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藏不舍扔,或许是一种精神疾病

爱藏不舍扔,或许是一种精神疾病

首页休闲益智狂扔小朋友抖音版更新时间:2024-04-30

来源:大河报

囤积障碍者除了不爱扔东西外,还很热衷买可能根本用不上的东西

碰见便宜打折货,忍不住出手买;家里的旧鞋旧衣甚至包装袋都不舍得扔……在您的身边,有这样的人存在吗?如果有,真的是值得警惕了,因为医生说,这种行为不是勤俭美德,很有可能是“囤积障碍”。

女士将衣服标牌攒一抽屉

“家里所有能塞的地方全部塞满了东西,月饼盒、各种物品的包装盒,鞋柜里的鞋子也塞得满满的,衣服柜子里的衣服也是满满的。”市民小郑告诉记者说,婆婆只要碰见超市搞促销的东西或者商场打折的衣服,婆婆都要买回来,但是买回来后,堆到屋里后,很少用到。

更让小郑吃惊的是,有一次,她偶然打开家里一个抽屉,里面塞满了各种物品的标签。

小郑觉得不太对劲,于是委婉建议婆婆,把用不着的东西清理下,但是遭到婆婆王女士的坚决拒绝。

之后,小郑把这种情况告诉给了老公,老公又把这种情况告诉给了父亲。“因为这也吵过架,但是没用。”一听此话,王女士的先生无奈地说。

她被诊断为“囤积障碍”

“家里感觉被东西挤压得出不了气。”小郑说,在忍耐了三个月后,小郑和老公商量,决定去找心理专家咨询下。

今年7月初,他们找到了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胡雄。

听完小夫妻的俩的叙述,胡雄建议,下次尽量让王女士也来一趟。

一切还算顺利,几天后,小郑带着王女士一起,再次面见了胡雄。在这次交流中,胡雄大概了解到了王女士的个人情况。王女士平时也不买很贵重的东西,她常常碰见打折季或者促销时,添置衣服或生活用品。而家里之前的旧东西,她也不舍得扔掉。

在存旧物方面,最开始时,她喜欢收集一些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比如,她和老公一起去看的电影票、外出的车票,到后来,她就开始发展到收集所有的票据、标签。

“45岁以后,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王女士说。

经过详细了解,胡雄确诊王女士属于“囤积障碍”,需要接受治疗、干预。

存在认识误区就诊率很低

什么是囤积障碍?

“这是一种精神类疾病。”胡雄说,在多年前,囤积行为被认为是强迫症的一种症状,因此也曾被称为“囤积强迫症”,但最新的研究发现,在囤积者对他们的杂物做出去或留的决定时,大脑活动情况与强迫症患者或正常人完全不同,因此,几年前,最新美国精神病学会发布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的第五次修订版中,将囤积障碍单独列为一种精神障碍。

在胡雄看来,将囤积障碍单独列出来是对此病的重视,同时也更有利于该病的治疗。

据国外调查,成人的囤积症发病率为1%~3%,因为囤积的行为和小松鼠类似,所以一些老百姓还喜欢把这种病称为“松鼠症”。

“从门诊上看,此病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偏多,但是就诊率很低。”胡雄说,他接诊过不少例子,但是能像王女士这样愿意当面找心理医生聊的并不多见,大多数囤积障碍的患者并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因此不会主动看病。这种情况下,即使家人强烈建议他看心理医生,由于当事人依从性不高,很容易放弃治疗,效果也不理想。

“对于囤积障碍患者来说,最主要的治疗是心理治疗,通过心理治疗逐步改变当事人的认知,如果个别严重的患者伴有焦虑或抑郁时,还需要用一点药物辅助。”胡雄说。

很幸运,经过一个月的心理治疗同时辅助少量的药物治疗,王女士的情况已经有明显改善,目前的她正在接受第二个月的治疗。

囤积障碍与过度节俭、购物狂不同

一提起囤积障碍,很多年轻人会想起家里的老人。

“因为从小生活习惯的问题,很多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会多少有囤积障碍的症状,但是还不能诊断为囤积障碍。”胡雄说,这些老人中,有些只是出于节俭的习惯而不由自主地的一种行为习惯。

对此,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医师李幼辉表示认同。

“部分老人不爱扔东西是出于节俭,他们一般不会乱买东西,而囤积障碍除了不爱扔东西外,还很热衷买可能根本用不上的东西。”李幼辉说,除此以外,“购物狂”的部分表现也和囤积障碍患者有类似之处,但这两者也不一样。

李幼辉强调,一个囤积障碍者,不仅热衷于购买、收藏、囤积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甚至对无价值的东西也要囤积起来,诸如垃圾、不穿的衣物、旧报纸、废旧物品,都可能成为被囤积对象;如果你要他们放弃自己的囤积物,他们将会难以取舍、异常痛苦。(记者李晓敏)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