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游戏”——玩出来的科学认知

“科普 游戏”——玩出来的科学认知

首页休闲益智科普小玩家更新时间:2024-05-11

当科普与游戏相遇,就为满足人类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一款蛋白质折叠电子游戏《Foldit》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中,吸引了20万游戏玩家活跃在线上,争分夺秒地构建阻止新冠病毒攻击人类细胞的蛋白质;上海自博馆的“自然探索在线”,让公众在虚拟世界寻访森林里的暗夜精灵、修炼矿物达人必备鉴定技能……在今天于上海科技馆举行的主题为“科普产业的创新与变革”的中国科普游戏大会上,与会专家表示,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科学普及的重任,已经来到了游戏身上。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推动科普游戏开发,加大科普游戏传播推广力度”。2018年,游戏产业已纳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当今游戏产业已经拥有足够的规模,急需进一步拓展游戏业务领域,科普游戏无论从内容还是教育意义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也符合我国网络游戏未来主推绿色游戏的发展趋势。作为我国科普游戏领域的首届高峰论坛,本次大会聚焦科普游戏的再定义、实践场景和发展趋势,以及需要的政策支持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为今后科普游戏产业发展探明方向。

大会发表了科普游戏的新思想、新创意及新作品,并发布《科普游戏产业发展宣言》。宣言强调,要认同科普游戏的科普和教育目标,平衡科普游戏的科学性及娱乐性,构建博物馆全场景、可互动、深度学的体验空间;要开展科普游戏的系统性研究,突出科普和科学教育核心功能,构建多元融合的科普游戏研发体系,培养高层次的开发者,推动科普游戏规范化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泰勒(T.L. Taylor),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等与会嘉宾,对科普游戏定义、价值,发展新方向,以及科普游戏的产业等建言献策。

科普游戏不仅能开启人们的好奇心、探索欲,还能推进科研发展。周忠和院士以蛋白质折叠电子游戏《Foldit》为例,这款2008年就问世的实验性的蛋白质折叠电子游戏,就是让玩家自己设计带有抗病毒效果的蛋白质,而科学家则会进行专业测试与研究,决定之后能否运用到现实当中。开发仅两年内,就有57000名参与者提供了有用的结果。

一款优秀的科普游戏,很可能提供一场体验奇妙的科学之旅。王小明馆长表示,上海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持续开展科普游戏的探索和尝试。比如,近年来,上海科技馆积极调动馆内外资源,开发了《拼图寻鸟之旅》《摩擦力精灵》《鼠的生态学功能》《探索鲸奇世界》等近30款科普小游戏应用在展览及教育活动上,全方位、多维度地开启了科普场馆探索推动科普游戏工作的先河。

与此同时,专家们建议,为推动科普游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应该尽快制定科普游戏的标准,形成科研人员参与科普游戏策划制作过程的机制,让科普游戏有助于培养玩家的科学认知,提升他们的科学意识,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并在生活中加以利用,从而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编辑:陈敏

责任编辑:包露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