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小月 图/网络
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以及其他不良的行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都或多或少遇到过不同形式的学生问题行为。
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向的攻击型行为,如行为粗鲁、说脏话、交头接耳、起哄、敲打桌面等。另一类是内向的退缩型行为,如胡思乱想、抄袭作业、情绪消沉、孤僻离群、胆小害羞、不与同学交往等等,这类问题行为虽然不会直接干扰课堂秩序但会影响教学的效果。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普遍存在的,有研究表明中学生问题行为总体检出率为36.5%,说明在中学有36.5%的学生存在轻重程度不同的问题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高度重视。
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和处理过许多的学生问题行为,而其中一例对于自己的感触最深,自己深入的思考了也尽力的帮助学生矫正了,效果还算不错,在此对这次的案例进行粗浅的叙述、分析和反思。
一、案例阐述
李××,从进入高二以来该学生就时常在课堂睡觉,那时他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处于中等水平。刚开学不久,就因睡觉被我惩罚过,但是两三天后又开始在课堂睡觉。每次见到他睡觉我都走到身旁轻轻的敲醒,但每次他都对我的做法表现出很反感的样子。有一次我看他睡觉就边讲课边慢慢走到他身旁轻轻地拍了下他的肩膀,结果他回了句:“拍我干什么?”我压低了声音说:“你睡着了。”他就很气愤的说,我没睡。我就再次惩罚了他。后来的日子,他还是经常在课堂睡觉,而我有时装作没看见,有时还是拍醒他,说实话自己觉得很无奈。这样一直僵持了两周左右。
二、初步调查
为什么他如此嗜睡?我刚开始从自身找问题:是我的课堂沉闷了?还是我的教学方式他不适应?他对我有意见?……我很是疑惑。就跟给该班代课的其他科任教师谈了我上课时的情形,以及我的想法。得知该学生不仅仅是在我的课堂嗜睡,在其他课堂也经常睡觉,甚至在班主任老师上课时也是这样。班主任也找他说过几次,但是没作用。
那么,问题主要就在学生身上。另外,通过同几个学生的交流,我了解到该生与同学的关系不太好,平日除了与寝室的几个同学有来往外,很少与其他同学交往;有时候他还会意想不到地欺负同桌的女同学。单独与该学生谈话,他每次只是简单地“嗯”、“是”之类的回答或什么话不说,当然了解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但我在上课中也注意到该学生很爱起哄,当教学过程中某人出笑话或窗外有什么声响时,该生显得精神许多、爱起哄。除此之外,一般不严厉要求的话,他是不会交作业的,即便交上来,大多时候作业也是抄袭的。当然,在第一次月考中该生的成绩有明显下滑。
三、案例分析
从以上叙述和调查可以看出该生身上存在的问题行为有:上课嗜睡、抄袭作业、故意惹人和孤僻离群等。这些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可能有:
(一)对学习失去信心,得过且过毫不在乎。在我校就读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在该地区基本上是最差的,大多数学生是进不了其他学校才进我们学校,也就是既没有好成绩堂堂正正的进其他学校,也没有“关系”进入其他高中,这种情况下我校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习惯总体上不是很好的。许多学生只想拿到毕业证,所以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或失去信心也是很常见的。另外,某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将他们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作比较,有时会蔑视、羞辱学生,导致学生自信心低下,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而打击了学生微弱的积极性。
(二)家庭因素影响。学生的行为不仅仅与学校的教育有关,父母的处事风格以及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度对学生行为的养成也有一定关系。该生出生农村家庭,从日常的衣着来看家庭经济收入不是很好。另外,由于家离学校较远,该生自开学以来都是在校住宿。是不是家庭的出生让他有点自卑?或是离开父母,缺少父母的关爱后,是不是显得有点孤单?这其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原因。
(三)人格因素。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问题行为发生的主体,正在形成中的人格特质和个性特征必然会对其行为的产生巨大影响。从该生在课堂爱起哄、时而欺负女生,可以推测该生期望教师、学生关注自己;他想显示自己的存在感。这是这个年龄段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该种做法是不可取的,需要正确的引导。
四、矫正策略与实施
针对该生的问题行为,我与班主任及其他科任教师交流后制定以下策略并在教学活动中认真实施,力图矫正其不良行为。
(一)建议学生咨询心理教师,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也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我觉得对于存在问题行为的学生教师鼓励其进行心理咨询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心理咨询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保证日常学习生活健康发展的基础。但是为了排除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误解和排斥,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去做心理咨询,而是在班上先讲述自己的一段心理咨询过程,暗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很正常而且非常有用,而后建议觉得自己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去大胆的尝试一下,最后才点了几个在我课堂睡过觉的学生当然也包括李某,说“你们几个常在我课堂睡觉,今天大课间就去咨询咨询”。学生们含笑答应。第二天从心理辅导教师那里打听到他们几个都去过了,但是至于都谈了些什么辅导老师不愿说,也就没了解了。
(二)主动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其后一段时间他有时也睡着,但是我没有直接拍醒他或问他为什么睡觉,而是走到他身旁问他“昨晚没睡好?”“是不是感冒了?”之类的。在做课堂练习时也经常走到该生旁边看看他的作业、笔记,问问他学习上有没有困难等,使其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和爱护,从而满足他的被关注需要,以提高他的自信心。这招很灵,他在我课堂上睡觉次数明显少了,而且还主动回答我的问题,这可是我以往求之不得的。
(三)鼓励学生,使其正确认识学习与考试、成绩与成才的关系。我认为将成绩较差的学生,与成绩较好的学生作比较只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与成绩、成绩与成才之间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成绩比不上别人,但是实验操作、活动设计、体育、文艺等方面可能就比别人强。所以在其后的课堂中我一发现学生的新思路新方法就给予肯定,以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发展自己的长处,认识到成才不一定只有考大学这条通道,指导他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五、结果及反思
一学期已经过去了,经过努力该生在课堂上睡觉的情况基本上看不到了,而且课堂上表现活跃,和我的关系也已经很不错了。而我也成为了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成为了学生的伙伴。经历这样一次教育事件我坚信中学生问题行为是可以预防和矫正的,但教师对学生问题行为进行预防和矫正时,首先一定要知道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是什么。从问题产生的根本出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行为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班主任以及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通过各个渠道去调查和分析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从而预防问题行为产生或更好的帮助学生克服问题行为。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矫正过程实施的必要前提,因为教师要获得学生的主动配合,才能真正得到矫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