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美好生活创造者、守护者,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联合江苏省总工会推出特别策划《时代最强音》。用一把1毫米厚的锯刀,手工锯开一枚1.7毫米厚的金属零件,需要多长时间?专业人士、钳工孟凡东的答案是:1分钟。这个00后小伙儿有一双神奇的手,既能打磨出精度0.003毫米的工件,也能为起重达到230吨的大型重器“保驾护航”。
“‘金’和‘甘’合起来,就是钳工的‘钳’字,这个字也是我的座右铭,做闪光的金子,品奋斗的甘甜。”孟凡东,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的一名技术工人,从业两年,负责大吨位起重机产品调试工作。
起重机,是现代工业、制造业不可或缺的机械设备,各类物料的起重、运输、装卸都离不开这个大家伙。
孟凡东所在工段,负责调试起重力55吨到230吨的汽车起重机。这类设备起重性能卓越,机动性强,广泛应用在公路、桥梁、建筑等工程建设中。但它采用的控制技术也相对复杂,任何一处零部件没有调试到位,都会埋下隐患,可能导致起重机在使用时出现卡滞、异响、抖动等故障。
要保证每台出厂产品“零缺陷”,孟凡东总是绷着一根弦。
“我们现在做的是产品车吊重实验,每辆车都要进行15次的工况实验,不能缺不能漏,每辆车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实验。”孟凡东介绍,“一般一台起重机需要两到三天调试,每天工作一般是在12个小时,属于产品最后一道把关。”
22岁的孟凡东,是徐工重型调试工段最年轻的技术工人。在他眼里,这些大块头就像“变形金刚”。打小喜欢捣腾手工的他,2015年遵从自己的爱好,开始学习高级钳工专业。
“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做一台属于自己的变形金刚,我当时是拆自己家里的家电、玩具,再组装,没少挨父母打。当时是好奇也是兴趣,然后到了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学习。”
钳工属于传统的金属加工门类。但现代钳工的技能,早已不局限于拿着钳子、扳手做做零件。一名合格的钳工既要掌握錾、锯、锉、钻、铰孔等基本操作,还得掌握机械设备的装调、保养、维修技能。
孟凡东是调试钳工,电气、液压、起重机操作等都要学。初出茅庐的他难免遭遇质疑,这么个毛头小伙,能沉下心来搞技术吗?
“我们起重机调试只能在室外,顶风冒雨,可以说是‘冬练三九 夏练三伏’,整体来说工作性质是比较艰苦,当时在想这零零后刚从学校进入到企业,我会好好看他能不能坚持下来。”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大吨位起重机调试技能工艺师、孟凡东的师傅李戈说。
“别人都说我们00后,可能是比较浮躁,就是不踏实,徐州话就是比较‘飘’,其实我认为我自己不是那样的。”孟凡东说。
想要证明自己,必须多学多练、勤学苦练。孟凡东每天泡在工作室加班,练习上万次锉、削、推、拉。从瑟瑟春寒到炎炎烈日,不到两米的操作台见证了他的成长。
“2021年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这个比赛可遇不可求,四年一次,我想必须要抓住这一次机会。我白天练习自己的技能,晚上加班加点巩固复习这些理论知识,连夜看。”
孟凡东的勤奋被别人看在眼里。“他平时训练都是汗流浃背,他这个人也比较踏实,我们指出来不足的地方,他能在下一次的训练中去改进。”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技术工人董波说。
决赛现场,孟凡东连续6小时工艺操作,手工打磨出工差精度卡在0.01毫米的工件,获得了行业最高奖项。
对精度的准确掌控,不仅是技能比赛的考察项,更是优秀钳工的必备手艺,许多精密工件的生产和装配都是0.01毫米级的较量。为了提高双手的敏感度,孟凡东用严格的指标要求自己,练成了0.003毫米的手工加工精度,相当于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
“光练废锉刀就有三四十把,攒满了一箱子,手上的虎口经常裂,手上的茧子也非常厚,用针去扎已经没有痛觉了。”
去年底,调试工段接到任务,要在一周内,调试好出口澳大利亚的设备XCA160AU。这是一款全新的定制机型,孟凡东和同事们每天工作13个小时,边摸索边调试,对数万个零部件逐一检查。7天后,XCA160AU顺利通过验收,装船驶向南半球。
“对我来说,调试这些起重机,就像在研究小时候想做的变形金刚玩具,我是在做我真正喜欢的事情。看到一台台被我调试过的起重机,参与国家重要工程的建设,甚至出口海外,我就特别骄傲,有成就感。”孟凡东说。
“行业发展必须要有新鲜血液注入,才能成为一个良性的发展,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由于年轻人的加入,我们国家的基础制造业才能有不断推陈出新往前走的动力。”孟凡东的师傅李戈说。
孟凡东表示,今年22岁的自己,路还长着。“未来每一步我都会踏实走稳,把工作和手艺当作一种信仰,一丝不苟做到极致。作为00后,我想把‘工匠精神’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让更多年轻人认识、走进这个行业,一起为之不懈努力,不懈奋斗。”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崔雨薇
徐州台郑永峰 朱永刚 孙思亚
来源: 江苏新闻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