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献珍和家人
北平东北宪兵司令部位于北平鼓楼后门帽儿胡同,是一座专门侦捕、关押、审讯共产党人、抗日热血青年和爱国进步人士的集中营。宪兵司令叫邵文凯,自称是东北军的"革新”。这里麇集了一批共产党的新老叛徒和国家主义分子,利用这伙人类的渣滓,了解共产党的底细,组成审讯团,使用种种酷刑来对付被捕人士,迫使他们中一些意志薄弱者出卖灵魂、出卖同志、出卖组织,以达到彻底摧垮共产党,扑灭革命罪恶目的。
杨献珍从虎坊桥被押到宪兵司令部后,宪兵把他推到一所凹形左边空置的监舍里里。大约十二点,几个宪兵用枪顶着两个犯人脊背一前一后走进监室。在百色恐怖的氛围里,他们谁都没有说话,过了很久,才知道他们一个是中共陕北特委军委*、唐山市军委*孔祥祯,一个是河北省委工作的刘澜涛,后来成为亲密战友。
当时掌灯时分,被奔波劳累、捆绑、惊吓折腾一天的杨献珍刚想靠墙根喘口气的,被两个宪兵冲进来,不由分说将杨献珍从地上拖起来,给他砸上一副12斤重脚镣,连推带搡把他押到公堂上,进行审讯。
审问官叫李天民。大革命时曾加入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被捕叛变,成为国民党的忠实鹰犬。由于李天民和胡鄂公同是湖北江陵人,现在,杨献珍的案子首犯是胡鄂公,李天民更加疯狂使出看家本领审讯杨献珍,进而挖出胡鄂公来。
一进公堂,杨献珍被推倒一个高大供案桌子前,还未等杨献珍坐定,李天民如狼如虎般吼道:把胡鄂公交出来。杨献珍与李天民互不认识,致命的《政治情报大纲》证据被他销毁,又没人指认他,于是不惊不慌假装糊涂反问道:什么?你说什么?李天民没想到杨献珍装弄卖傻,一跃从座位上跳起来,气急败坏拍桌子,指着杨献珍吼道:胡鄂公、胡鄂公,把胡鄂公给我赶紧交出来。杨献珍用浓重的鄂西北方言反问道:胡鄂公?什么胡鄂公?不知道。
李天民料想杨献珍不知道自己手中掌握着一张足以置于死地的“王牌”。他得意嘿嘿一笑,指着供案桌子一侧坐着一个人,说:你看他是谁?由于光线昏暗,杨献珍没有看清楚桌子上坐的那些人。此时,循着李天民手指方向看去,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是赖德。杨献珍顿时觉察到情况不妙,赖德被捕叛变,指认出杨献珍、胡鄂公等。但是,想到赖德在天津每一次与胡鄂公见面,都是由杨献珍安排好了才接胡鄂公见面的,赖德不知道胡的住址,也抓不到胡鄂公。于是,心情也镇静下来,硬着头皮说:不认得。
李天民狠狠瞪了杨献珍一眼,又指着赖德,“你好好看看,真的不认得他吗?”
杨献珍揉揉眼睛,假装认真端详的样子,然后摇摇头“不认得、真的不认得。”
眼见杨献珍守口如瓶、矢口否认。坐在桌子上的赖德急不可耐的跑到杨献珍面前,装出亲热的样子,用福建话叫道“老杨······”
杨献珍一见到赖德,像吃苍蝇一样恶心,禁不住挥动手臂,喊道“滚开,你滚开,我不认识你。”
此时,只见李天民把手一挥,立即有几个宪兵连打带踢地将杨献珍拖进一间密室,室内摆满各种法西斯刑具,一片阴冷恐怖。敌人用一种特制的在水里浸泡过的苎麻绳子,将杨献珍两支胳臂和手腕左一道右一道紧紧捆绑起来,然后用一根棍子插到胸前单挂膀地将他吊到房梁上,同时用皮鞭猛烈抽打身上、脸上,硬逼着供出胡鄂公住处。由于敌人使用的是浸过水的麻绳,不一会功夫就像毒蛇一样深深咬进肉里,痛疼难忍,尤其是敌人实行单膀吊挂,顷刻间使杨献珍口干舌燥、眼冒金星,汉水像雨点一样噗噗落下。
李天民声嘶力竭吼道“胡鄂公在哪?快说,说了放你下来。”赖德也急忙上前规劝说“杨先生,还是说了吧,身体发肤,乃父母所授,何必要受这份皮肉之苦呢?”
“滚开,你给我滚开”,杨献珍忍着撕裂的痛疼,怒斥赖德。
杨献珍咬牙坚持着,想着即使被吊死,也不能说出自己的同志,出卖自己的同志、灵魂,出卖组织。
杨献珍被吊打一个多小时,敌人看杨献珍招供已丝毫希望,待他们把他从房梁上放下来时,不知道什么时候手腕已经断了。得亏后来监狱来了个会接骨医术的韩得才,帮他把粉碎骨头接上,还不停按摩打伤部位,才没有落下残疾。
李天民看动用如此惨烈的手段都没有撬开杨献珍的嘴巴,接着把杨献珍拖进审讯室里,逼问与胡鄂公是怎么接头的?杨献珍就说,“他有事找我,就到我的住处;我有事找他,就约到公园里碰头,从来不问他(胡鄂公)住哪里。”李天民、赖德都是共产党叛徒,他们当然知道地下党有一条纪律,即下级不能打听上级情况和住址的。李天民看杨献珍如此回答,他也不再追问下去。把手一挥,几个宪兵把杨献珍拖回监室。
监狱里没有床铺,只有薄薄一层稻草。杨献珍顺着墙根,刚要躺下休息,看到墙上贴着一张报纸,凑近一看是“判处死刑的前夜”文章。杨献珍想到这是敌人玩的心理战术,不禁怒火中烧,一把扯掉报纸,斯得粉碎,“尻你娘的,判处死刑前夜”,这是鄂西北一句骂人脏话。
第二天,李天民再次提审杨献珍,逼问胡鄂公的住处。杨献珍要么不晓得,要么闭口不说话。李天民没办法,让打手再次拖进“密室”。他们让杨献珍坐到地上,先脱掉裤子,由四个宪兵按住四肢,使他动弹不得,然后有一个五大三粗、面目狰狞、力大无穷的宪兵,用他那盆粗般拳头,在杨献珍大腿板子内侧来回滚动,又檑又捶。不一会功夫,杨献珍只觉得两腿痛疼难忍,就好像被锯子锯掉一般,失去知觉。不知道这是什么刑法,听说是东北土匪的一种酷刑。
李天民在杨献珍口中追问不出胡鄂公的住处,就给他捏造口供。一天,李天民手里拿着一份口供单子,硬逼着杨献珍在上面签字画押。杨献珍要看单子上写的是什么,他们不让看。杨献珍不理这一套,不让看就不签不按手印。李天民无奈,让一名宪兵举着让杨献珍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口供单子上写着:“杨仲仁(此时别名)奉胡鄂公之命,潜来北平,行刺张学良,策划石友三,煽动军警暴动·····。”
杨献珍指着李天民鼻子大骂:“这不是我的口供,是你们无耻栽赃陷害”,拒绝在上面签字画押。李天民就叫几个宪兵抓起杨献着的右手,硬是在食指上抹上印油,按到口供上。李天民判他死罪,押回黑牢,等候执行。
1931年9月一天,正当杨献珍沉浸在思念家人、眷念家乡之时,突然,几个看守打开监牢,大声吆喝“起来起来,准备开路”,接着几个宪兵涌进来把各个监狱里的政治犯赶到院子里,逐一核对姓名,清点人数,然后推到两辆大型囚车上,径直开到北平海陆空军副总司令行营军法处关押起来。
张学良入住北平任海陆空军副司令后,将北平、天津等处关押的100名政治犯、共产党人、青年团青年、进步人士集中转押到海陆空军副司令行营军法处进行处置。军法处是比宪兵司令部更高一级终审机关。处长是张学良亲信、张作霖时代老军法处长颜文海。颜文海手下皆是一伙封建官吏,属“元老派”,他们和宪兵司令部奉系“革新派”不同,看不惯“革新派”处处倚仗南京政府鼻息行事,主张不必凡事都按照南京政府条条框框行事。他们对共产党的事了解不多,把“*”当成“抄抄写写文书”,因此,判刑时判的轻。他们尤其憎恨宪兵司令部像李天民一样叛徒法官,对共产党有着特殊仇恨,审讯时严刑逼供,硬是往死里整。
军法处规定:一、凡持枪暴动者,一律枪毙;二、共产党员和共产党组织有联系、有活动者,一律判刑;三、与共产党无关系的嫌疑犯,一律释放。对于转押的这批政治犯,军法处“元老派”认为没有从事武装暴动的行为,可以不采取严厉镇压手段。
杨献珍押解军法处后,和薄一波关进一间监室。当时,薄一波23岁,是顺直省委军委秘书,1925年入党,在山西、河北等地从事地下秘密工作,由于他机智灵活、英勇顽强,为党的武装斗争做出了很大贡献。很快,他们俩成了亲密战友,薄一波把杨献珍视为长兄、老大哥,杨献珍把薄一波当做难友、小兄弟。
杨献珍、薄一波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和分析,认为当前最主要、最急切的任务是利用军法处与宪兵司令部之间的矛盾,推翻宪兵司令部对他们死刑的判决,化险为夷,起死回生。杨献珍在草岚子监狱的主要斗争有如下几种:
一、翻案。杨献珍、薄一波利用放风机会,机智地与乔国祯、胡锡奎、张友清等几名政治犯交换意见,要充分利用军法处和宪兵司令部两派敌人之间的矛盾,进行有理、有节、有力巧妙的翻案斗争。具体做法:一、凡是有叛徒证明,自己承认了党员身份,但敌人没有抓住证据的,争取全部翻案;二、凡是被敌人抓住证据,判了重刑的,可以根据情况,避重就轻应付敌人,争取减轻;三、凡是被判死刑者,要死死咬住叛徒不放,把问题都推到叛徒身上,争取改判成有期徒刑。在敌人审讯时,各人根据情况,各打各的官司,不要牵扯别人。
一天,颜文海亲自升堂提审杨献珍。按照惯例,颜问过姓名、年龄、籍贯等项后,问道:“你犯了什么案子,被判了死刑?” “他们说我是刺客,要行刺张少帅。”杨献珍答道。颜文海抬起眼皮,仔细端详一下杨献珍:“我看你这模样不像个刺客。”杨献珍暗自高兴,一上来就否定了刺客罪名,看来翻案有希望。但是,他沉住气,不多说话,等待法官往下提问:“那你是干什么的?”“在互济会里干点事。”杨献珍忙不慌的回答。颜文海问:“互济会是干什么的?”杨献珍答:‘给被捕坐牢的人做点救济工作。’“这不是好事嘛?”想不到颜文海竟然还赞扬了一句。杨献珍不知道说什么为好,只好顺着跟了一句:“就是好事情嘛!”“互济会在官厅立案了没有?”颜文海又问。杨献珍模棱两可答道:“大概没有吧。”颜文海说:“没有立案,就是不合法的。
就这样不到一个小时,颜文海便结束了对杨献珍的审讯。杨献珍回到监舍后,立即向刘澜涛、薄一波等同志介绍了自己应付敌人审讯的办法。
敌人在提审刘澜涛时,刘就避重就轻,只承认自己抗日反帝,把别的罪名都推掉了。
颜文海提审薄一波时,问:“为什么参加共产党,被判了刑?”薄一波紧紧咬住叛徒廖划平不放,把事情全部推动廖身上,说:“我从山西跑到北平,是为了找点事做,挣碗饭吃。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廖划平,在他手下当一名小文书。廖划平是干什么的,我也不知道。他当老板,经常克扣我的薪水不说,还向我赖索钱财,我满足不了他的要求,他就恨我,胡乱咬我,说我是共产党,实在冤枉。”
颜文海虽是胡子出生,但是,讲江湖义气,是瞧不起出卖朋友的叛徒。他一听廖划平是这样的货色,便愤然骂道:“都是这帮小人把事情给搞坏了。”“法官先生,我的话如果有半点假话,你只管把廖划平调来跟我当堂对质,我的这场冤枉就马上搞清楚了。”
按照军法处要求,凡是宪兵司令部抓到的政治犯,都必须统统交给他们审讯定案,而宪兵司令部竟把两名要犯廖划平、郭亚先留在他们那里,当做宝贝,不予移交,这是一种犯上行为。为此,颜文海曾多次派人到宪兵司令部去提廖划平和薄一波一案对簿公堂,但是,遭到宪兵司令部的抵制,所以,颜文海便认为薄一波一案是廖划平这些小人搞的鬼,于是把薄一波的死刑改为有期徒刑。
在审讯顺直省委*殷鉴时,法官问他干什么的?他说是*。法官说,是不是抄抄写写的“*官”。殷鉴就坡下驴,“是、是,就是替人抄稿子的。”法官一听,认为他是个小人物,所以将死期改为有期徒刑。其他进步青年也都得到减轻。杨献珍改判有期徒刑5年,薄一波判有期徒刑8年,刘澜涛有期徒刑6年,殷鉴也判有期徒刑。
二、组建党组织。1931年9月,杨献珍等被关押入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
草岚子监狱是一座大院子,能容纳100多人。草岚子监狱不同时期,关押着各种政治犯,不仅要伏法,还要“反省”,向敌人履行手续,在报纸上刊登“反共启示”,然后才能获准出狱。为此,国民党先后制定了《共产党人自首法》、《反省院条例》,草岚子监狱(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就是根据此《条例》建立的。
杨献珍们住进草岚子监狱第三天,军法处处长兼监狱长颜文海就集中所有犯人训话:“反省院,就是要进行反省,必须放弃共产主义信仰,接受三民主义·····《条例》第八条规定,只要你反省、悔过,履行手续,即使刑期未满也可以放你出去。这可是一个便宜,我劝诸位不可错过这个良机。”
杨献珍第二次坐牢,凭着多年地下斗争经验,要想取得监狱斗争胜利,必须建立监狱党组织,形成战斗核心。杨献珍把这一想法给薄一波说了后,立即得到赞成。一天放风,经薄一波介绍,杨献珍见到顺直省委前后两任*陈原道、殷鉴,四位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环境中相逢,百感交集。杨献珍争分夺秒,单刀直入地把自己心里早已想好的关于在狱中建立党组织,对付敌人的策略、意见说出来,得到大家一致赞成。起初党的活动仅限于殷鉴、陈原道、薄一波、杨献珍、安子文等少数人,后来经过一旦时间酝瓤、考察、串联、讨论,又吸收刘澜涛、周仲英、胡锡奎、孔祥帧、赵禣、张友清、刘锡武、赵林、刘子久等十几名党员,正式成立监狱党的秘密组织——支部干事会,设干事三人,杨献珍任学习干事。
党支部把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始终抓到首位,由杨献珍负责成立一个教育委员会,用仅限的纸片,把历代英雄豪杰和革命先烈誓死斗争的诗词文章写在纸片上,利用放风机会传到各个监室阅读学习,增进理想信念,英勇斗争。
三、翻译大量马列主义经典原著。(此章节将在后继传播马列主义原著中专门叙述,因此,不在此赘述)
四、策反看守人员。当时,监狱里一个管理员姓栾,一个看守班长牛保正。政治犯为了和敌人作斗争,分别给他们起名“布鲁”(英文blue)、“欧克司”(英文OX)。
牛保正是东北军阀抓壮兵去当兵 ,后来漂学了点文化,但只能简单看,不能写。一天,他拿著笔和纸想让杨献珍给家里写一份信。杨献珍正愁无机会与牛保正接触,现在,牛保正找上门来,自然很高兴做助人为乐的事情。牛保证叙述他有一个年逾七旬母亲,由于受不了日本鬼子欺凌,从东北重返山东老家,现在贫病交加急需帮助,而他收入有限,难以供养母亲,心里十分不安愧疚。
杨献珍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向支部汇报。支部当即指示杨献珍要细心做牛保证争取工作,既要在思想上热情开导,也要在经济上给与适当的资助。
杨献珍抓住这个机会,每当牛保正执勤时,便主动搭话,跟他交朋友,一方面询问其母亲近况,一面乘其他人不注意将自己仅有的一点钱拿出来塞到他手里,嘱咐他寄给母亲,缓解下困难。同时说:“自己是个读书人,几个月来,看不到书,也看不到报,心里实在憋的慌,若牛班长能帮着买点书籍报纸看看,兄弟一定重谢。”
牛保正为杨献珍真挚的态度、慷慨解囊行为及“重谢”二字所吸引,当场表示愿意效劳,只是要求杨献珍保密,不能走漏风声。当时,买一份《华北日报》只需要法币一块钱,但是,为了调动刺激牛保正的积极性,杨献珍慷慨付给一块白洋,一块白洋可以兑换法币三四块钱。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牛保证又兼管为政治犯购买零星生活用品、收发信件等,从此为他们时常购买报纸书刊。当时,在北平六国饭店由法国共产党开设了一个国际书报流通社,出售各种外文版革命书籍。杨献珍在上海沪滨书店时在此买过书籍。
一天,杨献珍看见牛保正在查房,一边赶紧递上三块白洋,一边说:“”我是个教英文的先生,这抓进来也不知什么时间能出去,两天不练口生,三天不练手生,害怕在这里蹲时间长了把看家本领给丢了。因此,麻烦你去六国饭店书社给我买些英文版外国书刊看看。
这几个月在杨献珍交往中,看杨为人豪爽大方,做事谨慎得体,对人热情周到,特别是通过购买书刊已得到很大好处,经济拮据局面得到缓解,母亲也得到妥善安置,于是,便爽快答应下来。从此,一条输送革命书籍的管道就开通了。
由于杨献珍在争取、赎买牛保正工作中非常成功,支部便把争取、赎买“布鲁”的任务交给杨献珍、安子文等人。但是,“布鲁”与牛保正是不同两类型的人,仅靠小恩小惠难以触动。
正当他们无计可施之际,牛保正找到杨献珍借钱,说:“栾管理员最近神情恍惚,到处借钱,今天,把我找去向我借钱。我哪有钱,不借,他是顶头上司,又怕以后找麻烦。因此,请你帮着解解围。”杨献珍问:“布鲁出现了什么问题?遇见什么难题?到处借钱”。牛保正也说不出来原因。杨献珍一边把几块白羊递给牛保正,让他先去应付一下布鲁,同时,让他打听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来告诉他,看能否提供帮助。
过了两天,牛保正问清楚“布鲁家里情况。原来,布鲁有个18岁年轻漂亮女儿,暑期回东北老家看望老祖母时,被一个流氓团伙绑架到天津,不仅强暴了她,还把她一绺头发和一封信在深夜塞进布鲁家里门缝里,开价500元大洋赎人”。
杨献珍得知此种信息后,认为这是争取、策反“布鲁”为我所用的大好时机。立即向支部汇报,争取向外党组织请求支援,同时,也在监狱里积极筹措。但是,监狱里政治犯们也都很拮据,500元不是小数目,外面组织也没消息。
正在此时,一天,布鲁让看守传唤杨献珍。当杨献珍到了布鲁办公室后,他立即斥退看守,把门关上,满脸堆笑说:“杨先生向你道喜了,你的亲友又给你兑款了。”杨献珍接过汇单一看,原来是老乡、同学王开化汇的款。
王开化留学德国,他翻译了一本德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士特著作《国家经济学》,经杨献珍修改、润色、加工,交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后,商务印书馆付给他一笔丰厚稿费。他当时要分一半给杨献珍,但是,杨献珍执意拒绝了。王开化禁不住供拳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杨大哥,我敬佩你的人品,这笔钱你不要,我也不花,就把它存起来,等什么时候需要,我再奉还。”
自从关进草岚子监狱,需要赎买看守和购买书报,越来越感觉到经济来源困难。一个月前,他给王开化去信,希望他给于经济适当接济一下。没承想,王开化竟如此迅速把钱汇来了,且数目可观。
杨献珍明知布鲁叫他到办公室的目的,是想将此笔钱拿去作为赎女儿的经费,但是,他佯装一概不知,把汇单拿起来就往外走。布鲁见此情形急了,一把抓住杨献珍胳膊,几近哀求地说:“杨先生,你别走,我有话说。不怕你笑话,我现在遭大难了,我女儿被人绑架了,正困在天津,急需拿钱把她赎回来。我知道你是好人,是个有文化学问的人。你行个方便,把钱先借给我用一下吧。”
“这些坏人竟然如此横行霸道,胡作非为,这都成了什么世道!”杨献珍见布鲁如此请求,怜悯同情之心悠然而起。对布鲁说:“管理员先生,出门在外,谁能不碰到三长两短、七灾八难。现在救人要紧,先把这钱留着用,快去赎女儿吧!”如果不够,我还可以跟难友们说说,请大家帮助凑凑。
布鲁唯恐让政治犯知道此事,连忙阻止杨献珍说:我向朋友已经借了一点,加上你的这笔够了,多谢杨先生费心,其他人面前就不再提起。
杨献珍回去后将此情况向支部做了报告,支部决定由杨献珍、安子文、搏一搏等人做布鲁和看守人员争取工作,不时向他们陈明厉害,晓以大义。由于布鲁遭此打击,得到杨献珍及时经济上慷慨帮助,他不仅改变了原来敌视态度,还主动对政治犯活动进行掩护。一次,军法处突然派人搜查监狱,杨献珍翻译的书稿来不及隐藏,情急之中,他把书稿塞到布鲁手中。布鲁握着书稿,吆喝着要看守们仔细搜查,搜查一毕,布鲁又把书稿还给杨献珍。
又一次,监狱支部写给河北省委一份监狱政治犯情况报告,中间环节出了问题,落入敌人之手。军法处要拿布鲁是问。布鲁慌了,让牛保正传唤搏一波闻讯。对此,搏一波自然矢口否认。布鲁拿出信来,让搏一波辨认。搏一波一看信件果然是写给河北省委的信件。薄一波不再辩解和纠缠,于是,调转话题向布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我们政治犯主张抗日救国,主张坚决不当汉奸、亡国奴;主张誓死捍卫中华民族神圣尊严,收复失地,把日寇赶出中国,拯救中国人于水火之中。管理员先生,请问,我们究竟何罪之有?你们还有一点良心吗?”
搏一波越说越激动,最后是慷慨激昂。布鲁急忙说:张先生(薄一波狱中化名张永璞),你不要动怒。我知道杨仲仁(杨献珍化名)你们这些人都是好人,都不是久困之人,一旦时局变化,你们都会出去的。军法处说这信从反省院出去的,要我追查。我说:我们反省院没有共产党,不可能从反省院出去的。其实,你们不知道我的好心,是要提醒你们好好坐牢,别把把柄被军法处抓住了。布鲁从衣兜里掏出火柴,当着搏一波 面把那份信付之一炬。
随着布鲁、牛保正等的思想转变,政治犯的牢狱生活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个别人提前被释放出狱。这一切表明狱中党支部对狱方监管人员实行政治教育感化,经济上适当收买的政策是完全正确和成功的,收到了预期效果。
五、护理战友。杨献珍在草岚子监狱悉心照过顾原中央纪委常委、国家经纬副主任周仲英。周仲英说:杨献珍对同志满腔诚挚有爱,无私奉献精神,对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深深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给我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魏文伯深情地说:我的死而后生,完全是杨献珍的功劳。他自始始终像慈母一样护理、照料我,又把我从死神手里夺回来,给了我二次生命,我要永远铭记杨献珍同志的恩泽,永远学习献珍同志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精神。(限于篇幅,许多情节不再赘述)。
1936年9月24日,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北方局的指示,由中央备案担保,不做个人政治问题,履行必要手续后,杨献珍等61人出狱,接着又投入到火热的抗日战场。
续集:杨献珍同志革命斗争历程跌宕多舛,十大罪状,八年牢狱,三年流放
参考书目:1、《杨献珍研究文献》;
2、《一代哲人杨献珍》
3、《烽火岁月》
4、《杨献珍文集
,