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晓明
“老五旅的战旗迎风飘扬,所向披靡锐不可挡。桐柏星火映红了战旗,驰骋淮南百炼成钢。英勇转战苏鲁皖,血战淮海大王庄。渡江歼敌创奇迹,入朝作战美名扬。千百次战斗英雄辈出,千万里征程功绩辉煌,英雄辈出功绩辉煌。”——“老五旅”旅歌
从7人游击队到万人劲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4师(“老五旅”)前身为1939年7月由新四军4支队8团、挺进团等部在安徽定远组建的新四军第5支队,司令员罗炳辉、政委郭述申,归江北指挥部建制。1941年2月改为新四军第2师第5旅,旅长成钧、政委赵启民,下辖第13、14、15团。1942年2月,15团撤消。1943年2月,5旅兼淮南军区路东军分区。同年9月,6旅17团划归5旅建制,改称15团。10月,5旅改兼淮南军区路西军分区,增编巢北大队。1945年1月,5旅免兼路西分区。12月,5旅调归新四军第2纵队。1946年1月,改称山东*军第2纵队第5旅。1946年7月,5旅又划归新四军新2师建制。10月,5旅改称华中*军第11纵队,下辖第31、32、33、34支队。11月,11纵调归华中*军第7师建制,恢复5旅番号。1947年2月,改称华东*军第7纵队第20师,师长殷绍礼、政委邓少东,下辖第58、59、60团。1949年2月,20师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军74师,师长张怀忠、政委邓清和,所属各团依次改称第220、221、222团。
20师58团前身是创建于1936年1月的鄂豫边区桐柏山红军游击队。1937年10月,改为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1938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后沿革为新四军第5支队8团、2师5旅13团、华中野11纵31支队,华野7纵20师58团、25军74师220团。该团为红军团,享有“老八团”盛名。部队作风勇猛,战斗力强,为师主力团,也是25军第一主力团。
◆老五旅”第一任军事首长罗炳辉。
20师59团前身是1939年2月以新四军4支队8团的第1营和特务连为基础,加上合肥和凤阳两个地方游击大队组成的挺进团。5支队编成后,改番号为第10团。1941年2月改称新四军2师5旅14团,后沿革为华中野11纵32支队,华野7纵20师59团。1947年3月,59团调给21师改为61团,19师57团调入改称第59团。1947年8月,第二个59团拆分,充实58团、60团。1948年4月,以20师警卫营为基础加上58团及60团侦察排和升级地方武装组建了第三个59团。1949年2月改番号为74师221团。21师61团则改番号为75师223团,这个团后来又回归了“老五旅”建制。该团是从“老八团”分出来的,战斗力亦不弱。
20师60团前身是1940年3月由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第1大队(原新四军2支队4团1营)与和县、含山两支游击队合编组成的新7团。同年6月,新7团和新9团第2营合编为江北游击纵队第2团。1941年2月,2团改称新四军第2师6旅17团。1943年9月,6旅撤消,17团转隶5旅改为第15团,后沿革为华中野11纵33支队,华野7纵20师60团、25军74师222团。该团有红军成分,基础好,战斗力强,为师主力团。
◆“老五旅”第一任政治首长郭述申。
“老五旅”是一支历史悠久、战功卓著的老部队,战力强悍,战斗经验丰富,曾是新四军的甲等旅,也是三野少有的几支既能打阻击又擅*的主力师。这支部队经受了残酷战争和艰苦环境的考验,有着坚强的党性和全局观念,勇于担负重大战斗任务,不怕伤亡,多次以少抗多、以弱抗强,特别能吃苦耐劳、连续作战,是打不烂、拖不垮的钢铁之师。
它的最早渊源是中共鄂豫边省委于1936年1月在信阳县吴家山成立的红军游击队,队长周骏鸣、指导员张星江、副队长王国平,队员汪心泰、康春、吴恒山、老汪等共7人,武器仅有汉阳造步枪、撅把子、八音手枪各1支。史称“三把孬枪,七条好汉”。就是这么一支小小的游击队,打响了开辟豫南桐柏山根据地的第一枪。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游击队百折不挠、艰苦转战,不断充实壮大,抗战期间,“老五旅”是坚持淮南根据地的中坚力量,饱经战火磨练,先后参加了东山口、半塔集、火烧来安城、山子头、桂子山、占鸡岗等著名战役战斗,歼敌22900余人。解放战争时期,又参加了苏中、涟水、宿北、莱芜、孟良崮、临朐、莱阳、兖州、淮海、渡江、上海等重要战役战斗,歼敌92000余人。1949年2月全军整编时,“老五旅”已发展成一支1万余人的主力劲旅。
涟水保卫战1946年9月,国民党军占领两淮(淮阴、淮安),打通了运河线,气焰嚣张。在顺河集休整的新四军第5旅奉命改编为华中*军第11纵队,第13、14、15团及淮南独立5团依次改番号为第31、32、33、34支队(各支队番号未叫开,仍称呼原各团番号)。10月17、18日,敌主力整编第74师将两淮防务交与整编第28师,19日师长张灵甫即率该师全部和整28师192旅共4个旅3万余兵力,分3路进犯涟水,企图巩固两淮和夺取苏北全境。
为阻敌北犯,掩护华中后方转移山东,11纵调至涟水,在10纵和淮南6旅的配合下积极组织防御,该纵15团担任坚守涟水城重任。敌重兵压境,华中野前指命令11纵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守。同时,令主力1师、6师昼夜南下,决心将敌整74师歼灭于涟水城以南废黄河两岸。
22日拂晓,西、中、东三路国民党军在10余架飞机配合下,同时发起猛烈进攻。中路敌51旅集中数十门火炮,对我涟水城南门渡口至城西南谷咀一线阵地进行猛烈轰击,继以一个连的兵力携带10余只橡皮船强渡废黄河。我坚守该地的15团1、2营指战员,在地堡、战壕大部被毁的情况下,顽强抗击,毙伤敌大部,挫败敌两次强渡。敌更加疯狂地对我阵地狂轰滥炸,同时投入更多兵力强渡。我军阵地上,浓烟滚滚,一片火海,地堡坍塌,战壕被犁平,战士们被泥沙埋没。我伤亡很大,有的连排只剩下十几个人。但勇士们从泥沙中挣扎起来,连伤口都来不及包扎就投入反击,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枪托、洋镐与敌拼搏。战至下午18时,南门渡口阵地被敌突破,敌人像潮水一样向北岸涌来,凶猛地向渡口两侧扩张,抢占了北岸第一道河堤。我15团1营和预备队独5团立即向突破口反击,从茭菱跑步赶到的13团全部投入战斗,封锁突破口。立足未稳之敌慌忙收缩于渡口附近的河滩上,在南岸炮火支援下掘壕固守,并抢架浮桥。我军也立即赶修第二道大堤和护城堤工事。
◆涟水战役烈士纪念碑。
在涟水城南门激战的同时,东路敌57旅亦发起猛攻。22日上午,敌楔入我11纵14团2营阵地中央,将该营分割,进攻小茭菱之敌占领我军前沿阵地。14团以村落为依托,抱着“人在阵地在”的坚强决心,英勇抗击。形势稍缓,14团即奉命撤过河北,增援涟水城。我10纵接替14团防御,当日晚组织反击,将楔入阵地之敌逐出。在西路,我15团2营、3营连续打垮敌58旅多次进攻,将其阻于带河镇和谷咀。
我15团伤亡较大,当晚奉命向西收缩。南门渡口至杂姓庄一线由13团、独5团接替。13团在城内西南角的妙通塔架设3挺轻重机枪,控制了全城制高点。
23日,敌整74师在飞机、炮火掩护下,继续强渡废黄河,猛攻我第一道大堤。北岸渡口之敌向西攻击,谷咀方向之敌向东攻击,战斗异常激烈。我15团3营在两面受敌的情况下,浴血奋战,伤亡渐增。9连阵地被突破,敌趁机向两侧扩张。我撤至第二道大堤坚守。敌继续猛扑,我13团、独5团、15团全力反击,架设在妙通塔上的轻重机枪发挥居高临下的优势,切断了敌后续渡河部队。下午16时,张灵甫又调茭菱一线的57旅171团对涟水城发起总攻,我军不少阵地展开了白刃战。15团3营7连子弹打光后,甚至拿起农用的40多把铁叉与敌拼*,将突入阵地之敌击溃。激战至黄昏,敌突破我城南、城西南第二道大堤阵地,接近城垣,并有一个加强连的兵力,乘乱爬进城内。
涟水城危急万分!11纵司令员成钧命令刚从茭菱赶到的14团进入城内,作为反击预备队,又令其余各团不惜任何代价,将敌堵在城下。此时战斗进入白热化程度,轻伤员都拒绝下火线,拿起武器参加战斗。
◆1946年10月《东北日报》刊登“涟水保卫战胜利”。
23日下午,华中野主力6师18旅赶到涟水城北,当晚即与11纵共同组织反击。18旅与15团由城西北、西南反击;13团、独5团向南门正面之敌攻击;14团负责歼灭入城之敌。经激战,我军恢复了第二道大堤阵地。6师16旅赶到后,我东西夹击将占据第一道大堤的敌军压至渡口、吴庄一线河滩。14团1营亦全歼敌偷窜入城的一个加强连。
24日晨,我华中野主力1师、13旅、9纵等陆续抵达涟水城郊,此时,敌74师3个旅正全力进攻。双方都拼死争夺涟水城南门至谷咀、大关废黄河大堤。从凌晨到下午16时,我打退敌数次进攻,敌退守滩头阵地。是日夜,我军主力对北岸之敌全线反击,其中11纵和6师16旅正面向南出击,经数小时激战,敌整74师损失惨重,大部溃退南岸,南门大堤全部为我控制。25日拂晓,我军又攻克带河镇,歼敌两个营大部。此时,张灵甫将整28师192旅调到涟水城正面,集中兵力火力再次发起总攻。我军在失去第一道大堤阵地后,誓不后退,奋勇抗击,将敌击退。
26日,敌无力再组织进攻,我集中力量于18时围歼北岸桥头堡和吴庄顽敌,至次日拂晓将其解决。至此,废黄河北岸之敌被全部肃清。我乘胜向钦工、马厂一带进击。敌全线溃退,张灵甫率74师逃回淮阴,第一次涟水保卫战胜利结束。
这次战役,我军共歼敌9000余人,其中11纵歼敌4000余人,发挥了重要作用。“老五旅”打得英勇顽强,充分显示出这支部队在紧急关头,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敢于同阵地共存亡的大无畏战斗精神。
莱阳苦战1947年12月初,为了肃清胶东内地残敌,巩固后方基地,进一步打开山东局面,华野山东兵团决心以第7纵队,后加第13纵队一部攻打莱阳。
莱阳是胶东半岛之枢纽,敌我必争之战略要地。守敌为整编第54师36旅106团和108团第1营及105榴弹炮、75山炮各一个连共3000余人,另有保安大队、还乡团等2000余人,非常孤立。36旅为敌54师中战斗力较强的一个旅,美械装备,曾参加过远征军入缅作战,解放战争初期未受到过重大打击,善于组织炮火,守备顽强。土杂部队战力较弱,但政治上极其反动。在我攻打莱阳前,守敌已修整防御工事两月有余。
我7纵担任攻城任务,并配属一个榴弹炮连和13纵队重迫击炮连。部队于12月3日逼近莱阳。4日黄昏,7纵发起突然攻击,19师攻西关,20师攻南关,21师攻东关。我军迅速截断了外围之敌与城内敌人的联系,但在扫清敌外围据点和四关时,整整消耗了3天时间,付出了近2000人的代价。20师负责的南门,在解决守军106团1个排和俘虏还乡团500余人后,遭敌106团1营迅猛反击,甚至与我白刃搏*。8日凌晨我军终于占领四关,除以一部兵力继续肃清个别外围据点外,主力进行攻城准备。
7纵因缺乏必要攻坚武器和手段,只能通过坑道爆破和炸药包战术攻城。第20、21师由城南、城东在城墙下进行坑道作业。敌不断地集中炮火,轮番轰击四关我方阵地。由于未重视防炮工事的构筑,我伤亡1000余人。
◆7纵20师在莱阳战役中向敌南门攻击前。
敌援军已经与我阻援部队接触,为争取时间歼灭莱阳之敌,山东兵团首长不待坑道全部完成,即命令提前发起攻城。9日凌晨2时,7纵各师同时发起冲击。20师先用坑道爆破,因坑道未达城墙,未发挥作用,突击队遂在火力掩护下强行登城,但遭敌密集火力阻击,伤亡惨重。拂晓前,60团终于由南门以东突破,58团相继突入,21、19师部队也先后从东、西门突破城防,与守敌展开激烈巷战。当日中午,20师攻占了城内敌榴弹炮阵地,歼敌一个连,缴获榴弹炮2门。莱阳城防被我突破后,守军106团即收缩兵力,残敌千余人全部退入城隍庙核心阵地集中扼守。
城隍庙坐落在城东北角,地势较高,可瞰制全城,其东北、正北至西北均环绕有丈余深的大水塘,工事坚固,火力组织极其严密,可相互支援并有夜间射击设施。敌在容易被进攻的南墙外正面和左右两面挖了条又宽又深的干壕沟,壕沟中央还建了个大碉堡。9日晚,7纵部署19师攻击城隍庙西南之县政府,20师由南向北,2l师由东北向西南,展开对城隍庙的攻击。
10日凌晨2时,我军对城隍庙发起总攻。各突击队从街头的民宅中跃出冲过街道,以集束手榴弹开路,一个个纵身跳入壕沟,但在暗堡疯狂火力下纷纷倒下,全部被敌隐蔽火力点*伤。暂停一天后,11日凌晨,20、21师再度猛攻,这一次虽然越过了外壕,冲上了城隍庙的围墙,但冲上去的战士全落进了前后左右的交叉火力网,一个个掉下壕沟。7纵司令员成钧眼看部队伤亡过大,于拂晓下令停止进攻。在我军两次进攻失利、敌援军又快速逼近的紧急关头,11日晨山东兵团首长对7纵下了死命令:必须在晚饭前拿下城隍庙!7纵又组织兵力发动了5次攻击,全部失败,部队受到严重损失。据20师60团政委谢雪畴战后回忆,仅本团伤亡就达700余人!
城隍庙屡攻不克,山东兵团决定调13纵37师接替7纵攻击,37师自12日开始连续发起3次猛攻,在我炮兵全力支援下,集中所有轻重机枪、迫击炮和大威力炸药包,陷敌于火海弹雨中,我突击队虽伤亡巨大,仍前仆后继,于14日凌晨终于攻占了城隍庙核心阵地。守敌106团团长胡翼烜仅率17人突围北逃。
攻莱阳历经10昼夜血战,我全歼该城守敌5000余人,自身伤亡高达7700余人,可谓惨胜。7纵20师在战斗中歼敌2000余人,损失超过敌人。在最激烈时刻,全师轻伤员全部投入战斗,视死如归,冲锋不止,表现出高度的英勇顽强精神。
血战大王庄1948年12月3日,华野7纵奉命进入大、小王庄以南阵地,参加总攻敌黄维兵团作战。大王庄位于黄维兵团核心阵地双堆集的南侧,守敌为18军118师33团(欠第1营),该团被称为“老虎团”,全部由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作战凶狠顽强。围绕着这一村庄的反复争夺,成为淮海战役歼灭敌黄维兵团的最惨烈之战。
12月9日晚,7纵以20师58、60团向大王庄攻击,同时以19师加强21师61团对据守小王庄的敌85军23师也发起了突击。17时,我军开始炮击。17时15分,炮火尚未向敌纵深延伸,58团4连即发起冲击占领大王庄西侧第1个地堡群,接着同跟进的6连一道,迅速突破敌庄沿两侧主阵地,向纵深楔入。该团3营在向左迂回的4连1个班配合下,迅速攻占大王庄西侧第2个地堡群,接着突破敌庄沿西北角主阵地,同2营并肩*入敌纵深。60团3营9连和2营5连相继攻占大王庄西南和正南两个地堡群,7连则从这两个地堡群之间直接突破敌庄沿主阵地。接着,3营向北,2营向东,打通了与58团的联系。到19时10分,20师攻占大王庄,俘敌3营营长以下700余人。19时30分,20师以59团担任大王庄守备,改造工事。58、60两团集结在大王庄东北角,进行攻击尖谷堆的准备。
攻占大王庄,给黄维兵团核心阵地造成很大咸胁。10日0时30分,敌集中炮火向大王庄实施猛烈的火力反击,40分钟内落弹数千发,我20师部队伤亡较大。接着,敌以1个营向大王庄反击,59团将其击退,俘敌50余人。2时,经纵队同意,20师决定暂缓攻击尖谷堆,仍以59团坚守大王庄,师主力撤至大王庄以南,备战敌之反击。58团一部在周尹庄北侧占领阵地,监视赵庄之敌,并策应59团。统一指挥攻击黄维兵团作战的中野6纵首长为对付敌人的反击,将16旅46团调来加强华野7纵,7纵将该团拨归20师指挥,于l0日拂晓前开到周尹庄东侧交通壕内集结待机。此时,19师攻击小王庄阵地,在突破前沿向纵深发展时受挫,10日拂晓前停止攻击,控制前沿地堡群与敌对峙。
10日7时30分,敌18军军长杨伯涛将118师堪用兵力悉数调上,连同11师1个团,在18军全部炮火和85军野炮营及7辆坦克的全力支援下,分3路向大王庄反击。7时40分,敌从东、北两面突入庄内。我59团同敌反复争夺,于8时20分将敌大部逐出庄外。在此之前,20师调60团l营和中野46团主力经马小庄以北交通壕向大王庄增援,46团另一个营留周尹庄东侧待机由西向东参战。9时40分,敌两个团再次向大王庄猛扑。我增援部队尚未赶到,阵地被敌突破,59团力战不支,被迫撤退,通向大王庄的交通壕为撤退部队所堵塞。战斗中,59团参谋长周连三阵亡。10时20分,20师以46团首长统一指挥该团主力、60团1营和59团由南向北撤下部队,58团指挥46团另一个营出西向东,对敌反击。1l时前后,经激烈肉搏,由南向北部队攻入大王庄内,恢复了庄南阵地。由西向东部队打到庄沿,攻占了大王庄西南半部,同敌对峙。15时,敌以坦克和火焰喷射器为前导,又一次向我猛扑。我各部顽强奋战,因弹药将尽,相继退至庄外沿坚守。46团1个连被截留在庄内,60团1营被压缩于庄沿几个地堡群内,各自独力坚守。敌反扑部队精疲力竭,亦无力继续冲击。黄昏时分,20师重新组织60团主力反击,敌仓皇撤走,大王庄重新被我夺回。
大王庄阵地的浴血厮*,极大地震慑了坚守小王庄阵地的敌人。10日下午,守敌派人与我19师接洽投降,当晚20时全部放下武器。夺取了大、小王庄,等于在敌黄维兵团防御核心阵地撕开一个口子,为全歼该兵团残部做出了重要贡献。
湾沚遭遇战1949年4月,我百万雄师云集长江北岸,待命渡江。三野25军担任皖南西起大套沟东至鲁港段突破任务。主力74师(“老五旅”)为军第一梯队,在西起大套沟、东至茶棚村一线,突破对岸窑头至油坊咀约7公里宽的江防。此处江面宽约2、3公里,守敌为88军313师,沿江筑有以地堡为核心的*工事。
74师组成两个梯队,220团、222团、75师223团为第一梯队,221团为第二梯队。4月20日晚20时30分,在我强大炮火支援下,220团1、2营,222团2、3营,223团1、2营登上一百多只木船扬帆疾进。在强渡中,南岸敌机枪、炮火向我射击,由上游逃往下游的敌舰也向我木船截击、冲撞。我突击部队勇往直前,奋力还击。21时,第一梯队陆续靠岸,抢占了滩头阵地。220团4、6连最先涉水登陆,攻占了大场和夏家湖江岸阵地,毙俘敌两个连。此刻,敌人向汪家套退缩,6连积极主动,抓住战机,在4连配合下,迅猛攻击,激战半小时,全歼守敌一个营,为后续部队顺利登陆起了重要作用。战后,两连被25军授予“渡江模范连”称号。占领汪家套以后,我各突击营相继抢占了滩头阵地。21日拂晓,74师大部渡过长江,控制了横山、岳山等制高点。上午9时,占领了羊山尖,胜利地完成了渡江作战第一步任务。
4月21日夜,我军全面突破长江防线。22日沿江守敌土崩瓦解,全线崩溃。按原定部署,74师经小淮窑绕道湾沚以南,攻占湾沚,抢占里头桥,协同友军切断由南京、镇江南逃之敌退路。
湾沚镇位于芜湖通宣城的铁路线上,此时成为敌我双方瞩目的焦点。23日下午,25军副军长詹化雨和副政委邓少东直接指挥74师冒雨疾行120余里,由芳山镇渡过青弋江。午夜刚过,222团前卫1营到达湾沚以南地区,与芜湖逃敌遭遇,在螺丝窝西侧与之交火,歼敌百余人。为察明敌情,1营继续向湾沚搜索前进,沿途俘虏散兵500余人。当我军进至晏公庙时,又与敌主力遭遇。1营营长张登富组织力量顽强抗击,掩护团主力在山头上村、十八达等地展开,并占领了有利地形。这时俘供:刚到湾沚地区的部队系驻守芜湖的第20军和从南京败退的第99军等部,准备往宣(城)广(德)方向撤逃。74师决心拖住敌人,待军主力到达后,聚歼该敌。敌人依仗兵力众多,用两个团向我猛扑,企图夺路南逃。密集的敌人黑压压的一片,一窝蜂似地向我冲过来,74师的勇士们顶着瓢泼大雨,不顾疲劳、饥饿,不怕伤亡,英勇作战。坚守在螺丝窝、山头上村的220团2营和坚守在十字路的222团2营顽强阻击,给敌人大量*伤,击退了敌人数次猖狂进攻。敌人急了,用3个团的兵力连续冲击,我军沉着应战,采取正面堵击,两侧出击的办法,又打退敌人多次冲锋。
◆25军74师渡过青弋江,继续追击敌军。
24日上午10时,74师调整了部署,220团2营转移至骆坝周和皂角树一线,敌炮火猛烈轰击,以3个多团的兵力向该阵地发起数次强攻,均被击退。最后敌人在“督战队”的威逼下,蜂拥而上,我2营阵地情况危急。221团3营及时策应,沿潘家场向十字路迅猛出击,将敌击溃。在221团7连配合下,220团2营全歼突入之敌,巩固了阵地。战斗持续至下午14时,敌已遭到重大伤亡。我25军掌握有利战机,决心指挥74师、75师聚歼湾沚之敌,令74师在正面坚决阻击敌人,75师以最快速度直插敌侧后,与74师形成合围。下午14时,我军各部冒着滂沱大雨,踏着泥泞的山丘小道,提前进入预定阵地,将敌团团围于五里墩、查山头、老旗千、朱村、双池塘等一带方圆不过五、六平方公里的椭圆形山洼里。15时总攻开始,我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猛烈压缩攻击,顿时湾沚上空硝烟翻滚,隆隆的枪炮声、缴枪不*的喊声,交织回荡在山谷中。敌四面受挫,伤亡惨重,激战3小时全部解决战斗,共歼敌20军大部、99军一部、保安4旅、联勤总部等官兵1.3万余人,击毙敌20军军长杨干才。
湾沚遭遇战,74师在对敌情不明的情况下仓促投入战斗,打得很艰苦,出现多次反复。但该师充分发扬了顽强阻击、勇猛出击之特长,顶住了多我4倍之敌,最后在兄弟师、团协同下,全歼该敌,创造了以少胜多、迅速歼敌的范例。
1952 年 7 月, 74 师转隶第 24 军,进行整编。 221 团拆散,编入 220 、 222 团, 75 师 223 团(即调出的老 5 旅 14 团)调归 74 师建制并改为新 221 团, 27 军 81 师炮兵团改为 74 师炮兵团。同年 9 月随 24 军入朝参战,在朝期间,参加了平康前线坚守、 1953 年夏季反击作战等,共歼敌 12000 余人, 1955 年 10 月回国。
和平建设时期,“老五旅”以高标准建设部队,先后参加了华北抗洪、北京十三陵水库建设、全军大比武、唐山抗震救灾、国庆35周年阅兵、赴滇对越侦察作战、科技兴训、首都防空联合战役演习等重大任务,表现出色,树立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正义之师的光辉形象。1964年全军大比武中,涌现出参加全军“步兵班十项全能”比武、获总参一等奖的“徐国栋班”(222团7连7班)和荣获侦察兵专业比武第一名、被北京军区授予“捕俘技术标兵连”荣誉称号的师侦察连等先进单位。1980年,郭述申、方毅、周骏鸣、赵启民等老首长回“老五旅”视察,夸赞部队“能攻善守英雄师,艰苦奋斗仍保持”。
自1939年“老五旅”组建以来,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涌现出“一等功臣团”“渡江模范营”“开路先锋连”“卫国先锋连”等近百个英雄集体和以全国战斗英雄周建华、刘仁香、韩安才、华东一级人民英雄武广臣、章永华为代表的400多名战斗模范和功臣。这支英雄的部队不仅英模辈出,而且造就了一大批军事家、政治家、艺术家。据不完全统计,在“老五旅”工作过的老同志中有军或省(部)级以上干部100多名。仅1955年授衔,就有10多名中将、20多名少将。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
转载请联系《党史博采》
侵权必究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党史博采*dangshibocai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