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无小事,
绝不能拿人民群众的生命开玩笑。
作者:冯群星
自从分管指挥协调工作,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副局长颜彬似乎就患上了 “强迫症”:
手机提示音响起,一定要立刻点开查看,哪怕此时已是半夜或凌晨。看完信息,确定没有灾害事故,他才能继续安心睡觉。
2018年,应急管理部成立,至今已有5年多。颜彬所在的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职责之一就是承担国家应对特别重大灾害指挥部的现场指挥、协调、保障工作,协调调动相关应急队伍和资源,指导地方及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每当有灾害发生或可能发生,他和同事都要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只有这样,部门才能统筹指导,做好应急救援力量的调派工作。
随着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持续进步,一些险情灾情已经可以预判并提前应对。颜彬出差时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检查各地的应急救援力量准备是否到位。
“也许大家会觉得我挺严苛吧,但是安全无小事,绝不能拿人民群众的生命开玩笑!”颜彬说。
·2023年5月,颜彬在“应急使命·2023”高山峡谷地区地震救援演习现场。
以下是环球人物与颜彬的对话。
环球人物:今年第5号台风 “杜苏芮” 登陆强度大、影响范围广、造成损失重。具体到您的工作中,这带来了哪些挑战?
颜彬:最直接的挑战就是对接的部门和地方非常多。
在我们过去的经验中,很少有台风会像“杜苏芮”一样从南方地区登陆,影响到京津冀地区和东北地区。
应急管理部一直与水利部、自然资源部、中国气象局等部门会商研判“杜苏芮”的发展趋势,加强与台风过境地区沟通对接,指导协助台风过境的福建、浙江、江西、河北、北京、天津、 吉林、黑龙江等重点省份做好应急准备,调动应急资源参加抗洪抢险救援救灾行动。
环球人物:迎战 “杜苏芮” 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救援力量,消防救援人员、解放军战士、武警战士、志愿者......在我国的救援体系中,他们分别有着怎样的定位?
颜彬:中国特色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是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军队应急力量为突击、专业应急力量为协同、社会应急力量为辅助。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国家队和主力军;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是突击力量;蓝天救援队、公羊救援队这样的社会应急力量属于辅助力量;专业应急力量主要担负生产安全事故救援、航空救援、工程抢险等任务,近年来,专业应急力量“一专多能”的救援能力不断提升,在担负本行业领域救援任务外,也在应对地震、洪涝等灾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8月3日,涿州市靖雅中学集中安置点发生严重内涝,河北、山东两地消防救援人员历时8个小时,成功转移500多名受困人员。(安雪松 / 摄)
环球人物:这么多的队伍和装备,怎么保障救援行动的规范有序?
颜彬:从表面上看,应急救援似乎很简单,前往现场、开展行动就行了,实则不然。
灾害现场需要什么类型、多大规模的救援力量?大家都想在第一时间赶到,会不会造成拥堵?前往灾区的道路能否通行?其中涉及的细节非常多,统筹协调、现场指挥很重要。
所以,当灾害发生时,地方党委政府一般要建立现场指挥机构,它相当于现场调度的“大脑”。所有应急救援力量到达后先向现场指挥机构报到;在进入灾害现场后,其担负的救援任务也要由现场指挥机构赋予。
在救援过程中,救援队伍要及时报告行动进程,确保现场指挥机构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控。
为了提升针对“杜苏芮”的抢险救援效能,我们还建立了先电话通知救援力量,边组织实施调派、边履行程序的机制。
明确增援力量后,我们将清单及时报送现场指挥机构,由他们提前对接、提前部署任务。也就是说,增援力量还在路上,其任务和目标区域就已经明确了,在到达任务区域后可以迅速展开行动。
环球人物:在应急管理中,“风雨未来人先到,救援抢在成灾前” 常常被提及。怎么理解这句话?
颜彬:我们的术语叫做“救援力量预置”,就是结合灾害风险研判,针对重大风险、重点地区、重要设施等形势动态预置应急救援力量,确保险情发生时能够快速反应。
以“杜苏芮”为例,它首先在福建登陆,福建的救援力量不足怎么办?那么就要考虑在临近的浙江、广东、湖南等省份预置跨省区的应急救援力量和物资装备。
环球人物:“杜苏芮” 来袭属于 “战时”,那么 “平时” 呢?如何持续保障和提升救援能力?
颜彬:比较典型的是应急演练。从2021年到今年,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联合四川、甘肃、云南等省人民政府举办“应急使命”系列演习,取得了良好成效。
这3年的演习都是围绕抗震救灾展开的,但是课题各有侧重。
2021年在四川雅安,主要是应对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中的“断、乱、慢”问题 ;2022年在甘肃张掖,是高原高寒地区的实战化演习;今年在云南丽江,则是高山峡谷地区地震灾害空地一体化的联合演习。
演习一方面要探索破解不同条件下的救援难题,另一方面也考验着指挥机构的组织保障、统筹协调能力和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后两次演习我都参加了,每次都要在现场待上2个月左右进行演习筹备,可见应对真实灾害的复杂程度。
·8月1日,在房山蓝天救援队的帮助下,受困居民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环球人物:这些难题大多来自真实的灾害案例吧?
颜彬:是的,像在2022年9月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的6.8级地震中,我们就遇到了高山峡谷地区的救援难题。
泸定的“三断”,即“断水、断电、断网”非常突出,这既阻碍了人员进出,也使得受灾人员难以发出信息、难以被定位。
此外,常规大型抢险装备在高山峡谷地区上不去、展不开、用不上,救援人员只能徒步前往一些地点。
我记得有支队伍出发不久就失联了,当时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虽然他们很快就和指挥部恢复了联系,但出现这样的情况,哪怕10分钟也是非常令人煎熬的。
环球人物:在这么多灾害现场工作过,您有什么突出的体会?
颜彬:一个体会是,我们要持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特别是高科技的应用。
在泸定地震中,我们启用了多架翼龙无人机空中通信平台,可定向恢复50平方公里的移动公网通信,建立覆盖1.5万平方公里的音视频通信网络,为指挥调度、视频会商提供了强力保障。
有一次我去某省检查预置力量,他们同时做了地面和空中的部署,地面4个小时的车程,坐飞机只需要10分钟。在抢救伤员等情况下,这节约出来的时间是多么宝贵。
另一个体会是,我们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和党的领导组织优势非常重要。
尤其是每次救援任务完成时,民众那种发自内心的感激、感动和夹道欢送的场面,更加让人深刻感到:没有我们党和国家这些优势的保障,灾害面前的高效组织运转是很难想象的。
·5月中旬,颜彬在云南丽江参加“应急使命·2023”高山峡谷地区地震灾害空地一体化联合救援演习。
环球人物:应急管理部已经成立5年多了。这些年来,我国的应急救援力量取得了怎样的发展?
颜彬:立足全灾种、大应急的需要,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大力推动重点救援力量建设,已建成水域、山岳、地震等区域性专业救援队伍2800余支,共计7.3万余人;
统筹推动国家航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每年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部署大中型直升机80余架;
依托中国安能集团成立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中心和自然灾害工程救援基地12个,共计2400余人;
在长江、淮河流域组建水上工程抢险队伍5支,共计230余人,配备大型综合指挥和工程抢险救援船7艘;
建设辐射全国矿山、危险化学品、油气田开采、油气管道、隧道施工等高危行业领域的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102支,共计2.2万余人;
每年对接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交集团、新兴际华集团、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中国安能等有关中央企业统筹准备工程抢险力量470余支6.3万余人。
我们要推动各类应急力量由单一灾种救援向综合灾种救援、由属地救援向区域机动救援转型,这些成为国家有效应对重特大灾害事故的尖兵利器。
总监制: 吕 鸿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苏 睿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