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的图形故事,可不只是超级变变变

奥运的图形故事,可不只是超级变变变

首页休闲益智溜冰火柴人更新时间:2024-05-11

激发好奇心,满足求知欲,还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有趣的可视化作品可以放大体育的乐趣

延宕了一年的东京奥运,到底还是开了。

运动不是数有范擅长的领域,但是运动遇上数据可视化,数有范就必须秀一下知识储备了。可视化如同一座巴别塔,让全球观众跨越语言障碍,为了奥运从精神上相聚在一起。

关于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褒贬不一,唯有《超级变变变》环节成为开幕式上的高光一瞬。手忙脚乱的演员们用肢体呈现2020东京奥运会的50个比赛项目图标,解说词提到比赛项目图标的创意首创于1964年东京奥运会,并在那之后形成每届奥运会设计一套项目图标的惯例。

但实际上,将比赛项目用可视化表达早在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就有最初试水。

之后的1948年伦敦奥运会在柏林奥运会的基础上也设计了一套图标。

严格地说,柏林和伦敦奥运的赛事图标并不具备完整的视觉表达体系,只能算是一系列插图,被印在日常赛事播报和奥运门票上。同时,伦敦奥运会,第一次为开幕式和闭幕式设计了图像。不过遗憾的是,这些图标的设计师是谁已经不得而知。

1964年东京奥运会通过创建一套完整的版式、颜色和符号系统,将运动图像的设计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开创先河。

日本是一个非英语国家,也许正是受语言隔阂之苦,更加迫切需要视觉表达代替语言沟通。这组图标是由Masasa Katzumie担任艺术总监,Yoshihiro Yamashita担任图形设计师设计的。这也是象形图标在奥运史上第一次被列入官方设计项目,风格化的图形向观众和参赛人员有效地传达信息。

时隔57年,奥运圣火在东京重燃。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动态呈现竞赛运动的图标。人们在开幕式上看到的,正是这些有趣的运动形象。

而支撑起每一个灵动形象的是科学的运动数据收集和分析。捕捉身体姿态,分解连续动作,复现运动轨迹,从而在二维平面中产生三维立体的动态视觉体验。

当然,奥运的图形故事不止于此。运动与数据可视化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让我们换一个角度,重新去看发生在赛场上的精彩瞬间和留在历史册页上的数字记录。

01 运动当然得“动”起来

仅仅将运动项目变成图标,并不能展现运动员们动态的竞技过程。尤其是对于观赏性较强的比赛而言,图解就成了帮助读者理解运动难度和技巧的重要方式之一。

2018年的韩国平昌冬奥会,纽约时报用连续拍摄的方式报道了美国滑雪板名将Chloe Kim在夺冠比赛中的连续动作,并且在重点的难度动作上做了标注。

2014年索契冬奥会,纽约时报也用了同样的方式介绍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冠军和亚军的动作被放在一起,并且列出了两人的难度系数、得分等信息,方便读者进行比较。

纽约时报最经典的一次对冬奥会项目的动作分解是“Their Turns”系列。这个系列介绍了四名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运动员在角逐金牌时所选用的动作。用58个带有注释的插图展示出了选手的旋转、跳跃、推力、移动和力量控制。

因为平昌是韩国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曾经被视作最不可能举办冬奥会的竞选城市,所以很多观众对这一届冬奥并不抱期待。“Their Turns”让许多纽约时报的读者对平昌冬奥会有了更多了解,也产生了关注和兴趣。

“我们尝试去关注那些特别的运动员。”参与创作的Ward说,“这四位是一个惊喜。”

于是,四位运动员出现在作品中:花样滑冰运动员Nathan Chen展现了高难度动作四周跳,滑雪运动员Shiffrin要兼顾雪橇和速降两个技术特点截然不同的项目,平昌冬奥会冠军Gasser在奥运新项目单板滑雪大跳台中完成了高难度技巧,17岁的Kim是单板滑雪U型场地比赛中,唯一能完成连续转体三周完美落地的女选手。

“Their Turns”还有一个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它是印刷版,而不是时下最流行的电子交互图表。纽约时报有一个“puno8”系列,是专门用来刊登包括数据可视化、新闻图片在内的追求视觉效果的作品。这个系列的尺寸也比一般的纽约时报要宽, 是48英寸(约122厘米),整个长方形版面需要对折两次。

为了适应纸质阅读,可视化编辑参考了慢速摄影和动作捕捉等新技术生成的图像,尽量简化信息,减少细节,以插画的方式让运动场景跃然纸上。

02 让结果一目了然

奖牌是运动员的至高荣誉,也是奥运会期间各国人民最津津乐道的话题。

有时一些项目的奖牌被个别国家包揽的情况,比如俄罗斯就是冬奥会奖牌榜上的大户人家。

那么如果俄罗斯没有参加2014年索契冬奥会,奖牌榜会有怎样的变化?

FiveThirtyEigtht模拟了这个过程,俄罗斯运动员在索契总共赢得33枚奖牌,如果将他们的成绩去掉,排名顺位给下一位的选手,中国将增加5枚奖牌,挪威增加4枚,德国、美国、加拿大、法国和意大利都会增加3枚。

更高更快更强,体现在一代代运动员不断刷新比赛成绩,接近人类极限。

纽约时报在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制作了一个系列的数据视频,分别介绍了男子100米短跑、男子跳远以及男子100米自由泳从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以来,所有前三名的成绩。

其中最经典的是男子100米的部分,转化的思维在这个作品的可视化中清晰可见。用视觉可敏锐感知的距离代替速度,帮助读者体会人类是如何越跑越快的。

作品中不仅展现了历史上的“飞人”们的成绩,还在画面上叠加2012年时美国各年龄段跑得最快的学生的体测成绩,并且在视频的最后将体测成绩和曾经的奥运奖牌得主的成绩比较。能够看出一些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比曾经的奥运冠军跑得还要快。

运动员在过去100年间对身体极限的挑战,今天已经成为人类体能上真实的变化。

03 有趣又日常——拉近奥运的距离

因为新冠疫情,东京奥运会没有观众。这一次所有人都得通过各种屏幕围观奥运。华盛顿邮报曾为2016年里约奥运会制作了一个系列的互动型可视化作品,观众可以通过轻点屏幕来拉近和奥运会之间的距离。这个系列的内容也非常生活化,包括:你最适合的奥运会项目、办公室里的运动、奥运会到底有多大等。

《你最适合的奥运会项目》是一个交互游戏,会先让读者回答一些基本身体素质的单选题,系统根据答案自动匹配运动项目,并附上关于这个项目的介绍。虽然只是一个娱乐作品,但在这个过程拉进了和运动的距离。

《奥运会到底有多大》是按照比例尺将比赛中会用到的所有器械(球拍、击剑、各种球类等)以及所有的场馆(体操馆、游泳馆、排球馆、滑雪场、高尔夫球场等)放在同一个平面中,让所有读者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对于面积特别大的场馆,比如田径场、滑雪场,会搭配大众更有体积概念的建筑物作为参考,比如自由女神像、航空母舰。

《办公室里的运动》也非常有趣。一个生动的“火柴人”模仿员工在办公室里做各种不需要器械,不需要场地的运动。“火柴人”身上红色的地方代表了该项运动会锻炼到的身体部位。

奥运是全世界体育迷的狂欢节,也是可视化编辑和设计师们的灵感女神。优秀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体育本身,更能激发好奇心,满足求知欲,还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有趣的可视化作品放大了体育的乐趣。

-END-

数有范工作室

谷堆儿大讲堂

数据编辑 | 大福

责编 | 东西、知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