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知更鸟的话题,电影《绿皮书》也讲述了同样的主题,时间相隔半个世纪,黑与白虽然仍然分明,却也有了进步。
这种进步是许多黑人的愤怒,委屈,血泪砌成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个黑人音乐家在纽约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受到当时总统的青睐。
但他执意离开纽约的舒适圈,接了全国各地十几场巡演。三人的乐队,另外两位是白人。
这个黑人音乐家雇佣了一个粗鲁的白人司机为他服务,并且要求这个白人司机为他解决一路上的“难题”。
这个白人司机心底是看不起黑人,一周前,他还将来家里帮忙修理水管的两个黑人曾喝过的水杯扔进了垃圾桶。
但这位黑人音乐家给了不错的报酬,生活窘迫的白人司机只好接受了。
出发前,白人司机收到了一本绿皮书,里面详述了旅店和餐厅的信息,刚开始白人司机不解,但对方说“你会需要的”。(当时的美国许多餐厅和酒店是不向黑人提供服务的,册子里记录的是可以让黑人停留的场所)
带着各自的不满,他们上路了,刚开始的两人一点儿也不合拍,他们互相看不顺眼,但随着旅途的延伸,白人司机渐渐明白了那本绿皮书的意义,以及出发前音乐家所说到的“难题”。
白人司机看着高高在上的音乐家,他弹着优雅的钢琴,生活讲究,进出都有人帮忙。但离开了纽约,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没人认识著名音乐家唐.雪莉,只知道这是一个黑人。
而作为一个黑人所要面对的艰难困难,超乎了白人司机的想象。
虽然他都被很正式且隆重地介绍给众人,得到听演奏会的所有人的鼓掌,但下了舞台,身为黑人的他却不被允许上室内的厕所,被人奉上炸鸡羞辱(因为这被认为是黑人吃的低贱食物),黑人不能进店试穿西装,不被允许在日落后出现在某个小镇,被无理要求检查证件,被无理拘留......这样的事不计其数。
黑人在白人眼中,是低等,肮脏,无知,不值得也不配得到基本尊重的存在,就连一个最平凡普通的白人都可以任意羞辱。
为什么?
肤色就是原罪。
黑人在当时的M国社会就是这样的存在。
唐.雪莉的情况还远不止如此,在白人看来,虽然他会弹高雅音乐,是音乐家,有着博士头衔,受上流人士,富人追捧,但那仅限于舞台之上。在他们眼中,他仍是黑人。
在黑人眼中,他穿着西装,坐着豪车,还有司机,出入上流场所,是个内心白化的人,只有一张黑人的皮而已。
他不够黑,也不够白,更不够MAN(打架从没赢过),他住在城堡,却只有一人,因为在哪都不受欢迎。
但他仍要走出去,面对黑人的现状,试图改变本不应该如此的待遇,他也知道,这十分艰难,路漫漫其修远。
在改变人们观念的这条路上,黑人音乐家唐.雪利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他们忍辱负重,但仍踽踽前行。
最动人的音乐是直击灵魂的,每一场音乐会都很成功,那些来听的人都能感受得到,白人司机也听懂了,那里面时而平静,时而激荡的情绪,都通过黑或白的键盘传递了出来。
是啊,多么讽刺,钢琴尚且需要有黑白的搭配才能敲出美妙的音符,何以人类如此愚蠢,认为只有白色人种才可高高在上,才配享受这个世间。
最动人的是在黑人酒巴里的那场即兴的演奏会,钢琴并不是只可演高雅音乐,乡村民间一样可以用它来表达。黑人们也听得懂音乐,和所有白人一样。
世界很复杂,不是每个人的世界我们都能理解,世界也很简单,相互尊重就可以了。
电影的最后,结束了巡演的两人开车返回纽约,那天是圣诞节,路上遇到了大风雪的恶劣天气,司机太疲累了,音乐家帮他开完了后半程,白人司机邀请音乐家去他家,音乐家想了想拒绝了,然后互道再见,各自回到家中。
司机受到家人热烈地欢迎,音乐家回到了冷清的一人城堡。
也许是圣诞节的气氛太好,也或许是这一路的走心相伴,随后他敲开了司机的家的门,门内的人有一瞬间的错愕,但随即他受到了全家人的欢迎,尤其是司机妻子德洛芮丝,因为她知道后来那些寄回家的优美的信,肯定不是出自司机之手。
圣诞节,果然适合欢乐!
这就是电影《绿皮书》,是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
电影中的黑人音乐家和白人司机在现实故事里也延续了友谊几十年,这是一个相互尊重的故事,特别是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更为难得。
在这之后几十年间,美国的黑人的反歧视运动仍在继续,到现在为止,虽然仍有歧视和偏见存在,但情况较之从前却是有了巨大的改变,这样的成果下是无数个像唐.雪莉一样的黑人努力的结果,是人类的进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