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陪老妈看了五集电视剧《叛逆者》,一看电视就会停不下来,其他的事情都放在了一边,自然,也忘记上来记录一下生活中的那些日常了。
单位里的事情放在一边,不管环境如何,凭良心做好自己条线的工作,对得起每月发给我的薪水,这是做人做事的底线了。
这段时间热点话题是高考、估分、模拟志愿。因为去年小朋友考得不错,又被录取了心仪的学校,我俨然成为了朋友圈里“专家”了,哈哈,告诫自己,去年小朋友只是运气好,我也比今年的家长多了一年的经验而已,高考填报志愿是大事,千万不要飘飘然,真把自己当专家了。
问题一:要不要估分?这已经是过去很长时间的问题了。如果你是尖子生,有希望清北的,学校会逼着你估分;从家长角度来看,也希望孩子估分,可稍微缓解一下焦虑的心情;于孩子,大部分也会主动估分,特别是浙江的孩子,要凭估分成绩决定是否参加高水平三位一体。比如去年本市的最高分,估分比实际分数低,参加了复旦三一被锁档,与清北失之交臂。但我家小朋友比较有主意,坚决不估分,软硬兼施都无任何效果,但告诉我,正常发挥,稍微宽了下老母亲的心。结果是超常发挥,考出了三年中的最好成绩,比三模多考了近10分。
问题二:高水平三一面试需不需要培训?这得家长和孩子商量,有的孩子愿意培训,有的孩子排斥培训。我家去年是报了面试培训,有用吗?也难说,但至少孩子愿意,花钱买个心安。性价比高吗?1980元两个半天一个晚上的培训,师资来源于孩子的学长学姐们。效果呢?复旦的面试成绩更多与笔试成绩挂钩,这是前辈的经验,也是我的深刻体会。形式呢?去年是五对一面谈,试题是随机提问,内容天马行空。
网购了件裙子,据说商场同款,6.18折扣季870元。喜欢向日葵的色彩,可能我的性格中少了点如它一般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