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考试,不照规矩答题更易成经典

作文考试,不照规矩答题更易成经典

首页休闲益智皇上请答题更新时间:2024-10-04

作者:皇帝不称朕

语文考试写作文时,除了规定题目和答题方向,还要规定字数,一般为五百到八百字。

可能对考生来说,完成题意,并不消那么多字,可能三百字就够了,那么多出来的字,就是多余的了。尽管如此,考试就是考试,卷子要求你写五百字,就得写满此数,不够就得凑。所以说,作文考试是违背写作规律的,形式重于内容。

唐代有一位“非著名”诗人,名叫祖咏,年轻时到长安应进士考试。唐代的科举考试,主要考诗赋,相当于高考只考语文,而语文试卷只有作文题,作文就是写一首诗。

祖咏拿过试卷来一看,要求以“终南望余雪”为题,写一首六韵十二句的无言长律——考生该如何抒情、抒多少字,都规定好了。

祖咏往长安城南终南山的方向看了一下,那时正是春寒未尽时,终南山北犹为积雪点缀的景象可见,此题好作。他略为思索,提笔写下四句: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写罢,抖抖卷子,便交给考官。

(此诗入选小学语文课本)

考官说,不对啊,请你注意审题,题目要求的,是写六韵十二句,你这才四句,韵也不够,拿出去重写,或者补齐。

可是祖咏拒绝重写,他说,有这四句,诗意已尽,再多写一个字都是多余了。

径直出场,走了。

祖咏一任性,结局可想而知:落第而归!

这不能怪考官,毕竟这份卷子不合规矩,程序上有明显的瑕疵,若让他高中了,其他举子会有异议,说考官不公呢!

到底祖咏这首诗好不好呢?说实话,我感觉一般,至少在唐代诗歌里,不是特别突出,起码它不是那么朗朗上口,或意趣飞扬,并不适合小孩子读。而我初次读到此诗,恰是因为我读小学的孩子的语文老师要求孩子们背诵它。

老师推荐的理由是什么呢?我未请教。莫非是教学大纲里有规定呢?还是拿它作应试的反面教材:瞧,写作文必须严格审题、照题目要求做,不可任性,否则就是写得好,流传下来,他本人也甭想考出好成绩?(直到网上一查,才知道该诗入选了某一种小学语文教材,“做反面教材”纯属我想多了)

然而反过来想,可能这首诗的“好”,恰在它不守考试规矩的约束,它的作者虽然一时落第,但得了个千年之“好”(诗没有湮没,后人还在读它),亦是赚大发啦!

祖咏不是著名诗人,他这首落第诗之所以流传下来,我理解很大程度上在于他敢于坚持“意尽”即不多著一字的原则,这是一种值得尊敬的诗人风骨。他若是严格按照题目要求写了,冗长无味,虽然中第,整首诗也就废了。

这就像每年高考,各省的满分作文,除了后届的学弟学妹们,要模仿学习,其他人,谁稀罕去看?倒是那偶尔而出的零分作文,倒撩得人们窥奇去拜读一番,还在网上传播一阵。

古今同理也。

(陪孩子读诗随笔)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