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读书就是回家 | 《我的艺术清单》

麦家:读书就是回家 | 《我的艺术清单》

首页休闲益智罗宾斯小姐家居设计更新时间:2024-05-11

朱迅 x 21位极具影响力名家

麦家的艺术清单

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曲波《林海雪原》

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

《小径分岔的花园》是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创作的一部典型的“侦探小说”。小说以一战时期德、英两国抗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德国间谍余准,在身份暴露之际,决定通过刺*一名叫艾伯特的人,从而向德国传递出情报的计划。

“小说——花园——迷宫”的脉络第一次出现在博尔赫斯的作品中,并成为其艺术的关键词。“时间”成为穿插其中的重要写作手法,博尔赫斯发明了“时间分岔”,即想象时间可以像空间一样在某一节点开始分岔,讨论或平行的或交叉的或互不干扰的或背离的各种时间。时间有一万种概念,因此也产生了一万种可能的结局,就像博尔赫斯写到的“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将来”。

“平行时空”的理论撑起了整篇文章,搭建了一个环环相扣的迷宫故事,凭借大量东方元素构建了其文章背后的丰富意蕴,从而揭示了“时间”的谜底,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哲学的思考。

麦家说:

作家最基础的精神是要善待文字

博尔赫斯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我一度希望自己身上能流动他的血气,希望自己化身为他。他的叙事能力,他对时间的理解,他与世界的关系,方方面面都很让我佩服。

如果没有博尔赫斯的鼓励,我不敢写谍战题材。《小径分岔的花园》这部文学前沿桥头堡的作品我看过很多遍,直到第四遍我才突然懂得了这部小说。这部充满探索性的作品是一部间谍小说,让我深受震撼。在中国的文学家族里面,侦探间谍小说总会有点低人一等的感觉,大家认为这样的小说是通俗读物,不能成为文学的重要素材,真正有志要写文学作品的人忌讳写谍战。那时候,作为写作者的我寂寂无名,自信心还没有建立起来,很在乎别人怎么想。但是博尔赫斯是作家中的作家,他的文学性不容置疑,他写间谍小说给了我极大信心。其实我完全也可以去写写我曾经的生活,做破译员的经历,我觉得能和博尔赫斯握手,一点都不难为情的。

博尔赫斯对时间有独特的理解。通常我们讲文学意义上的时间是比较简单的线性时间,但哲学意义上,时间是时空混合的空间概念。博尔赫斯把哲学意义上的时间引入到文学之中,把哲学时间引入文学世界,博尔赫斯是第一人。

博尔赫斯是小众作家,作家当中的作家。博尔赫斯难读,他不会直白地把故事、情感或者记忆讲出来,而是用诗性的语言写小说。他的文本有各种各样分岔的小径,像是四维空间。在他的文字里有遮掩,有象征,有各种机关,他经常用记忆来编织迷宫。很多人因为迷宫迷恋博尔赫斯,迷宫并不是我迷恋他的第一坐标。博尔赫斯曾经写过一部《手工艺品》,他呼唤每个作家都成为手工艺者,告诫作家不要迷恋速度和数量,应当沉下心来,把作品当作手工艺品细细地耕耘。这是博尔赫斯为我树立的榜样,作家最基础的精神是要善待文字。我非常认同这个说法。作家需要天赋,作家最大的才华是对世间和文字双重的爱。爱是基础,没有爱,一切都无从谈起。“爱”这个词容易产生误会,爱是什么?没有爱,心灵就会觉得空虚。如果要和写作的初学者谈点什么,

我的一条告诫是:一定要用真正的感情写东西,比如爱上一个人物,或者爱上一段岁月。我想,如果一个作家对现在的世界充满爱,他就会临摹当下,临摹人群。

博尔赫斯曾说每一个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一个作家如何把握伟大的时代?我想,在汹涌澎湃之时,也需要时间沉淀。看这个时代的变化,很像是在高速列车上看窗外之景。作家不是观察家,也不是预言家,作家无法预言在今天林林总总的事情中,哪些是真正有生命的,哪些是真正属于人民的。我曾经写过一个创作谈,讲我的母亲。《人生海海》是我从童年出发写感情的作品, 按说在这部作品里母亲的角色不能丢失,母亲在我生命的体验和情感世界里绝对是第一主角,但当我准备浓笔浓彩地写母亲的时候,怎么写都觉得不舒服。母亲在我心目当中太强悍了,我不甘心把她放在虚构的作品里,我觉得如果有一天我要写母亲,应该真实地直面我心目中的母亲,记忆中的每一个字都应当是真实的,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怀着这样的直面书写当代。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由弗兰克·德拉邦特导演,蒂姆·罗宾斯主演的美国剧情片。主要讲述了银行家安迪因被指控*人被判终身监禁,他用自己的才智在监狱站稳脚跟,并不动声色、步步为

营地谋划了一场自我救赎并最终重获自由的故事。《肖申克的救赎》自上映之后,就成为许多人心中难以超越的经典。它关于“自我救赎”,关于“追求希望”,关于坚韧、智谋、永不放弃。影片以灰暗的色调呈现监狱的环境,电影的主人公安迪面对人生的各种困境,选择了异于常人的理智自我救赎,电影中呈现的希望之火给悲伤的人带来了希望,给处于迷茫中的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当我们被命运捆住手脚,安迪那坚毅的目光仿佛在提醒我们:“自由不在外面,而在于内心。”“心怀希望是好事,也许是最好的,好事永远不会消失。”

麦家说: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囚徒,怎样完成自我突围

《肖申克的救赎》是经得起回看的电影。这部电影骨子里是一个很浪漫的故事,一个人在监狱里,通过二十多年的不放弃,最终越狱成功,在太平洋的小岛上过上了隐居生活。

其实,我很替《肖申克的救赎》鸣不平。1995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大家都看好《肖申克的救赎》获得最佳影片,但可惜它碰到了《阿甘正传》。《阿甘正传》是一部典型的政治正确影片,把美国的历史浓缩在阿甘的一辈子上。美国人讲究政治正确,所以《阿甘正传》获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尽管《肖申克的救赎》最后没有获奖,但我依然觉得这部电影很棒。《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投资并不大的影片,在监狱的几个场景里,只用几位演员,就把人性至暗至深的一面表达了出来。

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代表了一种精神,也代表了一种深刻的状态。

我很反感用浮夸的大制作呈现几个符号化人物的类型电影,有时候觉得好莱坞的电影缺乏敬畏之心,虽然是团队的科技结晶之作,有很多电脑特效、大场面、大制作,但是缺乏人的气息和人的心跳。我觉得电影和文学,归根到底需要打动人心,而不是用花里胡哨来诱惑人心。

《肖申克的救赎》也是我看到的从文学到电影之间距离最近的一次作品改编。斯蒂芬·金在写小说时,完全按照电影的结构和语言完成文学的表达。说到文学与电影,和文学比,电影更直接,更便携。一部文学作品像是一个家,人不能带着家到处出发。电影很便携,像是一件家居用品,你可以随身携带随时上路。电影是声、光、电的组合,有时候文学完成不了那么形象、直接、生动的表达。但是电影也有短板,文学最大的功能是可以随时随地进入人的内心。而电影、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虽各有各的特点,但是在内心交流方面,永远不能跟文学比肩。

从我个人的创作角度来说,《肖申克的救赎》也启发了我。我对封闭的环境特别敏感,如《风声》和《暗算》都是与社会相对隔绝环境中的故事。围墙、庄园、监狱这样的封闭环境,非常适合塑造人物,可以让人与自己对话。

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囚徒,因为人在不断给自己画地为牢。怎么样走出自己的困境,是每个人要面对的重要人生课题。

《肖申克的救赎》把人的生存困境推到了极端:一个人失去自由,失去大地,要在监狱里过一辈子的情景下,怎样来完成自我的突围?答案其实很简单: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做一件事情。在最黑暗的时候,依然不灭掉自己内心的希望之光。告诫自己我要出去,我可以忍,哪怕受到最大的侮辱,最大的冤屈,依然要走出去,享受自由。电影主角为此付出了二十年的艰辛,每天凿开墙壁,他一层一层地在接近自己的成功,这样的精神是可以照耀我们每个人的。我想,如果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的精神,一定可以无坚不摧,做成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曲波《林海雪原》

《林海雪原》是由现代作家曲波创作的革命通俗小说。小说描写的是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剿匪的战斗,讲述了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坐山雕匪帮斗智斗勇的英勇故事。

《林海雪原》描绘了解放军战士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通过奇袭虎狼窝、智取威虎山、绥芬草原大周旋和大战四方台四次主要战斗,塑造了一批英勇机智的人民英雄形象,成功地刻画了满腹智谋、浑身是胆的侦察英雄杨子荣的光辉形象。那句“为人民事业生死不怕,对敌人就一定神通广大”,成为他们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的写照。

其成功之处在于,作者将战争故事与通俗的民间趣味进行融合,增强了故事的浪漫情怀和审美情趣,为读者带来强烈的阅读享受,同时又对英雄精神有了更加形象的认知和理解。因此,这部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的《林海雪原》一经问世,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麦家说:

英雄不只是少数人

《林海雪原》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小说,也是我读的第一本课本之外的书。《林海雪原》给了我一个世界,引领我离开了自己的年幼无知,离开了乡村,去到更精彩的世界。

我小时候生活在乡村,那个地方贫穷落后,很难找到书。有一年,我去父亲的朋友家拜年,小孩子负责烧火,在柴火堆里面我捡到一本《林海雪原》。那一户主人不识字,不知道他从哪里捡到这本书,就把书撕掉,放在柴火堆里面当引火。好在,书从最后开始撕,撕得不多。看到这本书,我一下子被故事吸引,像进入了阅读的时空隧道。

此后,我与《林海雪原》亲密相伴。一年时间里,这本书我反复看了几十遍,后来,在八仙桌上抄故事:先抄主人公的名字、后来抄地名。之后,我对这个故事了然于心,开始记录故事梗概,最后提炼中心思想。

这本书对我的意义很大。看这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村庄,至多就是去亲戚家,方圆几十里都谈不上,最远的是十里之外我外公家。当时,我以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像我们一样,过着简单、粗糙、贫穷、落后的生活——但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是贫穷或落后,因为心里没有外面的世界,觉得全世界都一样。

直到这本书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外面的人和自己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他们有自己的人生故事,有非常丰富的精神世界。从此,我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这本书为我埋下了第一颗种子——我要努力通过读书离开这个村庄。

我在文学上“从 0到 1”这一步,是曲波先生的《林海雪原》帮我完成的。最开始,我甚至都不知道这是一本小说。后来慢慢长大,才知道这样的体裁是小说,是文学的一部分。因为《林海雪原》,我对文学有了感情。

《林海雪原》也让我认识了英雄——横刀立马闯荡世界,平地拔楼充满神迹。像杨子荣、少剑波是革命英雄,《风声》《暗算》里的主人公也是革命英雄,他们心里装着国家,为了国家舍生取义,成为一代人的精神高地,成为人们膜拜的楷模。

我原来以为的英雄是少数人,但是到了创作《人生海海》的时候,我自己对英雄的理解发生了变化。我现在认为每个能够善待自己,善待生活,能够在苦难中找到活下去的理由的人,都是英雄。每个人都有困境,有疼得直不起腰的时候,但是在苦的时候,心里想着甜;在面对恶的时候,心里依然秉承善意;即使被生活打倒了,依然能够重新站起来,阳光地面对生活,成为自己的那束光,这就是了不起的英雄。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的英雄,敢破敢立,更要去守。善待别人,善待自己。

朱迅 × 麦家:读书就是回家

麦家把他的艺术清单写成密钥藏在书里,我们就开启了一场解密之旅。

这趟旅行有三个坐标,麦家理想谷、西湖和富阳老宅。划过小桥流水,镜头切开大片大片的绿,我们看到“理想谷”木牌上写着:“读书就是回家”。喝着茶,翻着书,一窗绿色随意氤氲。麦家说自己不是做抢答题的人,在文字面前是个英雄,在人面前却是笨蛋。他坦承有点自卑,又觉得面对一件事情时,不妨自卑一点,可以一直看到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在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做一个轻微社恐、处处自省的人,才能保持思想的敏锐和精神的高洁。

《人生海海》是麦家与故乡、童年的和解之作。我们来到富阳,贴山贴水的蒋家村,土地潮湿松软。这里埋下了麦家创作的种子,并持续给他养分。他多年的创作与生活,仿佛验证了那句话:人一辈子只在童年生活过,其他的,只是回忆。

麦家回忆起少年的他在柴火堆里找到《林海雪原》,这本书为孤僻少年的心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他站在二楼窗前,打开窗户,伸出手去,仿佛可以接到儿时从瓦缝里滴下来的雨。他说起见过世界很多瑰丽壮美的建筑后,才发现儿时生活的台门早就浸润到骨血里,无意识中他的小说竟然也是台门结构,封闭的小说环境,有一些旁门左道,重视细部雕刻。

通过麦家的艺术清单,我们好像推开了一扇扇窗户,看到他的艺术世界,这些窗户又是相连相通的,从博尔赫斯到老台门,何尝不是今天麦家的每一面。

在写《人生海海》前,麦家心中的英雄是拥有家国情怀、道德力量的楷模,现在他觉得能够善待社会、善待自己,能在困难中活下去的人,就是英雄。每个人都有生活的困境,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的英雄。

这趟旅程也让我看到了麦家自言“直男”的一面,见我在山头辛苦挖笋,直男本男竟然岿然不动,累得我直呼:“这笋太‘损’ 了!”

x

点击书封,即可购买

《我的艺术清单》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艺频道制作播出的深度访谈节目,由著名主持人朱迅担任主持。节目播出以来,广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喜爱,掀起了一阵艺术热。

《我的艺术清单》以电视节目为基础,首次推出两册,分别为《我的艺术清单》和《我的艺术清单2》。全书由42位活跃在各个领域、具有引领性的时代人物作为艺术清单发布人,他们或是时代楷模、或是作家、或是企业家、或是艺术家、或是教育家,有王蒙、朱永新、冯骥才、高铭暄、李谷一、邓亚萍、郎朗、王佩瑜、董明珠、中国航天人等等,讲述给他们自己的人生带来重大影响的艺术作品。

每一位艺术清单发布人将在书中发布自己的艺术清单,包括但不限于图书、绘画、音乐、影视剧等各个方面,在书中,不仅可以了解艺术品的知识点,也通过名家的人生经历,更好地感知艺术的精神内涵和力量。

作为《我的艺术清单》的节目主持人,朱迅与这42位名家有着密切的接触,亲笔书写了42篇艺术印记,艺术让生命更加鲜活,更富有生机。

稿件初审:周 贝

稿件复审:张 一

稿件终审:王秋玲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