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铁我的年

我的高铁我的年

首页休闲益智建设火车更新时间:2024-09-22

高铁开通拉近了外界与鄱阳、余干、乐平、浮梁等地的时空距离。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黎明摄

坐着高铁奔向热辣滚烫的生活

曹诚平

  春节出行,打开手机软件12306,通往各地的高铁车次令人眼花缭乱。手指一点,购票一张,坐上高铁,随时可前往全国各地,享受人间烟火味。近年来,我省高铁建设一路高歌猛进。2023年底,随着南昌东站和南昌南站投入运营,南昌正式进入“一城四站”时代。昌景黄高铁开通后,我省高铁覆盖82个县(市、区),江西成为全国首个市市通时速350公里高铁的省份。

  高铁承载着万家灯火,见证了中国速度和中国温度,绘就了时代发展新画卷。越来越密的高铁网络,越来越快的运行速度,勾勒出一个充满发展速度与民生温度的活力中国。

  因为有了高铁,我们出行不再过夜,购票不再排队,上车不再拥挤,旅途不再闻汗臭味;因为有了高铁,我们随时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奔向热辣滚烫的生活。高铁,让我们离家更近,让我们拥抱生活更紧。

  千里行程半日达。中国高铁在广袤无垠大地上织成的这张流动巨网,创造了百姓出行新方式、经济发展新动力和交通强国新高度,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希望,向着幸福,出发!

编者按

  2023年12月27日,昌景黄高铁正式建成通车,我省余干县、鄱阳县、乐平市、浮梁县结束了不通高铁的历史。高铁用速度改变着沿线群众的出行品质和生活方式,满载着沿线人民群众的希望,奔向幸福生活。春节期间,本报派出4名记者,全程体验高铁开通之后,对余干、鄱阳、乐平、浮梁4个县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以及高铁给沿线群众带来的梦想与期待。

群众在鄱阳高铁站等待检票。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红举摄

群众出行便捷 创业就业有更多机会

曹 吟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红举

  2月17日9时44分,记者乘坐G4389次高铁从鄱阳站到南昌东站,只用了33分钟。返回南昌的路上,前后用了约一个小时。当天是返程高峰,差不多的路程,朋友自驾返程花了3个多小时。首次加入春运“朋友圈”的鄱阳站,为群众和游客提供更快速、更便捷、更舒心的出行体验。

  正月初一,记者与多名发小乘坐高铁到南昌看烟花秀,看完烟花秀赶上最后一趟高铁回鄱阳,全程不用担心停车难、堵车。同行的余云感叹道:“如今到南昌旅游购物,比前些年进趟县城还方便!”鄱阳站距离记者老家三庙前乡龙丰村直线距离约2公里。看着疾驶的列车,余云回忆道:“当年到南昌上学,早上6时30分出发坐车,中午12时许才能到达。后来,昌万公路通车,路上也要花费3小时。再后来,德昌高速以及鄱阳至余干高等级公路开通了,到南昌的时间缩短至100分钟。现在好了,坐高铁只要半小时。”

  “到鄱阳站了!”列车一路飞驰,长年在杭州工作的谢俊只花了两个半小时,便回到家乡。谢俊的家在离高铁站不远的县城,他拦了辆出租车,十几分钟就能到家。

  “以前回家过年,坐长途汽车至少要晃荡7个小时,高速公路上还经常堵车,到家没个准点。这次坐高铁,下午出发,傍晚就到家了,真是又快又稳又舒适!”谢俊高兴地告诉记者。

  “车厢内宽敞、整洁,列车高速行驶,过田园、穿山林、进隧道,一路上风景优美……”谢俊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向记者讲述第一次乘坐高铁回家的感受。“高铁站的建设,让家乡焕然一新,城市也倍增活力。”

  昌景黄高铁全线开通后,鄱阳百万人民圆了盼望已久的高铁梦。作为全省劳动力输出大县,鄱阳站让不少群众享受了“家门口”到“厂门口”的便捷,就业地有了更多选择。鄱阳居民孙德新一直在浙江湖州从事眼镜加工业,他说,以前回趟家要转车,现在不仅“说走就走”,还从“走得了”到“走得好”。高铁拉近了鄱阳县与省会的距离,孙德新正准备到南昌创业。

  昌景黄高铁是连接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圈的一条大动脉,让鄱阳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助推县城融入南昌半小时经济圈,有效满足了鄱阳群众创业的新期待。看到鄱阳与南昌经济往来、人口流动越来越紧密频繁,新的一年,三庙前乡龙丰村村民余日久有了大胆的想法——发展稻虾养殖、开渔家乐。他的信心来自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这是亚洲湿地面积最大,湿地物种最丰富的国家级湿地公园,高铁开通之后自然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渔家乐。“不能错过发展休闲旅游的好时机。我们不仅要把水产品销到省会南昌,还要把城里人吸引到这里消费。”余日久畅想着。

  百姓有梦想,政府早有规划。昌景黄高铁提升了鄱阳县与省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基于此,鄱阳县高铁新区(产业园)综合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成为2021年江西第一批461个重大项目。鄱阳站地处三庙前乡,多个依托高铁站规划的项目相继落地,成为鄱阳县发展的新热点。三庙前乡乡长应俊介绍,随着鄱阳县高铁新区的发展,以及住宿、餐饮、娱乐、商圈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将有力推动鄱阳的发展,城区框架将进一步扩大,助力三庙前乡撤乡设镇,快速融入县城。

看准高铁商机 返乡农民工有新选择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黎明

  在安徽务工的浮梁人胡成今年春运出行有了新变化。网购高铁票、滴滴打车去高铁站,仅用了两个多小时,胡成就从合肥回到浮梁县鹅湖镇。

  “昌景黄高铁开通,每天有2趟高铁从合肥到浮梁,单趟票价不到200元。而以前,要先挤绿皮火车到九江,再坐长途班车到景德镇,还要坐中巴,一路颠簸。如果遇上堵车,时间就更长了。”列车穿越山脉,跨过河流,串起城市乡村,回家的旅程,胡成见证了巨变。

  “我和妻子商量好了,过完年在家乡创业,开一家土特产专卖店。现在高铁开通了,不愁产品销路。”胡成说。

  一条高铁,既是山区百姓的经济线、开放线,也是乡村振兴的生态路、幸福路。像胡成一样,浮梁还有很多外出务工经商的人打算在家创业就业。

  在臧湾乡寒溪村,得知家乡附近要设高铁站,外出务工经商的村民纷纷返乡,村里的业态不断增加,民宿、农家乐、陶瓷制作、奶茶店等一应俱全。

  村民徐德兴在家里开起了餐馆,取名茶兴餐厅。村民王泉有利用酿酒技艺,在自家老房打造了“泉有酒馆”,很受欢迎。此外,寒溪村还与该县乡创特派员团队合资成立文旅发展公司,将闲置的民房改造成精品民宿、咖啡馆等,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瑶里古镇因生动展现了“天青色等烟雨”意境,成为著名的旅游“打卡”地,但是之前由于交通条件较差一直制约着景区发展,随着昌景黄高铁的开通,瑶里迎来新的客流增长点。

  据介绍,以前,游客前往瑶里古镇,需从景德镇市区坐公交到浮梁县,再坐班车到达瑶里,全程超两个半小时。高铁开通后,从景德镇北站出发,10多分钟即可到达浮梁东站,坐出租车几分钟就能到达瑶里。

  高铁开通给浮梁县的旅游发展带来了底气,为拓展客源市场,该县旅游部门负责人前往南昌、杭州、上海、南京、广州等地举办旅游推介活动,邀请游客领略瓷源茶乡的绝美风光,享受东方田园美学生活。

昌景黄高铁开通带动乐平市文旅融合发展。 通讯员 朱定文摄

助力乡村共富 高铁为美好生活加速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怀峰

  2月17日,正月初八,在余干县高铁站进站口,返程的旅客提着大包小包,排着长队,有序从安检通道走进候车大厅。

  “余干站每天有32趟车次,最早一班8时8分出发,最晚一班是22时21分。”工作人员徐朝云向记者介绍,去年12月27日,随着昌景黄高铁正式开通,余干县结束了没有高铁的历史,群众出行越来越便捷。

  陈先生对此深有体会。“我在南昌工作多年,每年春节回余干都是开车,今年带孩子体验了坐高铁回乡,仅仅用了15分钟。”陈先生告诉记者,今年春节他还坐高铁到景德镇看望舅舅,从余干站出发20多分钟就到了景德镇。

  一路通,百业兴。高铁的开通,除了给当地群众出行带来便利,也增添了不少致富门路。昌景黄高铁横穿余干县鹭鸶港乡沿河村,高铁开通后,村里许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有的种植余干辣椒、有的利用滨湖资源发展水产养殖或乡村旅游等,刘仕军就是其中的一员。

  “我以前在福建泉州做生意,2019年看到村里在征收土地建设高铁,觉得返乡创业的机会来了。”刘仕军告诉记者,高铁串起了县城与省城之间的联系,一方面使得农产品和农村劳动力快速入城,为各行各业提供便捷的物流配送,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农村地区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加速了沿河村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的融合。

  为此,刘仕军回村创办了余干金农仓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他通过土地流转,建起100亩产业基地,种植果蔬、挖鱼塘,开办农家乐,吸纳了40多人就业,每年为沿河村集体经济带来8.5万元收入。“今年我要丰富业态,开建露营项目。”高铁开通后,刘仕军又有了新打算。

  鹭鸶港乡党委*胡佳洁向记者介绍,沿河村是全县唯一的省级红色名村,也是“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全村有农户737户,2711人。随着高铁开进村,完善的“高铁 高速公路”交通网络,沿河村将吸引更多群众到此开展红色研学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村里因势利导布局打造采摘园、农家乐等多种业态,大力发展“红色 生态”旅游,带动村民就业增收,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南昌铁路局驻沿河村工作队长、第一*连诚告诉记者,作为定点帮扶单位,通过联系“娘家”,在高铁上“摆摊设点”,展示和销售余干辣椒、余干乌黑鸡、乌泥红毛鸭、瑞洪乌鱼、余干芡实等特色农产品,扩大了销售范围,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出余干,助力乡村振兴,让乡亲们的“钱袋子”鼓起来。

  出行越来越便捷,旅游饭越吃越香甜,行走在余干县,能感受到这个滨湖大县热气腾腾的崛起之势。高铁为伴,乡村共富、文旅共融、红利共享,高铁带来的变化蔓延至这座县城的街头巷尾。

从“千里走单骑”到轻松高铁行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黎明

  2月5日11时53分,G3075次列车停靠在乐平北站,身穿休闲服的徐晓龙拿着行李轻松出站,这是他第一次乘坐高铁从杭州返乡过年。

  今年40岁的徐晓龙是乐平市镇桥镇人,在杭州务工16年。在各式交通工具的变换中,夫妇俩经历了从又慢又挤的绿皮火车,到风雨兼程骑行摩托,再到时速350公里高铁的变迁,千里之外的家乡越来越近。

  早年,在浙江务工的乐平人,返乡过年一般选择坐绿皮火车经浙赣线到鹰潭下车,在车站附近住一晚,第二天再转车经皖赣线到达乐平。

  “前后要两天时间,最麻烦的是,绿皮车一票难求,拥挤不堪,我们大多是站着回家,又累又饿。”回想起往年返乡过年的经历,徐晓龙感慨万分。

  2010年,徐晓龙花了4000多元买了一辆摩托车,情况才有所改善。此后,每逢岁末年尾,两口子就骑着摩托车返乡,又在新春开年,骑着摩托车从家乡回杭州务工。

  “路上迎着寒风,经历数百公里的长途跋涉,要骑10多个小时。辛苦不说,还提心吊胆。”徐晓龙说,直达老家的班车票价最低是300元,相对而言,骑摩托车成为性价比最高的回家方式,既省去买票的艰辛和挤车之苦,也方便在家乡时走亲访友。

  徐晓龙还记得,有一年返乡路上,骑行在浙江衢州的山区小道,由于轮胎出现打滑,夫妻俩连人带车翻倒在地,去医院就诊花了500多元。

  得知家乡开通了高铁,今年离春节还有10多天的时间,徐晓龙就提前在12306平台订购了两张从杭州西站去往乐平北站的高铁票。坐在高铁车厢里,夫妻俩欣赏沿途的风景,一年工作的疲惫得到缓解。这种舒心的感觉,是骑摩托车返乡体会不到的。

  “两个半小时就到乐平了,加上乘坐公交的时间,前后也就花了3个多小时。”徐晓龙说,今年坐上舒适快捷的高铁返乡,简直像做梦一样。

  以往在乐平,至少有1000人依靠骑摩托车在春节前后往返务工地和家乡,随着高铁开通,如今这种“千里走单骑”的摩托车出行已经寥寥无几。

  得知高铁在乐平设站,塔前镇马家村村民就一直期待着。5年时光一晃而过,去年年底,昌景黄高铁开通,梦想照进现实。

  “高铁开通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经商务工,给村里的运输业、餐饮业、旅游业等带来商机。商人看中我村的发展前景,正在筹建物流公司,并引进了一个投资28亿元的温泉小镇项目。”塔前镇马家村党支部*石安国说,该村紧靠乐平北站,有养牛、制米等多家企业,还有火龙果、油茶等种植产业,前景无限。

  2023年12月27日,昌景黄高铁开通后,拉近了厦门、深圳、杭州等大城市与乐平的时空距离。高铁呼啸而来,让这个“江南菜乡”“赣剧之乡”更具吸引力,也为当地产业升级、旅游推广、人文传承带来活力。

  “乘坐高铁抵达乐平市,你可以一边欣赏水上古戏台的戏剧,一边品尝当地美食。这是全省首座水上大型古戏台,与国家4A级旅游点洪源仙境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是戏曲文化与自然山水景观相融合的特色文化旅游景点。”乐平市文广新旅局负责人说,“高铁 旅游”让乐平成为省内乃至国内全新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