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系列电影《唐人街探案》里,天才少年秦风在面试刑警学院时,面对主考官“你为什么想要报考我们学校”的提问时,他回答说:“我想完成一次完美的犯罪。”
这个过于“实诚”的答案,让主考官们一脸震惊,自然也使他与心仪的刑警学院失之交臂。毕竟,刑警的职责是破解案件中的谜团,进而揪出真凶,而非“制造”所谓的完美犯罪人才。
于是,很多人不禁生出一个疑问:“完美犯罪”真的存在吗?
从秦风与唐仁这对“活宝组合”的探案经验来说,那些乍看起来天衣无缝的案件中,总是存在着微小的破绽,或许是一页日记,或许是一张照片,解开真相的密码就隐藏在这些细节当中,很难做到完全无迹可寻。可以说,想要完成一次“完美犯罪”,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大概正是因为难度极高,很多推理小说家都喜欢挑战这一题材,阿加莎、奎因、东野圭吾等人的代表作中,“密室*人”“童谣*人”“离奇绑架案”等,无一不是试图构建“完美犯罪”框架,再交由“侦探”进行缜密严谨的推理,进而挖掘出事件背后的真实故事。
换言之,推理小说中所呈现的,往往是“99%的完美犯罪”,1%的破绽始终存在。
日本传奇推理作家组合冈岛二人的作品《99%诱拐》,同样讲述了一个距离完美犯罪只差1%的“双重绑架游戏”。
其中一桩绑架案发生在20年前,5岁的幼童慎吾在家门口被人劫走,对方开口就向他的父母索要5000万日元的赎金,而且必须兑换成75根1公斤的金条。
时隔20年后,初中生兼介独自离家后彻夜未归,一通神秘电话打破了家里的宁静:兼介被绑架了,赎金高达10亿日元,这次交付赎金的形式变成了钻石,每颗1克拉,要足足准备214颗。
在两桩绑架案之间,还穿*一起“濑户内海溺亡案”,退休职员、潜水爱好者长沼荣三,被发现溺亡在濑户内海。
三起案件看似相互独立,实则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长沼荣三尸体上所系的绳子另一端,正是当年被用作赎金的75根金条。长沼曾供职多年的公司卡利德,在20年前“慎吾绑架案”发生后,吸收合并了慎吾父亲洋一郎的公司生驹电子。
如今,卡利德已是业界翘楚,慎吾父亲当年的好搭档、20年前被嫌犯指定要求运送黄金的间宫,在卡利德做到了研究院的高管,慎吾也加入了其技术部门工作,被绑架的初中生兼介,则是卡利德总经理武藤为明最疼爱的外孙。
5000万、10亿、黄金、钻石、商业、技术、家人、伙伴……牵涉其中的人员众多,但无论是20年前,还是20年后,人质家属、警方全程被牵着鼻子走,一步步跟着嫌犯的指令,丝毫未能预测其下一步动作,直到交付赎金、人质安然返家,都没能锁定真正的嫌犯。
那么,如此“完美”的一桩诱拐案件,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
冈岛二人的小说向来以严密细致的推理逻辑、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著称,“诱拐物”是他们最拿手的题材之一。在《99%诱拐》中,他们对“绑架案中案”的设计更是相当精妙,具体来说,得益于以下两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是“高科技”元素的加成。
慎吾被绑架时,嫌犯为了拖延时间,把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和有声朗读图画书的音频做了混剪,翻录在磁带上,让人质家属从中找到下一步指令线索。这种做法虽然让人耳目一新,但相比于兼介绑架案中的高科技因素,简直就是小儿科的“恶作剧”。
兼介沉迷其中的电子游戏“阿斯卡的秘宝”、人声合成系统、超声波控制的微型芯片等等,都在绑架案中发挥了神奇的作用。虽然其中有些技术名词,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再陌生,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99%诱拐》成书于30年前,当时就能够将这些技术手段极其自然地融入推理情节之中,足以见出冈岛二人的功力了得。
另一方面,则是人物形象的塑造。
本格推理小说向来以情节见长,人物的性情、喜好都要服从于故事的走向,但冈岛二人的小说中,人物并未因此失之扁平,而是在情节进展中变得愈发生动立体。
洋一郎病重时写给儿子的信件中,叙述绑架案的始末,对妻儿的深切感情流露,突逢变故导致事业中断的无限遗憾,间宫对慎吾的关照、武藤为明对外孙兼介的溺爱、技术天才慎吾的冷静与睿智等,随着故事线的展开,每个角色的善与恶、纠结与痛苦,都得以细致呈现。
这一系列精彩的安排,既吸引读者的兴趣能够一口气读下去,又会在看到结尾的反转时,发出“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感叹。
然而,纵使绑架者的手段再高妙不过,还是不能称其为真正的“完美犯罪”。《99%诱拐》在“1%破绽”的解读方面,同样十分出彩。
从结局来看,两桩绑架案在最后一刻彻底真相大白,嫌犯并未受到法律的制裁。毕竟前一起已经过了诉讼时效,后一起并未被警方抓到任何有力的把柄,只有慎吾与间宫两个人彼此心知肚明,很有可能会成为他们永远的秘密。
绑架者虽然精心设计了所有环节,但依然难免“自我暴露”。他们随口说出的一句话、不经意的一个小动作、或者未曾预料到的突发状况等,都可能让期待中的“完美犯罪”化为泡影。
“慎吾绑架案”里,19年后突然冒出来的海底黄金、溺亡的立卡德前员工,间宫那句语气笃定的“纯粹是胡编乱造”,渐渐地让真凶浮出水面。
“兼介绑架案”中,只有极为精湛的专业人员才能掌握的高科技手段、贴着重寄单子的包裹、滑雪场中,绑架者对兼介的指令精确到令人发指等,也让幕后的真正主使有所暴露。
100%完美的犯罪之所以并不存在,除了上述种种线索,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人性的复杂。
《99%诱拐》中的每个当事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和利益诉求,促使他们做出不同的抉择。有的人为了一己私利,与他人联手,坠入犯罪的深渊,有的人为了情感上的圆满,把中性的技术手段用在了泄愤和报复上。
在面对质询时,每个人都会说出自己的万般“不得已”:
这是我毕生追求的事业理想;
如果没有这么做,我多年的心血就会毁于一旦;
父亲曾经那么执着的梦想被人打破,我必须让对方付出相应的代价;
……
或许,他们的理由都有正当之处,但是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不得已”,构建在他人的痛苦与丧失上时,自己人性中的邪恶一面就会被无限放大,甚至因此成为无可饶恕的行凶者。以牙还牙之后呢?逃过了法网又将如何呢?愧疚、不安、痛苦、担忧……这些情绪会如鬼魅般萦绕,令人寝食难安。
刑法学教授罗翔经常说一句话:“某种意义上,只有我们认识到黑暗的底色,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去追求光明。”
作为一部出类拔萃的推理小说,《99%诱拐》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善恶挣扎,更让我们开始思考在“完美犯罪”之外,该如何安放内心深处的幽暗冲动。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