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原创 :

这一篇是我专门写给我小外甥的,专门针对他的情况。
收录在《灵犀随笔》系列:本文最后附带链接,敬请斧正。

一般人只进行到第一步就结束了,只停留在“他迷游戏”“他迷手机”;不精确的原因和问题,都是无解的。
我小外甥痴迷于打游戏--打游戏不是着迷的原因,
什么游戏?是积木、消消乐,还是决斗?
迷“盖房子”的游戏----那么是迷盖房子的哪一个步骤?拼接、花草、还是形状?
不知道,反正是着迷盖房子。---好吧,先定为痴迷于盖房子的游戏。

好,那现在你要怎么做?
①
买一个积木和他一起盖房子,
买一个椅子,让其自己拼装,教会其看说明书,
买一些简易的工具,在家里陪着他找一些砖头石块水泥,一起盖一个鸡圈、狗窝。
(过程中,寻找他的快乐点、兴趣点、擅长点。)
有机会,带他去一次工地,近距离(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去看一次盖房子;
找机会,带他去一次工地,近距离(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去看一次建筑桥梁;
------

②
引导他学习,利用3D软件,设计一个房子、桌子、椅子的三维模型;
然后生成图纸,(学会作图,同时观察他的快乐点、兴趣点、擅长点)
然后做成木制的模型(学会作计划和利用工具,同时观察他的快乐点、兴趣点、擅长点)
------

③
引导他学习,利用编程软件,编辑一个简单的盖房子的游戏,可以从设计椅子开始;
然后学会编辑一个复杂的盖房子游戏,(学会作图,同时观察他的快乐点、兴趣点、擅长点)
------

再给他介绍两个游戏,看看有没有兴趣?
同样的方法,转化成实物,去拆解,练习:表面、形状、二维图画;实操过程、三维、制作、等比例制造。

我家孩子,就是看手机,不写作业,咋办?
看手机不是着迷的原因,看手机中的什么内容?
看手机中的抖音。
看抖音不是着迷的原因,看抖音中的什么内容?
看抖音中的斗鸡表演?
很痴迷吗?只看斗鸡表演吗?还看其他的吗?
也看故事片?
多过斗鸡表演吗?
嗯,我再观察一下。
等你观察好了,就发现他真正痴迷的事件了。

孩子们玩毛绒动物和玩偶屋
这是第一步,叫做“找到兴趣”:找到真正着迷的原因,精确的痴迷对象。我称之为“痴迷事件”。
一步一步的精确到很具体的痴迷对象,
或者再给他介绍两个游戏,看看有没有兴趣?
同类型的事情,再多介绍两个,试试。

一直以来,千百年来,痴迷都是存在的,也是合理的
没什么痴迷的,才不对。
是人,则必有喜好、厌恶、恐惧。
喜好、厌恶、恐惧,就是解开一个人的结,就是通向成功的天梯;先找到这个结,也就是这个“痴迷事件”。

把心安放在水云深处,让山水伴着走过风雨坎坷,风景仍在,流逝的只是躁动不安的心!坐拥这样的美景
古有擅长木匠活的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历代帝王中,朱由校是很有特色的明朝的一个皇帝,他心灵手巧,对制造木器有极浓厚的兴趣,凡刀锯斧凿、丹青髹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能亲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
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朱由校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
朱由校亲手制作的娱乐工具也颇为精巧。他用大缸盛满水,水画盖上圆桶,在缸下钻孔,通于桶底形成水喷,再放置许多小木球于喷水处,启闭灌输,水打木球,木球盘旋,久而不息,朱由校与妃嫔在一起观赏喝彩。

辽博的书画馆一年难开几次, 书画主题展更是鲜有。 错过了年初的《万岁通天帖》
亦有擅长画画的皇帝: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赵佶,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一直以来,千百年来,痴迷都是存在的,也是合理的,只是没有形成解决“痴迷事件”的成体系的解决方法。

唯有痴迷,才就对了;痴迷了,才方能能很好的“转化”
先确定具体痴迷什么?按照上面所述的方法,一步一步确定到具体的“痴迷事件”,然后,进行转化。

《道德经》有言:【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正向引导转化,逆向胁迫转化;依靠的就是喜好,就是“痴迷事件”。
A:正向引导转化:
使其更好的痴迷,逐渐转化为一级一级的上升的深层次的“技能”,助力其达到巅峰。
以此为例:痴迷于手机中的盖房子游戏
(虽然有些重复,但是请再仔细看一遍,每一个递进的步骤都不可少,最好自己再增加一些步骤,目的是:让痴迷更精确,然后让痴迷更痴迷,最终转化成特别擅长的技能)
一个方向:
在现实中,先是用玩具、积木进行盖房子;
(同时,注意观察,痴迷事件还能不能继续细化)
继续,进行缩小比例的盖木房子(第一步,设定要求,简单的,4天完成),
(同时,注意观察,痴迷事件还能不能继续细化)
继续,根据一张二维图纸(有长宽高、有左视图、有向视图),自己用木头盖一座房子,(做一个计划表和需求明细表格:材料、工具、场地、保存、实验,10天完成)
进行简单的实物家具的打造:
比如一个小孩可以坐的板凳,
一个能承受爸爸重量的板凳,
一个能承受爸爸重量的带扶手的可以使用两年的椅子
第二个方向:
学习3D的软件,做出一个3D虚拟的椅子。
第三个方向:
自己设计一款更好玩的游戏,学习编程,从简单开始,自己不会教就报班。
第四个方向:
去旁边老李家盖房子附近,去观察一下怎么盖房子的。
-----
在这几个方向中,试验出更细致的“痴迷事件”,同时锻炼了各种能力。

B:逆向胁迫转化:
不是很推荐,但也是一个有时候很有用的办法。
痴迷游戏,嗯,可以玩一小时游戏,但是必须在课后作业做完后。
前提是,足够痴迷;不然无法胁迫。
另外,最好是态度好一些,笑着坚持,笑着逼迫,轻松的环境,温柔的话语,坚持的原则。

所以,总的思路就是:
①痴迷一旦发生,则可以笑了,有了好的基础了;
②痴迷,进行一步一步的精确,精确到“痴迷事件”,则成功一半了;
③让痴迷,向现实转化;让痴迷,向技能转化;让痴迷,向特长转化;
④让痴迷更痴迷,使其成为特别擅长的技能,超级擅长。

现代社会的背景
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AI,这些科技的发展已经把简单的劳动代替了,以后拼的就是特长。
40年代-60年代,拼的是学历,基础知识技能;(大学生稀罕地很,香如饽饽 )
60年代-90年代,拼的是高学历,特长和热门专业;(本科遍地走,硕士多如狗)
90年代以后,拼的是超级特长;(个性化世界,不一样的牛)

成功人士的类型:
天赋 坚持20年,
兴趣 坚持20年,
无天赋、无兴趣 坚持20年。
一旦有了“痴迷事件”,方向就找到了找对了;恭喜你,后期你会轻松的看到:花儿会怎么红 。

※※※ ※※※ ※※※ ※※※ ※※※ ※※※ ※※※ ※※※ ※※※ ※※※ ※※※ ※※※ ※※※ ※※※ ※※※
《灵犀随笔》天赋灵犀,一点即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