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次听同事聊起她们的孩子学习,初中生。
晚上经常做作业做到十一二点钟,大人都受不了,更何况那还是个孩子,令人心疼。
但是,即便如此辛苦,孩子成绩也并不是名列前茅,孩子在学习上也并未获得成就感,认为学习不是给自己学得。
同事不禁感慨,什么样的孩子学习才会不费力气?是不是考第一的孩子才会有学习的成就感?
在学习上并未获得成就感,还不得不去学习,还要坚持到高考,想想现在的孩子就不容易啊!
该怎么去改变呢?杨振宁给出了答案。
樊登有机会采访杨振宁,问了他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中国没有出过诺贝儿奖?(当时,莫言还没获诺贝尔奖)
杨振宁说:中国的教育败在了一副对联上。
樊登:什么对联?
杨振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为什么呢?有一次,杨振宁回中学的母校,走到校门口就看到了这幅对联,跟校长说,把这幅对联拆了。校长说,挂了这么多年了,拆了不好吧。杨振宁说,那我就不进去了。校长赶紧给拆了,并恳请老先生再写一副。杨振宁写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苦作舟”带来的不良后果
“苦作舟”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呢?《好奇心》这本书揭示了普遍存在的一种后果。
好奇心分为两类:消遣性好奇心和知识性好奇心。
消遣性好奇心,是对一切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对成人而言,表现为无止境的喜新厌旧。不断的刷朋友圈,刷抖音,看直播,聊八卦……
在刷抖音时,如果想现在抖音如此的火热,抖音是怎么操作的?我可不可以也制作抖音?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我该怎样做?抖音为什么这么流行呢?所有人都玩抖音吗,还是只有年轻人玩?玩抖音的人主要集中在哪个年龄段呢?进而引发一系列的这方面知识的搜集,学习,研究,这就由消遣性好奇心上升到了知识性好奇心。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并没有因为数字技术的普及而缩小成就的差异,反而加大了浪费时间的差距。
为什么呢?
只有消遣性好奇心的人,把大把的时间都浪费在了刷抖音,看直播,聊八卦上,甚至是打游戏上了。数字技术成了黑洞。
而拥有知识性好奇心的人,数字技术只是工具,可以用来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
回到正题,现在的初中孩子,几乎是人手一部手机,即便自己没有,爸妈也有。当孩子认为学习是“苦作舟”时,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深挖,进而转向了可以满足他们消遣性好奇的游戏,QQ,微信,朋友圈,快手,抖音……
这种满足越多,孩子越没有耐心在学习上下功夫。那么拥有知识性好奇心的孩子跟消遣性好奇心的孩子,并没有因为资源的丰富而缩小成绩的差异,反而加大了浪费时间的差异。
突然想起我外甥跟他好朋友乐乐了。我姐姐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乐乐是个非常清楚,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情的人。
举个例子:乐乐喊我外甥打游戏,我外甥会毫不犹豫的答应。反过来,我外甥喊乐乐打游戏,乐乐就会考虑一下,如果确实什么事情都没有,答应;如果,还有什么作业没写,就果断拒绝。
再举个例子:我外甥写作业,蹭蹭蹭,以最快的速度,所有作业搞定。对不对,不管,会不会,不考虑。剩下时间,打游戏。乐乐写作业,优哉游哉的能写一天。
结果就是:到初三,考完试聚餐时,姐姐问,乐乐考的怎么样?乐乐说,历史考的不好,考了90分,得去报个辅导班了。然后,姐姐就默默地不说话了,因为我外甥的所有成绩中,90分就属于高分了。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有疑问了,甚至反驳:现在孩子初中学习那么紧张,甚至学习开始吃力了,哪有时间研究那么多东西?再说了,现在孩子每天忙于学习,好像对什么都不好奇啊?
再迅速的发展,也无法撼动底蕴。
《翻转式学习》这本书中有一个实验,一个教育学家在非洲贫民窟墙上安装了一个电脑,什么都没说,走了。过了一个月再去,发现小孩子们都会用电脑了。所以,教育学家们开始反思了,说孩子不用教,他们的探索能力很强。老师只需要提供给孩子们学习的工具。所以,现在出现了翻转式教学,放权式教学。
作者说,这样的研究并没有改善教育现状,反而造成了人和人间差距的加大。他在美国的实验发现,中产阶级的教育越来越好。
为什么?这种教育有一个软肋,就是对博学的忽视。
有一个惨痛的案例:在美国有一个很穷的学校,这个学校有一个老师教国际象棋。他教出了很多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有一个黑人小孩儿,赢了全美国际象棋冠军。在老师的帮助下,13岁前就获得了“象棋大师”的称号。这是一个异常聪明而好奇的孩子,还是一个勤奋的有过人耐力和韧性的孩子。于是,这个老师下定决心要帮助这个孩子考上纽约最难进的高中。
如果,这是一部电影,结局会是什么?
可惜,这是现实。这个黑人小孩儿,太缺知识了。研究人员说了这样一段话:
为了在贵族学校的考试中拔得头筹,其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必须是经过长年累月才能得来的,而其中大部分则来自整个童年家庭的文化熏陶。
之前摘录过一段话:
我儿子,一年级,目前绘本阅读量已经超过2000册了,一个大大的书房,都成了老师、家长参观的景点了,关键是多数都读过,这也是在修炼童子功。父母要有童子功培养意识。为什么?再迅速的发展也无法撼动底蕴。
我最近经常能想到江苏名师戈向红老师,因为她提到的她们学校的孩子小学毕业时,除了英语课本之外会学100个绘本,360个故事。我们的孩子跟她们的孩子在小学毕业时,最少差了这100个绘本,360个故事所带来的底蕴哪。
作为妈妈的我,作为老师的我,不禁深思,我有没有知识性好奇心?我、有没有能力将学生的消遣性好奇心转化成知识性好奇心?
作为妈妈的我,作为老师的我,同样深思,我有没有童子功培养意识?有没有认识到博学,底蕴的重要性?有没有落实到位?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