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革命:攻城火炮的成型打破了围攻战中进攻与防御之间的平衡

火炮革命:攻城火炮的成型打破了围攻战中进攻与防御之间的平衡

首页休闲益智火炮战役更新时间:2024-05-09

所谓火炮革命,是指15世纪前期由于火药武器的完备成熟而导致的军事革命。关于谁是火药和火器的最初发明者,在西方曾有过许多传说。出于对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崇敬,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弗朗西斯科彼特拉克认为,古典时代肯定已经对火药的使用有所了解。与彼特拉克有着相同想法的还有教皇庇护二世,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在荷马和维吉尔的作品中,我们可能发现对现时代使用的所有武器的描绘。”15世纪时,甚至有人认为阿基米德就是大炮的发明者。依照另一位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比奥.弗拉维奥的说法,火药的发明者是14世纪中期的一个德国人。根据西班牙的一些资料,是摩尔人在1334年对阿方索十一世的战争中首先使用了火药。

西方列强曾经凭借火药武器的威力在全世界范围长期处于所向无敌的地位,所以对于许多现代的西方人来说,仍然难以接受火药是由既远离欧洲又非基督徒的中国人发明的这样的事实。比如,查理.奥曼爵士认为,把火药的发明归功于中国人、阿拉伯人或印度人,都是由于现代学者对于上述国家编年史中发现的某些描述军事器具的词汇之真实意义的误解。“根据海米上校在其所著《炮兵起源》一书中的论证,英国学者“奇博士”罗杰培根(约1216-1292)最先发明了火药的制造配方。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这一说法尽管流传甚广,却并不为人所接受。

事实上,大约在公元9世纪末,中国古代的炼丹家们就发明了黑色火药。宋仁宗时,曾公亮等所著《武经总要》(写于1044年)中就已详细记载了火药的制造配方。“在经过长期的争论以后,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人怀疑中国人最先发明火药,而后经过穆斯林的地区传播到西方这一事实。

麦克尼尔在《竞逐富强:公元1000年以来的技术、武装力量和社会》当中的一句话,反映了西方人在这一事实面前的无奈,同时也道出了另部分的事实,他写道:“即使关于火药及大炮的构思是从中国传人欧洲的,但是事实上,欧洲人在大炮设计方面很快就超过中国人和其它一切民族,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直在这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

有几份13世纪的阿拉伯和欧洲的原始资料提到过火炮。其中一份材料显示,在公元1284年防卫佛里的战争中,欧洲已经出现了原始的火炮。但这一材料的可信度受到怀疑。目前认为,关于欧洲人使用火炮可靠的最早记载是在1324年左右,而已知最早的关于欧洲火炮的图示绘于1326—1327年。总之,现在学者们几乎-致地认为,火炮出现在欧洲战场上大约是14世纪早期的事。

克利福德.罗杰斯在《百年战争中的军事革命》一文中指出,14世纪早期的火炮规模小造价也低,一门炮大概只有40磅重:在当时,火炮的威力并不比传统的攻城装置强。“恩格斯在《军队》一文中对14世纪火器在欧洲战场上的作用有过一段描述:

法国和欧洲其它各国是从西班牙的阿拉伯人那里得知火药的制造和使用的,而阿拉伯人是从他们东面的各国人民那里学来的,后者却又是从最初的发明者一-中国人那里学到的。在十四世纪上半叶,欧洲军队最先开始采用火炮;这是种发射石弹的笨重的大火炮,只适用于围攻战。但是不久就发明了轻火器....但是,由于枪身短而重,明火枪只能射到很短的距离,而导火索是准确瞄准的几乎不可克服的障碍:此外,它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缺点。到十四世纪末,在西欧任何一国军队都已有炮兵和装备明火枪的部队了。但是,新武器对整个战术的影响是极不显著的。无论是火炮或者是轻火器装填弹药都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又非常笨重和昂贵,因此甚至到1450年也还不能代替弩。

这段话精辟地论述了火药武器刚刚传入欧洲时的种种缺陷:射程短、准确性差、发射频率低,而且又很笨重。此外,杰弗里.帕克在《剑桥战争图鉴》一书中也指出:“早期的火炮只有有限的射程.....在中世纪的战役中,火炮很少能发挥决定性作用,发射火炮首先是为了威吓而不是真正*伤敌人。”

例如,在1346年的克雷西战役中,英国人发射大炮就是为了惊吓那些来自热那亚的弓弩手。总之,最初的火炮由于存在威力小、发射频率低、准确性差及炮身笨重等缺陷,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

尽管其在战争中的作用还很有限,但火炮传入欧洲以后的一个世纪里,无论在使用数量还是在单个火炮的规模方面都有稳步的发展,只是这种发展在14世纪还不足以对战争过程产生决定性影响。当时的许多战例表明,在15世纪30年代以前,火炮在攻城战中的作用通常只是向城里发射炮弹来破坏房屋和教堂,以促使守军投降。比如,在1418年的瑟堡围攻战、1418—1419年的鲁昂围攻战、1420年的梅伦围攻战,以及1424—1425年的吉斯围攻战都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些战例中,被围困者最后出来投降,并不是因为攻城者的火炮对他们的防御工事造成了决定性破坏,而是由于其它各种原因。在*中,火炮的作用比在攻城战中更小。

然而,大约在1400—1430年这段时期,在炮身的设计、装填弹药的方式以及火药配方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改进,大大提高了火炮的性能。首先是火炮的炮管开始变长。1400年时,欧洲大部分射石炮的炮管长度都不超过其发射炮弹直径的1.5倍,到了1430年,炮管长度对炮弹直径的比例达到3:1.甚至更大。炮管的加长延伸了火药推动炮弹加速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炮弹出炮口时的速度。正如当时的火炮专家已经认识到的,这种改进可以显著提高火炮的爆炸威力和射程。

此外,炮管的加长还使装填炮弹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在使用短管射石炮时,火炮的装填过程非常复杂:先在炮管后五分之三的空间装上火药,紧接着的五分之一空着,最后的五分之一用软木塞塞住,然后用软木楔子把炮弹固定住。为了减少因塞子不严密而损失炮管中的压力,必须用掺着麦秸的稀泥封住软木塞,并等到泥干后才能发射,而且在发射以后要等到炮管凉下来才能重新装填弹药。在这种情况下,一门炮一天当中能发射三次就已经是奇迹了。在炮管加长以后,塞子不严密导致的压力损失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也就不再需要用泥封炮口。这就大大提高了火炮的发射频率。

与对火炮的改进大致同时,在火药和炮弹的制造方面也出现了重要变化。在1400年左右,欧洲出现了用硝石、硫磺和木实制造火药的最佳配方。1410—1420年,欧洲大陆普遍开始使用颗粒状的火药。以前使用的粉术状火药经常会在运输过程中使组成它的硝石、硫磺和木炭分离,颗粒状火药则不会有这种问题。重要之点在于,颗粒状火药点火快,爆炸威力更大,因为每个小颗粒的暴露面都可以立即燃烧。据一些当时人估计,颗粒状火药能比粉末状火药增效三倍。另一方面,15世纪早期开始使用的铁弹或铅弹比石弹能造成更大破坏。

15世纪前期火炮和火药制造等方面的一系列改进,使欧洲火炮的爆炸威力、射程、发射频率及准确性均得到显著提高。这些改进加在一起,足以改变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围攻战的面貌,因为大炮的威力已经可以直接轰塌过去被认为是牢不可破的中世纪堡垒。15世纪30年代以后,西欧主要国家配备的火炮,已经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部分传统的垂直式堡垒摧毁。1449年12月,法国国王查理七世凭借专门为此铸造的16门大炮,仅用17天就攻陷了固若金汤的哈弗勒尔城。四年以后,比哈弗勒尔城更坚固的君士坦丁堡也在土耳其攻城炮的轰击下陷落了。

从公元11世纪石筑城堡在西欧盛行以来,在进攻与防御的军事平衡中,后者一直占绝对优势。15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攻城火炮的完备成型扭转了围攻战中进攻与防御之间的平衡。在百年战争的最后阶段,装备了新型攻城炮的法国军队,成功夺取了英军在诺曼底和阿奎丹的众多堡垒。后来,法国大炮的优势再重演,不仅打败了英国长弓手和瑞上的长枪力阵,而且顺利地剪除了地方贵族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国家的统.火炮对长枪的优势,标志着冷兵器正在被热兵器所淘汰。15世纪前期的火炮革命,是14—17世纪发生在欧洲的第二场军事革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