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告诉你,洗澡这事有多重要

古人告诉你,洗澡这事有多重要

首页休闲益智空闲沐浴更新时间:2024-11-24

洗澡放到现在很平常,忙碌了一天,舒舒服服冲个热水澡对现代人来说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不过在古代,受困于条件,洗澡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并不普遍,简单想想,汪峰的一句歌词大概能概括:“没有二十四小时热水的家”。

所以那会洗澡大多是针对皇家贵族的,《周礼》讲:“宫人掌王之六寝之脩,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共王之沐浴”。

历史上著名的皇家澡池,秦始皇在咸阳骊山广修殿宇,砌石成池的浴室“骊山温泉”成了御洗之地,而杜牧笔下“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的阿房宫更是极尽奢华。

当然更少不了唐代的华清池,因为白居易在《长恨歌》里的一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流传千古。

今人洗澡意在清除身体污垢、消除疲劳、舒筋活血、放松身心,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天天洗浴。古人洗澡比较难得,意义也远胜于今,西周时将斋戒洗浴作为祭祀礼仪的重要组成,“沐浴而朝”与“斋戒沐浴以祀上帝”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精神生活。

比如《礼记》记载:“世子生,则君沐浴,朝服,夫人一如之”。太子出生,国君和王后都要沐浴并穿上朝服,以示虔诚,《楚辞》有“新沐必弹冠,新浴必振衣”的说法。

当年孔子问弟子志向,只有曾皙回答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里洗澡不仅代表着保持发肤之康洁,更表达了对人品行之端庄、德行之美好的向往,孔子大为称赞。

既然洗澡这么重要,在古代也被当成一件大事,在政府层面,到汉朝时,有“沐浴假”,“汉律,吏五日得一休浴,言休息已洗沐也”。官员上完五天班,就有一天假期专门用来洗澡,于是“官员们同日俱出沐浴”,相当于一种福利。

此后历朝,“沐浴假”已成通例,唐孟浩然作诗说:“共乘休沐暇,同醉菊花杯”。趁着休“沐浴假”的空闲,咱们一起赏菊,一起喝酒吧。

宋苏东坡也有诗说:“天风淅淅吹玉沙,诏恩归沐休早衙”。对皇帝赐予的“沐浴假”心存感激。

不仅政府对官员有如此规定,民间也对洗澡特别重视,《周礼》里记载:“管人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意思是说家里来了客人,要具备让客人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澡的标准,以示尊重。

到了宋朝,兴起了公共浴室,还配备有搓澡、修脚等附加服务项目,洗澡也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

及至明清时代,洗澡真正深入市井人民生活之中,公共浴室被形象地称为“混堂”,字面意思是“混”而洗之,入浴之人不分高低贵贱,交钱就可以进“混堂”泡澡。

这点和我们现在的大众澡堂一样,各式各样的人走到一起“赤裸相见”,混堂也成了各色人等会聚一堂的小社会,明《精选稚笑》中记载了发生在“混堂”的一则笑话:

说有一官员因为办事奔波出了一身汗,来到一“混堂”洗澡,结果洗完澡后,衣服被偷了,于是大喊捉贼。

“混堂”老板见状,就讥笑官员是不是说谎,官员一怒之下,光着身子把没偷走的乌纱帽戴上,靴子穿上,腰带系上,然后对着众人说:“我难道能这样进澡堂了吗”?其滑稽模样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但在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下,澡堂业在古代被列入“下九流”,虽然它的出现是社会的进步,更是城市发展和商业经济繁荣的必然结果。

我们仔细分析,洗澡首先是身体层面的去污除垢,饥要食,困欲眠,污垢需清洗,这点古今皆然。

宋代窦元宾和王安石一样做过宰相,这两位大官都有一个特点,不讲卫生,王安石“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以致虱子爬到了胡须被人传为笑谈。

窦元宾则因为长期不洗澡,体味不雅,于是人们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做“窦臭”,最惨的宋徽宗,被金兵掳走后,生活待遇很差,没有地方洗澡,以至于身上生虱子,可是他不认识,这位艺术皇帝写信给旧臣说:“朕身上生虫,形如琵琶”,幽默中实有几分悲凉。

和我们现在一样,某个人不常洗澡,身有异味,不仅本人难受,易生病,也被人嫌弃。

另外,洗澡更是调节身心健康的重要方式,虽然现在洗澡不像古代那么有仪式感,但一身疲惫被热水冲刷掉,神清气爽地迎接新一天,会见客人,干净整洁也是礼仪。

所以,梁实秋先生才会在《雅舍菁华·洗澡》中说:“我们中国人一向是把洗澡当作一件大事的”。“一向”追根溯源,及至今日,足见洗澡之意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