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官网上偶然看到了一张日本头陀浪华子于宝永七年(公元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绘制完成的《南瞻部洲萬國掌菓之圖》,至今没有人详细讲讲这个图与小说《西游记》的关系。
《南瞻部洲萬國掌菓之圖》原图
今天我就与诸位西游迷们一起切磋一二,在这个地图的基础上讲述一下它与《西游记》、《大唐西域记》、新旧《唐书》、《史记》的联系。
参考文献篇
宝永己丑年孟秋(宝永六年,1709年七月)开始绘制时的参考文献
从《南瞻部洲萬國掌菓之圖》这幅地图标题左侧列出的文献可知,这幅地图是由浪华子于1709年(日本宝永六年,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开始创作,参考资料浩如烟海,几乎囊括了当时已知的中国地理文献资料,其中就有《大唐西域记》、《慈恩传》(《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以及各种史书的地理志。
而《西游记》版本史上最著名的《西游证道书》初刊于康熙二年(1663) ,距《南瞻部洲萬國掌菓之圖》绘制完成的1710年也就仅仅47年。
另外,《西游记》现存最早的刻本世德堂本刊刻于万历二十年(1592),距此图完成年份不过118年;《西游真诠》初刻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新说西游记》初刻于清乾隆十三年戊辰(1748),距此图绘制完成年份更近,甚至还要晚38年。
由此可见,在《西游记》版本流传过程中,《南瞻部洲萬國掌菓之圖》几乎做到了同步进行。它是距离《西游记》创作时间最近的一幅东亚乃至世界地理图,也最接近《西游记》作者及其修订者的地理观。那么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南瞻部洲萬國掌菓之圖》应该是最接近《西游记》作者以及修订者世界观的一幅地图。
因此,我们把这幅地图当作探索《西游记》的地理指南,一点也不为过。
花果山在何处?花果山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
花果山在《西游记》原著中就是一个海外岛国,正与《南瞻部洲萬國掌菓之圖》中出现的“毛人国”一样,傲来国花果山中的猴子成精,满口人听不懂的兽语,通体绒毛,被称作毛人也是情理之中。与之同理,花果山孤悬海外,一岛成一国,被称作毛人国也就不足为奇。
从地理上看,花果山是“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位置应处在东方大海(即今太平洋)的正中央,在现实中说成是夏威夷群岛丝毫也不为过,而这个所谓的“毛人国”大概是南岛语系的毛利人建立的国家,只不过在《西游记》原著中,该岛就成花果山了。
灵台方寸山在何处?孙悟空拜师学艺路线图
也是他运至时来,自登木筏之后,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赡部洲地界。持篙试水,偶得浅水,弃了筏子,跳上岸来。只见海边有人捕鱼、打雁、诞蛤、淘盐。他走近前,弄个把戏,妆个掞虎,吓得那些人丢筐弃网,四散奔跑。
在《西游记》原著中,猴王抵达南瞻部洲的第一站是一个“捕鱼、打雁、诞蛤、淘盐”的地方,这四个条件都具备的话就是我国的四大盐场 附近,蛤的产地有青岛、烟台、大连、威海等地 。由于是西北岸登陆,猴王大概率是从盐城到青岛、烟台之间的海域登陆。
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在于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余。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登岸遍访多时,忽见一座高山秀丽,林麓幽深。他也不怕狼虫,不惧虎豹,登山顶上观看。 美猴王一见,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口中只道:“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祖师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说个乡贯姓名明白,再拜。”猴王道:“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祖师喝令:“赶出去!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那里修什么道果!”猴王慌忙磕头不住道:“弟子是老实之言,决无虚诈。”祖师道:“你既老实,怎么说东胜神洲?那去处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如何就得到此?”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
猴王在从沿海登陆之后,沿着齐长城、赵长城、秦长城,游小县,这个路径是一直往西的,应该没有很多西游答主的脑洞那么大——他们认为西海就是孟加拉海,而灵台方寸山就是灵山,很显然是搞错了方位,灵台方寸山已经在原著中写明了就是西方大海之外的仙山,也未必是岛;而且在《南瞻部洲萬國掌菓之圖》这幅地图里孟加拉海与太平洋是连为一体的,不算是菩提祖师所言的“隔两重大海”。
从《南瞻部洲萬國掌菓之圖》这幅图来看,从长城往西就是居延泽,但是居延泽水量不大,再往西就是著名的罗布泊,在汉代到唐代的地理书中叫做蒲昌海,又名盐泽,在孙悟空出现的东周时期,古人还未得知罗布泊的存在,环境还未恶化,水量会很大。
而且在《西游记》原著的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这一章节写道:
三藏启手道:“老菩萨,高姓?贵地是甚地名?”妇人道:“此间乃西牛贺洲之地。
由此可见,过了流沙河就是西牛贺洲,也即是说,流沙河就是西牛贺洲与南瞻部洲的分界线。
而蒲昌海就在流沙河的西牛贺洲一侧,那么猴王经过的西海就是当时水源充沛、烟波浩渺的蒲昌海即今天的罗布泊。猴王登岸遍访多时,忽见一座高山秀丽,林麓幽深,而这座高山就是天山,那么灵台方寸山就是孔雀河上游的天山。
因此,须菩提祖师的道场灵台方寸山就是天山,不能与佛经中出现的小须弥山混为一谈。
魏晋 (公元4~5世纪)及其以前,塔里木河先汇入孔雀河,然后从北面注入罗布泊 ,《汉书 ·西域传》称其为“盐泽 ”,“广 袤三百里,其水停居,冬夏不增减””,其范围大体相当于湖盆最外一圈由不同盐壳形成的环束线,面积达5350k㎡。西汉时塔里木盆地共计只有23万人,人工灌溉绿洲面积很小,且多分布在河流下游(现多已沦为沙漠 ) ,因而从源流引走的水量有限,塔里木河水绝大部分都入罗布泊,是湖面最大的时期。 公元330~400年楼兰国逐渐衰亡时期,孔雀河是从铁门堡分出的依列克河与塔里木河交汇,从南面先入喀拉和顺,再入罗布泊。塔里木河由此人罗布泊,要比由孔雀河直入罗布泊形成的湖面小。到了唐代把罗布泊称作“纳缚波 ”,没有水面大小记载,但却记载了和田河出现季节断流,如《大唐西游记 》讲瞿萨旦那国 (今和田 )“有大河北流 ,国人利之,用以灌田,其后断流 ”。到了明代,克里雅河就失去和塔里木河联系。清乾隆四十七年 (公元1782年)罗布泊面积仍很大,《河源纪略》讲“东西二百里,南北百余里 ”,比之《汉书》记载 已缩小了。清朝中期塔里木河水量仍很大,《西域水道记》(1823)记载:“河水汪洋东逝,两岸广邈, 弥望菹泽” 。
根据汉唐时期历史地理文献可知,在人类迁入之后,西汉时期的罗布泊水域面积最大。
在人类还未发现罗布泊之前的先秦时期即孙悟空拜师学艺之时,水域面积估计比西汉时期更大。
因此,罗布泊无疑就是西方大海的代名词。
西海在何处?除了罗布泊之外,还有一个湖泊本名就是西海。
猪野泽最大水域图
西海是古猪野泽萎缩之后形成的湖泊,即今甘肃民勤县境内石羊河下游形成的尾闾湖——青土湖(汉代称作休屠泽)。
随着两汉大规模开发的展开,区内人口的大量涌入,大片绿洲原野被辟为耕地,地表径流被大量地用于农田灌溉,由此破坏了石羊河与终端湖泊天然的水量平衡关系,入湖流量大减,从而导致湖区面积萎缩。《水经注》(王先谦合校本)卷40云:“地理志曰:谷水出姑臧南山,北至武威入海。届此水流两分,一水北人休屠泽,俗谓之为西海;一水又东径百五十里,入猪野,世谓之东海。通谓之都野矣。”此段论述系桑钦《水经》原文,所言当为东汉或三国时的情形。谷水即今石羊河水系,东西二海即东西两大湖区,其面积虽然无载,但由其所言里数可以勾勒出东海湖沿。东汉和曹魏的150里约合今65km,由汉武威县(连城遗址)向东65km,当今梭梭门子的地方((104°E)。是这一带可看作东海的西缘所在,并由其所在的高程可划出该时期东海的轮廓,求得其面积240k㎡,较自然水系时代约减少了44%,104°E以西的古东海地势较高的一些地方,如大红沙滩、北沙窝道、梧桐井(皆今名)一带当已干涸。西海的萎缩情形无以确知,但对照东海的高程推测,其西部较高的今名白沙窝一带滩地亦当干涸。 隋唐大规模开发时期的到来,本区耕地面积较西汉近乎翻了一番,灌溉需水自然倍而于前,加之人类破坏百沙植被的加剧引起风沙壅塞湖区等原因,终端湖萎缩较汉代更甚。唐代东海仍称猪野泽或名狄迥海,西海称白亭海或仍名休屠泽,二海面积虽无以查考,但由盛唐时石羊河下游绿洲因水源不济而迫使农田大片荒弃的史实可以推知,这时注入湖中的水量可能只有当时人们所无法控制的洪水,冬春农闲余水和地下径流了,古终端湖大部当已干涸。 唐安史乱后以迄元代,本区先后被吐蕃、西凉六谷族、党项 蒙古等民族统治,战乱频多,社会动荡,农业生产复呈衰势中,终端湖当又趋扩大。迨及明清,本区进入又一次大规模开发时期,耕殖面积较盛唐又近乎翻了一番",人为活动对水系的影响更是空前显著,入湖水量复趋减少。明时西海仍保持一定水面。《嘉庆一统志》卷267引明代《陕西行都司志》曰:“白亭海一名小阔端海子,五涧谷水流入此海。”五涧谷水即今石羊河。清乾隆时西海始称青土湖,这显然是因湖底黑色淤泥层大面积出露而得名。不仅其面积大减,而且西海还变成了间歇性湖泊,湖中大片地面成为刍牧之所并有屯田开辟。东海此时则水面尚较大。乾隆本《大清一统志》卷206曰:“今三岔河(石羊河)自镇番东北出边,又三百里潴为泽,方广数十里,俗名渔海子。”成书于乾隆辛巳年(1761年)的齐召南《水道提纲》卷5称东海为大池,记其周长“六十余里”。这一长度落在地形图上相当于1295m等高线匡定的范围,则其面积约140km,较汉代又减少了100km。降及清末,由干区内人口流亡和部分耕地抛荒,也由于风沙患起壅阻河道,失陷之水往往经西河故道流人湖区,至使青土湖一度水量复增,“湖蓄水既多,竟成巨壑。”
古猪野泽遗迹:唐代、明代的西海即今青土湖
据李并成《猪野泽及其历史变迁考》一文记载,先秦时期并无猪野泽水文资料,只有汉代以后的文献资料。而唐代因为大规模垦殖以后,西海面积大量萎缩,仅存其名,而无海之实。到了明代,西海虽有水面,面积肯定不及唐朝时期大。
由此可见,西海在唐明两代水量不大,但毕竟还有海之名,应该是《西游记》作者借用西海之名来阐明猴王跋山涉水去拜师学艺,诚心可鉴。
因此,《西游记》借西海(今青土湖)之名写蒲昌海(今罗布泊)之实,将二者虚实结合,如行云流水般合二为一。
总结在《南瞻部洲萬國掌菓之圖》中,花果山就是东部大海里的毛人国,实际上就是现在的夏威夷群岛一带,而灵台方寸山就是名为西海实为罗布泊(唐代称为蒲昌海)以西的天山。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