业拿出了轰-6第二阶段改进型的最后一个型号轰-6M。相比之前的所有轰-6型轰炸机,轰-6M的机体设计与飞行性能没有太大的区别,但进一步强化了航空电子系统、火控系统的设计,能够携带中国空军、海军的大多数空对面导弹,如K/AKD-63型、YJ-83K型不用说了,甚至YJ-12A和K/AKD-20也同样可以由轰-6M携带,大大强化了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