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包力 通讯员 杜秋实 洪家宝 莫莲
4月2日,“播汉字之种,育文化传人——全国第三批游戏化识字实验教师培训会”在线上举行。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光明)校长祖松梅、北师大附属学校小学部校长助理曾伟红、魔盒游戏识字团队的中坚力量李海艳老师、朱凌嘉老师、韩荣老师、李春雨老师、张亚康老师和项目组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光明)杜秋实老师主持。
培训开始,项目创始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游戏专业委员会理事、特级教师、深圳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光明)校长祖松梅致辞,她对新加入项目组的来自于全国二十几个省市的实验教师表示欢迎,对他们在百忙之中参加培训会表示诚挚的谢意。祖松梅对项目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该项目从2007开始发展至今,走过了15个春秋冬夏,团队老师在游戏化识字教学的研讨中收获颇丰,开发了《魔盒游戏识字》教学读本、自有专利的系列学具等物化成果和《奇妙的汉字魔盒》APP、微课等线上资源;建构了小学低年级游戏识字教学体系、评价体系;生成了低年级识字教学“游戏 学具”的四条基本路径。
祖松梅谈到,游戏化学习以切实可行的办法提供了一把打开人类兴趣密码,激活个人学习潜能的钥匙,2012年英国开放大学每年会发布的“创新教学报告”,在其发布的《2019年创新教学法》中,“游戏化教学”排在了第一位。“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可以走的很远”。祖松梅希望大家凝聚共识,为未来培养人才,相信通过魔盒游戏识字教学这样一个平台,教师们一起努力,为基础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李海艳老师介绍了魔盒识字课程开发的背景,针对识字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的现象,团队自主设计开发了极具创新意识的魔盒识字课程。课程根据低龄段学生的特点创新了识字教学模式,创设游戏化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李海艳老师还分别从理念的创新、资源的创新、教学方式的创新和评价方式的创新等方面介绍了魔盒识字的创新点:
理念创新。魔盒识字课程设定了三维立体的教学目标,旨在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科思维和传承文化根脉。
资源的创新。魔盒识字团队编写了魔盒游戏识字学生和教师用书;开发了螺旋式生态“学具群”;研发了《奇妙的汉字魔盒》APP,并且录制了魔盒游戏识字微视频和教学微课供广大教师使用。
教学方式的创新。魔盒识字课程是任务驱动式课程,探寻根源,激发兴趣,滋养文化,提升思维,自主梳理为五大教学任务,各教学任务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全方位构建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
评价的创新。魔盒识字课程建立了完善的评价体系,注重学习态度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其中还集中体现了颇有韵味的中国文化元素。利用传统饰物贴纸、传统乐器贴纸、传统兵器贴纸、节日卡、生肖卡、神兽拼图、通关文牒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层层递进的评价系统。最后,李海艳老师总结了魔盒识字课程的一些实践成效。魔盒识字课程让学生识字量明显提升,识字兴趣高涨;课堂变成了欢乐的学堂;教师观念转变,专业得到提升。
魔盒识字团队从2018年至今,入选“深圳中小学创意教育课程展”,被南山区教科研中心评为“优秀课程”,并在2019年获得了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可谓是硕果累累。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光明)教科研负责人,魔盒识字团队成员朱凌嘉老师介绍了魔盒识字的缤纷课型,提出魔盒识字课点亮了“语文课堂”,活跃了“社团课堂”,既可以是精彩的“展示课程”,也可以是灵动的“线上课堂”,还可以是线上线下融合互通的创新型课堂。
朱凌嘉老师还以线上微课录制为例给各位老师分享了魔盒识字课上课的建议:依托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固定版块不固定流程;想方设法增加趣味;发挥才智开拓玩法;线上评价促进线下自主学习。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光明)莫莲老师、汤胜丽老师在本学期线上教学中,精心准备,反复研讨,为学生和老师们展示了精彩纷呈的魔盒识字课。两位老师将魔盒游戏识字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课本上所学的生字紧密的结合起来,有圈有猜有画有做有玩,教学方式灵活,趣味性强,效率高。两节线上课将评价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让课堂的各个环节得以有效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提示孩子们及时进行评价,精准到位。教师巧妙借助微课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将课堂有效地延展到课外。
通过在线学习,老师借助微课教给学生自制学具的好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将课堂有效的延展到课外,还不忘让学生及时交流和展示,一举多得。
曾伟红从立足于语文教材、立足于项目设计的理念和立足于学生三个方面进行了两个课例的点评,充分肯定了汤胜丽老师和莫莲老师的精彩课例,认为两位老师给所有参与实验的老师做了很好的示范。并从课堂的整体性、新旧知识串联、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等方面,引导老师们探讨魔盒游戏识字线上课程应如何有效开展。
张亚康老师介绍了配套学具及其玩法。张亚康老师是魔盒游戏识字团队的中坚力量,是学具开发的领衔人之一。张亚康老师详细介绍了从1.0到3.0版本的学具发展史,特别介绍了获得国家专利的“偏旁魔方”。
偏旁魔方学具共有14个魔块,一年级上册8个魔块,下册6个魔块,除涵盖了教材上的64个偏旁外,还补充了“同字框、爪字头、示字旁、三框儿、皿字底和食字旁”这六个常用偏旁。将最难记住的偏旁做成了学具,提高了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偏旁的兴趣和积极性,偏旁魔方于2018年申请了国家专利(国家专利号:201830282057.4)。除此之外,项目组还研发了汉字飞行棋、笔划魔方、汉字王者扑克、快乐大转盘等几十种学具,适用在不同课型使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
会议最后,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光明)课程中心负责人韩荣老师讲解了学具制作和设计大赛要求
学具是魔盒游戏识字最重要的依托,自2010年开始,项目组将笔画、偏旁、部首和汉字文化相结合,先后开发了以偏旁魔方、汉字飞行棋、多音字花钟、汉字扑克牌等为代表的的系列学具,形成了螺旋式生态的“学具群”。韩荣老师详细讲解了游戏学具具体的制作开发过程,鼓励老师们参加学具制作比赛。
项目组从2007年的一个备课组开始,历经15年的跋涉和探索,逐渐壮大到现在的100多位实验老师,涵盖了包括北京、香港、陕西、湖南、广西等20几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累计5万多名老师学生受益。
同时项目组开启首届了小学低年段游戏识字学具设计与制作大赛。征集时间:2022年4月2日—2022年4月12日。投递邮箱:479433192@qq.com。
审读:孙世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