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爱读书的张妞。2020年计划带领大家精读10本育儿书。本月带领大家读第三本:《游戏力》。
这本书,很厚。
翻开看,字也是密密麻麻。
如果不是冲着里面的丰富案例,以及作者劳伦斯.科恩(Lawrence J.Cohen,Ph.D.)的“光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游戏专家,我早就“弃读”了。
不过很开心,我用一个月时间,真的是“精读”完了。
只为里面那些超级超级棒的游戏案例,也为自己一直绞尽脑汁不知道跟孩子玩什么的尴尬无趣。
当然,读完此书,收获也不止于“知道如何与孩子游戏”、“和孩子可以玩些什么”那么简单。
更多的是一种理念的转变,即我今天要解读的本书第一章——游戏力育儿方式的价值所论述的那样:请改变你对“游戏”的“狭隘”认知,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游戏力,不止于简单的跑跳逗乐,其方式与意义,都要丰富深远得多!
一、“游戏力”的方式,不限于传统的游戏时间你还在狭隘地认为游戏就是和孩子一起跑跑跳跳,或是正襟危坐,制定一个规则,讨论一场输赢,然后还要假装自己对那些“幼稚”的角色扮演、“简单”的“猫捉老鼠”、“无聊”的涂涂画画很感兴趣,全情投入,无奈配合吗?
这本书要讨论的,并不是游戏的“形式”,而更注重,“游戏力”的展现。
你们并没有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游戏,但游戏力的运用,却能让这些养育过程,变得如“游戏”般美妙。
书中,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不肯加入到舞会中跳舞。妈妈很恼火,不停数落他:“是你把我拉到这里来的,你自己现在怎么又打退堂鼓了!”
这些话让小男孩双手抱得更紧,甚至脚后跟都紧紧并拢。
作者插嘴:“咦,他发明了新式舞步吧?”然后模仿小男孩抱起双手,冲他灿烂一笑。
男孩慢慢放松,换了个姿势。
作者也认真地学着他改变姿势。
妈妈也跟着学起来。
大家都笑了。
最后男孩跟着音乐摆动双肩,他妈妈喊道:“嘿!这舞步还真有创意!”
男孩开始跳舞,越跳越开心。
而这一切,只是源于作者的一句玩笑,模仿游戏。
全程,作者并没有和男孩说:“我们来做一个模仿游戏吧!”
但全程,男孩都沉浸在了游戏的感受里,消解了自己的紧张、焦虑,变得自信而充满力量。
这,才是游戏的本质——忘掉形式,让游戏,成为养育的力量。
二、游戏力的运用——为孩子,更为父母当父母懂得运用游戏力,会发现,养育孩子,帮助孩子获得自信与力量,是一件无比轻松的事。
【作者举了一个自己女儿的例子】:
女儿刚学穿衣服时,尝试多次后产生了挫败感,再也不愿意尝试了。
唠叨、说教显然无用,于是,作者用两个布娃娃,表演起了一出玩偶剧:
一个娃娃满怀恶意说:“哈哈~~~她不会自己换衣服!”
另一个娃娃颇具信心,愉快回击:“她会的!她真的会自己换衣服!”
第一个娃娃又说:“不可能,她只有5岁,怎么可能会自己换衣服!”
这时女儿开始自己换衣服。
第一个娃娃正好背对着她,没看见,接着说:“她肯定不会自己穿衣服!”
第二个娃娃高声反驳:“是她自己穿的!你没看见!”
就这样,女儿不仅自己穿好了衣服,还笑得乐不可支!
作者用游戏的方式,表达出了女儿内心的两个声音,取代暴跳如雷的催促。
拓宽对游戏的理解与认知,我们会发现,游戏并不止于和孩子的“嘻嘻哈哈”,更能打开我们养育孩子的新视角。
比如当与孩子发生冲突时,当我们累了一天对孩子失去耐心时,当我们忍不住要控制孩子、忍不住发火时,如果能换个思路,运用游戏力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赢得孩子的合作,一切都会变得简单很多。
【相关案例】
作者的女儿在幼儿园时发明过一个很棒的游戏,让他不用真的大喊大叫地提醒女儿上学不要迟到:
一天早上,女儿下楼,在门后躲着,轻声对作者说:“现在假装我还在楼上,我们就要迟到了,你真的很生气。”
于是作者对着楼上吼道:
“我们要迟到了!我现在很生气!”
“你最好赶快下来,不然我就扔下你不管了!我自己去幼儿园了!”
女儿忍不住大笑,作者假装没听见,气冲冲地出门。
女儿追出来,作者继续“表演”,埋怨数落孩子。
就这样一个假装生气的游戏,缓解了每次催促孩子的尴尬,孩子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快速做好自己的事。
其实,作者何须假装。
每次催孩子上学,应该是每个父母都很头疼,随时会情绪爆发的时刻吧!
可是,当作者假装生气,配合女儿的表演时,女儿就能把这样的“愤怒”表达,轻松、愉悦地消化。
而作者这样刻意却自然的“表演”,也让“怒吼”变得更易于接受,让亲子关系由“冲突”,变成了充满游戏力的彼此配合。
这也是作者在全书贯穿的理念:有时候,游戏是沟通的桥梁,养育的润滑剂。懂得运用游戏力的父母,都是拥有大智慧的父母。
而游戏,不止为了孩子,更为了我们自己。
三、为什么游戏力那么神奇,且重要?即使只是简单地在公园草地来回赛跑,也能让孩子尽情体验快乐。
而当氛围变得简单、放松,且快乐,所有事情就都变得容易而顺畅了。
爱玩的孩子更聪明。
比如一个简单的接球游戏,就能很好地锻炼到孩子的手眼、身体的协调性。而在反复练习掌握新技能所获取的成就感,以及父母在游戏中的夸赞,都能给孩子自信与力量,增强亲子关系。
挫败感、生气、愤怒等情绪,都会在游戏中自然流淌。
游戏也能帮助孩子从情感创伤中得到康复。如“表演”、“假扮”性质的游戏,让孩子找到了合理宣泄情绪的途径。就像上面提到的例子,女儿让爸爸假装生她的气,彼此的情绪都能在“假想”游戏中释放。
又如,两只黑猩猩打架后,无法通过道歉方式达成和解,其中一只会假装在草丛里发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大声叫唤其他猩猩来观看。其实没有东西可看,但刚才同他吵架那只猩猩会留下来,假装发现新东西,一起上窜下跳。最后它们安静下来,又开始为对方梳理毛发,这是友谊恢复的标志。
最典型的游戏——过家家,在假扮成人角色的游戏中,孩子变得更成熟、更自信。
游戏能满足人们对联结、亲密情感的无尽需求。
如【“肉搏”大战】——爸爸妈妈坐在长沙发上,孩子向他们冲去,倒在他们中间的空隙里,看爸爸妈妈谁先把他抢过来。
在这样一场欢乐而另类的拔河比赛中,孩子与父母更为亲密。而很多孩子间的互动游戏,都能帮助孩子摆脱孤独感,收获友谊与快乐。
【小结】
作者在书中说:
“很多家庭的生活很正常,但就是缺了些热情和欢乐。”
成为擅长游戏的父母,能让我们与孩子靠得更近。
更能让我们的养育变得更加轻松与自在。
如何投入到游戏中,与孩子亲密联结?在《游戏力》的第二章解读中,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一问题。
--------------------------------------------------------------------------------------------
我是张妞。爱读书,爱生活,爱成长。育儿路上,让我们一起做学习型的妈妈,和孩子一同成长进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